第四百六十七章 贼酋来袭
世人常说穷学文,富学武。
但那是老黄历了。
在大明朝,文贵武贱已是共识。
虽然也有那武举,但若非实在读不下书的有谁会去硬着头皮考什么武举。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太祖皇帝早就把大明的百姓划定了身份,军户这一层身份禁锢下来,你便是想学文也不可能啊。
只听说过普通民籍的去考武举,可从没有听说过军户身份的孩子能够去考科举的。
当兵的娃注定还得当兵,子子孙孙如此。
生来就得当兵,让这些士兵有一种异于文人的情愫。
他们虽然也偶尔会怀疑为什么就得这么过一生,但大体来讲还是认同这一使命角色的。
可是这不代表其他人也认可他们。莫说是他们这些大头兵了,便是千户、总兵见了文官还不是该下跪下跪,该奉承奉承?
当他们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生来就是低人一等时,总督杨大人在天子面前疾呼,请求赏赐他们这些大头兵,并声称他们才是大明的脊梁。
这让他们感动的同时生出一股为大明死战的豪情。
谁说文官就一定是瞧不起武人的,杨总督不就是和他们站在一边的吗?
谁说君父视他们若草芥的,天子不就是夸奖了他们吗?
原来人心的转变只在一念之间。
......
......
正德皇帝在校场观看了军队操练,心满意足的返回临时行宫总督府。
在来宣府之前,其实他是对杨廷和略微不满的。
加之有人弹劾杨廷和惧敌畏战,正德皇帝甚至传了圣旨给杨廷和,叫他择机出战。
但当正德皇帝真的来到宣府后,才发现杨廷和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样惧怕作战。
相反,他将军队捏合的十分完美,这可不仅仅是靠威势,而是靠情感维系。
“陛下,杨总督一片丹心,有他出任这三镇总督,于我大明真是一件幸事啊。”
谢慎笑着说道。
“嗯。”
朱厚照点了点头道:“先生说的不错,杨卿确实不错。这次朕不但要准他奖赏军队士兵的奏请,也要重重奖赏他。朕是赏罚分明的,总不能叫他受委屈。”
谢慎见缝插针道:“臣早就说过,杨总督是个有大才的人,一定能够当好这个总督。现在看来,士兵都对他很服气啊。”
朱厚照眉宇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
谢慎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忙补救道:“当然这都归功于陛下天恩。”
“先生就别恭维朕了。”
正德皇帝苦笑道:“杨卿家能把军队调教成这个样子是他的本事,朕可什么都没做,也做不了。”
稍顿了顿,正德大手一挥道:“先生也当赏,说吧,先生想要什么?”
谢慎微微一愣道:“陛下,臣何德何能,为何要奖赏臣?”
“先生为国举贤,若是没有先生举荐,杨卿怎么会做这个三镇总督。先生若是不当赏,这满朝文武怕是就没人当赏了。”
谢慎心头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意。
从小看大的娃,就是感情亲啊。
正德皇帝对谢慎这个老师真是没得说,除了内阁首辅这个位子能给谢慎的都已经给了。
“臣不敢居功,若陛下执意要赏,便将臣的那份赏赐给将士们吧。”
这倒不是谢慎虚伪清高,而是他确实不太需要什么赏赐。
皇帝的赏赐所图的无非就是个名头,真要说财物什么的,能得赏赐的臣子有哪个缺?
无非是希望借着天子赏赐向朝臣同僚们释放一个信号,老夫很受宠。
可谢慎偏偏是最不需要释放这个信号的,因为满朝文武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他才是最得圣宠的人。
虽然李东阳和谢迁把持着内阁的头两把交椅,但他俩都上了岁数,还能有几年干头。这内阁将来还不是小阁老来掌舵。
“那岂不是让先生受委屈了。”
正德皇帝是个直肠子,没有文人的那些弯弯绕。在他看来有功就当受赏,凭什么谢慎就得例外?
“要不,朕便赏赐先生一套宅子,就在豹房旁边。先生可随时来见朕。”
我靠!
谢慎虎躯一震,险些晕倒。
皇帝陛下能不能靠谱一点啊。
这近臣可不是好当的啊。
远的不说,便说江彬、钱宁之流哪一个不是被贬的下场,这不是把谢慎往火坑里推吗。
谢慎与钱宁、江彬不同,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是人人羡慕的状元郎。
这么尊贵的身份,却去做什么近臣,简直就是作践啊。
最重要的是,这将极大的影响声誉。虽然没有人敢在明面上说什么,但谢慎在文官心目中的印象势必会受到影响。
作为一个致力于成为内阁首辅的人,自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犯糊涂。
谢慎立刻恭敬道:“陛下,豹房乃陛下寓居之所,其周围应按照宫城戒备,臣万万不敢当此赏赐。”
“罢了罢了,先生不愿,朕也不勉强。”
朱厚照有些意兴阑珊的挥了挥手道:“反正先生想要什么,直接对朕说就是。朕只要能给你的,一定不会犹豫。”
“谢陛下隆恩。”
谢慎连忙拱手作谢。
“朕要听曲儿了,先生要不要一起?”
朱厚照听说宣府一地有个当红的歌妓,立时叫人招入了总督府。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朱厚照看来这完全是属于他私人的事情,外臣不应置评。
“呃,这便不必了吧。”
开玩笑,朱厚照的性子谢慎还不知道?
光是豹房里就养了无数美女。这些美女什么类型的都有,什么寡妇、人妻、萝莉,孕妇,简直是辣眼睛。
这可比什么后宫佳丽三千还要刺激,毕竟各种口味都有不会腻啊。
此番朱厚照来到宣府,招来歌妓当然不会是为了听曲子那么简单。
谢慎要是这时候还要留下来,就是真的不识趣了。
“恩,先生也累了,朕便不强留了。”
正德皇帝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目送着谢慎退出了总督府正堂。
“去把那个歌妓叫进来吧,朕可等不及了。”
他搓了搓手掌,冲在正堂外侍立的御用监太监张永吩咐道。
......
......
谢慎回到巡抚衙门,除下外袍仰头倒在床上。
伴驾这活真不是人干的啊。
“老爷,要不要用晚饭?”
鲁种田不知什么时候凑身近前,吓的谢慎吃了一惊。
“你走路没声音的?”
谢慎笑骂道:“没看见老爷我正休息呢吗?”
“嘿嘿,某家这不是看老爷辛苦,想替您分忧呢吗?”
谢慎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道:“我这忧你可分不了。”
“那到底要不要用晚饭?”
“不吃!”
谢慎半坐起身子道:“随便来点羹汤就行,老爷我现在整个人都是乏的,没什么力气。”
“好,那我去安排。”
鲁种田退出屋子,谢慎便起身走到窗户前。
望着窗外漆黑色的天幕和点点繁星,谢慎竟然有些惆怅起来。
比起京师,宣府的节奏明显慢了不少。除了伴驾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要悠闲的多。
免除了俗物杂事,谢慎可以静下心去想一想朝政大略。
眼下开了海禁,海外商贸极大的冲击着大明本土经济。
这种自耕农式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一旦遇到强有力的外敌入侵,便显得羸弱不堪。
以至于需要朝廷出大力政策扶持才能维持。
但开海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开海禁,大明势必固步自封,离世界的中心越来越远。
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人比谢慎要了解开海禁的利弊,在其后遗症出现之前想出应对之法才是最需要做的。
正当谢慎神思之时,鲁种田急匆匆的折返回来。
谢慎见他一脸焦急,有些好奇道:“怎么,难道你亲自给老爷我去做羹汤了?”
鲁种田面露难色道:“老爷您就别打趣了。出大事了。”
“怎么了?”
谢慎面色也阴沉了下来。
“杨总督很急,叫您去一趟,具体的某家也不知道。”
如今总督府被充作天子的临时行宫,巡抚衙门则被用来给杨廷和和谢慎住。
二人各住了一个跨院,相隔不远,要去叙话是极为方便的。
“嗯。”
杨廷和的性子谢慎是知道的,没有大事他不会如此紧张。
在鲁种田的侍候下换了件儒衫,谢慎便催步往杨廷和暂住的跨院而去。
到了院中,见杨总督背负双手在庭院中踱步,谢慎赶忙迎了过去。
“石斋公,究竟是什么大事?”
“小阁老,这回可是糟了。”
杨廷和面色阴沉,拉着谢慎走到石桌旁,二人各自撩起袍衫下摆坐定。
“鞑靼人打来了。”
“石斋公,这种玩笑可开不得。”
谢慎笑了笑道:“在谢某印象中,鞑靼人可从没有直接冲着宣府来过。”
九边之中,被鞑靼人光顾最频繁的应该是大同了。
因为大同的地势平坦,只要鞑靼人攻克后就是一马平川,可挥师东进,饮马中原。
反观宣府,虽然离京师更近但攻克后却要面对险峻的太行山脉。
鞑靼人马战野战一流,可要是让他们翻山越岭急行军就有些为难了。
要想去往京师,得走飞狐径,从太行山西端入,从蔚县口出。
这个无论是从时间成本还是粮草消耗上看都不是最佳选择。
如果鞑靼人是为了直取京师,大可以从居庸关破关,亦或是从居庸关和山海关之间的古北口猛攻,攻克后京师将是案板上的鱼肉,比攻克宣府有价值的多。
故而遍观大明历史,真没有什么鞑靼人猛攻宣府的记录,也就是劫掠袭扰宣府周边,攻克焚毁些附属的堡垒泄愤而已。
倒是明末李自成攻克了这座坚不可摧的要塞军镇,不过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小阁老,这种事情下官怎么会开玩笑。”
杨廷和叹了一声道:“据斥候来报,贼酋达延汗亲率二十万骑绕过大同,直扑宣府。看这来势汹汹的样子,恐怕不是打秋风那么简单啊。”
杨廷和这话无异于一道晴天霹雳,击碎了谢慎的所有幻想。
鞑靼人这是抽风了吧,二十万骑?这是倾巢而出啊。
虽然草原游牧部族是全民皆兵,但控弦之士能有四五十万就相当不错了。在谢慎的印象中小王子达延汗只是统一了漠北蒙古,并没有统一漠西蒙古和漠东蒙古。
也就是说这二十万骑兵几乎是他能够调集的全部兵力了。
孤注一掷来扑宣府,难道是他得知了大明天子北巡的消息,想要学也先再来一次土木堡之变?
“鞑靼人号称二十万骑,少说也得有十万即战力。其余的是后勤妇孺老幼。不过即便如此,也是个不小的威胁。下官不敢大意,便请小阁老来商议对策。”
杨廷和声音里满是疲惫。但他是三镇总督,眼下大敌当前最不能倒下的便是他。
“宣府现在的兵力是六万,只要坚守城池也不是不能抵挡。”
谢慎沉下心来细细分析。鞑靼人马战虽然厉害,可攻城却是软肋。他们最多只能制作简易的云梯,撞城锤有没有都不一定。
再说了要想实现强攻城池,攻城方至少也得是守城方人数的五倍,最好是十倍。
只有拥有绝对的人数优势,才能用消耗战把守军耗死。
眼下鞑靼人最多只有十几万人,勉强可以做到围城。
但宣府城墙之坚固是仅次于蓟县的,谢慎相信鞑靼人不可能短时间内攻破这座坚固的要塞。只要耗下去,鞑靼人的粮草供应跟不上,肯定就会主动撤离。
不过就怕正德皇帝少年心性,忍不了鞑靼人的挑衅。
要是天子亲自下旨出城野战,那可真是神仙难救了。
显然这也是杨廷和所担心的,他可怜巴巴的盯着谢慎,试探着问道:“这件事要不要马上禀报陛下?”
谢慎犹豫了片刻,还是叹了一声道:“自然是要禀报陛下的。”
“那......”
杨廷和欲言又止道。
“我去说吧。”
见杨廷和一脸为难的样子,谢慎一字一顿道。
......
......
但那是老黄历了。
在大明朝,文贵武贱已是共识。
虽然也有那武举,但若非实在读不下书的有谁会去硬着头皮考什么武举。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太祖皇帝早就把大明的百姓划定了身份,军户这一层身份禁锢下来,你便是想学文也不可能啊。
只听说过普通民籍的去考武举,可从没有听说过军户身份的孩子能够去考科举的。
当兵的娃注定还得当兵,子子孙孙如此。
生来就得当兵,让这些士兵有一种异于文人的情愫。
他们虽然也偶尔会怀疑为什么就得这么过一生,但大体来讲还是认同这一使命角色的。
可是这不代表其他人也认可他们。莫说是他们这些大头兵了,便是千户、总兵见了文官还不是该下跪下跪,该奉承奉承?
当他们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生来就是低人一等时,总督杨大人在天子面前疾呼,请求赏赐他们这些大头兵,并声称他们才是大明的脊梁。
这让他们感动的同时生出一股为大明死战的豪情。
谁说文官就一定是瞧不起武人的,杨总督不就是和他们站在一边的吗?
谁说君父视他们若草芥的,天子不就是夸奖了他们吗?
原来人心的转变只在一念之间。
......
......
正德皇帝在校场观看了军队操练,心满意足的返回临时行宫总督府。
在来宣府之前,其实他是对杨廷和略微不满的。
加之有人弹劾杨廷和惧敌畏战,正德皇帝甚至传了圣旨给杨廷和,叫他择机出战。
但当正德皇帝真的来到宣府后,才发现杨廷和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样惧怕作战。
相反,他将军队捏合的十分完美,这可不仅仅是靠威势,而是靠情感维系。
“陛下,杨总督一片丹心,有他出任这三镇总督,于我大明真是一件幸事啊。”
谢慎笑着说道。
“嗯。”
朱厚照点了点头道:“先生说的不错,杨卿确实不错。这次朕不但要准他奖赏军队士兵的奏请,也要重重奖赏他。朕是赏罚分明的,总不能叫他受委屈。”
谢慎见缝插针道:“臣早就说过,杨总督是个有大才的人,一定能够当好这个总督。现在看来,士兵都对他很服气啊。”
朱厚照眉宇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
谢慎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忙补救道:“当然这都归功于陛下天恩。”
“先生就别恭维朕了。”
正德皇帝苦笑道:“杨卿家能把军队调教成这个样子是他的本事,朕可什么都没做,也做不了。”
稍顿了顿,正德大手一挥道:“先生也当赏,说吧,先生想要什么?”
谢慎微微一愣道:“陛下,臣何德何能,为何要奖赏臣?”
“先生为国举贤,若是没有先生举荐,杨卿怎么会做这个三镇总督。先生若是不当赏,这满朝文武怕是就没人当赏了。”
谢慎心头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意。
从小看大的娃,就是感情亲啊。
正德皇帝对谢慎这个老师真是没得说,除了内阁首辅这个位子能给谢慎的都已经给了。
“臣不敢居功,若陛下执意要赏,便将臣的那份赏赐给将士们吧。”
这倒不是谢慎虚伪清高,而是他确实不太需要什么赏赐。
皇帝的赏赐所图的无非就是个名头,真要说财物什么的,能得赏赐的臣子有哪个缺?
无非是希望借着天子赏赐向朝臣同僚们释放一个信号,老夫很受宠。
可谢慎偏偏是最不需要释放这个信号的,因为满朝文武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他才是最得圣宠的人。
虽然李东阳和谢迁把持着内阁的头两把交椅,但他俩都上了岁数,还能有几年干头。这内阁将来还不是小阁老来掌舵。
“那岂不是让先生受委屈了。”
正德皇帝是个直肠子,没有文人的那些弯弯绕。在他看来有功就当受赏,凭什么谢慎就得例外?
“要不,朕便赏赐先生一套宅子,就在豹房旁边。先生可随时来见朕。”
我靠!
谢慎虎躯一震,险些晕倒。
皇帝陛下能不能靠谱一点啊。
这近臣可不是好当的啊。
远的不说,便说江彬、钱宁之流哪一个不是被贬的下场,这不是把谢慎往火坑里推吗。
谢慎与钱宁、江彬不同,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是人人羡慕的状元郎。
这么尊贵的身份,却去做什么近臣,简直就是作践啊。
最重要的是,这将极大的影响声誉。虽然没有人敢在明面上说什么,但谢慎在文官心目中的印象势必会受到影响。
作为一个致力于成为内阁首辅的人,自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犯糊涂。
谢慎立刻恭敬道:“陛下,豹房乃陛下寓居之所,其周围应按照宫城戒备,臣万万不敢当此赏赐。”
“罢了罢了,先生不愿,朕也不勉强。”
朱厚照有些意兴阑珊的挥了挥手道:“反正先生想要什么,直接对朕说就是。朕只要能给你的,一定不会犹豫。”
“谢陛下隆恩。”
谢慎连忙拱手作谢。
“朕要听曲儿了,先生要不要一起?”
朱厚照听说宣府一地有个当红的歌妓,立时叫人招入了总督府。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朱厚照看来这完全是属于他私人的事情,外臣不应置评。
“呃,这便不必了吧。”
开玩笑,朱厚照的性子谢慎还不知道?
光是豹房里就养了无数美女。这些美女什么类型的都有,什么寡妇、人妻、萝莉,孕妇,简直是辣眼睛。
这可比什么后宫佳丽三千还要刺激,毕竟各种口味都有不会腻啊。
此番朱厚照来到宣府,招来歌妓当然不会是为了听曲子那么简单。
谢慎要是这时候还要留下来,就是真的不识趣了。
“恩,先生也累了,朕便不强留了。”
正德皇帝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目送着谢慎退出了总督府正堂。
“去把那个歌妓叫进来吧,朕可等不及了。”
他搓了搓手掌,冲在正堂外侍立的御用监太监张永吩咐道。
......
......
谢慎回到巡抚衙门,除下外袍仰头倒在床上。
伴驾这活真不是人干的啊。
“老爷,要不要用晚饭?”
鲁种田不知什么时候凑身近前,吓的谢慎吃了一惊。
“你走路没声音的?”
谢慎笑骂道:“没看见老爷我正休息呢吗?”
“嘿嘿,某家这不是看老爷辛苦,想替您分忧呢吗?”
谢慎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道:“我这忧你可分不了。”
“那到底要不要用晚饭?”
“不吃!”
谢慎半坐起身子道:“随便来点羹汤就行,老爷我现在整个人都是乏的,没什么力气。”
“好,那我去安排。”
鲁种田退出屋子,谢慎便起身走到窗户前。
望着窗外漆黑色的天幕和点点繁星,谢慎竟然有些惆怅起来。
比起京师,宣府的节奏明显慢了不少。除了伴驾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要悠闲的多。
免除了俗物杂事,谢慎可以静下心去想一想朝政大略。
眼下开了海禁,海外商贸极大的冲击着大明本土经济。
这种自耕农式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一旦遇到强有力的外敌入侵,便显得羸弱不堪。
以至于需要朝廷出大力政策扶持才能维持。
但开海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开海禁,大明势必固步自封,离世界的中心越来越远。
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人比谢慎要了解开海禁的利弊,在其后遗症出现之前想出应对之法才是最需要做的。
正当谢慎神思之时,鲁种田急匆匆的折返回来。
谢慎见他一脸焦急,有些好奇道:“怎么,难道你亲自给老爷我去做羹汤了?”
鲁种田面露难色道:“老爷您就别打趣了。出大事了。”
“怎么了?”
谢慎面色也阴沉了下来。
“杨总督很急,叫您去一趟,具体的某家也不知道。”
如今总督府被充作天子的临时行宫,巡抚衙门则被用来给杨廷和和谢慎住。
二人各住了一个跨院,相隔不远,要去叙话是极为方便的。
“嗯。”
杨廷和的性子谢慎是知道的,没有大事他不会如此紧张。
在鲁种田的侍候下换了件儒衫,谢慎便催步往杨廷和暂住的跨院而去。
到了院中,见杨总督背负双手在庭院中踱步,谢慎赶忙迎了过去。
“石斋公,究竟是什么大事?”
“小阁老,这回可是糟了。”
杨廷和面色阴沉,拉着谢慎走到石桌旁,二人各自撩起袍衫下摆坐定。
“鞑靼人打来了。”
“石斋公,这种玩笑可开不得。”
谢慎笑了笑道:“在谢某印象中,鞑靼人可从没有直接冲着宣府来过。”
九边之中,被鞑靼人光顾最频繁的应该是大同了。
因为大同的地势平坦,只要鞑靼人攻克后就是一马平川,可挥师东进,饮马中原。
反观宣府,虽然离京师更近但攻克后却要面对险峻的太行山脉。
鞑靼人马战野战一流,可要是让他们翻山越岭急行军就有些为难了。
要想去往京师,得走飞狐径,从太行山西端入,从蔚县口出。
这个无论是从时间成本还是粮草消耗上看都不是最佳选择。
如果鞑靼人是为了直取京师,大可以从居庸关破关,亦或是从居庸关和山海关之间的古北口猛攻,攻克后京师将是案板上的鱼肉,比攻克宣府有价值的多。
故而遍观大明历史,真没有什么鞑靼人猛攻宣府的记录,也就是劫掠袭扰宣府周边,攻克焚毁些附属的堡垒泄愤而已。
倒是明末李自成攻克了这座坚不可摧的要塞军镇,不过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小阁老,这种事情下官怎么会开玩笑。”
杨廷和叹了一声道:“据斥候来报,贼酋达延汗亲率二十万骑绕过大同,直扑宣府。看这来势汹汹的样子,恐怕不是打秋风那么简单啊。”
杨廷和这话无异于一道晴天霹雳,击碎了谢慎的所有幻想。
鞑靼人这是抽风了吧,二十万骑?这是倾巢而出啊。
虽然草原游牧部族是全民皆兵,但控弦之士能有四五十万就相当不错了。在谢慎的印象中小王子达延汗只是统一了漠北蒙古,并没有统一漠西蒙古和漠东蒙古。
也就是说这二十万骑兵几乎是他能够调集的全部兵力了。
孤注一掷来扑宣府,难道是他得知了大明天子北巡的消息,想要学也先再来一次土木堡之变?
“鞑靼人号称二十万骑,少说也得有十万即战力。其余的是后勤妇孺老幼。不过即便如此,也是个不小的威胁。下官不敢大意,便请小阁老来商议对策。”
杨廷和声音里满是疲惫。但他是三镇总督,眼下大敌当前最不能倒下的便是他。
“宣府现在的兵力是六万,只要坚守城池也不是不能抵挡。”
谢慎沉下心来细细分析。鞑靼人马战虽然厉害,可攻城却是软肋。他们最多只能制作简易的云梯,撞城锤有没有都不一定。
再说了要想实现强攻城池,攻城方至少也得是守城方人数的五倍,最好是十倍。
只有拥有绝对的人数优势,才能用消耗战把守军耗死。
眼下鞑靼人最多只有十几万人,勉强可以做到围城。
但宣府城墙之坚固是仅次于蓟县的,谢慎相信鞑靼人不可能短时间内攻破这座坚固的要塞。只要耗下去,鞑靼人的粮草供应跟不上,肯定就会主动撤离。
不过就怕正德皇帝少年心性,忍不了鞑靼人的挑衅。
要是天子亲自下旨出城野战,那可真是神仙难救了。
显然这也是杨廷和所担心的,他可怜巴巴的盯着谢慎,试探着问道:“这件事要不要马上禀报陛下?”
谢慎犹豫了片刻,还是叹了一声道:“自然是要禀报陛下的。”
“那......”
杨廷和欲言又止道。
“我去说吧。”
见杨廷和一脸为难的样子,谢慎一字一顿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