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掠夺日本资源
“指挥官,沙珺仪小姐已经和龙、隆以及大将军,登上了201巡洋舰,启程前来东京。”
庄园的书房内,管家恭敬的站在樊奕泽的面前,汇报道。
樊奕泽头也没有抬,轻轻的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目光,始终都集中在眼前这场占领区地图上。
完成了对东京的占领,基地也开始拥有在这个世界大规模建造的地盘。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快两年的时间,红警兵团,终于在这个世界,真正有了立足之地。
如果说之前攻占东南亚,只是为了将来战略做铺垫,让红警兵团更加容易在这个世界打开格局,那时候就相当于种下了一颗果树,逐渐开花。
而现在,全面占领了东京之后,这颗果树不但枝繁叶茂,花儿也已经结成了果实,虽然果实还很青涩,但是一个极好的开始。
这个时期的日本,虽然资源依然不多,但是足以满足红警兵团争霸下一阶段的要求了。
一座座矿石精练厂,遍布东京四周资源矿脉,在基地的探测下,很多就连后世科技都无法探测到的深层矿脉,都清晰的呈现在地图上。
东京四周的山脉之下,东京湾,甚至是日本深入太平洋的大陆板块中,只要有资源,就逃不过基地的探测。
从第二师和第三师击败日本第四军后,樊奕泽就开始了矿石精练厂的建设计划,到现在,在这片土地的下面,已经修建了几十座矿石精练厂。
基地的资金收入,也从原本的每天三十万,增加到每天百万。
现在的基地内,一千座兵营已经全都在征召士兵,每天一千个士兵被征召出来,加上满足配套的武器装备,每天光是士兵的需求,消耗的资金,就占据着收入的一半。
而且战场上的武器装备消耗,所占据的资金支出比例也高达百分之二十五。
奉行优势火力的红警兵团,每一次战争的消耗,都是敌人的十倍之多。
但也是因为更加强大的火力,让日本人在每一场战争中,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伤亡。
而每天剩下的资金,也都是用来生产火炮或者是扩编海军规模。
也是因为有了这么多资金的支持,红警兵团这才能够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中,组建起第四军团的力量。
将近一百天的时间,组建起来的第四军团,无论是兵力还是结构,都还不算完整,虽然总兵力达到了八万人,但实际上的作战兵力只有四个师,六万人出头。
剩下的都是工程兵部队,第四军团现阶段是以攻占和建设为主,特别是对东京的建设,在东京留下了一个工兵师以及防御的步兵师外,也只有三个师的部队在外面作战。
东京的废墟,在工兵师的忙碌中,也只是整理的一部分区域,主要整理的东京港口,目前也已经修复了一部分运转功能,舰队能够在东京湾,进行燃油补给。
而这些燃油,都是从东印度输送到日本的,好在目前舰队不需要进行远航作战,燃油补给能够轻松满足。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中,樊奕泽并没有扩建海军第四舰队,而是加强了第一舰队的作战能力。
原本被留在东印度的海军,被改编为守备舰队,依然拥有原本的战舰数量,没有增加也没有削减。
而被加强的第一舰队,又得到了两艘无畏一级战列舰和配套巡洋舰与驱逐舰的补充,至此红警兵团已经拥有十艘一级战列舰,四十艘之多的装甲巡洋舰,还有八十艘驱逐舰,还有各种小型的炮舰以及辅助船只,所有的舰船加起来有四百多艘。
从总吨位来说,红警海军的总吨位,已经超过了百万吨级别。
尽管对比英国超过两百万吨以上的战舰总吨位,也比现在的德国海军战舰总吨位少一点,但是却已经超过了现在美国的八十万吨左右的实力。
更何况,红警海军所拥有的战舰,都是最先进的战舰,就算是英国那两百万的总吨位,在红警海军这百万吨面前,作战实力要逊色很多。
而樊奕泽之所以没有大规模的建造战列舰,首先一个资金的原因受到了限制,还有一个就是因为现在红警海军,根本不需要如此多的战列舰。
将巡洋舰增加到四十艘,驱逐舰八十艘,占据了舰队最大分量的两款战舰,樊奕泽是认为就算到了将来二战,这两款战舰依然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多建造一点,不会浪费。
更何况,现阶段不管是对日本还是俄罗斯作战,舰队主要承担的任务就是封锁,并且已经避开沿海地区的日本主战场,战列舰完全没有发挥的地方。
还不如用巡洋舰和驱逐舰实用,军舰的建造和发展,是根据现阶段以及下阶段需求,结合经济收入总体考虑后确定的。
并不是喜欢什么,就建造什么,更何况,海军现在的作战实力,已经隐隐可以称霸全球了。
超出使用需求等于浪费。
“资源还是远远不够,必须要尽快获得西伯利亚的矿产。”
樊奕泽手指敲打着桌面,连接西伯利亚最快的方式,就是将九州岛全面占领,北海道也就是囊中之物了。
只要全面占领了日本,不但能够和西伯利亚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和东印度连接到一起,到时候东印度所有的资源,也就可以随便摄取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俄罗斯人并不甘心失败,时间越脱越长,俄罗斯在远东集结的兵力也就越来越多。
甚至可能不需要一年的时间,远东铁路的贝阿铁路就会有更多的路段通车,虽然距离远东铁路全线通车,最少还需要五六年时间的建设,但是只要贝阿铁路当中那些永久冻土路段铁路通车,俄罗斯从欧洲到远东,就能够缩短不少时间。
俄罗斯人已经明白自己的意图,在过去的三个月时间中,已经往远东调集了六万部队,如果不是寒冬到来,恐怕下个月,就能够运送三万士兵抵达远东。
庄园的书房内,管家恭敬的站在樊奕泽的面前,汇报道。
樊奕泽头也没有抬,轻轻的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目光,始终都集中在眼前这场占领区地图上。
完成了对东京的占领,基地也开始拥有在这个世界大规模建造的地盘。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快两年的时间,红警兵团,终于在这个世界,真正有了立足之地。
如果说之前攻占东南亚,只是为了将来战略做铺垫,让红警兵团更加容易在这个世界打开格局,那时候就相当于种下了一颗果树,逐渐开花。
而现在,全面占领了东京之后,这颗果树不但枝繁叶茂,花儿也已经结成了果实,虽然果实还很青涩,但是一个极好的开始。
这个时期的日本,虽然资源依然不多,但是足以满足红警兵团争霸下一阶段的要求了。
一座座矿石精练厂,遍布东京四周资源矿脉,在基地的探测下,很多就连后世科技都无法探测到的深层矿脉,都清晰的呈现在地图上。
东京四周的山脉之下,东京湾,甚至是日本深入太平洋的大陆板块中,只要有资源,就逃不过基地的探测。
从第二师和第三师击败日本第四军后,樊奕泽就开始了矿石精练厂的建设计划,到现在,在这片土地的下面,已经修建了几十座矿石精练厂。
基地的资金收入,也从原本的每天三十万,增加到每天百万。
现在的基地内,一千座兵营已经全都在征召士兵,每天一千个士兵被征召出来,加上满足配套的武器装备,每天光是士兵的需求,消耗的资金,就占据着收入的一半。
而且战场上的武器装备消耗,所占据的资金支出比例也高达百分之二十五。
奉行优势火力的红警兵团,每一次战争的消耗,都是敌人的十倍之多。
但也是因为更加强大的火力,让日本人在每一场战争中,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伤亡。
而每天剩下的资金,也都是用来生产火炮或者是扩编海军规模。
也是因为有了这么多资金的支持,红警兵团这才能够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中,组建起第四军团的力量。
将近一百天的时间,组建起来的第四军团,无论是兵力还是结构,都还不算完整,虽然总兵力达到了八万人,但实际上的作战兵力只有四个师,六万人出头。
剩下的都是工程兵部队,第四军团现阶段是以攻占和建设为主,特别是对东京的建设,在东京留下了一个工兵师以及防御的步兵师外,也只有三个师的部队在外面作战。
东京的废墟,在工兵师的忙碌中,也只是整理的一部分区域,主要整理的东京港口,目前也已经修复了一部分运转功能,舰队能够在东京湾,进行燃油补给。
而这些燃油,都是从东印度输送到日本的,好在目前舰队不需要进行远航作战,燃油补给能够轻松满足。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中,樊奕泽并没有扩建海军第四舰队,而是加强了第一舰队的作战能力。
原本被留在东印度的海军,被改编为守备舰队,依然拥有原本的战舰数量,没有增加也没有削减。
而被加强的第一舰队,又得到了两艘无畏一级战列舰和配套巡洋舰与驱逐舰的补充,至此红警兵团已经拥有十艘一级战列舰,四十艘之多的装甲巡洋舰,还有八十艘驱逐舰,还有各种小型的炮舰以及辅助船只,所有的舰船加起来有四百多艘。
从总吨位来说,红警海军的总吨位,已经超过了百万吨级别。
尽管对比英国超过两百万吨以上的战舰总吨位,也比现在的德国海军战舰总吨位少一点,但是却已经超过了现在美国的八十万吨左右的实力。
更何况,红警海军所拥有的战舰,都是最先进的战舰,就算是英国那两百万的总吨位,在红警海军这百万吨面前,作战实力要逊色很多。
而樊奕泽之所以没有大规模的建造战列舰,首先一个资金的原因受到了限制,还有一个就是因为现在红警海军,根本不需要如此多的战列舰。
将巡洋舰增加到四十艘,驱逐舰八十艘,占据了舰队最大分量的两款战舰,樊奕泽是认为就算到了将来二战,这两款战舰依然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多建造一点,不会浪费。
更何况,现阶段不管是对日本还是俄罗斯作战,舰队主要承担的任务就是封锁,并且已经避开沿海地区的日本主战场,战列舰完全没有发挥的地方。
还不如用巡洋舰和驱逐舰实用,军舰的建造和发展,是根据现阶段以及下阶段需求,结合经济收入总体考虑后确定的。
并不是喜欢什么,就建造什么,更何况,海军现在的作战实力,已经隐隐可以称霸全球了。
超出使用需求等于浪费。
“资源还是远远不够,必须要尽快获得西伯利亚的矿产。”
樊奕泽手指敲打着桌面,连接西伯利亚最快的方式,就是将九州岛全面占领,北海道也就是囊中之物了。
只要全面占领了日本,不但能够和西伯利亚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和东印度连接到一起,到时候东印度所有的资源,也就可以随便摄取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俄罗斯人并不甘心失败,时间越脱越长,俄罗斯在远东集结的兵力也就越来越多。
甚至可能不需要一年的时间,远东铁路的贝阿铁路就会有更多的路段通车,虽然距离远东铁路全线通车,最少还需要五六年时间的建设,但是只要贝阿铁路当中那些永久冻土路段铁路通车,俄罗斯从欧洲到远东,就能够缩短不少时间。
俄罗斯人已经明白自己的意图,在过去的三个月时间中,已经往远东调集了六万部队,如果不是寒冬到来,恐怕下个月,就能够运送三万士兵抵达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