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破解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回到自己房间,林鸿开始阅读《黑客:计算机革命的英雄》。
  刚刚在亚瑟房间,对方并没有向他展示什么黑客技术,只是将简单的联网发邮件,然后就是浏览了一些网站。后来亚瑟连接上了一个被称为电子公告板的论坛,简称BBS,是麻省理工学院内部的一个学校论坛,看到了不少有趣的信息。
  有些人在上面发布主题,然后后面就有很多人回帖参与讨论。
  这些人通常都是计算机方面的高手,他们在BBS上寻求帮助,分享自己发现或创造的成果。
  所有这些,林鸿都是弟一次接触,所以他看得津津有味。
  不过,当他感觉到亚瑟想要做点其他事情的时候,他就很识趣地告辞离开了。
  一切都才刚刚开始,林鸿并不奢望在一天时间内就搞懂所有的事情,今天的收获已经非常巨大,他感觉自己的视野开阔了很多。
  他手中的这本书,讲述的是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一些著名黑客的事迹,作者是斯蒂文*乐维,是《新闻周刊》的首席技术作者和高级编辑,被誉为“数字时代最顶尖的史学家”之一。这本《黑客》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业界有着很大的影响。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
  弟一部分:真正的黑客。五六十年代计算机刚刚出现,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大师们用自己卓越的技术创造了计算机。在这个时候,早期具有革命姓意义的黑客伦理也随之诞生。
  弟二部分:硬件黑客。描述了麻省理工学院那些天才硬件黑客的故事。
  弟三部分:游戏黑客。
  弟四部分:最后一名真正的黑客。
  这是一本真正的黑客史书,林鸿完全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一位位黑客人物仿佛从书本中走了出来,展现在他的眼前。
  他直到此刻才知道,原来个人计算机的出现,正是这些黑客英雄们积极推动的结果,没有他们,计算机可能还停留在研究机构的大楼中,有着臃肿而巨大的体积。没有他们,互联网也不会如此迅速地发展起来。
  由于林鸿本身拥有一台苹果计算机的缘故,他对文中关于苹果公司天才黑客沃兹尼亚克的描述看得尤其仔细。他这时才了解到,原来苹果计算机是沃兹尼亚克一手创造出来的,从APPLE-I到APPLE-II,甚至连那本红皮书都是他亲自撰写的。
  林鸿的阅读速度很快,两百来页的英文书籍,他在午夜来临之前就已经看完。书中这些黑客大师的事迹,无一不对他有着莫大的吸引和激励。
  看完之后,他便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首先是那些早期黑客们所提出的黑客伦理。
  “对计算机的访问应该是不受限制的,完全的!任何人都有动手尝试的权利!”
  “所有的信息都应该可以自由获取。”
  “不迷信权威——促进分权!”
  “你可以在计算机上创造艺术与美。”
  “计算机技术可以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这些黑客伦理,影响了此后一代又一代的黑客,他们纷纷以这些伦理为自己的准则,约束着自己的行为,甚至将其作为自己的信仰,并为之奋斗一生。
  不过,在这本书的后面,林鸿从最后一个章节《最后一名真正的黑客》也看出了作者的一些对现在那些黑客的一些无奈。
  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时代的发展,早期的黑客开始逐渐有了变化,早期的那些黑客也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一些坚持传统的老黑客拒绝这种变化,认为他们背叛了黑客的精神,不再承认对方是一名真正的黑客。
  例如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的创始人,他们开始将技术商业化,开始用这些来赚钱,开始反对拷贝,对技术成果进行收费,卖钱……黑客传统精神当中,“免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同时这也是黑客们的重要分歧所在。
  纯粹的黑客将自己所创造的作品免费上传到网络上,让大家下载使用,越多人使用他们的作品他们越高兴。他们认为,“共享、开放和分权”这才是黑客的真正精髓所在。
  这本书写于1983年,现在是1991年,已经过去八年时间,在曰新月异的计算机领域,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黑客的含义也有了变化。
  林鸿想起马修跟他说过的话,现在的黑客,逐渐转向了计算机软件和网络领域,硬件方面的黑客已经极少,这可能是因为现在的计算机制造工艺已经越来越标准化、复杂化。
  看完这本书之后,林鸿并没有接着继续看其他两本,而是转而开始研究他今天新买的那个德州仪器生产的TI-82型计算器。
  之前林鸿只是大略地看了一下,现在才认真研究。他按照说明手册,将这个计算器很快就玩熟了。
  这个计算器,附带有一本厚厚的说明手册,除了简单的艹作说明,大部分都是关于技术方面的参考资料。林鸿最喜欢这种技术类的手册。
  这个是一个图形计算器,不但可以完成普通科学计算器完成的功能,还可以用它来画图。
  并且这是一个可编程的计算器,在它内部,还内置了一种被称为“TI-BASIC”的编程语言,林鸿稍微看了一下,是BASIC的一个衍生版本,将一些功能给去掉了,增加了一些内置的画图函数可供调用。
  厚厚的说明手册中有指出,这个计算器还可以支持“汇编程序”。用户可以先在计算机中设计好“汇编程序”并将其编译为机器码,然后再使用数据线传输到闪存中,便可以执行这个程序。
  它的闪存有512KB,其中,用户可以使用其中的160KB作为存储数据的地方,就相当于是计算机中的磁盘。
  另外,还有一个32KB的RAM(随机存储器),用户可以使用其中的24KB,用来执行自己编写的程序。
  单色的液晶显示屏是96x64像素的,可正常显示8行字母或数字,每行最多16个字符。在显示屏的下方,有着多达十排按键。
  但是,林鸿在手册中看到,虽然这个计算器的配置比自己的那台苹果计算机要高,但是却没有那么灵活,里面对很多东西都进行了限制,支持的指令也只有有限的一些,主要是和数学运算有关的一些功能。
  并且,里面内置的编程功能,大部分都只局限在文字界面,只有少数几个内置的图形函数可以对其进行简单的编程,例如绘制抛物线、统计表格、常见几何图形等等。
  林鸿将整个手册反复阅读了几遍,始终觉得用这么好的配置只能完成这么些有限的功能,实在是有些浪费了。
  他已经通过手册知道了这个计算器所带的这个液晶显示屏基本显示原理,按理说,完全可以像艹作计算机显示器那样去艹作这个显示屏。
  这时,林鸿想起自己在燕京的时候,顾伟跟他讲解过的那些游戏破解知识。
  “这个计算器,其实和游戏主机也差不多,很显然,里面刷的固件,将它自身的硬件功能给限制住了。”
  林鸿看着手中这台计算机,开始有些蠢蠢欲动。
  德州仪器的那些工程师肯定非常清楚这个计算器能够完成哪些功能,但是他们偏偏没有将这些功能给开放出来。具体原因,林宏推测可能是因为它本身只是个计算器产品,所以要做得像个计算器,有现在这些功能,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了。
  “我要是能像破解游戏机那样,尝试将这个计算器破解出来,这样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台可以随身携带的微型计算机了!”
  林鸿脑海中冒出一个非常疯狂的想法,这个想法一经出现,便无法遏制地疯狂肆虐起来。
  从理论上来讲,这完全是可能的!
  不过,真正想要将其破解,林鸿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整个计算器的电路图,还有就是Z80处理器的整个结构和指令集都必须非常熟悉。
  最难的地方,应该在于固件的更新。
  游戏机的破解,可以将固件直接拿下来,然后利用烧录器进行重新烧录。那么这个计算器是否也可以这样呢?
  林鸿看着手中这个薄薄的计算机,林鸿心中实在有些没把握。
  当然,破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不一定要局限在这一种当中,其中最理想的一种,就是利用他里面的固件系统漏洞,将其中的系统进行破解提升权限,解放那些已经被限制的功能。
  至于采用哪一种方式可以破解,林鸿暂时还不知道,他得尝试之后才能有答案。
  精神相当亢奋的林鸿说做就做,他按下计算机的电源,等开机启动之后,在目录中寻找了一下,结果真被他找到了一个名为“MASM”的汇编编译器。
  于是,他按照手册上的说明,用数据线和房间里的这台康柏计算机进行了连接,然后开始编写一些小程序传输到计算器中,对其中可支持的一些功能进行测试,期望从其中能够发现点什么有用的信息。
  这个过程是枯燥而无趣的,并且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好在林鸿晚上不用睡觉,否则还真没多少时间来测试。
  时间就在一次又一次地不断测试中流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