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机会
在黑夜里展开行动可不是英军的作风,因为英军一向都不擅长在夜里作战。
不过也恰恰是这样,才更能体现奥钦莱克将军的用兵之道……其它按部班的英国将军相,奥钦莱克将军更喜欢出不意,像他派一支突击队暗杀隆美尔一样。
奥钦莱克将军将英军分成两个部份,也是第八集团军下辖的第13军和第30军。
第13军的骨干是英军第15装甲师,辅以新西兰第2师、印度第4师。
这个军装备的是清一色的“玛蒂尔达”坦克,其主要任务是在正面防线吸引德军的兵力和火力并为夹击德军做准备。
这也可以算是奥钦莱克将军对“玛蒂尔达”有些认识,知道这种故障高、速度慢的坦克根本不适合用于穿插作战,所以让它在正面防线利用厚重的装甲及炮火为步兵的进攻提供掩护。
第30军是以英军第7装甲师为骨干,辅以南非第1步兵师以及奥大利亚第6师。
仅从这支部队的组成可以看出第30军是“十字军”计划的主力。
英第7装甲师号称沙漠之鼠,在此之前以一个装甲师之力击退了意大利军队,虽然在随后与德军的战斗屡战屡败,但总算也有一拼之力。
南非第1步兵师是奥钦莱克将军刚从南非调来的,这支部队虽然战斗力让人不敢恭维,但它重在丰富的沙漠行军、作战和生存的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度弥补英军沙漠作战经验不足的缺陷。
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不用说了,他们在之前的战场已经表现出英军更强的战斗力,在阿格达亚等城市的防御战给予德军相当的伤亡。
这其值得一提的是……英第7装甲师除了装备故障率小得多的130辆“瓦伦丁”坦克外,还全面换装了美式“斯图亚特”坦克,而且有300辆之多。
奥钦莱克将军的想法很简单,是用第30军从南面越过德军的防线然后与德军打一场装甲部队与装甲部队之间的战斗。
这里之所说“越过”,是因为奥钦莱克将军不希望再像韦维尔“战斧行动”那样,敌我双方在侧翼穿插位置相遇。
因为很明显,这不利于英军部队的展开,使英军在兵力及坦克数量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像次一样,第七装甲师两个装甲团分批去让德军歼灭。
奥钦莱克将军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他打算让第30军在德国人察觉之前越过防线并在德军一侧的广阔沙漠展开兵力、构筑防线做好战斗准备。
这样一来,任何前来应战的德军装甲部队都会被兵力及坦克占绝对优势的英军包围并歼灭。
在这一点奥钦莱克将军做得很成功,其方法是让部队昼伏夜行而且保持无信电静默……他们白天利用帆布及地形躲过德军飞机的侦察,晚再以慢速小心的边侦察边前进。
为此,奥钦莱克将军甚至还做足了气象情报工作,他知道这段时间沙漠会起风,风会带起沙尘,这会成为第30军很好的伪装。
奥钦莱克将军是对的,几天后第30军成功的越过了德军的防线,而德军一点都没有察觉。
如果战斗这么开打的话,那么英军应该会毫不意外的获得胜利,原因是英军准备得相当充分尤其是装备还要德军多几倍:
英军的坦克总数为700辆,此外还有200辆“斯图亚特”坦克在从印度运往埃及的途。
德、意军的坦克总数虽然也不少,有414辆,但其有154辆是派不用场的意大利3型,只有260辆为德式“三号”及少量的“四号”坦克,这其还有50辆坦克正在维修……坦克这玩意需要经常性维修,不管是作战还是平时训练。
更糟糕的还是,德军大部份空力量都集于轰炸马耳他岛,在北非只有120架飞机,而英军却有500架之多。
其它的不说,英军仅仅是越过德军防线的第30军拥有430辆坦克,这几乎是德军能调动的所有坦克的两倍,再加英军还有空优势还有南非1师、奥大利亚6师携带的大量反坦克炮等,他们完全有能力击溃赶来参战或是挡在面前的任何一支德军部队。
问题在于“十字军”行动这个“越过”行动太成功了,成功得出乎英军所有人包括奥钦莱克将军本人的意料之外……整个第30军越过德军防线却没有被敌人发现!
于是奥钦莱克有些心猿意马了。
“将军!”在第30军做好准备后,参谋问奥钦莱克:“我们该怎么做?故意暴露吸引德国人吗?”
因为德国人不知道第30军已经越过德军防线,所以直到现在都没反应。
想了想,奥钦莱克将军回答道:“不,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我想给那些德国佬更多的惊喜!”
这的确是个机会。
但事情往往有其两面性,机会的另一面也许是危机或是错误……
接着,为了能给德国人更多的惊喜,奥钦莱克将军将第30军分成三个部份:主力第7装甲旅带着奥大利亚第6步兵师一部对德军侧后进行大纵深穿插,其目的是切断德、意军的退路并将其包围。
第4装甲旅则以团为单位分成两个部份:一部份攻击驻守托布鲁克的意军,另一部份绕到德军哈尔法牙关防线的侧后。
奥钦莱克将军的想法是很好,攻击驻守托布鲁克的意军可以使他们无法增援哈尔法牙关防线,而攻击哈尔法牙关防线的侧后,则可以使德军防线处于英军的两面夹击,其结果是德军迅速崩溃使正面进攻的英第13军得以闯过哈尔法牙关并大军压境。
可以想像,如果战局按奥钦莱克将军设想的发展的话,德、意军会被英军团团围困在托布鲁克,到时除了跳海逃生外别无他途了。
但战场总是会不断的发生意外,尤其英军还是由几个国家的殖民军混编互相之间很难做到有效协同的部队。
不过也恰恰是这样,才更能体现奥钦莱克将军的用兵之道……其它按部班的英国将军相,奥钦莱克将军更喜欢出不意,像他派一支突击队暗杀隆美尔一样。
奥钦莱克将军将英军分成两个部份,也是第八集团军下辖的第13军和第30军。
第13军的骨干是英军第15装甲师,辅以新西兰第2师、印度第4师。
这个军装备的是清一色的“玛蒂尔达”坦克,其主要任务是在正面防线吸引德军的兵力和火力并为夹击德军做准备。
这也可以算是奥钦莱克将军对“玛蒂尔达”有些认识,知道这种故障高、速度慢的坦克根本不适合用于穿插作战,所以让它在正面防线利用厚重的装甲及炮火为步兵的进攻提供掩护。
第30军是以英军第7装甲师为骨干,辅以南非第1步兵师以及奥大利亚第6师。
仅从这支部队的组成可以看出第30军是“十字军”计划的主力。
英第7装甲师号称沙漠之鼠,在此之前以一个装甲师之力击退了意大利军队,虽然在随后与德军的战斗屡战屡败,但总算也有一拼之力。
南非第1步兵师是奥钦莱克将军刚从南非调来的,这支部队虽然战斗力让人不敢恭维,但它重在丰富的沙漠行军、作战和生存的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度弥补英军沙漠作战经验不足的缺陷。
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不用说了,他们在之前的战场已经表现出英军更强的战斗力,在阿格达亚等城市的防御战给予德军相当的伤亡。
这其值得一提的是……英第7装甲师除了装备故障率小得多的130辆“瓦伦丁”坦克外,还全面换装了美式“斯图亚特”坦克,而且有300辆之多。
奥钦莱克将军的想法很简单,是用第30军从南面越过德军的防线然后与德军打一场装甲部队与装甲部队之间的战斗。
这里之所说“越过”,是因为奥钦莱克将军不希望再像韦维尔“战斧行动”那样,敌我双方在侧翼穿插位置相遇。
因为很明显,这不利于英军部队的展开,使英军在兵力及坦克数量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像次一样,第七装甲师两个装甲团分批去让德军歼灭。
奥钦莱克将军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他打算让第30军在德国人察觉之前越过防线并在德军一侧的广阔沙漠展开兵力、构筑防线做好战斗准备。
这样一来,任何前来应战的德军装甲部队都会被兵力及坦克占绝对优势的英军包围并歼灭。
在这一点奥钦莱克将军做得很成功,其方法是让部队昼伏夜行而且保持无信电静默……他们白天利用帆布及地形躲过德军飞机的侦察,晚再以慢速小心的边侦察边前进。
为此,奥钦莱克将军甚至还做足了气象情报工作,他知道这段时间沙漠会起风,风会带起沙尘,这会成为第30军很好的伪装。
奥钦莱克将军是对的,几天后第30军成功的越过了德军的防线,而德军一点都没有察觉。
如果战斗这么开打的话,那么英军应该会毫不意外的获得胜利,原因是英军准备得相当充分尤其是装备还要德军多几倍:
英军的坦克总数为700辆,此外还有200辆“斯图亚特”坦克在从印度运往埃及的途。
德、意军的坦克总数虽然也不少,有414辆,但其有154辆是派不用场的意大利3型,只有260辆为德式“三号”及少量的“四号”坦克,这其还有50辆坦克正在维修……坦克这玩意需要经常性维修,不管是作战还是平时训练。
更糟糕的还是,德军大部份空力量都集于轰炸马耳他岛,在北非只有120架飞机,而英军却有500架之多。
其它的不说,英军仅仅是越过德军防线的第30军拥有430辆坦克,这几乎是德军能调动的所有坦克的两倍,再加英军还有空优势还有南非1师、奥大利亚6师携带的大量反坦克炮等,他们完全有能力击溃赶来参战或是挡在面前的任何一支德军部队。
问题在于“十字军”行动这个“越过”行动太成功了,成功得出乎英军所有人包括奥钦莱克将军本人的意料之外……整个第30军越过德军防线却没有被敌人发现!
于是奥钦莱克有些心猿意马了。
“将军!”在第30军做好准备后,参谋问奥钦莱克:“我们该怎么做?故意暴露吸引德国人吗?”
因为德国人不知道第30军已经越过德军防线,所以直到现在都没反应。
想了想,奥钦莱克将军回答道:“不,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我想给那些德国佬更多的惊喜!”
这的确是个机会。
但事情往往有其两面性,机会的另一面也许是危机或是错误……
接着,为了能给德国人更多的惊喜,奥钦莱克将军将第30军分成三个部份:主力第7装甲旅带着奥大利亚第6步兵师一部对德军侧后进行大纵深穿插,其目的是切断德、意军的退路并将其包围。
第4装甲旅则以团为单位分成两个部份:一部份攻击驻守托布鲁克的意军,另一部份绕到德军哈尔法牙关防线的侧后。
奥钦莱克将军的想法是很好,攻击驻守托布鲁克的意军可以使他们无法增援哈尔法牙关防线,而攻击哈尔法牙关防线的侧后,则可以使德军防线处于英军的两面夹击,其结果是德军迅速崩溃使正面进攻的英第13军得以闯过哈尔法牙关并大军压境。
可以想像,如果战局按奥钦莱克将军设想的发展的话,德、意军会被英军团团围困在托布鲁克,到时除了跳海逃生外别无他途了。
但战场总是会不断的发生意外,尤其英军还是由几个国家的殖民军混编互相之间很难做到有效协同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