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第249章 运筹帷幄之军师李岩
孔有德与耿仲明的首级出现在范程与洪承畴府邸的消息在整个北京城是不胫而走,也的确在清廷内部的汉臣官僚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一些投降满清的汉官甚至因此开始告病辞官,深怕真的有一天会因为做满清官员而被报复。
这也多尔衮为何愤怒的原因。
他作为满清军事贵族的野心家,之所以在多铎战败被俘,损失十万大军后依旧还能主持朝政,力压济尔哈朗等朝臣,因为他还有朝野汉族官僚的支持,而他能继续劝服满清朝廷继续准备伐明也是因为有汉族官僚的支持。
从某种角度来讲,投降满清的汉官,现在是多尔衮的盟友。
而崇祯帝朱由检的恐吓手段无疑是在破坏着这种盟友关系,消减着多尔衮的势力,而在间接帮助济尔哈朗。
正因为此,多尔衮才会勃然大怒,对于北地的汉人百姓,他可以为了笼络满清军事贵族们的心,而肆意蹂躏,但对于投降满清的汉族官僚即这些汉人大地主们,他则要更加热枕的拉拢,甚至是礼遇,他知道自己要想真正的帮助大清夺得天下,得靠这帮人。
多尔衮一面授意顺治下旨挽留辞官的汉官,一面又亲自抚慰汉官。
但在投降满清的汉官,即便有真的不畏大明朝廷之震慑而为满清继续做事的汉人官员,却对多尔衮这种权势凌驾于幼主顺治之的行为颇有不满,而投了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在认识到自己要想与多尔衮抗衡得与汉人官员搭好关系后,也开始借着巩固君权,打击权臣的名义,笼络更多的汉人官员,依旧能和多尔衮分庭抗礼。
满清内部开始出现党争,但顺治福临尚且年幼,自然无力压制,而孝庄也只能尽力盘桓,多尔衮一方面要和济尔哈朗斗,一方面又要筹备灭明之事,也不可谓不是心力交瘁。
在清廷内部还因为纷繁复杂的内斗而无暇南顾之机。
此时的湖广战场,大明的军事力量已经开始逐渐形成对清军阿济格部全面反攻的态势。
如今的阿济格部虽然已经占据承天府城,兵临武昌府城之下,但他不知道的是,近卫军第三军刘芳亮部与近卫军黄得功部已开始以北与西进方式,共有近三十余万大军往武昌府而来。
此时的湖广总督堵胤锡和湖广巡抚李岩依旧还在武昌府的湖广总督署内。
而高一功、刘体纯、李锦、袁宗第等灭虏军主要将领也聚集于此。
不过在连续丢了好几座城池后,高一功等灭虏军将领未免有些军心不振,都问着军师李岩是不是应该撤退到常德长沙一带,借用洞庭湖与湘地复杂地势与清军周旋。
湖广总督堵胤锡对此也表示赞同,并不由得说道:“陛下当初下达的旨意是命我等灭虏军殊死抵抗,但不必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但要保证两月之内勿使阿济格部挺进江西,避免朝廷歼灭多铎部时后方不稳;如今已是六月下旬,多铎部已被全歼,我们已完成朝廷的旨意,此时南撤至常德长沙也不算违旨,且若真有朝之人弹劾,由堵某承担便是。”
“制台有所不知,非是李某不在意灭虏军兄弟之死伤,也非是李某怕担下这守城失败之责,而是现在多铎部既然已经战败一个多月后,请制台试想,清军阿济格会不会已经得知多铎战败的消息,即便阿济格不知道,清廷会不会已经得知,如果您是多尔衮,在明知一路大军全军覆没的情况下,还会派另一路大军继续南下攻明吗?”
李岩问了一句,而堵胤锡则笑了笑:“本官虽不懂军务,但也明白,正确的做法是撤回来,再让大军深入便已是孤军,即便不败,也断难取胜,徒耗钱粮的事,多尔衮应该不会干。”
“正如制台所言,如果下官是多尔衮,在得知多铎这一路战败后,当会立即派人令阿济格班师回朝,也不仅仅是因为多铎战败的事,而是阿济格部本从去年十月开始便与我灭虏军开始征战,如今短暂休整后又南下攻伐大明,可谓是劳师远征,而阿济格又是多尔衮的心腹嫡系,多尔衮在折损了亲弟弟后,自然不会再让自己亲哥哥去冒险,不然他拿什么对付朝的济尔哈朗等人。”
自从李岩率闯军余部归附大明后并接受改编为灭虏军后,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便奉朱由检旨意将清廷的所有政治军事经济化情况告知给了李岩,因而现在的李岩对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人的关系也十分清楚。
湖广总督堵胤锡和在场的灭虏军高阶将领们都陷入了沉思,他们在听了李岩的分析后,也开始承认阿济格很有可能不日要班师回朝,但他们不明白的是,既然阿济格很可能会迅速撤走,为何还要兵临武昌城下,伐木扎营,大有攻城之准备。
“军师所言的确有道理,但我想不明白,阿济格既然要撤走为何还未撤,现在武昌府城外的清军是越聚越多,只怕等其红衣大炮一到,便是攻城之时”,湖广总兵同时灭虏军总兵官的高一功不由得替在场的官员提出了这个疑惑。
李岩微微一笑:“这很容易想明白啊,阿济格还在准备攻城,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他还未得知消息;二是欲盖弥彰,表面看越来越多的清军铁骑聚集于武昌城下,但实际则是已悄悄将大炮与满洲本部铁骑撤回襄阳。”
“那以李抚台看,哪种可能性较大?”堵胤锡问了一句。
“回禀制台,下官以为,我们现在关键的不是去管阿济格是哪种可能,我们只需确定他早晚要退兵即可,而阿济格既然早晚要退,若真的能全身而退,其实对我大明并不是一件好事”,李岩这么一说,刘体纯先抬起杠来:“军师,这咋不是好事了,鞑子要退,我们不不用退了嘛,大明不可以可保平安了嘛。”
“诸位,制台,现在多铎一路大军失败后,我大明与建奴之间的攻守态势便已易位,清军阿济格部此时若继续南进,则是孤军深入,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我大明既然能集兵力吃掉多铎一路,现在能吃掉阿济格一路,只要吃掉阿济格一路,清军的元气至少伤一半,这对于我大明而言才是一件好事,更何况吃掉阿济格,等于再斩断多尔衮另一条臂膀,对清廷内部斗争加剧也有助益,但若此刻让阿济格部顺利撤回,无疑让多尔衮依旧可以站稳朝堂,建奴依旧有南下伐明之力。”
一些投降满清的汉官甚至因此开始告病辞官,深怕真的有一天会因为做满清官员而被报复。
这也多尔衮为何愤怒的原因。
他作为满清军事贵族的野心家,之所以在多铎战败被俘,损失十万大军后依旧还能主持朝政,力压济尔哈朗等朝臣,因为他还有朝野汉族官僚的支持,而他能继续劝服满清朝廷继续准备伐明也是因为有汉族官僚的支持。
从某种角度来讲,投降满清的汉官,现在是多尔衮的盟友。
而崇祯帝朱由检的恐吓手段无疑是在破坏着这种盟友关系,消减着多尔衮的势力,而在间接帮助济尔哈朗。
正因为此,多尔衮才会勃然大怒,对于北地的汉人百姓,他可以为了笼络满清军事贵族们的心,而肆意蹂躏,但对于投降满清的汉族官僚即这些汉人大地主们,他则要更加热枕的拉拢,甚至是礼遇,他知道自己要想真正的帮助大清夺得天下,得靠这帮人。
多尔衮一面授意顺治下旨挽留辞官的汉官,一面又亲自抚慰汉官。
但在投降满清的汉官,即便有真的不畏大明朝廷之震慑而为满清继续做事的汉人官员,却对多尔衮这种权势凌驾于幼主顺治之的行为颇有不满,而投了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在认识到自己要想与多尔衮抗衡得与汉人官员搭好关系后,也开始借着巩固君权,打击权臣的名义,笼络更多的汉人官员,依旧能和多尔衮分庭抗礼。
满清内部开始出现党争,但顺治福临尚且年幼,自然无力压制,而孝庄也只能尽力盘桓,多尔衮一方面要和济尔哈朗斗,一方面又要筹备灭明之事,也不可谓不是心力交瘁。
在清廷内部还因为纷繁复杂的内斗而无暇南顾之机。
此时的湖广战场,大明的军事力量已经开始逐渐形成对清军阿济格部全面反攻的态势。
如今的阿济格部虽然已经占据承天府城,兵临武昌府城之下,但他不知道的是,近卫军第三军刘芳亮部与近卫军黄得功部已开始以北与西进方式,共有近三十余万大军往武昌府而来。
此时的湖广总督堵胤锡和湖广巡抚李岩依旧还在武昌府的湖广总督署内。
而高一功、刘体纯、李锦、袁宗第等灭虏军主要将领也聚集于此。
不过在连续丢了好几座城池后,高一功等灭虏军将领未免有些军心不振,都问着军师李岩是不是应该撤退到常德长沙一带,借用洞庭湖与湘地复杂地势与清军周旋。
湖广总督堵胤锡对此也表示赞同,并不由得说道:“陛下当初下达的旨意是命我等灭虏军殊死抵抗,但不必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但要保证两月之内勿使阿济格部挺进江西,避免朝廷歼灭多铎部时后方不稳;如今已是六月下旬,多铎部已被全歼,我们已完成朝廷的旨意,此时南撤至常德长沙也不算违旨,且若真有朝之人弹劾,由堵某承担便是。”
“制台有所不知,非是李某不在意灭虏军兄弟之死伤,也非是李某怕担下这守城失败之责,而是现在多铎部既然已经战败一个多月后,请制台试想,清军阿济格会不会已经得知多铎战败的消息,即便阿济格不知道,清廷会不会已经得知,如果您是多尔衮,在明知一路大军全军覆没的情况下,还会派另一路大军继续南下攻明吗?”
李岩问了一句,而堵胤锡则笑了笑:“本官虽不懂军务,但也明白,正确的做法是撤回来,再让大军深入便已是孤军,即便不败,也断难取胜,徒耗钱粮的事,多尔衮应该不会干。”
“正如制台所言,如果下官是多尔衮,在得知多铎这一路战败后,当会立即派人令阿济格班师回朝,也不仅仅是因为多铎战败的事,而是阿济格部本从去年十月开始便与我灭虏军开始征战,如今短暂休整后又南下攻伐大明,可谓是劳师远征,而阿济格又是多尔衮的心腹嫡系,多尔衮在折损了亲弟弟后,自然不会再让自己亲哥哥去冒险,不然他拿什么对付朝的济尔哈朗等人。”
自从李岩率闯军余部归附大明后并接受改编为灭虏军后,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便奉朱由检旨意将清廷的所有政治军事经济化情况告知给了李岩,因而现在的李岩对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人的关系也十分清楚。
湖广总督堵胤锡和在场的灭虏军高阶将领们都陷入了沉思,他们在听了李岩的分析后,也开始承认阿济格很有可能不日要班师回朝,但他们不明白的是,既然阿济格很可能会迅速撤走,为何还要兵临武昌城下,伐木扎营,大有攻城之准备。
“军师所言的确有道理,但我想不明白,阿济格既然要撤走为何还未撤,现在武昌府城外的清军是越聚越多,只怕等其红衣大炮一到,便是攻城之时”,湖广总兵同时灭虏军总兵官的高一功不由得替在场的官员提出了这个疑惑。
李岩微微一笑:“这很容易想明白啊,阿济格还在准备攻城,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他还未得知消息;二是欲盖弥彰,表面看越来越多的清军铁骑聚集于武昌城下,但实际则是已悄悄将大炮与满洲本部铁骑撤回襄阳。”
“那以李抚台看,哪种可能性较大?”堵胤锡问了一句。
“回禀制台,下官以为,我们现在关键的不是去管阿济格是哪种可能,我们只需确定他早晚要退兵即可,而阿济格既然早晚要退,若真的能全身而退,其实对我大明并不是一件好事”,李岩这么一说,刘体纯先抬起杠来:“军师,这咋不是好事了,鞑子要退,我们不不用退了嘛,大明不可以可保平安了嘛。”
“诸位,制台,现在多铎一路大军失败后,我大明与建奴之间的攻守态势便已易位,清军阿济格部此时若继续南进,则是孤军深入,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我大明既然能集兵力吃掉多铎一路,现在能吃掉阿济格一路,只要吃掉阿济格一路,清军的元气至少伤一半,这对于我大明而言才是一件好事,更何况吃掉阿济格,等于再斩断多尔衮另一条臂膀,对清廷内部斗争加剧也有助益,但若此刻让阿济格部顺利撤回,无疑让多尔衮依旧可以站稳朝堂,建奴依旧有南下伐明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