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第383章 合围开封 (第四更)
山东清军谭泰部自保尚且艰难,自然已无力南下。!
而近卫军两个军的主力合计三十万精锐与清军主力洪承畴部继续在河南斗智斗勇,其间详情自不必说,路振飞为蒙骗洪承畴每天劳神苦思地想着如何给洪承畴回信。
秦良玉想尽各种办法让近卫军两个军主力神不知鬼不觉地一步步缩紧对洪承畴的包围圈。
这里面最辛苦的莫过于锦衣卫,从周则到汪刚刚每日都要传递和接收到各种消息。
好在河南的百姓也很支持,清军一进入河南境内后的动向几乎每天都通过各地百姓之口传递到秦良玉和刘芳亮、何新耳。
清军何洛会部一直沿着湖广襄阳方向,还派出大量斥候进入河南、南阳等府,为的便是随时策应清军洪承畴主力,抵挡近卫军第四军进入河南,同时避免自己陷入近卫军第四军和第三军的包围。
自古以来,北兵南征走湖广必经襄阳,襄阳一下,湖广以南便无险可守。
因而此时,近卫军第四军第一兵团合计八万人也已屯兵于襄阳城下阻击何洛会的十万清军。
近卫军第四军得到的命令是节节抗敌,但不能歼灭和击败何洛会部,逼其撤回河南与洪承畴汇合。
因而,近卫军第四军在襄阳城下一通炮击后退缩回了襄阳城,并不与清军何洛会部认真打。
何洛会以为明军真的是惧怕野战而抱定了要死守襄阳的决心,他也干脆命令大军合围了襄阳,以此逼迫近卫军第四军投降,同时,何洛会也不死命进攻襄阳,以避免自己实力大损而无法策应清军主力洪承畴部。
而近卫军第四军第二兵团则时不时地沿着荆州北袭杀清军何洛会部的斥候,使得清军何洛会部不得不相信在湖广除襄阳外还有一支明军主力,并将此消息告知给了多尔衮和洪承畴。
多尔衮和洪承畴越发坚信近卫军主力在山东和湖广。
此时,洪承畴已果然兵围了开封城。
五十万清军主力犹如数十条巨蟒一般缠绕在开封城外围,延绵在开封城数里之外,每一日开封城外皆是尘土飞扬,车马喧嚣。
洪承畴也下了马,捻须来到了开封府外城官道,看着已修复后的开封城不由得颇为感慨起来,忙着人去城询问路振飞是否投附大清。
但让洪承畴没想到的是,路振飞这时候则按品大状地出现在了开封府外城城墙,且正对着洪承畴大喊起来:
“洪承畴,你这个汉人之奸佞,大明之叛臣,认贼为奴,竟也敢引贼进来,夺我开封城,你休想!我路振飞今日便誓与开封城共存亡!”
路振飞突然拒绝了洪承畴。
这让洪承畴很是惊愕,在听到自己亲兵禀报后是半晌没回过神来。
洪承畴恼羞成怒,总觉得自己被路振飞给戏耍了,忙下令大军攻城。
路振飞和开封城军民抵抗的甚为顽强,而洪承畴五十万清军的注意力也全部放在了攻打开封城,对于周围情况变化注意力进一步减少。
当然,洪承畴也不担心,因为他一直还和何洛会部保持着联系,他不认为近卫军主力还能在这时候突然来到河南援助路振飞。
洪承畴此时是恨死路振飞了,他已从开封城的火炮密度与火枪密度猜得出路振飞之前和他虚以委蛇肯定是在暗蓄积守开封的力量。
他甚至他也从自己派出的斥候口也猜到了这一点,因为开封府周围皆已被坚壁清野。
清军谭泰部退守河间府东光城。
清军何洛会部合围襄阳城。
而此时洪承畴又合围攻打开封城。
表面看起来,清军还未出现失败的迹象,而事实,战略进攻态势已慢慢向近卫军方向转变。
秦良玉为更好的居调度已前往朱仙镇,而朱由检此时也已抵达这里,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自然也是在此,只等着近卫军第三军和第二军第一兵团完成对开封府洪承畴部的合围,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也会直接有朱仙镇北进攻洪承畴主力。
……
朱由检自从离开南京后便轻松了不少,他厌烦南京城,厌烦南京城里的官士绅,甚至还有一丝害怕与担心。
他既做了一个要革新除弊不被官害得亡国的皇帝,注定他要与官作对到底,但这样也意味着他随时会面临着官集团的报复。
朱由检从来不惮以最大恶意来揣测这些人的用心,因而他虽是帝王,但他在南京城的生活可谓是步步惊心。
而此时离开了南京城,来到了这没有朝堂政治没有尔虞我诈与勾心斗角的世界,他顿时放松多了。
这里有发自内心敬重他的庶民百姓,也有视他为主心骨的近卫军官兵。
还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田园风光与生活。
更有无边无际的天空和大地。
朱由检有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正常,在南京城,他的政策是违背南京城士绅们的利益的,因而真正支持他的人少。
而在乡间小集镇,他的政策是对庶民与庶族地主有利的,因而在这里,支持他的人多。
所以,朱由检才在这里感到轻松。
朱仙镇。
传言岳飞曾在这里大败金军的地方,在此时的大明也不是一座普通的小镇。
朱仙镇乃是开封城的外港门户,从孙家渡一直南下,便可从开封城直达朱仙镇。
大军行军必须沿河行军,因而历来攻取开封后南下或者北攻打开封都必经朱仙镇。
这也是为何秦良玉将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放在朱仙镇的原因。
因为洪承畴一旦占领开封要南下只能走朱仙镇,而近卫军第二兵团要围住洪承畴也必须先占据朱仙镇这个要隘。
此时的朱仙镇聚集了九万多人,朱由检自然也在这里,还有秦良玉、李邦华、何新、刘芳亮等大元帅府近卫军高阶官员。
这些官员不同于南京城内的官,此时和朱由检都是同一利益集团或者说是都是被清流官们摒弃的。
因而,朱由检和他们相处也是格外的轻松,这些官员也不要求他这个帝王做什么。
无论是官还是民,在这里,朱由检都要感到亲切点。
而近卫军两个军的主力合计三十万精锐与清军主力洪承畴部继续在河南斗智斗勇,其间详情自不必说,路振飞为蒙骗洪承畴每天劳神苦思地想着如何给洪承畴回信。
秦良玉想尽各种办法让近卫军两个军主力神不知鬼不觉地一步步缩紧对洪承畴的包围圈。
这里面最辛苦的莫过于锦衣卫,从周则到汪刚刚每日都要传递和接收到各种消息。
好在河南的百姓也很支持,清军一进入河南境内后的动向几乎每天都通过各地百姓之口传递到秦良玉和刘芳亮、何新耳。
清军何洛会部一直沿着湖广襄阳方向,还派出大量斥候进入河南、南阳等府,为的便是随时策应清军洪承畴主力,抵挡近卫军第四军进入河南,同时避免自己陷入近卫军第四军和第三军的包围。
自古以来,北兵南征走湖广必经襄阳,襄阳一下,湖广以南便无险可守。
因而此时,近卫军第四军第一兵团合计八万人也已屯兵于襄阳城下阻击何洛会的十万清军。
近卫军第四军得到的命令是节节抗敌,但不能歼灭和击败何洛会部,逼其撤回河南与洪承畴汇合。
因而,近卫军第四军在襄阳城下一通炮击后退缩回了襄阳城,并不与清军何洛会部认真打。
何洛会以为明军真的是惧怕野战而抱定了要死守襄阳的决心,他也干脆命令大军合围了襄阳,以此逼迫近卫军第四军投降,同时,何洛会也不死命进攻襄阳,以避免自己实力大损而无法策应清军主力洪承畴部。
而近卫军第四军第二兵团则时不时地沿着荆州北袭杀清军何洛会部的斥候,使得清军何洛会部不得不相信在湖广除襄阳外还有一支明军主力,并将此消息告知给了多尔衮和洪承畴。
多尔衮和洪承畴越发坚信近卫军主力在山东和湖广。
此时,洪承畴已果然兵围了开封城。
五十万清军主力犹如数十条巨蟒一般缠绕在开封城外围,延绵在开封城数里之外,每一日开封城外皆是尘土飞扬,车马喧嚣。
洪承畴也下了马,捻须来到了开封府外城官道,看着已修复后的开封城不由得颇为感慨起来,忙着人去城询问路振飞是否投附大清。
但让洪承畴没想到的是,路振飞这时候则按品大状地出现在了开封府外城城墙,且正对着洪承畴大喊起来:
“洪承畴,你这个汉人之奸佞,大明之叛臣,认贼为奴,竟也敢引贼进来,夺我开封城,你休想!我路振飞今日便誓与开封城共存亡!”
路振飞突然拒绝了洪承畴。
这让洪承畴很是惊愕,在听到自己亲兵禀报后是半晌没回过神来。
洪承畴恼羞成怒,总觉得自己被路振飞给戏耍了,忙下令大军攻城。
路振飞和开封城军民抵抗的甚为顽强,而洪承畴五十万清军的注意力也全部放在了攻打开封城,对于周围情况变化注意力进一步减少。
当然,洪承畴也不担心,因为他一直还和何洛会部保持着联系,他不认为近卫军主力还能在这时候突然来到河南援助路振飞。
洪承畴此时是恨死路振飞了,他已从开封城的火炮密度与火枪密度猜得出路振飞之前和他虚以委蛇肯定是在暗蓄积守开封的力量。
他甚至他也从自己派出的斥候口也猜到了这一点,因为开封府周围皆已被坚壁清野。
清军谭泰部退守河间府东光城。
清军何洛会部合围襄阳城。
而此时洪承畴又合围攻打开封城。
表面看起来,清军还未出现失败的迹象,而事实,战略进攻态势已慢慢向近卫军方向转变。
秦良玉为更好的居调度已前往朱仙镇,而朱由检此时也已抵达这里,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自然也是在此,只等着近卫军第三军和第二军第一兵团完成对开封府洪承畴部的合围,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也会直接有朱仙镇北进攻洪承畴主力。
……
朱由检自从离开南京后便轻松了不少,他厌烦南京城,厌烦南京城里的官士绅,甚至还有一丝害怕与担心。
他既做了一个要革新除弊不被官害得亡国的皇帝,注定他要与官作对到底,但这样也意味着他随时会面临着官集团的报复。
朱由检从来不惮以最大恶意来揣测这些人的用心,因而他虽是帝王,但他在南京城的生活可谓是步步惊心。
而此时离开了南京城,来到了这没有朝堂政治没有尔虞我诈与勾心斗角的世界,他顿时放松多了。
这里有发自内心敬重他的庶民百姓,也有视他为主心骨的近卫军官兵。
还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田园风光与生活。
更有无边无际的天空和大地。
朱由检有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正常,在南京城,他的政策是违背南京城士绅们的利益的,因而真正支持他的人少。
而在乡间小集镇,他的政策是对庶民与庶族地主有利的,因而在这里,支持他的人多。
所以,朱由检才在这里感到轻松。
朱仙镇。
传言岳飞曾在这里大败金军的地方,在此时的大明也不是一座普通的小镇。
朱仙镇乃是开封城的外港门户,从孙家渡一直南下,便可从开封城直达朱仙镇。
大军行军必须沿河行军,因而历来攻取开封后南下或者北攻打开封都必经朱仙镇。
这也是为何秦良玉将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放在朱仙镇的原因。
因为洪承畴一旦占领开封要南下只能走朱仙镇,而近卫军第二兵团要围住洪承畴也必须先占据朱仙镇这个要隘。
此时的朱仙镇聚集了九万多人,朱由检自然也在这里,还有秦良玉、李邦华、何新、刘芳亮等大元帅府近卫军高阶官员。
这些官员不同于南京城内的官,此时和朱由检都是同一利益集团或者说是都是被清流官们摒弃的。
因而,朱由检和他们相处也是格外的轻松,这些官员也不要求他这个帝王做什么。
无论是官还是民,在这里,朱由检都要感到亲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