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规划
不过,此事急不来,因为交子在北宋这会,信用度已经臭了。贸然推出纸币,张正书怕百姓接受不了。一旦第一炮打不响的话,再想推出纸币就困难了。有兑票就不一样了,这是百分百能换钱的。而且,也得到了百姓的认可。要是兑票遗失了,还能通过画押时的指纹比对,到存款的银行取回钱银,这谁能比得过啊?
推动银行的发展,是张正书一直在做的事。这不,张正书亲自把税款存入银行里,再把兑票送去汴梁城给户部。因为是官方存款,要用到这钱的时候,只需要张正书亲自去一趟取出来就好了。这样一来,可以杜绝一部分贪腐。
因为是第一次用这样的形式,赵煦也拿不准好不好,且看着吧。
待得秋收过后,元符三年就要匆匆而过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的科举,赵鼎居然沉得住气没有参加。
张正书已经好久没见过赵鼎了,之前听说他到李县看过,也到技校看过,只是看了之后,又默默地离开了。
赵鼎是一个正直的人,这是毋庸置疑的。能在历史上硬刚秦桧的,能不贪腐的,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正直的人。但赵鼎同时也是一个执拗的人,对比起王安石也差不多了。这种人,固执地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甚至,如果不是他们没有权力,他们都可能会学孔子诛少正卯!
看看王安石就知道了,极度的排外。只要是反对新法的,能干掉的都干掉了。
赵鼎也是差不多,当然了,他是手腕还不够秦桧厉害,所以正史上落了下风。张正书本来是挺看好赵鼎的,只是现在看来,赵鼎已经走偏了。说实在的,现在的赵鼎还比不上一个船家子周篷。周篷这孩子,看似愚钝,其实是内秀罢了。就连张正书都想不到,周篷在学习上这么有天分。学数学,周篷学得最好,甚至还能举一反三;学六分仪,他是学得最快的,现在都能当老师了。
这不,张正书都让他到杭州去,跟曾懋学习出海技术了。
这样的人才,张正书在技校里,发现了不止一个。每一个,都不输赵鼎。
也许赵鼎是受打击了吧?
张正书叹了口气,如果赵鼎是这样的话,他这辈子也会像正史上那样,在朝政上斗争失败的。说实话,张正书不看好赵鼎入中枢,他应该是一个地方官,为百姓谋福利的地方官。要是进了中枢,以赵鼎的性子,肯定是闹得天翻地覆的。
时间匆匆而过,一晃就到深秋了。
因为工期出奇的快,李县的驰道弄好了,也开始了正式运营。在这有轨马车上,只需要一文钱,就能坐马车遍览李县,而花五文钱,甚至还能去到张家庄。要是想运货物,也不过是几十上百文钱一趟罢了。不起眼的盈利,但胜在为百姓解决了快速出行的难题。最关键的是,李县的百姓都比较富裕,负担得起这交通费。
赵煦听了彭元量的禀报,也有点沉默了。
“你是说,这驰道能半个时辰走七十多里地?”赵煦有点不相信,但李县到张家庄,确实是如此的速度。
“回禀陛下,确实如此。”彭元量不敢欺瞒。
赵煦苦笑道:“还真的给那小子说中了,怕是四个时辰真的能到!”
“陛下,这等驰道,如此耗费马力,如何能成?”彭元量也皱眉了,宋朝的马不多,能拉车的马更少了。要是都耗在这驰道上,还有多少用在军队里呢?
赵煦也是一愣,然后苦笑道:“你啊你,果真是不适合领兵。这不算是耗费马力,若是能修一条驰道到雁门关,哪怕是到延安府也好啊,这一路能节省多少时日?这就是兵贵神速啊!”赵煦也是心中暗忖,如果是有这等驰道,可以把军队都收回来了,等到打大战的时候,再放出去。
看看,这宋朝的皇帝就是天生有被害强迫症的,老是觉得军队对他不忠。
彭元量也不敢多说了,默默地低着头。
赵煦突然感慨说道:“怕是辽国也按捺不住了罢,夏国如今已然独木难支。这般下去,只会让夏国臣民,更快来投我大宋的。”这还是赵煦用了张正书的策略,大气地接纳党项人的投诚。当然了,该分散到江南的,还是要分散到江南。只要将他们丢入汉人的大环境里面,他们想翻起浪花来都难啊。
再加上赵煦这一年来,努力开发江南,甚至有政策倾斜,只要谁开荒种地,谁就能得到这块土地的所有权!
以至于中原没田产的百姓,有的一狠心就离开了家乡,投入到建设江南的大军之中。只是没有料到,张正书也跟着暗中收买百姓,把一些流民运到了流求,开发流求去了。随行的,还有不少学医的学徒,没办法,这大夫不肯去。派学徒过去,还是张正书暗中拿显微镜来“利诱”的。没办法,这人迹罕至的地方,大多有瘴疠,环境是挺恶劣的。如果没有医生跟随着,怕是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张正书不少草菅人命的,他想着开发流求呢,自然是要医生了。
这些医生其实也是有际遇的,在流求这里,能学到更接近真理的医术。毕竟,在流求这里显微镜是随时可用的,草药也是不缺的,每次都会从大宋那运过来呢。再加上张正书从系统那里抄下来的医学理念,他们或许能自成一派,把中医里的手术,发扬光大。
江南和流求同时在开发,所不同的是,江南多人,而流求少人;江南的模式是粗狂的放养模式,而流求有着张正书的详细规划,甚至哪里适合建立城市,哪里适合耕田,哪里适合种果树……都一一规划了出来。
赵煦自然不知道这件事的,他的主要目光,还是集中在两季稻上,想打多点粮食,缓解一下人口压力,增加一点钱粮,能和西夏、辽国对峙下去。
推动银行的发展,是张正书一直在做的事。这不,张正书亲自把税款存入银行里,再把兑票送去汴梁城给户部。因为是官方存款,要用到这钱的时候,只需要张正书亲自去一趟取出来就好了。这样一来,可以杜绝一部分贪腐。
因为是第一次用这样的形式,赵煦也拿不准好不好,且看着吧。
待得秋收过后,元符三年就要匆匆而过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的科举,赵鼎居然沉得住气没有参加。
张正书已经好久没见过赵鼎了,之前听说他到李县看过,也到技校看过,只是看了之后,又默默地离开了。
赵鼎是一个正直的人,这是毋庸置疑的。能在历史上硬刚秦桧的,能不贪腐的,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正直的人。但赵鼎同时也是一个执拗的人,对比起王安石也差不多了。这种人,固执地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甚至,如果不是他们没有权力,他们都可能会学孔子诛少正卯!
看看王安石就知道了,极度的排外。只要是反对新法的,能干掉的都干掉了。
赵鼎也是差不多,当然了,他是手腕还不够秦桧厉害,所以正史上落了下风。张正书本来是挺看好赵鼎的,只是现在看来,赵鼎已经走偏了。说实在的,现在的赵鼎还比不上一个船家子周篷。周篷这孩子,看似愚钝,其实是内秀罢了。就连张正书都想不到,周篷在学习上这么有天分。学数学,周篷学得最好,甚至还能举一反三;学六分仪,他是学得最快的,现在都能当老师了。
这不,张正书都让他到杭州去,跟曾懋学习出海技术了。
这样的人才,张正书在技校里,发现了不止一个。每一个,都不输赵鼎。
也许赵鼎是受打击了吧?
张正书叹了口气,如果赵鼎是这样的话,他这辈子也会像正史上那样,在朝政上斗争失败的。说实话,张正书不看好赵鼎入中枢,他应该是一个地方官,为百姓谋福利的地方官。要是进了中枢,以赵鼎的性子,肯定是闹得天翻地覆的。
时间匆匆而过,一晃就到深秋了。
因为工期出奇的快,李县的驰道弄好了,也开始了正式运营。在这有轨马车上,只需要一文钱,就能坐马车遍览李县,而花五文钱,甚至还能去到张家庄。要是想运货物,也不过是几十上百文钱一趟罢了。不起眼的盈利,但胜在为百姓解决了快速出行的难题。最关键的是,李县的百姓都比较富裕,负担得起这交通费。
赵煦听了彭元量的禀报,也有点沉默了。
“你是说,这驰道能半个时辰走七十多里地?”赵煦有点不相信,但李县到张家庄,确实是如此的速度。
“回禀陛下,确实如此。”彭元量不敢欺瞒。
赵煦苦笑道:“还真的给那小子说中了,怕是四个时辰真的能到!”
“陛下,这等驰道,如此耗费马力,如何能成?”彭元量也皱眉了,宋朝的马不多,能拉车的马更少了。要是都耗在这驰道上,还有多少用在军队里呢?
赵煦也是一愣,然后苦笑道:“你啊你,果真是不适合领兵。这不算是耗费马力,若是能修一条驰道到雁门关,哪怕是到延安府也好啊,这一路能节省多少时日?这就是兵贵神速啊!”赵煦也是心中暗忖,如果是有这等驰道,可以把军队都收回来了,等到打大战的时候,再放出去。
看看,这宋朝的皇帝就是天生有被害强迫症的,老是觉得军队对他不忠。
彭元量也不敢多说了,默默地低着头。
赵煦突然感慨说道:“怕是辽国也按捺不住了罢,夏国如今已然独木难支。这般下去,只会让夏国臣民,更快来投我大宋的。”这还是赵煦用了张正书的策略,大气地接纳党项人的投诚。当然了,该分散到江南的,还是要分散到江南。只要将他们丢入汉人的大环境里面,他们想翻起浪花来都难啊。
再加上赵煦这一年来,努力开发江南,甚至有政策倾斜,只要谁开荒种地,谁就能得到这块土地的所有权!
以至于中原没田产的百姓,有的一狠心就离开了家乡,投入到建设江南的大军之中。只是没有料到,张正书也跟着暗中收买百姓,把一些流民运到了流求,开发流求去了。随行的,还有不少学医的学徒,没办法,这大夫不肯去。派学徒过去,还是张正书暗中拿显微镜来“利诱”的。没办法,这人迹罕至的地方,大多有瘴疠,环境是挺恶劣的。如果没有医生跟随着,怕是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张正书不少草菅人命的,他想着开发流求呢,自然是要医生了。
这些医生其实也是有际遇的,在流求这里,能学到更接近真理的医术。毕竟,在流求这里显微镜是随时可用的,草药也是不缺的,每次都会从大宋那运过来呢。再加上张正书从系统那里抄下来的医学理念,他们或许能自成一派,把中医里的手术,发扬光大。
江南和流求同时在开发,所不同的是,江南多人,而流求少人;江南的模式是粗狂的放养模式,而流求有着张正书的详细规划,甚至哪里适合建立城市,哪里适合耕田,哪里适合种果树……都一一规划了出来。
赵煦自然不知道这件事的,他的主要目光,还是集中在两季稻上,想打多点粮食,缓解一下人口压力,增加一点钱粮,能和西夏、辽国对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