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猜忌
从吕雉和刘乐的住处出来张政很是郁闷,他本来是想将二人礼送出境,图个省心就完了,可转了一圈人没送走,又答应了给吕雉找个活干的要求,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凌云在路上看着张政的样子觉得很好笑,于是问道:“大王在纠结什么呢?”
“我在想,我怎么没有上去就说安排好了,我送你们去刘邦那里。这样他们说留下来的机会都没有了。”张政后悔于自己的优柔寡断。
“其实大王心中就不想让她们离开吧。”凌云凭直觉怀疑张政的动机。
“留下她们有什么用,刘邦的老婆我养活着有什么用,刘邦的女儿现在被他爹,许配给了张敖,况且我就是抢过来也不知道要几年后才能结婚,你们怎么就没人替我分一下忧啊。”张政觉得自己很不幸。
“大臣们给大王出的主意大王不听,所以大王的事情只能由大王自己解决了。”凌云说完转身走了。
“等等,大臣出的什么主意我没听啊?”张政一时想不起来大臣们说过什么,被凌云给说的象一个昏君一样了。
刘邦没有管吕雉因为他不缺女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刘邦现在真的很忙。
刘邦现在正在忙着逃跑。
项羽就如同一条疯狗追着刘邦狂咬不停。
刘邦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怎么失败,也不会投降,即便是项羽要烹了刘邦的爹,刘邦也没同意投降。之后项羽又一次次的将刘邦打败,刘邦却仍不投降。
项羽也上了火气,决心一定要将刘邦打到投降为止。
刘邦却也有拧劲,不断的催促在关中的萧何为他筹集粮草和兵源,被项羽打败一次,后退一点儿再集结起一拨人马再战。
这一天萧何给刘邦送来一批特殊的兵源,让负责接收的官员都惊着了。官员没办法只好向刘邦汇报。
“大王,萧相国一向办事稳妥,可这次却实在是有点儿疏漏。”这事情官员不得不说,要不然这个锅就得他自己顶,他自认肯定是顶不住。
“发生了什么事?”刘邦心中不悦,这些日子蜀汉里里外外的事情都不让他省心。
“相国这次征调来的士卒年龄跨度有点儿大,小的只有十来岁,大的要有七十多岁了。”官员满脸的苦相。
“带我去看看,竟然有这种事情。”刘邦也吃了一惊,虽然汉国兵卒的消耗巨大,但征调士卒还是有上下年龄限制的。还没到将这样的老幼都送上战场的地步。
刘邦跟着官员到了营地,果然看到一群高矮不齐,头发黑白想杂的士卒聚集在那里。看来萧何真是糊涂了。这么一征调战斗力没增强,可把百姓坑害苦了。
“老乡,你们都是什么地方人啊。”刘邦还想着要是不远,尽早将这些人遣送回去。
“我们都是萧相国的老乡。”众人回答,刘邦的眼直了,萧何怎么坑起自己老乡来了。
“乡亲们辛苦了。”刘邦和颜悦色的说道。在拉拢人心上刘邦还是很有一套的,他决定将这群人忽悠走了,回头再找萧何算仗。萧何这事办的也太敷衍了。这些人别说上阵打仗,就是走到战场都很困难。
“不辛苦,我大侄子萧何说了,萧家的人只要还有口气,就要听从大王差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一个看上去七十多岁,头发苍白,杵着拐杖的老头,颤颤巍巍的说道。
“你大侄子萧何?你们是萧家的人?”刘邦有点儿奇怪了。萧何把自己的家人都弄来了,难道说后方真的无人可用了。
“我是萧何的二叔。”老头说道。
“我是萧何的三大爷。”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拖着一杆长枪走过来说道。
“老叔叔,快把武器放下,别惊到大王。”那老头赶紧上前拦住了小孩。
“你们都是萧何的亲戚?”刘邦想到了些什么,大声的对那群人问道。
那群人七嘴八舌的回答,他们还真是萧何的亲戚,远的近的都有,看来萧何是将他家族的人都派了过来。
跟随刘邦来的官员的心更凉了,这事没法办了。这一群都是萧相国的亲戚,要是在战场上死上几个,自己的脑袋八成保不住,可现在正是大王需要人的时候,既然来了就不可能不上战场。官员觉得自己悲惨的下场已经可以预见了。
刘邦却没有官员那么多烦恼,同这群老幼有说有笑,好言安慰了一番才离开。
在半路上,刘邦对愁眉苦脸的官员下命令:“将这群人带到后方安全的地方,好吃好喝养起来。别让他们有什么闪失。”
“是,我马上就去办。”官员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但他还是没有弄明白大王和相国之间打的什么哑谜。
实际上刘邦并不是一个胸怀宽广、大度容人之人,这次刘邦亲自带兵出征,却由于战事不利一时很难返回关中,在蜀汉操持大事的正是萧何,刘邦在外边却经常询问萧何汉中的情况,还派了人监视萧何的一举一动。时间久了这些事难免不被萧何发现。萧何的幕僚们感到压力很大,萧何却不以为异,安慰大家他有办法。。
实际上萧何心中并没有表面那么平静,萧何一面拼命的为刘邦筹集粮草,招募人员。另外心中却越来越不安,刘邦离开关中日久,萧何成为了关中地区权势最大的人。这必然会引起刘邦的猜忌。
萧何是聪明人,他发现他与刘邦之间要产生信任危机,于是萧何将自己的族人都征召到了一起,然后送到了刘邦那里。
刘邦干别的不行,头脑绝对足够的奸滑,弄清情况后马上明白了萧何的意思,萧何这是将自己的亲族当成了人质,向刘邦表示衷心来了。所以刘邦当即投桃报李,命人将萧何的族人保护了起来,即便是战事再吃紧也不会让他们上战场。
聪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省事,经过萧何这次表态,刘邦对自己的后方才彻底放下心来,给予了后方的萧何更大的权利。
后方稳定了刘邦按照以前张良的计策稳固防线,只是刘邦现在需要一场胜利。
凌云在路上看着张政的样子觉得很好笑,于是问道:“大王在纠结什么呢?”
“我在想,我怎么没有上去就说安排好了,我送你们去刘邦那里。这样他们说留下来的机会都没有了。”张政后悔于自己的优柔寡断。
“其实大王心中就不想让她们离开吧。”凌云凭直觉怀疑张政的动机。
“留下她们有什么用,刘邦的老婆我养活着有什么用,刘邦的女儿现在被他爹,许配给了张敖,况且我就是抢过来也不知道要几年后才能结婚,你们怎么就没人替我分一下忧啊。”张政觉得自己很不幸。
“大臣们给大王出的主意大王不听,所以大王的事情只能由大王自己解决了。”凌云说完转身走了。
“等等,大臣出的什么主意我没听啊?”张政一时想不起来大臣们说过什么,被凌云给说的象一个昏君一样了。
刘邦没有管吕雉因为他不缺女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刘邦现在真的很忙。
刘邦现在正在忙着逃跑。
项羽就如同一条疯狗追着刘邦狂咬不停。
刘邦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怎么失败,也不会投降,即便是项羽要烹了刘邦的爹,刘邦也没同意投降。之后项羽又一次次的将刘邦打败,刘邦却仍不投降。
项羽也上了火气,决心一定要将刘邦打到投降为止。
刘邦却也有拧劲,不断的催促在关中的萧何为他筹集粮草和兵源,被项羽打败一次,后退一点儿再集结起一拨人马再战。
这一天萧何给刘邦送来一批特殊的兵源,让负责接收的官员都惊着了。官员没办法只好向刘邦汇报。
“大王,萧相国一向办事稳妥,可这次却实在是有点儿疏漏。”这事情官员不得不说,要不然这个锅就得他自己顶,他自认肯定是顶不住。
“发生了什么事?”刘邦心中不悦,这些日子蜀汉里里外外的事情都不让他省心。
“相国这次征调来的士卒年龄跨度有点儿大,小的只有十来岁,大的要有七十多岁了。”官员满脸的苦相。
“带我去看看,竟然有这种事情。”刘邦也吃了一惊,虽然汉国兵卒的消耗巨大,但征调士卒还是有上下年龄限制的。还没到将这样的老幼都送上战场的地步。
刘邦跟着官员到了营地,果然看到一群高矮不齐,头发黑白想杂的士卒聚集在那里。看来萧何真是糊涂了。这么一征调战斗力没增强,可把百姓坑害苦了。
“老乡,你们都是什么地方人啊。”刘邦还想着要是不远,尽早将这些人遣送回去。
“我们都是萧相国的老乡。”众人回答,刘邦的眼直了,萧何怎么坑起自己老乡来了。
“乡亲们辛苦了。”刘邦和颜悦色的说道。在拉拢人心上刘邦还是很有一套的,他决定将这群人忽悠走了,回头再找萧何算仗。萧何这事办的也太敷衍了。这些人别说上阵打仗,就是走到战场都很困难。
“不辛苦,我大侄子萧何说了,萧家的人只要还有口气,就要听从大王差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一个看上去七十多岁,头发苍白,杵着拐杖的老头,颤颤巍巍的说道。
“你大侄子萧何?你们是萧家的人?”刘邦有点儿奇怪了。萧何把自己的家人都弄来了,难道说后方真的无人可用了。
“我是萧何的二叔。”老头说道。
“我是萧何的三大爷。”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拖着一杆长枪走过来说道。
“老叔叔,快把武器放下,别惊到大王。”那老头赶紧上前拦住了小孩。
“你们都是萧何的亲戚?”刘邦想到了些什么,大声的对那群人问道。
那群人七嘴八舌的回答,他们还真是萧何的亲戚,远的近的都有,看来萧何是将他家族的人都派了过来。
跟随刘邦来的官员的心更凉了,这事没法办了。这一群都是萧相国的亲戚,要是在战场上死上几个,自己的脑袋八成保不住,可现在正是大王需要人的时候,既然来了就不可能不上战场。官员觉得自己悲惨的下场已经可以预见了。
刘邦却没有官员那么多烦恼,同这群老幼有说有笑,好言安慰了一番才离开。
在半路上,刘邦对愁眉苦脸的官员下命令:“将这群人带到后方安全的地方,好吃好喝养起来。别让他们有什么闪失。”
“是,我马上就去办。”官员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但他还是没有弄明白大王和相国之间打的什么哑谜。
实际上刘邦并不是一个胸怀宽广、大度容人之人,这次刘邦亲自带兵出征,却由于战事不利一时很难返回关中,在蜀汉操持大事的正是萧何,刘邦在外边却经常询问萧何汉中的情况,还派了人监视萧何的一举一动。时间久了这些事难免不被萧何发现。萧何的幕僚们感到压力很大,萧何却不以为异,安慰大家他有办法。。
实际上萧何心中并没有表面那么平静,萧何一面拼命的为刘邦筹集粮草,招募人员。另外心中却越来越不安,刘邦离开关中日久,萧何成为了关中地区权势最大的人。这必然会引起刘邦的猜忌。
萧何是聪明人,他发现他与刘邦之间要产生信任危机,于是萧何将自己的族人都征召到了一起,然后送到了刘邦那里。
刘邦干别的不行,头脑绝对足够的奸滑,弄清情况后马上明白了萧何的意思,萧何这是将自己的亲族当成了人质,向刘邦表示衷心来了。所以刘邦当即投桃报李,命人将萧何的族人保护了起来,即便是战事再吃紧也不会让他们上战场。
聪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省事,经过萧何这次表态,刘邦对自己的后方才彻底放下心来,给予了后方的萧何更大的权利。
后方稳定了刘邦按照以前张良的计策稳固防线,只是刘邦现在需要一场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