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辅政国公
新皇登基,改朝换代,基定规矩,大义已固。
但崇祯皇帝朱慈燃,终究只是个三岁稚童,召开第一次朝议,那还是被张太后怀抱上殿。
朝中大臣,以英国公张维贤、定国公赵宗武、成国公朱纯臣、平国公徐希四人为首排序而站,队列之中的阉党官员,已少了十分之一。
自赵宗武、张维贤四人上次联手,一举解决了魏忠贤、李康妃、郑贵妃、朱由检后,大明朝堂的主动权,就逐步落在了他们的手中。
并且随着完善朱慈燃,新皇登基的这一过程中,让麾下跟随者填充进来,而赵宗武虽说没有去培植势力,但是获取了魏忠贤收敛的巨额金银。
在赵宗武心中看来,与其过度追求这种虚的权力,倒不如把根基扎的在牢靠一些,他赵宗武能获取当前这样的地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他拥有辽东这样的地方。
如果说他没有辽东做依仗,那么他根本就没有办法,与张维贤、朱纯臣、徐希这样的老牌国公平起平坐。
所以说赵宗武在这件事上看的很透彻。
既然张维贤他们想获取权柄,那好,那现在就暂时满足他们的需求,毕竟争权夺利这件事,看的还是长远的比拼。
以保障魏家子嗣安全、权势为诱饵,赵宗武从魏忠贤那里,得到了海量的金银财富,试想魏忠贤当权阉的这些年,暴敛了天下多少财富。
单单是这样一笔财富,就足够辽东完成多少事情了,而且辽东现在已明确金本位,行金银币制度,在这基础上赵宗武又能平白获取多少财富。
历史上朱由检正是因为,获取了魏忠贤的巨额财富,才能在登基初期那般肆意妄为,被老谋深算的文臣群体,给这样忽悠,那样忽悠,最后凉凉……
而赵宗武在获取这笔天文数字的金银财富后,便第一时间着手运往辽东,诸如字画瓷器等等名贵之物,则就近移交给蓬莱商会,让其销往江南之地,借此变现出最大的金银。
有了这笔金银的加持,辽东会在两年的时间内,高标准完成刚制定不久的辽东第二个五年计划,借此辽东将会全面完成原始基础工业。
在这一次的变动中,获取最大利益的就是赵宗武。
当然张维贤他们同样也获取了利益,毕竟能从台后走向台前,掌管大明朝纲的权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初登大宝,然……
英国公、定国公、成国公、平国公聪慧英敏,深谋远略,特封为四辅政国公!”
当着满朝文武,由张太后亲信太监宣读圣旨,至此大明的新格局基定,从此开启四国公辅政时代,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大明的朝纲将会由他们一同裁定。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面对这样的情况,满朝文武,在英国公、定国公、成国公、平国公的带领下,一同山呼。
只是这样的举措却吓坏了,正在张太后怀抱中酣睡的朱慈燃,那哭泣的声音,是一浪高过一浪。
这也使得张太后略显慌乱,毕竟这样一个神圣的地方,却出现这样的意外。
张维贤见状忙站出讲道:“陛下偶感风寒,龙体有恙,然为大明,却坚持带病上朝,实乃我大明子民的楷模啊!
然陛下龙体之安危,才是国之根本,为天下计,为大明计,还望陛下早些将养,辰等梳理完朝政,会特入乾清宫觐见报备……”
要不说老油条,那真不愧是老油条呢!
短短数十字,就成功解决了这一次出现的紧急危机,同时也为后续封印张太后干政埋下伏笔。
既然说权力已经有四个人执掌了,那他们肯定不希望有第五个人参与其中,而且名头比他们大上很多的存在。
这满朝文武哪一个不是猴精?
听完张维贤这话,根本就不用细品,便已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很多想延续自己政治生涯的官员,接着张维贤的话茬,便纷纷站出讲话。
而面对群臣的热情劝诫,张太后也到底是年轻,根本就品味不出其中的道道,最终也就带着皇帝走了,独留下满朝文武在这里开会。
既然是新朝第一次开朝议,那么肯定是需要办成几件事的,魏忠贤已经带着内廷的嘚瑟太监走了,前去天启皇帝的陵寝,守陵去了。
但是那毕竟是秘密前去的,但现如今四国公辅政之名已定,他们必然是需要来最终敲定根本。
看了眼满朝文武,赵宗武神情淡然的讲道:“这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因心念先帝,故向本公请辞,言明要终身为先帝守陵。
本公念在魏忠贤忠君的份上,特让其携内廷十二监掌印太监及所附太监,共赴先帝陵寝,为先帝守陵!”
既然拿了人家的钱财,那么赵宗武就必须要做好诺言。
也为了防止英国公他们,想用魏忠贤来确立权威,赵宗武决定先一步敲定基础。
毕竟现在是四国公辅政的蜜月期,肯定不会为了这样的事情,来打了对方的脸,尤其还是在这种特殊期,既然赵宗武已经说了这样的事情,再者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英国公他们其实也不好说什么。
于是这件事就这样商定了,这也错误的给了很多大臣一个错误的信息,让他们在心中认为四国公不会拿他们说事,但是这窃喜的心情,显然是来早了。
既然拿不了魏忠贤来树立权威,那么必须要拿阉党官员来树立权威,尤其是新朝初立,四国公辅政初成,这个时候不树立他们的权威,那绝对是不现实的一件事情。
由此这首当其冲倒霉的,就是那些投效到魏忠贤名下,那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党羽势力。
因为他们的存在,使得大明变得是人心惶惶,这贪敛的财富不尽其数,再者说他们占据的都是最重要的位置,如果不把他们都拿下的话,四国公怎么安排自己的心腹进来?
一朝天子一朝臣!
但崇祯皇帝朱慈燃,终究只是个三岁稚童,召开第一次朝议,那还是被张太后怀抱上殿。
朝中大臣,以英国公张维贤、定国公赵宗武、成国公朱纯臣、平国公徐希四人为首排序而站,队列之中的阉党官员,已少了十分之一。
自赵宗武、张维贤四人上次联手,一举解决了魏忠贤、李康妃、郑贵妃、朱由检后,大明朝堂的主动权,就逐步落在了他们的手中。
并且随着完善朱慈燃,新皇登基的这一过程中,让麾下跟随者填充进来,而赵宗武虽说没有去培植势力,但是获取了魏忠贤收敛的巨额金银。
在赵宗武心中看来,与其过度追求这种虚的权力,倒不如把根基扎的在牢靠一些,他赵宗武能获取当前这样的地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他拥有辽东这样的地方。
如果说他没有辽东做依仗,那么他根本就没有办法,与张维贤、朱纯臣、徐希这样的老牌国公平起平坐。
所以说赵宗武在这件事上看的很透彻。
既然张维贤他们想获取权柄,那好,那现在就暂时满足他们的需求,毕竟争权夺利这件事,看的还是长远的比拼。
以保障魏家子嗣安全、权势为诱饵,赵宗武从魏忠贤那里,得到了海量的金银财富,试想魏忠贤当权阉的这些年,暴敛了天下多少财富。
单单是这样一笔财富,就足够辽东完成多少事情了,而且辽东现在已明确金本位,行金银币制度,在这基础上赵宗武又能平白获取多少财富。
历史上朱由检正是因为,获取了魏忠贤的巨额财富,才能在登基初期那般肆意妄为,被老谋深算的文臣群体,给这样忽悠,那样忽悠,最后凉凉……
而赵宗武在获取这笔天文数字的金银财富后,便第一时间着手运往辽东,诸如字画瓷器等等名贵之物,则就近移交给蓬莱商会,让其销往江南之地,借此变现出最大的金银。
有了这笔金银的加持,辽东会在两年的时间内,高标准完成刚制定不久的辽东第二个五年计划,借此辽东将会全面完成原始基础工业。
在这一次的变动中,获取最大利益的就是赵宗武。
当然张维贤他们同样也获取了利益,毕竟能从台后走向台前,掌管大明朝纲的权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初登大宝,然……
英国公、定国公、成国公、平国公聪慧英敏,深谋远略,特封为四辅政国公!”
当着满朝文武,由张太后亲信太监宣读圣旨,至此大明的新格局基定,从此开启四国公辅政时代,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大明的朝纲将会由他们一同裁定。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面对这样的情况,满朝文武,在英国公、定国公、成国公、平国公的带领下,一同山呼。
只是这样的举措却吓坏了,正在张太后怀抱中酣睡的朱慈燃,那哭泣的声音,是一浪高过一浪。
这也使得张太后略显慌乱,毕竟这样一个神圣的地方,却出现这样的意外。
张维贤见状忙站出讲道:“陛下偶感风寒,龙体有恙,然为大明,却坚持带病上朝,实乃我大明子民的楷模啊!
然陛下龙体之安危,才是国之根本,为天下计,为大明计,还望陛下早些将养,辰等梳理完朝政,会特入乾清宫觐见报备……”
要不说老油条,那真不愧是老油条呢!
短短数十字,就成功解决了这一次出现的紧急危机,同时也为后续封印张太后干政埋下伏笔。
既然说权力已经有四个人执掌了,那他们肯定不希望有第五个人参与其中,而且名头比他们大上很多的存在。
这满朝文武哪一个不是猴精?
听完张维贤这话,根本就不用细品,便已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很多想延续自己政治生涯的官员,接着张维贤的话茬,便纷纷站出讲话。
而面对群臣的热情劝诫,张太后也到底是年轻,根本就品味不出其中的道道,最终也就带着皇帝走了,独留下满朝文武在这里开会。
既然是新朝第一次开朝议,那么肯定是需要办成几件事的,魏忠贤已经带着内廷的嘚瑟太监走了,前去天启皇帝的陵寝,守陵去了。
但是那毕竟是秘密前去的,但现如今四国公辅政之名已定,他们必然是需要来最终敲定根本。
看了眼满朝文武,赵宗武神情淡然的讲道:“这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因心念先帝,故向本公请辞,言明要终身为先帝守陵。
本公念在魏忠贤忠君的份上,特让其携内廷十二监掌印太监及所附太监,共赴先帝陵寝,为先帝守陵!”
既然拿了人家的钱财,那么赵宗武就必须要做好诺言。
也为了防止英国公他们,想用魏忠贤来确立权威,赵宗武决定先一步敲定基础。
毕竟现在是四国公辅政的蜜月期,肯定不会为了这样的事情,来打了对方的脸,尤其还是在这种特殊期,既然赵宗武已经说了这样的事情,再者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英国公他们其实也不好说什么。
于是这件事就这样商定了,这也错误的给了很多大臣一个错误的信息,让他们在心中认为四国公不会拿他们说事,但是这窃喜的心情,显然是来早了。
既然拿不了魏忠贤来树立权威,那么必须要拿阉党官员来树立权威,尤其是新朝初立,四国公辅政初成,这个时候不树立他们的权威,那绝对是不现实的一件事情。
由此这首当其冲倒霉的,就是那些投效到魏忠贤名下,那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党羽势力。
因为他们的存在,使得大明变得是人心惶惶,这贪敛的财富不尽其数,再者说他们占据的都是最重要的位置,如果不把他们都拿下的话,四国公怎么安排自己的心腹进来?
一朝天子一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