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京城的意愿
崇祯元年10月中。
“国公爷,此番京城传来了圣旨,说是要催促您率部征讨流寇。”西北锦衣卫指挥使万淳,单膝跪地,神情恭敬的讲道:“据京中传来的消息说,英国公、成国公、平国公三人,对国公爷您抵达延绥镇月余,却无任何进展有很大的不满。”
赵宗武端坐在主位,手上是锦衣卫传来的情报,嘴角微扬的笑道:“这张维贤、朱纯臣、徐希翻脸到挺快的。
本公这抵达陕西不梳理好地方,如何去镇压势大的流寇群体?
单靠京中送来的那点给养供需,本公麾下这将士就不用打仗了,直接跟他用命对命的方式杀得了。”
在剿总帅府中,陈奇瑜、洪承畴等一应参谋署成员皆在。
自调令从京城发往洪承畴,到洪承畴顺利抵达延绥镇,这期间用了两月有余。
其实洪承畴这心中带有疑虑,这远在京城的定国公,甚至于定国公先前就是在辽东征战建奴,定国公他是如何知晓自己的?
甚至于在洪承畴抵达延绥镇后,赵宗武更是亲自接见,更当众将其任命为剿总帅府参谋本署副参谋长。
在熟悉了剿总帅府的相关体系以后,洪承畴这心中很清楚,自己得到的是一个怎样的位置。
诚惶诚恐倒不至于。
但受宠若惊还是有些的。
要知道他先前不过是陕西督粮参政。
说是高官,那的确算是高官,毕竟则督粮道参政,管的可是一省的田粮赋税,你说这权力大不大?
可你要说不算高官吧,那也的确不算是什么高官,近些年陕西一直都处于灾荒不绝的状态,即便是有些钱粮,那也多半分润到了其他地方,这还有过半被各级官员给贪腐了。
洪承畴在陕西督粮参政这一位置上,那就是处在不上不下的状态。
年不过而立之年的他,论官场经验尚处小有经验,再加上陕西官场复杂,这也让洪承畴心中甚为苦闷。
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那就会使得其拥有不同的发展轨迹。
与洪承畴年岁相差无几的陈奇瑜,这一世因为被赵宗武掳掠到辽东的缘故,使得其拥有的人生轨迹就不同。
不仅寻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且在这一行中已经算小有成就了。
而洪承畴想成为后世那般文武双全的存在,恐还需在征讨流寇的十余载中,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行。
但好在这一世,因为有赵宗武的缘故,使得其日后的人生轨迹,绝对会不同于历史上记载的那般。
且不说其未来的成就如何,单单是投效建奴,成为汉奸,那已然是不现实的事情了。
毕竟现阶段的建奴,依旧龟缩在奴儿干都司舔血发展。
“国公爷,看来西安城的那群人,这段时间不断向张维贤他们施压啊。”陈奇瑜神情中带有淡然,言语中听不出喜悲的讲道:“随着王嘉胤他们整体南下之势日渐明显,这短短月余的时间,他们已经对陕北诸府完成了劫掠。
大批百姓因为吃不饱肚子的缘故,被他们聚拢起来,围攻本地士绅,这使得当地士绅群体受到了最为惨烈的冲击,连带着一些勋贵的产业也受到了最大冲击。”
听着陈奇瑜讲的这些,洪承畴那眉目间带有踌躇,但很快就坚定了下来:“国公爷,我们这一月多的时间,一直都聚集在延绥镇不出,这使得陕北地区,因为流寇的运动,而受到很大的冲击。
此番朝廷传来讯息,恐就是看不下去,我军在陕西的种种作为,若是国公爷还这般压制着麾下大军不出,恐……”
虽然说洪承畴在这过程中,已经在心中熟悉了剿总帅府的体系,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已经完成了相关的锐变。
同样从一位白面书生,成长为执掌一军、一域的军事规划者,这中间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
现如今的洪承畴,与当初陈奇瑜在赵宗武麾下很像。
他只是单纯的看一地战事,单纯的看待朝廷的反应,并没有深层次的去考虑,考虑到己方拥有的势力,拥有的底蕴,更没有考虑到赵宗武为什么要做选择这么去做。
已经在战争中培养出众多人才的赵宗武,其实很享受这种培养人才的过程,看到洪承畴这般陈述,其实他也就想到了当初自己冲动的时候。
尽管说他是穿越众,但他的战争经验,也是通过一场场惨烈战争积攒下来的。
只不过他比所有人都要幸运些。
当然这种幸运,也是自身实力所带来的。
赵宗武神情中带着些笑意,道:“彦演,你初来剿总帅府没多久,不熟悉我军的作战模式,这非常的正常。
在你心中所能想到的一种作战模式,就是你这些年来在为官途中,所见识到地方、边境明军的那种模式。
本公之所以选择在延绥镇停留月余,任凭王嘉胤他们这群穷凶极恶的流寇肆虐地方,这并不是本公心狠,也不是本公就是想以此为要挟。
有些时候你所看到的表面,那并不是最恶劣的时候,本公之所以在等待,之所以按兵不动,那就是想通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一举解除陕西积攒下来的重病恶疾!
你当陕西督粮参政的这段时间,恐心中比本公更清楚,陕西官场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既然是这样,那就不如用这一次流寇起义,来彻底解除陕西的种种问题!”
洪承畴没想到定国公会考虑这么深远,其实对他来说只要尽快解决,陕西流寇在地方肆虐的问题,那么后续才会考虑到整治陕西官场的问题。
但显然人家考虑的更深远。
可虽然说洪承畴他确有几分天赋,可有些时候天赋并不能转化为能力,他还需经历很长一段的磨砺,才能真正成长为驰骋疆场的帅才。
只不过见多了大明官场的黑暗,这人也就会变得彻底阴暗下来,谁又不能确保,洪承畴投建奴,未尝不是因为心死了呢?
当然这并非是洗白……
“国公爷,此番京城传来了圣旨,说是要催促您率部征讨流寇。”西北锦衣卫指挥使万淳,单膝跪地,神情恭敬的讲道:“据京中传来的消息说,英国公、成国公、平国公三人,对国公爷您抵达延绥镇月余,却无任何进展有很大的不满。”
赵宗武端坐在主位,手上是锦衣卫传来的情报,嘴角微扬的笑道:“这张维贤、朱纯臣、徐希翻脸到挺快的。
本公这抵达陕西不梳理好地方,如何去镇压势大的流寇群体?
单靠京中送来的那点给养供需,本公麾下这将士就不用打仗了,直接跟他用命对命的方式杀得了。”
在剿总帅府中,陈奇瑜、洪承畴等一应参谋署成员皆在。
自调令从京城发往洪承畴,到洪承畴顺利抵达延绥镇,这期间用了两月有余。
其实洪承畴这心中带有疑虑,这远在京城的定国公,甚至于定国公先前就是在辽东征战建奴,定国公他是如何知晓自己的?
甚至于在洪承畴抵达延绥镇后,赵宗武更是亲自接见,更当众将其任命为剿总帅府参谋本署副参谋长。
在熟悉了剿总帅府的相关体系以后,洪承畴这心中很清楚,自己得到的是一个怎样的位置。
诚惶诚恐倒不至于。
但受宠若惊还是有些的。
要知道他先前不过是陕西督粮参政。
说是高官,那的确算是高官,毕竟则督粮道参政,管的可是一省的田粮赋税,你说这权力大不大?
可你要说不算高官吧,那也的确不算是什么高官,近些年陕西一直都处于灾荒不绝的状态,即便是有些钱粮,那也多半分润到了其他地方,这还有过半被各级官员给贪腐了。
洪承畴在陕西督粮参政这一位置上,那就是处在不上不下的状态。
年不过而立之年的他,论官场经验尚处小有经验,再加上陕西官场复杂,这也让洪承畴心中甚为苦闷。
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那就会使得其拥有不同的发展轨迹。
与洪承畴年岁相差无几的陈奇瑜,这一世因为被赵宗武掳掠到辽东的缘故,使得其拥有的人生轨迹就不同。
不仅寻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且在这一行中已经算小有成就了。
而洪承畴想成为后世那般文武双全的存在,恐还需在征讨流寇的十余载中,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行。
但好在这一世,因为有赵宗武的缘故,使得其日后的人生轨迹,绝对会不同于历史上记载的那般。
且不说其未来的成就如何,单单是投效建奴,成为汉奸,那已然是不现实的事情了。
毕竟现阶段的建奴,依旧龟缩在奴儿干都司舔血发展。
“国公爷,看来西安城的那群人,这段时间不断向张维贤他们施压啊。”陈奇瑜神情中带有淡然,言语中听不出喜悲的讲道:“随着王嘉胤他们整体南下之势日渐明显,这短短月余的时间,他们已经对陕北诸府完成了劫掠。
大批百姓因为吃不饱肚子的缘故,被他们聚拢起来,围攻本地士绅,这使得当地士绅群体受到了最为惨烈的冲击,连带着一些勋贵的产业也受到了最大冲击。”
听着陈奇瑜讲的这些,洪承畴那眉目间带有踌躇,但很快就坚定了下来:“国公爷,我们这一月多的时间,一直都聚集在延绥镇不出,这使得陕北地区,因为流寇的运动,而受到很大的冲击。
此番朝廷传来讯息,恐就是看不下去,我军在陕西的种种作为,若是国公爷还这般压制着麾下大军不出,恐……”
虽然说洪承畴在这过程中,已经在心中熟悉了剿总帅府的体系,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已经完成了相关的锐变。
同样从一位白面书生,成长为执掌一军、一域的军事规划者,这中间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
现如今的洪承畴,与当初陈奇瑜在赵宗武麾下很像。
他只是单纯的看一地战事,单纯的看待朝廷的反应,并没有深层次的去考虑,考虑到己方拥有的势力,拥有的底蕴,更没有考虑到赵宗武为什么要做选择这么去做。
已经在战争中培养出众多人才的赵宗武,其实很享受这种培养人才的过程,看到洪承畴这般陈述,其实他也就想到了当初自己冲动的时候。
尽管说他是穿越众,但他的战争经验,也是通过一场场惨烈战争积攒下来的。
只不过他比所有人都要幸运些。
当然这种幸运,也是自身实力所带来的。
赵宗武神情中带着些笑意,道:“彦演,你初来剿总帅府没多久,不熟悉我军的作战模式,这非常的正常。
在你心中所能想到的一种作战模式,就是你这些年来在为官途中,所见识到地方、边境明军的那种模式。
本公之所以选择在延绥镇停留月余,任凭王嘉胤他们这群穷凶极恶的流寇肆虐地方,这并不是本公心狠,也不是本公就是想以此为要挟。
有些时候你所看到的表面,那并不是最恶劣的时候,本公之所以在等待,之所以按兵不动,那就是想通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一举解除陕西积攒下来的重病恶疾!
你当陕西督粮参政的这段时间,恐心中比本公更清楚,陕西官场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既然是这样,那就不如用这一次流寇起义,来彻底解除陕西的种种问题!”
洪承畴没想到定国公会考虑这么深远,其实对他来说只要尽快解决,陕西流寇在地方肆虐的问题,那么后续才会考虑到整治陕西官场的问题。
但显然人家考虑的更深远。
可虽然说洪承畴他确有几分天赋,可有些时候天赋并不能转化为能力,他还需经历很长一段的磨砺,才能真正成长为驰骋疆场的帅才。
只不过见多了大明官场的黑暗,这人也就会变得彻底阴暗下来,谁又不能确保,洪承畴投建奴,未尝不是因为心死了呢?
当然这并非是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