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 章 天下名臣尽归朕矣(大章)
圣京的帝国皇宫内,原本的金龙殿,如今已经成为冯云山朝会面臣议事的太平圣殿。
这天,是帝国朝会的日子。冯云山一早起来,便端坐金龙宝座上,而堂下,中华帝国的文武官员,除了出征的将领外,在圣京城内的,悉数到场,大礼参拜。
冯云山不想像满清一朝的皇帝一样,事必躬亲,他一个现代人的思想,可不想将自己捆绑在一个皇宫大院内。那样的皇帝,不是他的理想,倒不是他想像后世的一周五天工作制一样,至少不能每日上朝,那不得累死去?
于是,他规定,太平圣殿平时每旬逢五一朝,算是他“御门听政”,朝见群臣,各省巡抚布政使监察使、帝国内阁副部长以上级别的帝国官员才能参加朝会。其余的地方官员与京官等,知府以上,便可以参加由帝国内阁组成的阁会,每周一会,将各类信息收集汇总在内阁,再由内阁在每旬逢五的朝会上提出。这样一来,至少能将大半的政务都解决掉了,最后剩下真正的老大难问题,才道朝会上交由他来拍板解决。而且,真正上了朝会的,也早就已经经过内阁处理批复了基本解决方案,最后只是交他这个帝国的皇帝过目裁决而已。
这其实是套用后世的公司制度。
冯云山想的是自己来当中华帝国的皇帝,相当于后世公司的董事长,而从手下之人当中,挑几位既忠心自己,又有才干之人,来当这个总经理,也就是如今成立的帝国内阁的总理副总理之类的,剩下的,内阁个部长之流的,也就是日后这集团公司总部的部门经理,而各省巡抚、地方知府,也就是个子、孙公司的经理,总体来说,这个管理思路就是这样。
对于冯云山来说,还真别说,他并不制度如何管理好一个国家。他的优势,也仅仅是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一百六十年的时代眼光和多些未来的发展走向而已,其他的,智商、谋略、管理能力,他很清楚,自己并没比谁厉害多少,甚至还不如这个时代的牛人。因此,从一开始,他就没想过要当事必躬亲的勤政皇帝,而是想要当一个甩手掌柜。
他只能将一个国家当成一个大公司来经营,因为他原本只是个公司的小职员而已,其他的,都只能仿照历史上的,顺眼下去。索性,便交给那个帝国内阁,让别人来操心这些事情。说到底,一方面是他懒,另一方面,也是他想效仿刘邦这样的君主,知人善用,放手让手下的人去做,说不定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这个内阁总理的位置,也就是相当于以前的丞相,最为关键。因此,这个位置,必须要冯云山信得过才行,而且,这个位置的人,还必须才能出众,是位干臣,如今,说实话,也只有左宗棠勉强能胜任。但如今总参谋部还离不开他,冯云山可不想将政务这块交给他,然后军务这块又要自己操心。因此,除了左宗棠,还真没人能有这个能力挑起这份重担,因此,冯云山只能将就着,将忠心的曾观澜暂时任命为内阁副总理,主持帝国各事务。
但冯云山心中清楚,曾观澜的能力,尚且不是很足。以他的学识和后面自己对他的锻炼和培养,他最多只能做到一省巡抚的地步,日后再锻炼几年,冯云山相信他能当个内阁副总理,而不是现在。但冯云山手头上实在是没人了,加上如今帝国刚刚成立,一切都没走上正轨,只能先让曾观澜担任着内阁副总理,主持帝国的政事大局。
这几个月过去,虽然很多事情已经开始慢慢地推动了,但冯云山还是觉得太慢,且没什么条理。他明白,这不能怪曾观澜,他本就没那个经历与先天本事。他开始想起后世的那几名出名的晚清重臣了。
是时候,将那些重臣苗子找出来,再重点培一个得力的内阁班子。
正当冯云山思索的时候,曾观澜禀报:“陛下,一个多月前,梁立泰率领的甲四师和罗琼树率领的甲六师,在占领緟庆府后,又北进川蜀大地,其中,在蜀中遂宁张家等地方官吏乡绅和商贾的协助下,一举将四川全境都攻占下来。成都将军乐斌率众归降,四川总督裕瑞被俘虏斩杀,整个四川已经归于帝国治下!梁师长和罗师长两位请求帝国速速派遣地方驻军和地方官员前去四川,治理各州府。在帝国所派官员抵川之前,他二人暂时保举原成都将军乐斌为四川巡抚,暂带领原来的满清降官治理四川。”
“四川之事,朕早已经知晓。蜀地乃鱼米之乡,民风彪悍,要确保地方稳定,既然暂时无人前去治理,便依二位师长所奏,由清妖官员暂时继续治理。内务部早些派人前去,人员不足的话,内阁想个法子,在当地选拔一些,但万万不能全由原本的满清官员担任。满清官员即便要留任,也要重新评定,由帝国进行统一的培训和训话之后,再换个地方为官!”冯云山回复道。
曾观澜又启奏道:“陛下,另外半个月前,经过贵州兴义府知府张锳等人的劝降,贵州巡抚蒋蔚远宣布归顺帝国。此事前些天,内阁已向陛下奏报过。如今,立功之人张锳等人,以及降臣蒋蔚远等,都已经赶赴圣京,等待陛下的召见。”
“哦,他们都已经来了?”冯云山一听大喜。
两个月前,当他得知那个叫张锳的兴义府知府竟然有个儿子叫张之洞后,他乐坏了。连忙表示要当面召见此次贵州归顺的功臣张锳,让他带了一家老少全部赶来圣京,好像是要留他在圣京为官,重用的意思。
实际上,他是想见一下这名后世清末赫赫有名的洋务重臣张之洞而已。
当即他便下令,将新归降圣国的一批满清官员,全部送入圣京,由内务部进行一次统一的培训。为何要这样安排,一是冯云山套用后世的组织部门的培训洗脑方法,准备成立一个类似中央党校一样的高级官员培训学校,所有的帝国官员,只要上了一定级别,都必须进行这项培训,开个任免官职前的培训班,由他冯云山这个皇帝亲自出任校长,这样一来,所有的帝国官员便都成了他名义上的学生,自然对他忠心无比。二来,经过系统的培训,将这些读死书,或是只知迂腐做官之人,培养成一名精干高效的合格官员,还可以与其他官员交流,对帝国有利。三来,这才是冯云山最重要的目的,便是将他们都集中起来,将他知道的日后会成为晚清重臣或是名臣的有才华之人,提前挑选出来,刻意假意培养,为帝国官员做储备。
“是的,陛下!那些投靠的清妖官员,还有些地方推荐的有才华之人,都已经赶到圣京,在驿馆中安顿下来。”曾观澜示意了一下,内务部副部长谢享才将几张纸拿给了他,“陛下,这是一份清单,上面有他们详细的名字和籍贯等信息。”
不得不说,曾观澜做事很是很仔细的。冯云山接过清单,也没什么心思上朝了,反正说的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倒是自己布置的几件大事,却一直难以开展下去。
必须得尽快发掘人才才行。
虽然已经将黄河决口改道的灾难,还算圆满地处理掉,但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洋人,会不会如历史上那样,前来侵略中华,冯云山还真的很是担心。也许,通过在欧洲的郭嵩焘与洋人多谈判,多开放些通商口岸,或许,一时间可以缓和下与洋人的关系,但最终还是难以满足洋人的胃口。
说到底,就是个利益关系。若是自己想要帝国强大,就必须在与洋人的贸易中,获得顺差,同他们的贸易要获取利润,而不能将本国创造的财富源源不断地通过贸易被他们攫取。而这样的话,就如同历史上一样,最终会引起这些列强的不满,从而通过战争手段,强行改变贸易格局,比如鴉片,工业布匹等倾销给中华,成为他们的殖民市场,抢夺中华百姓创造的财富。
因此,在冯云山听说曾国藩的一应手下归降,还有罗泽南的弟子等回乡,他便立即下令让人将他们都请来圣京,若是请不来,便直接绑来。这回,这些名臣自己可都要将他们一网打尽了。
“那便这样。今日有事快议,无事便先退朝吧。”冯云山心急散了朝会,去着看名单,都有哪些知名的名臣投靠了自己,来到圣京了?
“启奏陛下。英国公使包令和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美国驻华专员麦莲三人联合向帝国递交国书,要求扩大原本同圣国的通商范围,加大合作力度,他们第一个要求便是在圣京和其余四京设立大使馆和领事馆。”商务部的副部长伍崇曜奏道,商务部与外务部已经脱离为两个部,但因外务部的副部长吴如孝率领一大帮子人去了美国,尚未回来,因此,外务部的事情暂时他还在负责着。
“此事便由伍爱卿你全权负责吧。”冯云山应道,对于这帮老外,如今他难得理会了,伍崇曜长期与洋人打交道,自然知道怎么应付他们,而且,设立大使馆和领事馆的事情,原本正常,他都同意,不设立租界之事,也早有交代,不用他操心,还是放权的好。
退朝之后,冯云山不待众人散去,便掏出到了圣京的名单,看了起来。
刘胜邦和傅善祥在一旁伺候着,而义王石达开、内阁副总理曾观澜、内务部副部长谢享才、庶务部副部长王闿运等冯云山的亲信,也都在一旁等待着,并没有跟其他人一样离开。
“李鸿章兄弟几个,也归顺了帝国?”冯云山一眼便看见了排在最前面的名字,想起自己好像提过李鸿章,难怪谢享才将他的名字放在最前面。对于这位闻名于世的满清重臣,除了曾国藩,可谓是他是最为知名的了,号称‘东方俾斯麦’,相当于宰相般的人物,冯云山是闻名已久。此人才华不消说,必定是一等一的出类拔萃,而且,在历史上也是深谙洋务,连洋人都评价他是十九世纪末的中国最伟大的人物,别的不说,单论外交,他的确比自己任命的那个吴如孝要强得多。
“王文韶,此人好像有些印象,如今还只是满清的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嗯,想起来了,竟然是他!日后的满清重臣,直隶总督兼充北洋大臣,不过,此人在历史上对洋人妥协,对戊戌变法表面上支持,暗地里却多加破坏,是个两面三刀的家伙,此人能一步步爬上高位,可见是个有才识和本事的家伙,倒可一用,但不可重用。”冯云山开始快速地浏览起这些已经抵达圣京的满清降臣。
“张之洞,嗯,果然来了,跟随他的父亲张锳一道来的圣京?嗯,才十八岁,的确有些太年轻了,还没考中进士呢,直接让他为官,好像有些揠苗助长了。还是加以培养吧,直接命其为官,好像有些不妥。自己不能太过心急了。嘿,这是丁宝桢,也算是个人物了。原来竟然也在贵州,给这个贵州巡抚蒋蔚远当幕僚啊。嗯,此人可倒是可用。”冯云山顺着看了下去,一边心中默默地思索着。
咦,还有这么多人!袁甲三,此人是个可用之人。马新贻,嗯,好像也听说过,应该是个人物。张树声、董凤高、潘鼎新、吴长庆,嗯,这几人原来都是安幑团练头目,难怪日后成了淮军之人,如今都归顺帝国,算他们识趣,只是,怎么没见了刘铭传?
冯云山记得淮军将领最知名的,应该是刘铭传才是,对了,还有那个叫丁汝昌的,都没见了,到时自己要好好问问。
只可惜,自己虽然对晚清的历史比较熟悉,但这么多的人名,终归是记不住,以李鸿章为首的一干淮军将领,还是很多给忘记了。
倒不是冯云山就一定喜欢用这些名人,实在是如今整个中华帝国太欠缺能治理地方的官员和人才了。这些满清的降臣,说起来,冯云山使用他们还要被那些讨虏军将士埋怨呢。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那些将士,连识字的都不多,最近一年虽然在军中开展夜校识字,但毕竟没有这些降臣有学识,还有地方治理经验。
治理地方,可不是只有忠心便成的了,而且,这些读书人出身的官吏,虽说有些贪墨和毛病,但这个时代,不像后世那般毫无原则和底线,他们的心思至少还是想着百姓,即便是为了他身后的名声,也想好好当官,为民造福。有这份心思,便够了。
这些未来的天下名臣,届时,都归了朕,归了帝国,就不愁没人帮自己治理天下了。想到这,冯云山便有种犹如当初的唐太宗举行科举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感慨来。
这天,是帝国朝会的日子。冯云山一早起来,便端坐金龙宝座上,而堂下,中华帝国的文武官员,除了出征的将领外,在圣京城内的,悉数到场,大礼参拜。
冯云山不想像满清一朝的皇帝一样,事必躬亲,他一个现代人的思想,可不想将自己捆绑在一个皇宫大院内。那样的皇帝,不是他的理想,倒不是他想像后世的一周五天工作制一样,至少不能每日上朝,那不得累死去?
于是,他规定,太平圣殿平时每旬逢五一朝,算是他“御门听政”,朝见群臣,各省巡抚布政使监察使、帝国内阁副部长以上级别的帝国官员才能参加朝会。其余的地方官员与京官等,知府以上,便可以参加由帝国内阁组成的阁会,每周一会,将各类信息收集汇总在内阁,再由内阁在每旬逢五的朝会上提出。这样一来,至少能将大半的政务都解决掉了,最后剩下真正的老大难问题,才道朝会上交由他来拍板解决。而且,真正上了朝会的,也早就已经经过内阁处理批复了基本解决方案,最后只是交他这个帝国的皇帝过目裁决而已。
这其实是套用后世的公司制度。
冯云山想的是自己来当中华帝国的皇帝,相当于后世公司的董事长,而从手下之人当中,挑几位既忠心自己,又有才干之人,来当这个总经理,也就是如今成立的帝国内阁的总理副总理之类的,剩下的,内阁个部长之流的,也就是日后这集团公司总部的部门经理,而各省巡抚、地方知府,也就是个子、孙公司的经理,总体来说,这个管理思路就是这样。
对于冯云山来说,还真别说,他并不制度如何管理好一个国家。他的优势,也仅仅是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一百六十年的时代眼光和多些未来的发展走向而已,其他的,智商、谋略、管理能力,他很清楚,自己并没比谁厉害多少,甚至还不如这个时代的牛人。因此,从一开始,他就没想过要当事必躬亲的勤政皇帝,而是想要当一个甩手掌柜。
他只能将一个国家当成一个大公司来经营,因为他原本只是个公司的小职员而已,其他的,都只能仿照历史上的,顺眼下去。索性,便交给那个帝国内阁,让别人来操心这些事情。说到底,一方面是他懒,另一方面,也是他想效仿刘邦这样的君主,知人善用,放手让手下的人去做,说不定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这个内阁总理的位置,也就是相当于以前的丞相,最为关键。因此,这个位置,必须要冯云山信得过才行,而且,这个位置的人,还必须才能出众,是位干臣,如今,说实话,也只有左宗棠勉强能胜任。但如今总参谋部还离不开他,冯云山可不想将政务这块交给他,然后军务这块又要自己操心。因此,除了左宗棠,还真没人能有这个能力挑起这份重担,因此,冯云山只能将就着,将忠心的曾观澜暂时任命为内阁副总理,主持帝国各事务。
但冯云山心中清楚,曾观澜的能力,尚且不是很足。以他的学识和后面自己对他的锻炼和培养,他最多只能做到一省巡抚的地步,日后再锻炼几年,冯云山相信他能当个内阁副总理,而不是现在。但冯云山手头上实在是没人了,加上如今帝国刚刚成立,一切都没走上正轨,只能先让曾观澜担任着内阁副总理,主持帝国的政事大局。
这几个月过去,虽然很多事情已经开始慢慢地推动了,但冯云山还是觉得太慢,且没什么条理。他明白,这不能怪曾观澜,他本就没那个经历与先天本事。他开始想起后世的那几名出名的晚清重臣了。
是时候,将那些重臣苗子找出来,再重点培一个得力的内阁班子。
正当冯云山思索的时候,曾观澜禀报:“陛下,一个多月前,梁立泰率领的甲四师和罗琼树率领的甲六师,在占领緟庆府后,又北进川蜀大地,其中,在蜀中遂宁张家等地方官吏乡绅和商贾的协助下,一举将四川全境都攻占下来。成都将军乐斌率众归降,四川总督裕瑞被俘虏斩杀,整个四川已经归于帝国治下!梁师长和罗师长两位请求帝国速速派遣地方驻军和地方官员前去四川,治理各州府。在帝国所派官员抵川之前,他二人暂时保举原成都将军乐斌为四川巡抚,暂带领原来的满清降官治理四川。”
“四川之事,朕早已经知晓。蜀地乃鱼米之乡,民风彪悍,要确保地方稳定,既然暂时无人前去治理,便依二位师长所奏,由清妖官员暂时继续治理。内务部早些派人前去,人员不足的话,内阁想个法子,在当地选拔一些,但万万不能全由原本的满清官员担任。满清官员即便要留任,也要重新评定,由帝国进行统一的培训和训话之后,再换个地方为官!”冯云山回复道。
曾观澜又启奏道:“陛下,另外半个月前,经过贵州兴义府知府张锳等人的劝降,贵州巡抚蒋蔚远宣布归顺帝国。此事前些天,内阁已向陛下奏报过。如今,立功之人张锳等人,以及降臣蒋蔚远等,都已经赶赴圣京,等待陛下的召见。”
“哦,他们都已经来了?”冯云山一听大喜。
两个月前,当他得知那个叫张锳的兴义府知府竟然有个儿子叫张之洞后,他乐坏了。连忙表示要当面召见此次贵州归顺的功臣张锳,让他带了一家老少全部赶来圣京,好像是要留他在圣京为官,重用的意思。
实际上,他是想见一下这名后世清末赫赫有名的洋务重臣张之洞而已。
当即他便下令,将新归降圣国的一批满清官员,全部送入圣京,由内务部进行一次统一的培训。为何要这样安排,一是冯云山套用后世的组织部门的培训洗脑方法,准备成立一个类似中央党校一样的高级官员培训学校,所有的帝国官员,只要上了一定级别,都必须进行这项培训,开个任免官职前的培训班,由他冯云山这个皇帝亲自出任校长,这样一来,所有的帝国官员便都成了他名义上的学生,自然对他忠心无比。二来,经过系统的培训,将这些读死书,或是只知迂腐做官之人,培养成一名精干高效的合格官员,还可以与其他官员交流,对帝国有利。三来,这才是冯云山最重要的目的,便是将他们都集中起来,将他知道的日后会成为晚清重臣或是名臣的有才华之人,提前挑选出来,刻意假意培养,为帝国官员做储备。
“是的,陛下!那些投靠的清妖官员,还有些地方推荐的有才华之人,都已经赶到圣京,在驿馆中安顿下来。”曾观澜示意了一下,内务部副部长谢享才将几张纸拿给了他,“陛下,这是一份清单,上面有他们详细的名字和籍贯等信息。”
不得不说,曾观澜做事很是很仔细的。冯云山接过清单,也没什么心思上朝了,反正说的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倒是自己布置的几件大事,却一直难以开展下去。
必须得尽快发掘人才才行。
虽然已经将黄河决口改道的灾难,还算圆满地处理掉,但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洋人,会不会如历史上那样,前来侵略中华,冯云山还真的很是担心。也许,通过在欧洲的郭嵩焘与洋人多谈判,多开放些通商口岸,或许,一时间可以缓和下与洋人的关系,但最终还是难以满足洋人的胃口。
说到底,就是个利益关系。若是自己想要帝国强大,就必须在与洋人的贸易中,获得顺差,同他们的贸易要获取利润,而不能将本国创造的财富源源不断地通过贸易被他们攫取。而这样的话,就如同历史上一样,最终会引起这些列强的不满,从而通过战争手段,强行改变贸易格局,比如鴉片,工业布匹等倾销给中华,成为他们的殖民市场,抢夺中华百姓创造的财富。
因此,在冯云山听说曾国藩的一应手下归降,还有罗泽南的弟子等回乡,他便立即下令让人将他们都请来圣京,若是请不来,便直接绑来。这回,这些名臣自己可都要将他们一网打尽了。
“那便这样。今日有事快议,无事便先退朝吧。”冯云山心急散了朝会,去着看名单,都有哪些知名的名臣投靠了自己,来到圣京了?
“启奏陛下。英国公使包令和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美国驻华专员麦莲三人联合向帝国递交国书,要求扩大原本同圣国的通商范围,加大合作力度,他们第一个要求便是在圣京和其余四京设立大使馆和领事馆。”商务部的副部长伍崇曜奏道,商务部与外务部已经脱离为两个部,但因外务部的副部长吴如孝率领一大帮子人去了美国,尚未回来,因此,外务部的事情暂时他还在负责着。
“此事便由伍爱卿你全权负责吧。”冯云山应道,对于这帮老外,如今他难得理会了,伍崇曜长期与洋人打交道,自然知道怎么应付他们,而且,设立大使馆和领事馆的事情,原本正常,他都同意,不设立租界之事,也早有交代,不用他操心,还是放权的好。
退朝之后,冯云山不待众人散去,便掏出到了圣京的名单,看了起来。
刘胜邦和傅善祥在一旁伺候着,而义王石达开、内阁副总理曾观澜、内务部副部长谢享才、庶务部副部长王闿运等冯云山的亲信,也都在一旁等待着,并没有跟其他人一样离开。
“李鸿章兄弟几个,也归顺了帝国?”冯云山一眼便看见了排在最前面的名字,想起自己好像提过李鸿章,难怪谢享才将他的名字放在最前面。对于这位闻名于世的满清重臣,除了曾国藩,可谓是他是最为知名的了,号称‘东方俾斯麦’,相当于宰相般的人物,冯云山是闻名已久。此人才华不消说,必定是一等一的出类拔萃,而且,在历史上也是深谙洋务,连洋人都评价他是十九世纪末的中国最伟大的人物,别的不说,单论外交,他的确比自己任命的那个吴如孝要强得多。
“王文韶,此人好像有些印象,如今还只是满清的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嗯,想起来了,竟然是他!日后的满清重臣,直隶总督兼充北洋大臣,不过,此人在历史上对洋人妥协,对戊戌变法表面上支持,暗地里却多加破坏,是个两面三刀的家伙,此人能一步步爬上高位,可见是个有才识和本事的家伙,倒可一用,但不可重用。”冯云山开始快速地浏览起这些已经抵达圣京的满清降臣。
“张之洞,嗯,果然来了,跟随他的父亲张锳一道来的圣京?嗯,才十八岁,的确有些太年轻了,还没考中进士呢,直接让他为官,好像有些揠苗助长了。还是加以培养吧,直接命其为官,好像有些不妥。自己不能太过心急了。嘿,这是丁宝桢,也算是个人物了。原来竟然也在贵州,给这个贵州巡抚蒋蔚远当幕僚啊。嗯,此人可倒是可用。”冯云山顺着看了下去,一边心中默默地思索着。
咦,还有这么多人!袁甲三,此人是个可用之人。马新贻,嗯,好像也听说过,应该是个人物。张树声、董凤高、潘鼎新、吴长庆,嗯,这几人原来都是安幑团练头目,难怪日后成了淮军之人,如今都归顺帝国,算他们识趣,只是,怎么没见了刘铭传?
冯云山记得淮军将领最知名的,应该是刘铭传才是,对了,还有那个叫丁汝昌的,都没见了,到时自己要好好问问。
只可惜,自己虽然对晚清的历史比较熟悉,但这么多的人名,终归是记不住,以李鸿章为首的一干淮军将领,还是很多给忘记了。
倒不是冯云山就一定喜欢用这些名人,实在是如今整个中华帝国太欠缺能治理地方的官员和人才了。这些满清的降臣,说起来,冯云山使用他们还要被那些讨虏军将士埋怨呢。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那些将士,连识字的都不多,最近一年虽然在军中开展夜校识字,但毕竟没有这些降臣有学识,还有地方治理经验。
治理地方,可不是只有忠心便成的了,而且,这些读书人出身的官吏,虽说有些贪墨和毛病,但这个时代,不像后世那般毫无原则和底线,他们的心思至少还是想着百姓,即便是为了他身后的名声,也想好好当官,为民造福。有这份心思,便够了。
这些未来的天下名臣,届时,都归了朕,归了帝国,就不愁没人帮自己治理天下了。想到这,冯云山便有种犹如当初的唐太宗举行科举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感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