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第四百四十五章(章节号弄混了,改不了,在此纠正一下)
  …………
  另一边,顾恒和陈继明也正在聊着。
  “小顾,现在想约你可不容易啊。”
  陈继明看着眼前那张已逐渐褪去青涩的面孔,颇有些唏嘘。
  犹记得两年前,刚见到顾恒时,对方还只是个刚创业的青年,要不是无意中看到校园美团网的运作模式,产生了兴趣,他都不会知道有这么一号人,而且还恰巧和自己女儿认识。
  如今,仅仅两年时间,对方却已成了湘市排的上号的企业掌门人,所开创的恒创,更是在新兴的互联网产业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是后生可畏。
  “哪里,只是平时比较忙,所以平时的一些活动邀请参加的少了。”
  顾恒嘴上客套着,心里却有些意兴阑珊。
  他知道陈继明这次趁着晚会结束邀请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因为就在前些日子,华田高调的对外宣布,要以湘省为基点,切入中低端酒店的市场。
  而没记错的话,还是在两年前,陈继明就提出过这一想法,并且当时就提出,想要与校园美团达成一些合作意向。
  一个议题提出,两年时间才最终通过决议,这能让顾恒有多大兴趣?
  时过境迁,当初被寄予一定期望的校园美团网,如今早已因为公司的项目过多,发展时机尚不成熟等原因,已经被暂时搁置在一边,市场范围也依旧仅限于湘市的高校,为学生提供一些团购订餐、唱K,租借自行车等业务。
  换而言之,美团的发展,并非是恒创眼下的布局重点。恒创现在的首要目标,是拓展支柱性的人人网与YY语音,一些触角的延伸,也是以服务于这两大支柱而展开。
  至于美团,暂时还没被纳入到战略性的发展高度。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华田想要与美团达成一些合作意向,对顾恒已经没了太多的触动。
  当然,这是从顾恒出于自身立场所产生的想法,可对陈继明来说,却是另外一番考量。
  陈继明叫人送来了一份简短的书面报告,递给顾恒,说道:“小顾,帮我看看,这是华田对于切入中低端酒店市场的一些战略部署,帮忙参考下。”
  用上“参考”两字,说明了陈继明将顾恒摆在了同等的地位上。
  顾恒也有些感慨,两年前,也是在华田,自己还因为前世在网上看到过陈继明的一些报导,抱着些许对成功人士的敬佩,向这位商场前辈请教过一些经营理念来着。
  而现在,双方却站在了平等的高度上,只能感慨命运的神奇。
  顾恒接过了资料,没有意外,从中看到了美团的字眼。
  显然,陈继明的利益出发点是从自身考虑,有些想当然的认为,恒创如今有着庞大的流量平台,如果开拓美团,应该可以很快拓展到本省其他省市。到时华田主打适合高校学生与职场人士消费的中低端酒店,借助这一平台,应该能够很好的打开局面。
  同时,报告中也指出,借助华田的品牌影响力,美团也能更好的打开市场,拉动更多商家的入驻。
  说实话,顾恒看完后,心里隐隐有些失望。
  有对华田这种全国知名的国企的失望,也有对陈继明这位掌门人的些许失望。
  原因有很多:
  第一:一个两年前就有意进行的项目,如今才通过,进入实施阶段,行政效率太感人。这也是如今诸多企业的通病,不仅仅是国企,也包括一些依旧遵循着上世界经营理念的私企,裙带关系严重,处处讲关系讲资历,争权夺利,导致内耗严重,效率低下。
  第二:如今的华田影响力很大,旗下的五星级酒店不仅在全国许多大城市都有连锁经营,还接待过外国总统,盘子和逼格都不小。
  可惜,有着如此多的资源,在如今这个机会遍地的时代,开拓进取的脚步远远配不上其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也是一大败笔。
  就像新时代的互联网浪潮,那些改制后的国企,先手优势何其大,却没有哪一家企业真正抓住了机遇,最后有所成就的,都是一些私企。
  第三:自我感觉较为良好,依旧沉浸在上世纪所取得的光辉履历中,以为市场都要围着自己转,从而错失很多机会。
  就像这份报告,清楚考虑到了自身的利益,却没有考虑清楚恒创的利益倾向。
  说的直白点,美团都不是恒创现在的发展重点,即便华田的过去再辉煌,仅靠报告上的那些东西,就想打动恒创调整战略布局,可能吗?
  毕竟,现在不是两年前了,那会美团能够得到发展,对于未来事业线还不清晰的顾恒来说,是一个可以为之期待的布局点。但现在,那些都是过去式了。
  时代在变,商场的竞争模式,经营理念等很多东西都在变,陈继明可以说是上世纪成功人士的典范,但在全新的时代浪潮里,他的一些观念却没有转变,这是顾恒比较失望的。
  这不是因为地位提升心态膨胀了,而是在眼光和知识得到开拓后,看待问题角度的转变。
  他记得两年前陈继明说起过,在华国做生意,人脉尤为重要,学好怎么处理人际关系,就等于生意成功了一半。
  当时他觉着颇有道理。
  因为华国几千年以来,都是讲的和气生财,要是没有方方面面足够的人脉关系,生意估计会很难做。因为大家都在攀交情,请了客,喝了酒,交了朋友,可能某些关节就打通了,而你不这样做,可能就会被区别对待。
  如今,这些曾经觉着很对的言论,顾恒已经有点不太赞同了。
  古老传下来的东西,不一定全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糟粕,只是因为扫除的不彻底,所以一直还在被沿用。比如大家对当官的,总是下意识巴结讨好,因为士农工商中士排第一位嘛,却忘了,这个国家,可是号称官员是人民的公仆,这点还写在小学课本上呢。
  只是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对的,且都在那样做,所以本该踏实做事的部分公仆也觉着就该如此,就该高人一等。于是,那位伟人当年为扫除这些残余糟粕所下的功夫全白费了,封建时代的官僚习气,以及其他的残余糟粕,就此扎根在了新社会。
  伟人借着开国大势,都没能办到的事,顾恒当然不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去改变大家已经潜移默化被影响,或者说是已经扎根脑海的一些思想。
  但随着知识拓展,见闻的增加,在不断的体验中,他却有纠正一些以前的想法。
  就像陈继明所奉信的人脉资源,初听确实有些道理,但仔细一想,却是有点本末倒置。
  如果一家企业不想着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开拓市场,反倒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打通关系,结交人脉上,那是一种病态。
  在上世纪,一切经济由政府主导的情况下,这种经营或许能够行得通,也许还能够活的比较滋润。但走到市场经济时代,还这样认为,那无疑是慢性自杀。
  上世纪末,全国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商品都由国企制造,他们没人脉吗?要知道,那会的厂长,很多都是带有官方身份的。
  除此之外,国企和工厂还掌握着厂房、熟练工人、技术专家、用宝贵外汇进口的先进设备等众多资源。
  资源人脉都有了,可最后,体制改革后,很多国企形势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每况愈下,甚至很多厂都发不起工资,导致了规模浩大的下岗浪潮,哀嚎一片。
  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人脉与资源,并非致胜的必需品。
  当人人都讲关系,势必导致这种风气盛行,结果就是公司内部也是如此。做实事的不被重视,溜须拍马的反倒上位了,还连带着将一些同样的人也拉进厂里,这样的企业,在改革后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取胜?
  因而,努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也就是产品质量,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同样的产品,你价格比人家低,质量比别家好,还怕没有销路?那时不是你去找市场,而是市场会主动来找你。反之,就算你是采购方老板的亲戚也没用,难道人家宁愿把自己公司拖垮,也要买你那价高质差的产品不成?
  当然,看破却不点破,不逆势而行,这是顾恒的处事智慧。
  在这个新旧经济制度交接变革的时代,他改变不了别人的想法,也不想站出来当另类,只好和光同尘,该维系的关系也尽量维系一二,起码也走个过场。
  但那只是对外原则,对公司内部,团队的纯洁性却是他始终强调的。
  不讲人际,不讲关系,能者上,庸者下,这是顾恒对公司内部的人事任命,所定下的唯一标准。
  他大刀阔斧的推动公司制度建设,力求以最科学的管理制度让公司运行效率最大化,杜绝内部人员腐化的问题,严禁裙带关系,甚至还弄出了专门进行监督的监察部。
  这些举措,都是为了纯洁队伍。
  虽说随着团队的扩大,大公司病终究不可避免,但始终重视内部建设问题,起码能够保证更持久的生命力。
  这些观念的转变,也是为什么刚见面时,陈继明说现在邀请顾恒比较难的主要原因。
  因为现在,很多时候,他不想,也已经不需要去刻意维持一些没必要的关系网,所以大家看到的,是他少年得意膨胀了,请都请不动。
  而事实上,他只是参加一些宴会和邀请的频率大大减少了,放在公司制度管理,与学习充电的时间多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