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越王后裔
闽越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
在靠近南越的一带,是五岭的余脉,再往东南方去,即是梅岭一带,这里是百越族梅氏的老家,汉初封侯的大将梅涓的故里,过了梅岭再往东南,即是南越国的东部重镇龙川城,这座城池是南越王赵佗起家的地方。
由于重重山峦的遮护,陆路通行相对封闭的闽越一带,成为了越国后裔的理想躲藏地点,在几代人的经营下,闽越国的实力,虽然还比不上南越,但却是百越诸部中最为强大的一支,其实力更在五岭的梅涓之上。
二月初九。
在经过长途行军之后,项庄的残兵败将,就象一群乞丐一样,以饥渴之极的目光,来到了越王城。
这座位于武夷山脉腹地的城池,规模并不大,方圆不过三百五十丈,城中仅有二条来回往返的石道,在城门口,正要进城的项庄等人被闽越王无诸的部众阻拦,不得入内,就算项庄怒气冲冲的表明身份之后,守卫的越族士兵依旧不依不饶。
一直僵持到了正午时分,从城中的竹楼王宫里,才始传来无诸让项庄独自进城的命令,而项楚的其它人马则不得不驻扎于城外,这个小插曲让项庄的部下们禁不住怒形于色。
“将军,越王这是要羞辱我大楚勇士吗?要是不想合作的话,又何必遣人让我等前来?”项庄身边,一名随从忿忿道。
“都稍安勿噪。这次是我们有求于越王,而不是他求我们。要是得罪了越人,我们连吃的都不能保证,还奢谈什么?”项庄摇头道。
经历过一次又一次失败,面对孤军奋战的危局,项庄早已不复以前骄狂的姿态,现在,他只想着如何将这一支队伍带下去,如何不被追杀的秦军剿灭。
越王城中。
最高的建筑,就是一幢三层高的竹楼,无诸的王宫,就在竹楼里面。项庄一进入竹楼里面,眼睛却被里面珠宝的强光晃得有些睁不开眼。
自从楚国灭越以来,无诸的先祖们移居闽地已经超过四代,而历代闽越王收集的珠宝、奇珍就被摆放在屋子里面,这使得外面看上去不起眼的竹楼,里面富丽堂皇,让人有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哈哈,项庄将军,本王等候你多时了,快快就坐,本王这里怎么样,比起当年霸王的彭城如何?”无诸的声音很怪,带着浓浓的越人口音,幸好项庄出生之地江东也是不远,还能听辩一二。
“无诸,这个浅薄的家伙,居然和霸王比——!”项庄心中冷哼一声,稍一停顿之后,即笑逐颜开的大踏步朝着面前插着彩色羽翎的壮年汉子迎了上去。
“大王,末将这次能够顺利到达越境,还要多谢大王派来的向导,要不然的话,就算有千军万马,也无法通过仙霞险隘——!”
“哈哈,这话我爱听,这闽越地方你们北方人有句话说得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项将军到了这里,就无需担心秦蛮子会追来。当然,他们要是敢来,那来一个咱们杀一个,来一队杀一队,要是来的是上万人,那咱们就和梅侯当年打秦军一样,给他统统来一个有来无回。”无诸豪情满怀,笑道。
项庄一口一个大王,叫得无诸很是得意。
“梅侯到了,不知在什么地方,可否引见一番?”项庄惊喜道。
这次会盟,无诸是发起人,梅涓、项庄是参与者,而在项庄的心里,梅涓可比无诸要重要得多。原因无它,就是梅涓在李原的打击下,还能够从容撤退的事例。
这些年来,关东诸侯在与秦军的交锋中,屡屡败北,不知何时起,与李原交战的战绩,渐渐成为志在反秦的各股力量衡量实力的依据,梅涓在荆南一役中,虽然不支败退,但他好歹还将百越族的实力给保存了下来,从这一点上来说,梅涓的个人能力不容小视。
要与强秦抗争,项庄不仅仅需要士兵,更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梅涓,就是项庄最后的盟友和伙伴。
“哈哈,项将军急切了,梅侯已经从五岭出发,还需三、四曰才能到达这里,项将军就且安顿休息下来,让将士们好好歇着,瞧一下我大越族的风土风情,不过,有句话本王可要事先说明白了,要是哪位勇士瞧上了我大越族的女子,那可就必须入我越族,其子子孙孙就是我大越族人?到时候,项将军可别另有心思。”无诸大笑道。
闽越之地,交通不便。
部落与部落之间,相互通婚甚是不易,而在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多次近亲结婚,必然会带来人种的退化,在这一点上,无诸虽然不具备科学常识,但一代代相传下来的事实让他明白,只有引入外来的部群,他们这支部落才能壮大发展。
项庄脸色一沉,半响道:“大王说笑了,项某的这些人,容大王收留,已是万分感激,至于后代,那是后辈的事情,与我等商议的大事无涉。方才,我听大王说起,梅侯就要到了,等他来时还请大王不咎告知。”
“这个自然。来人,送项将军到驻地安歇,别忘了,送上两个女子伺侯着。”无诸得意的哈哈一笑,道。
项庄紧闭着嘴巴,不发一语的退下,无诸的心思让他就如吃了一只苍蝇一般难受,可如今寄人篱下,他若是与越人翻脸的话,吃亏的就只有自己,唯今之计,只能等到梅涓到来之后,看看有无制衡无诸的办法。
大与小、强与弱。
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一样的变化。
曾经的强楚,如今只剩下了项庄这一支残兵,而一度看上去很弱小的闽越族,现在却是项庄不得不倚靠的对象,这种实力上的差距,让项庄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憋屈与烦闷,有时他也想过放弃,但每每回想起西楚国将领云集、千军万马的宏大场面,回想起项氏风光无限的情景时,项庄又坚定了信念。(未完待续。)
西北高东南低。
在靠近南越的一带,是五岭的余脉,再往东南方去,即是梅岭一带,这里是百越族梅氏的老家,汉初封侯的大将梅涓的故里,过了梅岭再往东南,即是南越国的东部重镇龙川城,这座城池是南越王赵佗起家的地方。
由于重重山峦的遮护,陆路通行相对封闭的闽越一带,成为了越国后裔的理想躲藏地点,在几代人的经营下,闽越国的实力,虽然还比不上南越,但却是百越诸部中最为强大的一支,其实力更在五岭的梅涓之上。
二月初九。
在经过长途行军之后,项庄的残兵败将,就象一群乞丐一样,以饥渴之极的目光,来到了越王城。
这座位于武夷山脉腹地的城池,规模并不大,方圆不过三百五十丈,城中仅有二条来回往返的石道,在城门口,正要进城的项庄等人被闽越王无诸的部众阻拦,不得入内,就算项庄怒气冲冲的表明身份之后,守卫的越族士兵依旧不依不饶。
一直僵持到了正午时分,从城中的竹楼王宫里,才始传来无诸让项庄独自进城的命令,而项楚的其它人马则不得不驻扎于城外,这个小插曲让项庄的部下们禁不住怒形于色。
“将军,越王这是要羞辱我大楚勇士吗?要是不想合作的话,又何必遣人让我等前来?”项庄身边,一名随从忿忿道。
“都稍安勿噪。这次是我们有求于越王,而不是他求我们。要是得罪了越人,我们连吃的都不能保证,还奢谈什么?”项庄摇头道。
经历过一次又一次失败,面对孤军奋战的危局,项庄早已不复以前骄狂的姿态,现在,他只想着如何将这一支队伍带下去,如何不被追杀的秦军剿灭。
越王城中。
最高的建筑,就是一幢三层高的竹楼,无诸的王宫,就在竹楼里面。项庄一进入竹楼里面,眼睛却被里面珠宝的强光晃得有些睁不开眼。
自从楚国灭越以来,无诸的先祖们移居闽地已经超过四代,而历代闽越王收集的珠宝、奇珍就被摆放在屋子里面,这使得外面看上去不起眼的竹楼,里面富丽堂皇,让人有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哈哈,项庄将军,本王等候你多时了,快快就坐,本王这里怎么样,比起当年霸王的彭城如何?”无诸的声音很怪,带着浓浓的越人口音,幸好项庄出生之地江东也是不远,还能听辩一二。
“无诸,这个浅薄的家伙,居然和霸王比——!”项庄心中冷哼一声,稍一停顿之后,即笑逐颜开的大踏步朝着面前插着彩色羽翎的壮年汉子迎了上去。
“大王,末将这次能够顺利到达越境,还要多谢大王派来的向导,要不然的话,就算有千军万马,也无法通过仙霞险隘——!”
“哈哈,这话我爱听,这闽越地方你们北方人有句话说得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项将军到了这里,就无需担心秦蛮子会追来。当然,他们要是敢来,那来一个咱们杀一个,来一队杀一队,要是来的是上万人,那咱们就和梅侯当年打秦军一样,给他统统来一个有来无回。”无诸豪情满怀,笑道。
项庄一口一个大王,叫得无诸很是得意。
“梅侯到了,不知在什么地方,可否引见一番?”项庄惊喜道。
这次会盟,无诸是发起人,梅涓、项庄是参与者,而在项庄的心里,梅涓可比无诸要重要得多。原因无它,就是梅涓在李原的打击下,还能够从容撤退的事例。
这些年来,关东诸侯在与秦军的交锋中,屡屡败北,不知何时起,与李原交战的战绩,渐渐成为志在反秦的各股力量衡量实力的依据,梅涓在荆南一役中,虽然不支败退,但他好歹还将百越族的实力给保存了下来,从这一点上来说,梅涓的个人能力不容小视。
要与强秦抗争,项庄不仅仅需要士兵,更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梅涓,就是项庄最后的盟友和伙伴。
“哈哈,项将军急切了,梅侯已经从五岭出发,还需三、四曰才能到达这里,项将军就且安顿休息下来,让将士们好好歇着,瞧一下我大越族的风土风情,不过,有句话本王可要事先说明白了,要是哪位勇士瞧上了我大越族的女子,那可就必须入我越族,其子子孙孙就是我大越族人?到时候,项将军可别另有心思。”无诸大笑道。
闽越之地,交通不便。
部落与部落之间,相互通婚甚是不易,而在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多次近亲结婚,必然会带来人种的退化,在这一点上,无诸虽然不具备科学常识,但一代代相传下来的事实让他明白,只有引入外来的部群,他们这支部落才能壮大发展。
项庄脸色一沉,半响道:“大王说笑了,项某的这些人,容大王收留,已是万分感激,至于后代,那是后辈的事情,与我等商议的大事无涉。方才,我听大王说起,梅侯就要到了,等他来时还请大王不咎告知。”
“这个自然。来人,送项将军到驻地安歇,别忘了,送上两个女子伺侯着。”无诸得意的哈哈一笑,道。
项庄紧闭着嘴巴,不发一语的退下,无诸的心思让他就如吃了一只苍蝇一般难受,可如今寄人篱下,他若是与越人翻脸的话,吃亏的就只有自己,唯今之计,只能等到梅涓到来之后,看看有无制衡无诸的办法。
大与小、强与弱。
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一样的变化。
曾经的强楚,如今只剩下了项庄这一支残兵,而一度看上去很弱小的闽越族,现在却是项庄不得不倚靠的对象,这种实力上的差距,让项庄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憋屈与烦闷,有时他也想过放弃,但每每回想起西楚国将领云集、千军万马的宏大场面,回想起项氏风光无限的情景时,项庄又坚定了信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