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真的发飙了!
一个申令,牵扯到的可是大康王朝皇族内部风云诡谲的故事。“永顺”帝的太子为什么会突然猝死,“大顺”帝在这中间是否扮演了某种角色?
虽然,“大顺”、“歆德”两朝对前朝史事的编纂都在极力强调一件事,那便是“永顺”帝驾崩以后,够资格接任皇上的人选其实有数十人之多,“大顺”帝并不是最热门的人选。
最后“大顺”帝之所以能被皇族接受成为新皇上,主要得益于“大顺”帝的忠勇勤勉,只是这样的解释无论如何也堵不住幽幽之口,单单这“忠勇勤勉”四个字就太牵强附会。
首先“忠”字倒也罢了,可是“勇”字是什么意思?“大顺”帝在未登基之前,他本来只是个一辈子也无缘皇位的王爷而已,按照大康朝的惯例,这样的王爷一辈子都的赋闲在家,不能够担任任何的实职,他这个“忠”字是怎么来的?
至于“勤勉”二字更是扯淡了,倘若是作为皇上勤勉则普天同庆,官民都会喜欢,可是“大顺”帝以前只是个赋闲的王爷,他勤勉干什么?是一直就对兄长的江山虎视眈眈么?
本来这件事情并非不能破解,其破解的办法便是让像“申令”这样的老臣子站出来说明事情的真相。
申令可是太子太师出身,是“永顺”帝为儿子培养的宰相班底的核心人物,这样一个人倘若站出来证明太子之死和“大顺”无关,那“大顺”帝的登基无疑要顺利很多,而且大顺帝在登基之后,他治理天下也更加的容易顺畅。
可是,申令没有站出来,而大顺帝更是废弃了大康朝立国以来的就存在的中书省,废除了宰相的职务,很显然,所有人都会联想到大顺帝和申令之间存在的剧烈的冲突。
申令是忠臣,大顺帝是野心家,阴谋家的传言不胫而走,历经两个朝代,这样的传言也没有丝毫的削弱,反而有逐渐变强的趋势呢!
陆铮思绪万千,脑子里天马行空想了很多,他隐隐从哪些他度过的故纸堆里,大抵能想象得到“阎师”这一辈子所经历的风云诡谲以及腥风血雨。
他才不会相信那些君臣和谐,大康朝一片盛世太平的空洞之言,他想到的是大顺一朝,江南权阀遭到彻底的掠夺,江南四大家几乎是被毁掉,可偏偏,四大家还留了一个空壳子,这是为什么?
很显然,大顺帝在掠夺江南四大家所采用的手段是血腥残忍的,可是偏偏他却没有把江南四大家连根拔除,其原因绝对不是皇上圣德,陆铮似乎在这种血腥纷争的背后,看到了申令的影子。
“隐相”申令能苟活三朝不死,也绝对不是皇上的圣德,而是申令此人必然不同凡响,手中一直都掌握着生存筹码,一个能被康朝堪称雄才大略的君主看中的宰相的人选,岂能是一般人?
陆铮以前读这些史料都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当自己是看客而已,他从来就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和“申令”这样的人物发生任何交集,然而现在,他……赫然成了“申令”的弟子,继承了“申令”的衣钵,我的天,陆铮实在是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说句心里话,这不是他心中所愿,他继承申令的衣钵,申令在南直隶,在朝廷之中埋了那么多钉子进去,暗中培养的那么多死士,还有像童子这样的顶尖高手乔装打扮,为他卖命。
现在这一切都归了陆铮,他们是想让陆铮干什么?陆铮脑子里的念头稍微动一动,便忍不住打寒颤,这年头造反可不是一碗好吃的饭。
再说了,陆铮压根儿就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去造反,或者是他作为穿越者从未想过有争霸天下的野心,人生如戏,争霸天下太苦、太累、太孤独,人生如此,又有什么趣味?
再说了,眼下的大康朝乍看上去似乎是千疮百孔,奸臣当道,其实朝廷对地方的掌控,朝廷对民众的掌控非常的稳定,在这样的形势下,陆铮要去造反,那无疑是自己找不痛快,那实在是不是他心中所愿。
陆铮没有和张承东多聊,张承东能够把这样的事情告诉陆铮,显然他也是做了必死的打算,陆铮对他的感激又深了一分,只是眼下这光景,他自己是泥菩萨过江,也给不了张承东什么承诺,索性也就什么都不说,男人之间的言语一直就忌讳华而不实,陆铮来得快,去得也匆匆。
出了刑部打牢,陆铮一直没有说话,童子陪着他,心中却是忐忑得很,主仆二人一直回到了陆家,陆铮回家之后便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影儿和聂小奴一左一右伺候着他,童子不敢离开,一直低眉顺眼的站在旁边。
气氛便在这样的沉默之中渐渐的变得凝重,不知过了多久,陆铮忽然开口道:“我要知道所有的事情,如果你瞒我,嘿嘿,你应该知道我这个人的脾气和行事风格!”
“公子,其实您可能有误解,相爷他……”
“我有什么误解?想让我去送死,便不要干这么一些遮遮掩掩的勾当,从扬州开始,一直到金陵,到京城到西北,我经历了多少事情?别人不清楚,你还不清楚么?
我已经无数次面临生死了,敢情除了我自己运气实在是不佳之外,敢情背后还有一只手在推着我走!
嘿嘿,我从西北回京城,本来想着能安静几天呢!没想到人还没进城呢,在城外便一头撞上了齐王殿下!
大康朝建国以来,恐怕从来没有过一个五品官会和堂堂的亲王殿下抢道,偏偏这等事情就落在我身上。我辞去了一切官职,一心只想读书,然而事情根本就不遂我之愿。
你也看到了,这些天我哪一天安生过?树欲静而风不止,我能看到的不过是冰山上浮出来的一角而已,而我不知道的则是隐藏在冰山之下巨大的黑暗,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虽然,“大顺”、“歆德”两朝对前朝史事的编纂都在极力强调一件事,那便是“永顺”帝驾崩以后,够资格接任皇上的人选其实有数十人之多,“大顺”帝并不是最热门的人选。
最后“大顺”帝之所以能被皇族接受成为新皇上,主要得益于“大顺”帝的忠勇勤勉,只是这样的解释无论如何也堵不住幽幽之口,单单这“忠勇勤勉”四个字就太牵强附会。
首先“忠”字倒也罢了,可是“勇”字是什么意思?“大顺”帝在未登基之前,他本来只是个一辈子也无缘皇位的王爷而已,按照大康朝的惯例,这样的王爷一辈子都的赋闲在家,不能够担任任何的实职,他这个“忠”字是怎么来的?
至于“勤勉”二字更是扯淡了,倘若是作为皇上勤勉则普天同庆,官民都会喜欢,可是“大顺”帝以前只是个赋闲的王爷,他勤勉干什么?是一直就对兄长的江山虎视眈眈么?
本来这件事情并非不能破解,其破解的办法便是让像“申令”这样的老臣子站出来说明事情的真相。
申令可是太子太师出身,是“永顺”帝为儿子培养的宰相班底的核心人物,这样一个人倘若站出来证明太子之死和“大顺”无关,那“大顺”帝的登基无疑要顺利很多,而且大顺帝在登基之后,他治理天下也更加的容易顺畅。
可是,申令没有站出来,而大顺帝更是废弃了大康朝立国以来的就存在的中书省,废除了宰相的职务,很显然,所有人都会联想到大顺帝和申令之间存在的剧烈的冲突。
申令是忠臣,大顺帝是野心家,阴谋家的传言不胫而走,历经两个朝代,这样的传言也没有丝毫的削弱,反而有逐渐变强的趋势呢!
陆铮思绪万千,脑子里天马行空想了很多,他隐隐从哪些他度过的故纸堆里,大抵能想象得到“阎师”这一辈子所经历的风云诡谲以及腥风血雨。
他才不会相信那些君臣和谐,大康朝一片盛世太平的空洞之言,他想到的是大顺一朝,江南权阀遭到彻底的掠夺,江南四大家几乎是被毁掉,可偏偏,四大家还留了一个空壳子,这是为什么?
很显然,大顺帝在掠夺江南四大家所采用的手段是血腥残忍的,可是偏偏他却没有把江南四大家连根拔除,其原因绝对不是皇上圣德,陆铮似乎在这种血腥纷争的背后,看到了申令的影子。
“隐相”申令能苟活三朝不死,也绝对不是皇上的圣德,而是申令此人必然不同凡响,手中一直都掌握着生存筹码,一个能被康朝堪称雄才大略的君主看中的宰相的人选,岂能是一般人?
陆铮以前读这些史料都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当自己是看客而已,他从来就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和“申令”这样的人物发生任何交集,然而现在,他……赫然成了“申令”的弟子,继承了“申令”的衣钵,我的天,陆铮实在是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说句心里话,这不是他心中所愿,他继承申令的衣钵,申令在南直隶,在朝廷之中埋了那么多钉子进去,暗中培养的那么多死士,还有像童子这样的顶尖高手乔装打扮,为他卖命。
现在这一切都归了陆铮,他们是想让陆铮干什么?陆铮脑子里的念头稍微动一动,便忍不住打寒颤,这年头造反可不是一碗好吃的饭。
再说了,陆铮压根儿就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去造反,或者是他作为穿越者从未想过有争霸天下的野心,人生如戏,争霸天下太苦、太累、太孤独,人生如此,又有什么趣味?
再说了,眼下的大康朝乍看上去似乎是千疮百孔,奸臣当道,其实朝廷对地方的掌控,朝廷对民众的掌控非常的稳定,在这样的形势下,陆铮要去造反,那无疑是自己找不痛快,那实在是不是他心中所愿。
陆铮没有和张承东多聊,张承东能够把这样的事情告诉陆铮,显然他也是做了必死的打算,陆铮对他的感激又深了一分,只是眼下这光景,他自己是泥菩萨过江,也给不了张承东什么承诺,索性也就什么都不说,男人之间的言语一直就忌讳华而不实,陆铮来得快,去得也匆匆。
出了刑部打牢,陆铮一直没有说话,童子陪着他,心中却是忐忑得很,主仆二人一直回到了陆家,陆铮回家之后便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影儿和聂小奴一左一右伺候着他,童子不敢离开,一直低眉顺眼的站在旁边。
气氛便在这样的沉默之中渐渐的变得凝重,不知过了多久,陆铮忽然开口道:“我要知道所有的事情,如果你瞒我,嘿嘿,你应该知道我这个人的脾气和行事风格!”
“公子,其实您可能有误解,相爷他……”
“我有什么误解?想让我去送死,便不要干这么一些遮遮掩掩的勾当,从扬州开始,一直到金陵,到京城到西北,我经历了多少事情?别人不清楚,你还不清楚么?
我已经无数次面临生死了,敢情除了我自己运气实在是不佳之外,敢情背后还有一只手在推着我走!
嘿嘿,我从西北回京城,本来想着能安静几天呢!没想到人还没进城呢,在城外便一头撞上了齐王殿下!
大康朝建国以来,恐怕从来没有过一个五品官会和堂堂的亲王殿下抢道,偏偏这等事情就落在我身上。我辞去了一切官职,一心只想读书,然而事情根本就不遂我之愿。
你也看到了,这些天我哪一天安生过?树欲静而风不止,我能看到的不过是冰山上浮出来的一角而已,而我不知道的则是隐藏在冰山之下巨大的黑暗,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不喜欢这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