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节
里正到底积威甚重,一席话下来,几个族长都垂下头不敢再吭声了。
里正见将几个人给说服力,自己也松了一口气。
又招呼着几个族长,将接下来村里要办的事情,商量好了,各人都领了一桩差事,才散了。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三日
宋重锦他们回村后,没出两日,这附近十里八乡都知道了。
也知道他要在村里办三日的流水席,请村里的人去吃,还要请唱大戏的,划旱船的来热闹热闹。
顿时几乎整个石桥镇附近的村子都轰动了。
多少年没有过的盛事啊。
不说那孩子们,听了这消息,就已经互相结伴,商量好了,等七里墩开流水席,唱大戏点那日,去七里墩看看热闹去。
要是机会好,看能不能蹭上一桌流水席面吃吃,沾沾喜气。
村里这几日,村里男女老少,都忙得脚不沾地,为了流水席做准备。
一应的米面菜蔬,各种调料和用油,都是姚大带着人,流水一般拖回来,王家的院子里都堆成了小山一般。
又找屠户定了十来头猪,将村里多余的鸡鸭鱼,菜蔬什么的都买了下来。
一时,村里人人脸上笑开了花,只夸宋重锦和王永珠阔气,会做人。
好不好的,每家因为这个,都多了点收入,银钱在手,谁不满口的好话。
就连帮起忙来,也是不吝啬那把子力气。
男人们有在外头,用泥巴石头垒灶头的,也有上山打柴火的。
各家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都拿了出来。
沿着宋重锦的那个院子外,顺着村里的道路,一直快摆到了村口。
除了从镇上请来了的掌勺大厨外,村里会做饭的女人们,也都上阵了。
其他的女人们,都忙着摘菜,洗菜,淘米做饭,发面蒸馍,还有切菜配菜的。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一边做事一边笑着谈天说地,比自家办喜事还高兴。
到了时间,一大早,油锅一开,煎炸蒸煮,香味在整个村子上空弥漫不去,馋得孩子们一个个都围着灶头打转,不忍离去。
村口大槐树下,已经搭好了戏台。
请来了好几班的唱大戏的,头一晚已经在村里住下来了,此刻已经装扮整齐,在台上咿咿呀呀的唱了起来。
村里的老人、男人们,还有大些的孩子们,已经搬着自家的凳子坐在台下,听得如痴如醉。
早就得到消息的附近的村民们,离得近的还好,天一亮就赶来了。
那些离得远的,半夜就起床,点着火把,一村的人,相约好了,一起摸黑翻过几座山,浑身都是露水,终于在太阳出来之前,赶到了。
他们倒也知道,这是七里墩的主场,不敢去挤在前头,只在后头抢位置。
什么树上,石头上,还有人家的矮墙上,都爬满了人。
等到了中午时分,流水席开席了。
那唱戏的有好几班,轮着去吃饭,一个个看着桌上,大碗的肉,整条的鱼,满满当当七八个菜,馍馍米饭管饱,吃完还有茶水管够。
这些走村串巷唱戏的戏班子,说实话,也着实艰苦。
常年风餐露宿,走到一处,看到人多的乡镇,就自己搭个台子,吸引路人给些赏钱,能吃饱就不错了。
很少有机会被人请着去唱戏,尤其是伙食还这么好,都管够!
一个个一边拼命往肚子里塞,心里都暗自下决心,在七里墩这场,一定得唱好,才对得住主家这招待。
唱戏的肚子里有了食,也有了力气,那一个卖力啊,听得在场的人忍不住拍巴掌,今儿这戏,出彩!比以前听的那些都有劲!
本村的村民到了饭点,也就轮着去吃了流水席,再跑来听戏。
那外村的人,有的带了干粮,就着七里墩放在戏台子旁边的茶水,也就凑合一顿了。
没带的,或者那些孩子们,闻着那风吹来的饭菜肉香,哪里还忍得住,肚子里咕咕直叫。
被姚大和石头看到了,回去就跟王永珠和宋重锦说了,“大人,夫人,这来的人多,小的看,大部分都是打算饿着听一天戏又走回去的——”
话没说完,王永珠就道:“我知道了,你带人去说一声,来者是客,只要没吃饭的,都能去吃席!只是要劳烦你们还要多准备些粮食才行,不然恐怕不够!”
姚大和石头经过了荆县那一日,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听了王永珠的吩咐,径直下去,一面通知那些外村的,也能吃上热菜热饭,一面又派人去采买东西。
外村来的听了这话,一个个忍不住念佛!
本以为不过是碗热饭或者几个热馍馍,就知足了。
没想到,到了桌边一看,桌上还是八个菜,有荤有素,也是二和米饭,还有二和面的馍馍。
跟七里墩的人一个待遇。
那个感激啊!尤其是好多,家里几乎一年到头见不到荤腥的的孩子们,那还真是眼睛里都冒出绿光来了。
上了桌子,一个个就跟猛虎下山一般,横扫桌上,很快就盘光菜光饭光了!
那盘子上的汤汁都被舔了个干净,骨头都没舍得吐,嚼碎了给吞了下去。
有那知道些廉耻好歹的,中午吃了这一顿,到了晚上,看天色差不多了,再舍不得,也咬着牙回家去了,总不好这样沾主家的便宜。
有那脸皮厚的,干脆的吃了晚饭还不走,反正晚上这戏班子也还要唱上两场才休息。
就直接听完了戏,就在村口的稻草柴火垛旁窝了一夜,如今晚上天还不算冷,倒也对付得过去。
第二天一早,又跟着吃席面。
到了第三天一大早,那些划旱船,踩高跷和蚌壳精、打莲花落的,都到了。
一个个装扮起来,花红柳绿,脸上涂得红红白白的,先到宋重锦的小院门口,又唱又是闹的,满嘴里都是吉祥恭贺之词,加上围观的人群,好一顿热闹。
宋重锦也开着院门,微微笑着看了一出,让姚大给了赏钱,才又到王家门口去。
这样一家家的,大方的给赏钱,或者直接给一碗米或者半瓢面的。
小气的,一个鸡蛋也使得。
从早上一直闹到了下半晌,整个村里都跑遍了,这才算完事。
那边几个戏班子轮着唱了三天,也都累得不行了。
到了晚上,吃了晚饭,姚大带着赏钱过来,每个戏班子十两银子,加上这几日看戏的时候,还有人打赏铜钱,倒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
让他们晚上就不用唱了,好好歇上一晚上,明儿个送他们去镇上。
几个戏班子的老板感激不尽,只感叹自己遇到了好主家!这宋大人这般体谅大方,回去后,也得供个长生牌位才好!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大开眼界
倒是那些外村的人,还有些意犹未尽。
毕竟这几日,有大戏热闹可以看,每日三顿还能吃得比在家还好,肚子里都装满了油水。
这样快活的日子,才三天就没了。
忍不住就有人嘀咕,说什么这大人也忒小气了些,才三天的流水席,要办就办大点。
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的流水席不断,才对得起这身份不是?
这番话,一说出来,就被七里墩的人给怼了回去。
脾气暴躁,嘴皮子利落的几个妇人,直接指着他们的鼻子就骂了。
说他们不要脸,端起碗喊娘,放下筷子就骂娘!本来这是他们七里墩的喜事,流水席也是请七里墩的乡亲吃得。
还是人家大人和夫人心肠好,见他们这么大老远的来看戏,吃喝不方便,才说来者是客,跟着一起吃席面沾沾喜气。
白让他们吃了喝了两三天了,大戏看着,也没见那有良心的帮忙收拾下桌子,去洗个菜啥的。
还真当拿自己当客人了?连根茅草棒子都没带,就扛着几张嘴白吃的人,还有脸挑三拣四?
趁早麻溜的滚回他们自己的村里去,他们七里墩不欢迎这样的白眼狼!
骂得这些人灰头土脸的,还有人想辩解两句,被金罐带着孩子们,吐口水,丢石头,将他们赶得远远的了,才罢休。
杜使君一言难尽的跟在孩子们后头,看着这一幕,真是大开眼界。
在他的心目中,乡下人都淳朴老实,尤其是开头几天,他跟着金罐他们在村里走动,见到的男人们,看到他都憨厚的笑,搓着手不知道说啥好。
女人们就更不用说了,那些大姑娘小媳妇,见到他就脸红,年纪大些的看到他,也都是笑眯眯的,夸他长得俊,间或往他手里塞一个煮熟的鸡蛋或者两颗青果子什么的。
他就一直以为这七里墩真如同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一般,人人皆淳朴,如同小师姑三嫂那么糊涂的人少。
可就刚才,他眼睁睁的就看到,昨儿个还特慈祥,夸他长得俊,塞给他一个煮鸡蛋的慈眉善目的大婶,一下子就化身成了母老虎,面目狰狞,口吐芬芳,腰一叉,手一指,将其他村的那些人,不管男女老少,都骂了个狗血淋头。
那气势如猛虎下山,那唾沫星子如繁星落地,其他村的那些人毫无招架之力。
再看这几日在他面前,都笑嘻嘻,带着他从村东头逛到村西头,说话都细声细气的村里的孩子,一个个嘴里乱七八糟的喊着什么滚蛋!不要脸!滚出去!字样。
还吐口水,还丢石头!
更不要提那些憨厚的乡里汉子,昨儿个还搓着手,手脚没地方放,今天就一个个抄着扁担、铁锹,大有一言不合就上去打破人头的架势。
就连那些文文静静,还没说话脸就红的大姑娘小媳妇,也都拿着菜刀砧板来助威了。
杜使君只觉得三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甚至开始怀疑人生!发出灵魂三拷问:我是谁?我在哪?我看到了什么?
然后就看着,将外村人赶走后,七里墩的男人女人们,一个个又憨厚朴实,慈眉善目、斯文羞涩起来,好像刚才的事情没发生一般。
金罐和几个孩子还笑嘻嘻的走过来唤他:“杜公子,咱们要去戏班子后台去寻宝去,你去不去?”
杜使君觉得自己有些扛不住了,无力的挤出一个笑容来:“我,我突然发现我今天的字还没练,我先回去练字了,你们去吧!”
金罐他们知道,这个自家老姑带回来的杜家公子,人家可是大家公子,读文识字将来是要科举的,自然更他们这些山野的小子不一样。
也就不勉强能,反正带着这大家公子,大家还得小心翼翼的,也玩不痛快。
听他说不去,也巴不得。
只摆摆手,就带着一干小伙伴寻宝去了。
杜使君几乎是失魂落魄一般的回了王家后院。
他这些表现,早就被那几个亲兵看在眼里,已经回来当笑话一样说与王永珠和宋重锦听了。
里正见将几个人给说服力,自己也松了一口气。
又招呼着几个族长,将接下来村里要办的事情,商量好了,各人都领了一桩差事,才散了。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三日
宋重锦他们回村后,没出两日,这附近十里八乡都知道了。
也知道他要在村里办三日的流水席,请村里的人去吃,还要请唱大戏的,划旱船的来热闹热闹。
顿时几乎整个石桥镇附近的村子都轰动了。
多少年没有过的盛事啊。
不说那孩子们,听了这消息,就已经互相结伴,商量好了,等七里墩开流水席,唱大戏点那日,去七里墩看看热闹去。
要是机会好,看能不能蹭上一桌流水席面吃吃,沾沾喜气。
村里这几日,村里男女老少,都忙得脚不沾地,为了流水席做准备。
一应的米面菜蔬,各种调料和用油,都是姚大带着人,流水一般拖回来,王家的院子里都堆成了小山一般。
又找屠户定了十来头猪,将村里多余的鸡鸭鱼,菜蔬什么的都买了下来。
一时,村里人人脸上笑开了花,只夸宋重锦和王永珠阔气,会做人。
好不好的,每家因为这个,都多了点收入,银钱在手,谁不满口的好话。
就连帮起忙来,也是不吝啬那把子力气。
男人们有在外头,用泥巴石头垒灶头的,也有上山打柴火的。
各家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都拿了出来。
沿着宋重锦的那个院子外,顺着村里的道路,一直快摆到了村口。
除了从镇上请来了的掌勺大厨外,村里会做饭的女人们,也都上阵了。
其他的女人们,都忙着摘菜,洗菜,淘米做饭,发面蒸馍,还有切菜配菜的。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一边做事一边笑着谈天说地,比自家办喜事还高兴。
到了时间,一大早,油锅一开,煎炸蒸煮,香味在整个村子上空弥漫不去,馋得孩子们一个个都围着灶头打转,不忍离去。
村口大槐树下,已经搭好了戏台。
请来了好几班的唱大戏的,头一晚已经在村里住下来了,此刻已经装扮整齐,在台上咿咿呀呀的唱了起来。
村里的老人、男人们,还有大些的孩子们,已经搬着自家的凳子坐在台下,听得如痴如醉。
早就得到消息的附近的村民们,离得近的还好,天一亮就赶来了。
那些离得远的,半夜就起床,点着火把,一村的人,相约好了,一起摸黑翻过几座山,浑身都是露水,终于在太阳出来之前,赶到了。
他们倒也知道,这是七里墩的主场,不敢去挤在前头,只在后头抢位置。
什么树上,石头上,还有人家的矮墙上,都爬满了人。
等到了中午时分,流水席开席了。
那唱戏的有好几班,轮着去吃饭,一个个看着桌上,大碗的肉,整条的鱼,满满当当七八个菜,馍馍米饭管饱,吃完还有茶水管够。
这些走村串巷唱戏的戏班子,说实话,也着实艰苦。
常年风餐露宿,走到一处,看到人多的乡镇,就自己搭个台子,吸引路人给些赏钱,能吃饱就不错了。
很少有机会被人请着去唱戏,尤其是伙食还这么好,都管够!
一个个一边拼命往肚子里塞,心里都暗自下决心,在七里墩这场,一定得唱好,才对得住主家这招待。
唱戏的肚子里有了食,也有了力气,那一个卖力啊,听得在场的人忍不住拍巴掌,今儿这戏,出彩!比以前听的那些都有劲!
本村的村民到了饭点,也就轮着去吃了流水席,再跑来听戏。
那外村的人,有的带了干粮,就着七里墩放在戏台子旁边的茶水,也就凑合一顿了。
没带的,或者那些孩子们,闻着那风吹来的饭菜肉香,哪里还忍得住,肚子里咕咕直叫。
被姚大和石头看到了,回去就跟王永珠和宋重锦说了,“大人,夫人,这来的人多,小的看,大部分都是打算饿着听一天戏又走回去的——”
话没说完,王永珠就道:“我知道了,你带人去说一声,来者是客,只要没吃饭的,都能去吃席!只是要劳烦你们还要多准备些粮食才行,不然恐怕不够!”
姚大和石头经过了荆县那一日,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听了王永珠的吩咐,径直下去,一面通知那些外村的,也能吃上热菜热饭,一面又派人去采买东西。
外村来的听了这话,一个个忍不住念佛!
本以为不过是碗热饭或者几个热馍馍,就知足了。
没想到,到了桌边一看,桌上还是八个菜,有荤有素,也是二和米饭,还有二和面的馍馍。
跟七里墩的人一个待遇。
那个感激啊!尤其是好多,家里几乎一年到头见不到荤腥的的孩子们,那还真是眼睛里都冒出绿光来了。
上了桌子,一个个就跟猛虎下山一般,横扫桌上,很快就盘光菜光饭光了!
那盘子上的汤汁都被舔了个干净,骨头都没舍得吐,嚼碎了给吞了下去。
有那知道些廉耻好歹的,中午吃了这一顿,到了晚上,看天色差不多了,再舍不得,也咬着牙回家去了,总不好这样沾主家的便宜。
有那脸皮厚的,干脆的吃了晚饭还不走,反正晚上这戏班子也还要唱上两场才休息。
就直接听完了戏,就在村口的稻草柴火垛旁窝了一夜,如今晚上天还不算冷,倒也对付得过去。
第二天一早,又跟着吃席面。
到了第三天一大早,那些划旱船,踩高跷和蚌壳精、打莲花落的,都到了。
一个个装扮起来,花红柳绿,脸上涂得红红白白的,先到宋重锦的小院门口,又唱又是闹的,满嘴里都是吉祥恭贺之词,加上围观的人群,好一顿热闹。
宋重锦也开着院门,微微笑着看了一出,让姚大给了赏钱,才又到王家门口去。
这样一家家的,大方的给赏钱,或者直接给一碗米或者半瓢面的。
小气的,一个鸡蛋也使得。
从早上一直闹到了下半晌,整个村里都跑遍了,这才算完事。
那边几个戏班子轮着唱了三天,也都累得不行了。
到了晚上,吃了晚饭,姚大带着赏钱过来,每个戏班子十两银子,加上这几日看戏的时候,还有人打赏铜钱,倒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
让他们晚上就不用唱了,好好歇上一晚上,明儿个送他们去镇上。
几个戏班子的老板感激不尽,只感叹自己遇到了好主家!这宋大人这般体谅大方,回去后,也得供个长生牌位才好!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大开眼界
倒是那些外村的人,还有些意犹未尽。
毕竟这几日,有大戏热闹可以看,每日三顿还能吃得比在家还好,肚子里都装满了油水。
这样快活的日子,才三天就没了。
忍不住就有人嘀咕,说什么这大人也忒小气了些,才三天的流水席,要办就办大点。
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的流水席不断,才对得起这身份不是?
这番话,一说出来,就被七里墩的人给怼了回去。
脾气暴躁,嘴皮子利落的几个妇人,直接指着他们的鼻子就骂了。
说他们不要脸,端起碗喊娘,放下筷子就骂娘!本来这是他们七里墩的喜事,流水席也是请七里墩的乡亲吃得。
还是人家大人和夫人心肠好,见他们这么大老远的来看戏,吃喝不方便,才说来者是客,跟着一起吃席面沾沾喜气。
白让他们吃了喝了两三天了,大戏看着,也没见那有良心的帮忙收拾下桌子,去洗个菜啥的。
还真当拿自己当客人了?连根茅草棒子都没带,就扛着几张嘴白吃的人,还有脸挑三拣四?
趁早麻溜的滚回他们自己的村里去,他们七里墩不欢迎这样的白眼狼!
骂得这些人灰头土脸的,还有人想辩解两句,被金罐带着孩子们,吐口水,丢石头,将他们赶得远远的了,才罢休。
杜使君一言难尽的跟在孩子们后头,看着这一幕,真是大开眼界。
在他的心目中,乡下人都淳朴老实,尤其是开头几天,他跟着金罐他们在村里走动,见到的男人们,看到他都憨厚的笑,搓着手不知道说啥好。
女人们就更不用说了,那些大姑娘小媳妇,见到他就脸红,年纪大些的看到他,也都是笑眯眯的,夸他长得俊,间或往他手里塞一个煮熟的鸡蛋或者两颗青果子什么的。
他就一直以为这七里墩真如同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一般,人人皆淳朴,如同小师姑三嫂那么糊涂的人少。
可就刚才,他眼睁睁的就看到,昨儿个还特慈祥,夸他长得俊,塞给他一个煮鸡蛋的慈眉善目的大婶,一下子就化身成了母老虎,面目狰狞,口吐芬芳,腰一叉,手一指,将其他村的那些人,不管男女老少,都骂了个狗血淋头。
那气势如猛虎下山,那唾沫星子如繁星落地,其他村的那些人毫无招架之力。
再看这几日在他面前,都笑嘻嘻,带着他从村东头逛到村西头,说话都细声细气的村里的孩子,一个个嘴里乱七八糟的喊着什么滚蛋!不要脸!滚出去!字样。
还吐口水,还丢石头!
更不要提那些憨厚的乡里汉子,昨儿个还搓着手,手脚没地方放,今天就一个个抄着扁担、铁锹,大有一言不合就上去打破人头的架势。
就连那些文文静静,还没说话脸就红的大姑娘小媳妇,也都拿着菜刀砧板来助威了。
杜使君只觉得三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甚至开始怀疑人生!发出灵魂三拷问:我是谁?我在哪?我看到了什么?
然后就看着,将外村人赶走后,七里墩的男人女人们,一个个又憨厚朴实,慈眉善目、斯文羞涩起来,好像刚才的事情没发生一般。
金罐和几个孩子还笑嘻嘻的走过来唤他:“杜公子,咱们要去戏班子后台去寻宝去,你去不去?”
杜使君觉得自己有些扛不住了,无力的挤出一个笑容来:“我,我突然发现我今天的字还没练,我先回去练字了,你们去吧!”
金罐他们知道,这个自家老姑带回来的杜家公子,人家可是大家公子,读文识字将来是要科举的,自然更他们这些山野的小子不一样。
也就不勉强能,反正带着这大家公子,大家还得小心翼翼的,也玩不痛快。
听他说不去,也巴不得。
只摆摆手,就带着一干小伙伴寻宝去了。
杜使君几乎是失魂落魄一般的回了王家后院。
他这些表现,早就被那几个亲兵看在眼里,已经回来当笑话一样说与王永珠和宋重锦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