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俞三冷笑:“你都说了,殿下对我很器重,若押送田主事等人回京是好差事,不用我去争取,殿下就会主动把差事安排给我……殿下为何不这样安排?你自己仔细想想,想不明白也没关系,为何我能做百户,你只能当校尉,皆因脑子聪不聪明是天生的!”
  谷宏泰顿时一噎。
  难道自己和俞百户的差距,不是因为俞百户会投胎吗?
  如果自己也有个像骆同知一样有权的姨父,如今也能做锦衣卫百户呢!
  谷宏泰也只敢在心里嘀咕。
  俞百户虽然经常埋汰他,但也是在谷宏泰落入低谷时唯一肯拉他一把的。
  谷宏泰还很擅长自我安慰,想想杨戴英那些人,想被俞百户埋汰都没资格呢。
  等自己跟着俞百户跑一趟淮南回京,怎么也要往上升一升了,不会还当锦衣卫校尉。
  如果运气好点再立下什么大功劳……嘿嘿嘿!
  五皇子带着三万石粮食离开了天津卫。
  还有从通州粮仓带走的五千石粮食,一共是三万五千石粮食,装载了近九十艘漕船。
  再加上跟随五皇子一起南下的护军和程卿沿路采买的药材,船队的规模早就突破百艘。
  虽有几百护军,一路上也要小心警戒,在大魏建国初期,国力强盛,朝廷对大运河的掌控也非常牢固,水匪们敢碰在大运河上穿行的商船、民船,却很少敢向运送粮食的漕船下手。
  谁碰漕粮,朝廷就要发兵剿灭匪窝。
  到了承平年间,大魏各地急需解决的麻烦此起彼伏,朝廷的精力分散了,对大运河的掌控力度变弱,水匪们观望形势,连运粮的漕船都敢劫了。
  有事后被剿灭的,也有一部分能逃脱的。
  程卿觉得这就是大魏的国力由盛转衰的具体表现之一。
  当今天子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年轻时候再是英明的帝王,到了晚年都可能变昏聩,何况当今天子执政多年,并没有表现出龙吟天下的魄力……如果继承大位的下一任天子没有中兴的能力,大魏国力的衰败更难以避免,古往今来,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程卿不是不明白,只希望大魏能再撑撑!
  宁当太平犬,不当乱世人。
  只有所在的大环境安稳,程卿和家人们才会越过越好,大魏若是完蛋,倾巢之下焉有完卵,程卿可不想成为乱世浮萍。
  这就是为什么她一边骂着皇帝很狗,皇子们很狗,却依然不想上萧云庭贼船的原因。
  程卿希望下一任天子早点登基,国家环境也早点稳定,下一任天子是不是明君尚且不确定,程卿需要时间观望,但眼下萧云庭就在暗中搅风搅雨,的确像乱臣贼子。
  这次在天津卫,五皇子并未中计。
  也不知背后出手的是哪位皇子。
  四皇子被程卿排除了,宁妃被一撸到底,乔家失势,勋贵和朝臣们又不傻,没人会铁着脑袋继续跟在四皇子身后冲锋陷阵。
  除开四皇子,大皇子、二皇子,包括三皇子都有嫌疑。
  三皇子虽然拘在皇子府,福贞长公主和柔嘉却是自由身。
  程卿看谁都像幕后凶手。
  可惜田主事那些蛀虫被押送回京城后,是刑部主审。
  若是大理寺主审,孟师兄一定能从田主事嘴里挖出点有用的消息。
  唉,此去淮南危险不断,程卿原本就有心理准备,却没想到刚出京城就差点陷在天津卫。剩下的路程掩藏着各种凶险,就说那田主事,能不能顺利押送回京城都不一定呢!
  ——
  程卿跟着船队顺着运河南下,五皇子另派了船押送田主事等犯人回京城,还没到通州就遇到了水匪。
  押送的军士们不敌水匪,受伤后弃船而逃,田主事等犯人全部戴着镣铐,跳进水里也会被淹死,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被水匪捉了。
  水匪们闷头不语,脸上蒙着黑布,手起刀落,如砍瓜切菜,一刀砍杀一人,终于轮到了田主事。
  田主事自然不甘受死,与水匪周旋,不小心扯掉了一个水匪脸上的黑布。
  月光下,田主事的表情很是惊恐:“为、为何——”
  “你亲自下去问阎罗王吧!”
  水匪哪会和他废话,一刀下去就抹了田主事的脖子。
  把田主事的尸体扔到河里,水匪抹了抹脸上的血水。
  真是废话多。
  其他水匪也提着刀过来,“大……老大,追不追?”
  这是杀红了眼,想把押送田主事等犯人的军士们一起干掉。
  水匪摇了摇头,“不用管,我们赶紧回去!”
  第425章 :你行你上呗!(4更)
  确认水匪们走远了,刚才跑开的军士们才慢吞吞回原地收尸。
  犯人是一个活口都没有。
  尸身能捞几具就捞几具吧。
  最重要还是田主事的尸身,可惜被河水冲走了。
  军士们面面相觑。
  “吾等这下要如何回京复命?”
  “犯官等人画押的口供还在,五殿下说了,能把人带回去最好,带不回去,也要把这些人画押招供的文书带回京城!”
  画押文书都用厚厚的牛皮纸包裹着,几个军士各自带了一部分,跳进水里也没被浸湿。
  难道五皇子早料到会有水匪?
  不行了,越往下想越可怕。
  军士们把能找到的尸身找了,不敢再走水路,上岸到最近的驿站表明身份,忍着伤痛,骑了快马回京。
  天津卫的消息,比这几人早了一日传回京城。
  还等着田主事等蛀虫被押送回京治罪呢,偏偏在路上遇到了水匪,水匪把蛀虫们都砍死了。
  哪有这么巧的事?
  朝堂上立刻有人抓住五皇子不放,说五皇子不该从天津卫一次性带走三万石粮食,这样的行为不仅拖慢了赈灾的行程,还有隐患,让天津卫的存粮大大不足云云。
  皇上不置可否,让朝臣们各抒己见。
  等轮到孟怀谨这个大理寺少卿发言了,孟怀谨淡淡道:
  “臣以为,天津粮仓情况特殊,五皇子带走三万石粮食无可厚非。至于天津卫的存粮不足,是被人盗卖所致,犯官田某等人虽死,不能排除他们仍有同谋在天津卫作祟,任由天津卫粮仓管理糜烂而不查,却抓着五皇子带走三万石赈灾粮食不放……谁若认为五皇子无法胜任赈灾之责,不妨自己快马出京去追,五皇子一行现在应是走到了山东境内,还追得上。”
  孟怀谨说了一大段,总结起来就是谁觉得自己比五皇子厉害,谁就自己去淮南赈灾。
  ——要不去,就别瞎比比!
  他向来是纯臣,和朝臣们都不亲近,讲话也不用给谁留面子。
  那个质疑五皇子行为不妥的朝臣差点没被孟怀谨噎死。
  皇上倒很满意,孟怀谨这样说了一通,皇上的耳根子清静了。
  天津卫的那边,的确要查。
  若没有问题,田主事等犯官怎会半路被“水匪”杀害?
  皇上担心天津卫的粮仓,更担心天津卫的三个卫所,天津卫离京城如此近,三个卫所将近两万兵士,如果对君上已不忠,皇上晚上睡觉都不踏实。
  “孟爱卿,你可愿意去天津卫,彻查仓粮被盗一案?”
  “臣领旨!”
  孟怀谨一点迟疑都没有,皇上不禁点头。
  程六老爷颇为担忧看了孟怀谨一眼。
  想到此时已到山东境内的程卿和程知绪,程六老爷忧愁极了。
  淮南赈灾比想象中更危险。
  南仪程氏这回要么是有两个人要一飞冲天,要么是两个人一起折在淮南。
  就算程六老爷担心着自己被程知绪所取代,也不得不承认,程知绪正值壮年,官位已经到了吏部侍郎,的确是前途无量,在程卿成长起来之前,程六老爷或许还要把南仪程氏托付给程知绪照管。
  程六老爷,程知绪,再加个程卿,算是引领南仪程氏的老中青三代。
  后两者要是出事,剩个程六老爷在朝也是独木难撑,南仪程氏承受不起那么大的损失。
  孟怀谨又要去天津卫,那里的凶险不亚于淮南赈灾,程六老爷能不愁么?
  愁得程六老爷胡子都快掉光了!
  ……
  孟怀谨估算的没错,程卿一行人,的确刚到山东境内。
  大运河贯穿山东西南部,程卿一行人不仅是从山东过境,在山东境内停留的时间还不短。
  因为山东境内有德州和临清两处大粮仓,这两处粮仓,要承担十万石的赈灾粮调拨任务!
  天津卫在本朝之初,其实更多是作为海运周转,后来京杭大运河被接通了,朝廷基本放弃了海运,一心发展河运。
  除了通州、天津卫粮仓,沿着京杭大运河南下,一路还有四个大粮仓,按照由北至南的顺序,分别是德州、临清、徐州和淮安。
  德州、临清都在山东,徐州和淮安则在江苏。
  大运河不经过淮南地区,离淮南最近的两大粮仓是徐州和淮安,徐州、淮安自然也承受了最重的调粮任务。
  通州承担五万石,天津卫三万石,德州和临清加起来十万石,徐州和淮安则要承担剩下的二十二万石粮食调运。
  五皇子手里已经有了三万五千石粮食,心急如焚想赶到淮南,从德州和临清拉走的粮食也按十分之一算,想要带着四万五千石粮食先行出发。
  在临清码头停靠时,程卿看见了衣衫褴褛的搬运工,码头的人说这些就是从淮南地区逃出来的,这些流民浑浑噩噩,涌出淮南就四散而走,有的北上,有的南下,朝全国各地跑。
  能找到生计就停下逃荒的脚步,他们在码头搬运也不要工钱,只要一天管两顿饭就行。
  流民都已经走到山东了!
  不是在淮南活不下去,这些人是不可能离开故乡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