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抗灾之法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承安早就想到了父皇会这样询问自己。
  “父皇,儿臣昨晚上也请求神猪,能不能施法,将这一切灾害消除,以帮助父皇的大唐,度过此次灾害。”
  “毕竟当灾害来临的时候,真正受苦的是千千万万的百姓们。”
  听了李承安的话,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
  关切的追问道。
  “承安,那神猪如何回答?”
  “父皇,神猪对此事也无能为力。”
  “它说,这是天意,天意不可违,它能将这些灾害提前透露给儿臣,已经算是违反天规了。”
  “不过神猪虽然不能出手帮助父皇消除这洪涝,旱灾和蝗灾的三大灾难,可是却传给了儿臣基本的解决之道。”
  “神猪最后说,若是父皇能够带领大唐度过此劫,以后大唐将会在父皇的带领之下,走向一个从未有过的巅峰和鼎盛时期。”
  李承安的这番话,让李世民瞬间便振作了起来。
  “承安,快点告诉父皇,神猪传授与你的是如何抵御灾害的方法。”
  李世民能不激动吗?这可是关乎大唐千万百姓生死存亡的事情!
  身为一国之君,若是连这个都不关心的话。
  也就不配做一个合格的帝王了。
  李世民话音落地,文武百官们也都是一脸关切的表情。
  刚刚六皇子描述的灾害,若是发生在大唐境内,以后他们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多少。
  毕竟为陛下抗灾抢险是他们做臣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如今大唐刚刚才解决了食盐的问题,百姓们已经卯足力气,等待在这个春天播种的季节大干一场。
  可是,若是真的南方洪涝,北方干旱,而且还伴随着蝗灾的话,那对老百姓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于是显德殿再一次变成了李承安的舞台。
  “父皇,解决北方的干旱,从现在起就要让百姓们行动起来,不单单是百姓们行动起来,父皇的各路大军,也理应参与到这次抗旱斗争中去,人心齐泰山移,眼下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各地开始打设水井,而且要保证每个村庄至少有两眼水井。”
  “只要今年的旱灾能够平稳的度过,那么蝗灾自然也会大大的减轻,因为蝗虫这个物种是最喜干旱的。”
  “至于南方的洪涝解决之道,那就是修河堤,固水坝。所有江南的河堤全部都要重新加高,加固。百姓的房屋也要重新加固,山区附近的居民要提前搬离危险地带。若是有可能的话,父皇最好提前派兵驻守南方,对长江,淮河流域一带的堤坝,进入雨季开始就要严加提防。”
  “只要守住了这两条大河不决堤,不泛滥,即便是有点内涝,也是在可接受损失的范围之内。”
  “父皇,只要军民齐心,大唐上下众志成城,今年的旱灾,蝗灾和洪涝解决了,明年的灾难也就会迎刃而解。”
  李承安将自己的计划和设想,和盘托出。
  整个显德殿都鸦雀无声。
  李世民站起身来。
  “承安,你说的这些父皇都可以下旨让将士们和百姓们立即行动起来。”
  “可是,这北方每个村庄至少两眼水井,父皇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承安,这得需要多大的人力和物力啊,不是父皇不想这样做,而是实在是做不到啊。”
  李世民不无忧伤的叹口气,就连眼圈都红了起来。
  作为一国之君,那种有心无力的感觉,实在是让他感到无奈和不安。
  文武百官们也都是耷拉着脑袋。
  他们知道,陛下说的乃是实情。
  每个村庄至少两眼水井。
  这无疑是痴人说梦。
  如今十里八乡都不见有一眼水井,百姓们吃水基本都是靠河水度日。
  偶尔有一眼水井,也基本都是天然的泉水,然后简单的修建一下而成的。
  忧伤的情绪充斥着显德殿,既然神猪都已经将这灾难的来临,提前告知了六皇子,可是他们却无力解决,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父皇,儿臣为父皇解决这一难题,只要儿臣将神猪授予的打井之术,传给工部的工匠们,那打井的进度便会快上许多,三两个人一日便可打一眼水井。”
  听了李承安的话,所有人的眼睛都睁大了。
  “叮,收到来自李世民的震惊,奖励震惊值1000点。”
  “收到来自房玄龄的震惊,奖励震惊值500点。”
  “收到来自杜如晦的震惊,奖励震惊值500点。”
  “收到来自李孝恭的震惊,·············”
  短短盏茶时间,李承安的震惊值又达到了每日的上限,一万点。
  让李承安脸颊上也布满了微笑。
  看着一脸笑意的六皇子,李世民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他。
  “承安,这打井之术,莫非也是神猪传授与承安的?”
  李承安闻言点点头。
  事到如今,也只能靠老母猪来打马虎眼了。
  而且这个马虎眼,在一段时间以内,要坚持不懈的打下去。
  “承安,需要父皇做些什么?”
  李世民现在是惊喜交加,这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真的是太爽了。
  刚刚还好像肩膀上有万斤重担一般,如今则是突然间轻松了下来。
  “父皇,儿臣需要笔墨。”
  李承安微笑着回答道。
  “快给六皇子准备笔墨。”
  李世民一声令下,文房四宝很快,便送到了李承安的身边。
  有人为六皇子铺展纸张,有人为六皇子紧张的研磨。
  这可是,事关百姓安危和大唐稳定的大事啊。
  如今这解决之道,就在六皇子手里,百官们岂能不兴奋的自愿为其打工。
  李承安挥笔泼墨,在宣纸之上是挥挥洒洒,一张宣纸写完,第二张宣纸跟上。
  显德殿里只有李承安落笔的声音,和宣纸一张被铺展和收起的声音。
  半个时辰里,李承安手中的毛笔,就没有停息过片刻。
  看着这位年仅七岁的六皇子,额头上布满的汗水。
  却没有伸手去擦拭一下,只是一心用在了书写这制井之术上。
  所有人在心里忍不住赞叹一句,六皇子好样的。
  也让李承安美滋滋的收割了一波赞赏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