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三章 专利的产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两百零三章专利的产生
  何浩然说了长篇话,跪着的仍是跪着,动摇的有,可能见几个老大没发话,谁也不敢起来。
  王延绍也是下跪之人,与家族相比,任何东西都不重要。他觉得何浩然说得有理,同心协力能使国富民强,一旦国富民强,就能争取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后当官为民区别并不大。
  他在中间起了个非常重要的中轴作用,对何浩然说:
  “无论任何世道,礼不可废。我承认家族中有不少在经商,但我们本人绝没有。官员经商本就不该,一天想着如何挣钱,有时间为民做事吗?染得一身市侩之气,辱的不但是自己,还有朝廷颜面。”
  大家还在想他说这话的意思,何浩然明白了,很认可地点头:
  “本人的确不应该经商,有很多弊病。不如这样,他们经商的一律不准从政。但他们的子女后代,只要本人不经商就可以,大家看如何?”
  所有人都明白了,一大群商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们哪是为自己争取,都数十岁的人了。真拿个官给他们当,可能不到几天就会辞职。都自在惯了,谁受得了那些规矩。
  罗富年第一个表态:“我同意,我们一身市侩之气,的确不适合为官。但子女并不是这样的,不是吹牛,我每年为他们教育所花的钱,少说也有几千两。我三子一女,请的先生是董兰玉。董先生是蜀中名士,我想认识之人不少吧!”
  “罗兄说的话也是我想说的,”沈沉接道:
  “论对子女的培养,我并不比任何人差。他们兄弟众多,从中找一个经商就是。”
  全票通过,没有一个商人不赞成。李豫两父子一脸惊喜,回过头来看着众跪官。老滑的元载最先起身:
  “既然王大人都如此说了,我自然没再反对的道理。”
  元载的家族和王郑那几家根本没得比,几家官员死死瞪住王延绍,要不是有皇上在,大家已经开骂了。
  王延绍平时是个老好人,但是个人都有脾气,见大家那副要吃人的眼神,很干脆地站起来,坐回自己的位置。他一站起来,所有王家官员自然不会再跪着了,一时间很有些人起身。
  郑茂林心有不甘,问何浩然:
  “你真将造纸交给朝廷?”
  “绝不说假,绝不参预。”
  郑茂林咬咬牙说:“那好,大唐研究所所有费用我郑家包了,”
  “那不行,”尚书省右仆射裴子臣赶忙反对,许多人都知道郑茂林是什么意思。现在大家都看到大唐研究所的好处,只要将那里占据,以后研究出来的东西还会花落别家吗?
  “我裴家虽不富裕,支持研究还没什么问题。”
  一个个老狐狸现在不争东西,全都争着要投钱搞研究。这情景何浩然十分愿意看到,他巴不得所有人都参预到研究中来,最好早点将电也研究出来。
  结果所有家族都参预到争夺研究所中,商人反而不争,虽然他们也想,但自己的梦想就快实现,现在绝对不能再惹这群老东西。
  李豫知道搞不定,又将眼睛瞪向何浩然,他暗自苦笑,对大家说:
  “下一步我准备研究印刷术,现在的雕版印刷太死板了,功效不显著。我知道的东西有限,不可能什么都要我去做,以后还得靠大家。既然大家对研究所如此上心,我有个想法,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都先起来吧!起来慢慢说。”
  终于没有再坚持了,跪着的人陆续站起来。事情到这份上,已经不可能阻止得了工商翻身。众商人激动万分,齐齐朝百官拜下:
  “多谢各位大人,大家放心,我们一定奉行,为商者不能从政。”
  郑茂林冷哼一声:“不说军队,科考之路如万鲤过江,只能数人跃过龙门。有没有学识,到时考场一试便知。”
  哪个时代科考都是重中之重,不是说官二代、富二代就能轻松考上,那些寒子考上的也不少。貌似名人考试最难,李杜等等考了数次皆名落孙山。
  众商人知道这些,越严对他们有利,要不然怕是只得个名,到时候一个商人后代都别想中榜。沈沉信心满满地说:
  “各凭本事,下期科举我那几个不成才的犬子就会来一试。”
  终于将士农工商的事情处理好,何浩然松了大口气。他花如此大的力气搞此事,最主要还是这种不公,真会影响到社会进步。那些工商见没什么奔头,只会离国家越来越远,到时候哪里冒出个反贼来,他们可能会去冒险一博。反正这朝没什么希望,真能资助成功了,下一朝就是大大的功臣。
  还有一个原因是弄银子,他现在虽然远离战场,仍有一颗带兵之心。他想过,起码要招十万兵。他不一定要当这十万兵的头,但想亲自训练。有朝一日上战场,会是敌国的恶梦。
  事情搞定,说话也要轻快些:
  “研究所不应该只有一座,官方民办皆可以。朝廷应该在各州、至少各道成立一个研究所。可以研究的东西太多了,并且不一定是新想出来的,比如对船只的改进、有朝一日我大唐能轻松横跨四海,去看看外面的天地。可以对农具改造,比如犁、耙甚至水稻等等进行改造,使农民增加收成。
  比如军事、织造业等等,太多了,我就不在这里一一举例。反正只要对社会有利的东西出来,我们就得奖励研究人。以后我那个大唐研究所会交给朝廷,朝廷安排相应的官员进行管理。我只负责奖励金那一块。每年视其研究出的东西,发放相应的奖励。”
  他并不是在画大饼,这些东西大家都知道好处,只不过以前没有人承头而已。现在已经没人称赞他,就如同他的功劳一样,得不得已经没什么意思了。李豫当即表示:
  “就照浩然说的办,朝廷先在各道成立研究所。”
  “皇上,这中间有几个问题。”元载想得深些:
  “成立研究所怕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要招些什么人?招来让他们做些什么?是指派他们研究某个东西、还是让他们自己去研究?”
  何浩然早就想好,任何时代想进步,研究绝不可少。
  “每个地方的研究所不用招多少人,招些管理人员、或是对此道有些天赋之人就可以了。研究的东西主要来自民间。比如一个或是一些人群,在对某某东西进行研究,如果其中资金困缺等等,申报到研究所,朝廷复查后,认为这东西值得投资,资助其下的研究,本人不会成研究所一员。至于研究出来的东西,可以一次性卖给朝廷,经过审核,视其东西的价值给予封赏。”
  朝廷这块摆平,其中的管理不需要何浩然教。他这种提议和方式听得许多人蠢蠢欲动,就连那些大商人也知道其中好处。有个富商问:
  “如果我们私人研究出来的东西,可不可以自己使用?”
  开始何浩然没听懂他是什么意思,很快恍然过来,这家伙不想将研究出来的东西卖出去。
  “当然可以,以后我们还要逐渐规范这方面的东西,比如专利。我给大家说说专利是什么。比如我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想卖出去,自己生产贩卖。后来如果有人照着将这东西做出来了,所制作的流程形状等等都和它相似,那就属于侵权,不但对方不准再卖,还得赔偿他的各种损失。”
  专利这东西能说几天,当然他这方面的知识说不到一个时辰。但对于这些人来说,听到这些就够了,很好理解,连身为大家族的工部侍郎崔纲也参预进来。
  “那不是一个好东西,只能他自产自卖?如果这东西非常抢手,他又没能力供应怎么办?还有时间问题,是不是他死后另外的人才能制卖?”
  “可以卖给其他人,”在后世没学过法律,也没从事过研究工作,对专利何浩然懂得真不多。
  “只要双方愿意,另一方可以将他的专利买死,那以后就和他没什么关系了,他不但不能再卖下家,自己也不能再生产贩卖。也可以找人合伙,怎样合伙的事我就不说了。至于专利时间有多长?以他死后算有些不公平,其中还怕出什么事,可以规定三五十年,三五十年后外人即可制作贩卖。”
  就他这点专利水平,也让张延赏十分佩服,点点头:
  “要想让研究兴旺,专利必不可少,这会刺激大家的积极性,避免有些人巧取豪夺,此事我赞成。”
  元载看着他若有所思,问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何将军,你的纸和米酒、琉璃等等不会搞专利吧?”
  大家有些紧张看着他,他笑了笑:
  “纸哪会搞专利,都已经送给朝廷了。但米酒和琉璃我要申请,那些东西买或不买对大家都没影响。大家放心,我以后研究出来的东西,只要是大利于国民的都不会申请专利。比如下一步要造的印刷术,现在的印刷术效率太低,有一个好的印刷术,可以大大推进我大唐文化。其印刷术会给大家公开,绝不私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