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循循善诱
啥?
口吃?
这从哪推理出来的?
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啊!
闵学的这个侧写,让所有人,包括前排的教授副教授们,都陷入了茫然。
全场有一个算一个,无不在无声质疑着。
真的假的?
怕不是随口蒙的吧?专门抛出一个引人眼球的结论,以掩盖自己无从下手的事实。
确实,这个侧写太让人难以接受了,不光金才哲,连教授小哥哥的粉丝后援团妹子们都鸦雀无声中。
实在没法昧着良心鼓掌啊,因为这个结论听起来,太,太,太离谱了!
哪怕有一点点沾边,粉丝团妹子们都不会不给教授小哥哥撑面子的!
场上这种局面,最开心的当属金才哲了,他笑着说,“教授,恕我愚钝,您能给我解释一下您的侧写过程吗?”
“我想,不止是我,大家肯定也都等着见识您的高论呢~”
此时金才哲的状态完全不同于之前被打击的麻木,一副吃定了闵学的样子。
闵学嘴角微扬,“如果大家不嫌我拖堂的话,当然可以。”
还真敢讲啊!
难道真不是随口瞎编?
学生众立马来了兴致。
至于拖堂?
大家纷纷看向手机,这才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下课时间,平常这个时间段,早可以直杀食堂了。
虽然吃饭当属人生头等大事,但此时此刻,不存在的!
女生们还可以安慰自己“秀色可餐”,汉子们如何解释?只能说,这位年轻教授的讲座内容,太有趣了!
“不怕~”
教室内的回答,异口同声。
甚至于前排教授们也都一个未动。说实话,大家虽然都是国内法学大拿,理论个顶个的强大。
但说到破案,尤其还只是通过看一段视频就进行破案?
这个真不行...
对于台上这位年轻过分的教授给出的侧写,他们同样十分好奇,所以没有一个人走,丝毫不足为奇。
“ok,那我就来说说,”闵学伸手抬了抬镜框,开始讲述自己的心理侧写过程。
“大家都知道,心理侧写是否准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基础信息的捕获。”
“从适才那位同学提供的新闻视频,我们不难得出以下这几个信息点。”
“一是三名被害者,他们都是夜晚试图穿行树林时,于背后中枪致死,这也是我们目前唯一能获知的官方信息。”
“二是死者样貌,通过记者的采访,我们知道小镇居民对他们三人的评价,帅小伙。”
“这可能是出于对死者尊重的说法,但起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人至少五官周正,否则就不是尊重而是讽刺了。”
“至于三嘛...则是来自于守林人的证言,他说并没有发现过不寻常的人物进出。”
“从地图上看,这片林子并不大,守林人不能说对每一寸土地了如指掌吧,但每日出入的人群应该是了解的,那么他的话我认为还是可信的。”
分析到这里,闵学刻意停顿了一会儿,等着众人消化信息。
而众人此时的感觉是这样的:原来那段视频,有这么多信息啊...
台下许多学生纷纷点着头,之前那视频,很多人也就看个热闹,闵学说的这三点,他们虽然也都看到了,却没多少人进行提取归类。
而且很多时候,看着简单的事件,真要让你说个一二三出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否则以前的语文考试怎么会有总结归纳这一问呢?
不过,闵学说的这些信息听着很普通啊,能有什么用?
通过这些信息,又如何能推导出凶手是口吃的结论?
众人不由的更好奇了!
见学生们接受了这些信息,闵学这才慢条斯理的继续向下分析去。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点吧,这是警方公布的信息,公信力更强一些,也是其他两点的基础和出发点。”
第一点?那不就是关于案发时间、地点和死者人数的那条信息,这有什么好分析的?
似乎感受到了众人的疑惑,闵学却没直接解释,而是提了个问题。
“大家想必都看到了这样一个信息点,那就是三名死者,都是背后中枪而亡,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背后中枪?”
什么意思?
哪个部位中枪,和破案有关系吗?难道打中不同的位置,就能看出不同的凶手身份?
这有点扯了吧!
全场寂静无声,只有聂子瑜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瞬间陷入了沉思。
给了大家十几秒思考时间,见无人应答,闵学只有继续提示。
“大家要知道,被害者是手无寸铁的,而凶手手上却有一把真枪,那他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从背后偷袭,而不是正面攻击呢?”
“如果只有一个死者是这样的死法,我们还可以将其解释为方位原因,那么三个被害人都是这样的死法,应该可以说是凶手故意而为之了吧?”
哎?
这么一说,好像也对哈?
凶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在闵学的分析下,众人才有了当头一棒的感觉,虽然仍摸不清方向,却不像最初那般一头雾水了。
话说,明明是同样的信息,为什么人家就能看出不同的东西来呢?真是不得不服啊!
金才哲更是皱了皱眉,心里不由升起种不好的预感来。不过想着仅靠这么点线索,根本不可能破案,而破不了案,闵学也就神气不到哪去,金才哲又平衡了。
相对于思想复杂的金才哲,学生众就简单多了,不过,大家虽然知道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但原因?抱歉,我们还是想不到啊!
众人看向闵教授的目光愈发灼灼。
顺便一提,现在连妹子们,都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已经由单纯看颜值转化为了对讲座本身的兴趣上去。
感受到这股求知的热力,闵学竟然有种不同于破案的成就感。
这感觉?似乎还不错?
于是,闵学继续开启了循循善诱的为师者模式。
“在此疑问下,我们不妨展开大胆的联想,大家想,在强大枪械力量武装下,凶手却为何选择偷袭?”
“是否...是因为凶手不想让人看到他的脸,或是身形?”闵学提出了一种可能性。
口吃?
这从哪推理出来的?
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啊!
闵学的这个侧写,让所有人,包括前排的教授副教授们,都陷入了茫然。
全场有一个算一个,无不在无声质疑着。
真的假的?
怕不是随口蒙的吧?专门抛出一个引人眼球的结论,以掩盖自己无从下手的事实。
确实,这个侧写太让人难以接受了,不光金才哲,连教授小哥哥的粉丝后援团妹子们都鸦雀无声中。
实在没法昧着良心鼓掌啊,因为这个结论听起来,太,太,太离谱了!
哪怕有一点点沾边,粉丝团妹子们都不会不给教授小哥哥撑面子的!
场上这种局面,最开心的当属金才哲了,他笑着说,“教授,恕我愚钝,您能给我解释一下您的侧写过程吗?”
“我想,不止是我,大家肯定也都等着见识您的高论呢~”
此时金才哲的状态完全不同于之前被打击的麻木,一副吃定了闵学的样子。
闵学嘴角微扬,“如果大家不嫌我拖堂的话,当然可以。”
还真敢讲啊!
难道真不是随口瞎编?
学生众立马来了兴致。
至于拖堂?
大家纷纷看向手机,这才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下课时间,平常这个时间段,早可以直杀食堂了。
虽然吃饭当属人生头等大事,但此时此刻,不存在的!
女生们还可以安慰自己“秀色可餐”,汉子们如何解释?只能说,这位年轻教授的讲座内容,太有趣了!
“不怕~”
教室内的回答,异口同声。
甚至于前排教授们也都一个未动。说实话,大家虽然都是国内法学大拿,理论个顶个的强大。
但说到破案,尤其还只是通过看一段视频就进行破案?
这个真不行...
对于台上这位年轻过分的教授给出的侧写,他们同样十分好奇,所以没有一个人走,丝毫不足为奇。
“ok,那我就来说说,”闵学伸手抬了抬镜框,开始讲述自己的心理侧写过程。
“大家都知道,心理侧写是否准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基础信息的捕获。”
“从适才那位同学提供的新闻视频,我们不难得出以下这几个信息点。”
“一是三名被害者,他们都是夜晚试图穿行树林时,于背后中枪致死,这也是我们目前唯一能获知的官方信息。”
“二是死者样貌,通过记者的采访,我们知道小镇居民对他们三人的评价,帅小伙。”
“这可能是出于对死者尊重的说法,但起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人至少五官周正,否则就不是尊重而是讽刺了。”
“至于三嘛...则是来自于守林人的证言,他说并没有发现过不寻常的人物进出。”
“从地图上看,这片林子并不大,守林人不能说对每一寸土地了如指掌吧,但每日出入的人群应该是了解的,那么他的话我认为还是可信的。”
分析到这里,闵学刻意停顿了一会儿,等着众人消化信息。
而众人此时的感觉是这样的:原来那段视频,有这么多信息啊...
台下许多学生纷纷点着头,之前那视频,很多人也就看个热闹,闵学说的这三点,他们虽然也都看到了,却没多少人进行提取归类。
而且很多时候,看着简单的事件,真要让你说个一二三出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否则以前的语文考试怎么会有总结归纳这一问呢?
不过,闵学说的这些信息听着很普通啊,能有什么用?
通过这些信息,又如何能推导出凶手是口吃的结论?
众人不由的更好奇了!
见学生们接受了这些信息,闵学这才慢条斯理的继续向下分析去。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点吧,这是警方公布的信息,公信力更强一些,也是其他两点的基础和出发点。”
第一点?那不就是关于案发时间、地点和死者人数的那条信息,这有什么好分析的?
似乎感受到了众人的疑惑,闵学却没直接解释,而是提了个问题。
“大家想必都看到了这样一个信息点,那就是三名死者,都是背后中枪而亡,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背后中枪?”
什么意思?
哪个部位中枪,和破案有关系吗?难道打中不同的位置,就能看出不同的凶手身份?
这有点扯了吧!
全场寂静无声,只有聂子瑜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瞬间陷入了沉思。
给了大家十几秒思考时间,见无人应答,闵学只有继续提示。
“大家要知道,被害者是手无寸铁的,而凶手手上却有一把真枪,那他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从背后偷袭,而不是正面攻击呢?”
“如果只有一个死者是这样的死法,我们还可以将其解释为方位原因,那么三个被害人都是这样的死法,应该可以说是凶手故意而为之了吧?”
哎?
这么一说,好像也对哈?
凶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在闵学的分析下,众人才有了当头一棒的感觉,虽然仍摸不清方向,却不像最初那般一头雾水了。
话说,明明是同样的信息,为什么人家就能看出不同的东西来呢?真是不得不服啊!
金才哲更是皱了皱眉,心里不由升起种不好的预感来。不过想着仅靠这么点线索,根本不可能破案,而破不了案,闵学也就神气不到哪去,金才哲又平衡了。
相对于思想复杂的金才哲,学生众就简单多了,不过,大家虽然知道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但原因?抱歉,我们还是想不到啊!
众人看向闵教授的目光愈发灼灼。
顺便一提,现在连妹子们,都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已经由单纯看颜值转化为了对讲座本身的兴趣上去。
感受到这股求知的热力,闵学竟然有种不同于破案的成就感。
这感觉?似乎还不错?
于是,闵学继续开启了循循善诱的为师者模式。
“在此疑问下,我们不妨展开大胆的联想,大家想,在强大枪械力量武装下,凶手却为何选择偷袭?”
“是否...是因为凶手不想让人看到他的脸,或是身形?”闵学提出了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