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好日子
李植看着水田里郁郁葱葱的禾苗,朝郑晖问道:“如今新竹有多少人了?”
郑晖答道:“大都督,如今新竹有各色人员一万五千多人。其中农民一万二千人,三千七百人分了田,开始耕作。剩下八千多农民还没有田,这些农民每个月发二两银子月钱,在修建灌溉水渠。另有陷阵团士兵一千人,也在帮助农民修灌溉水渠。有泥瓦匠两千人,在为农民修屋子。最后还有一些烧石灰和砖瓦的匠人。”
李植点头,问道:“如今造了多少间屋子了?”
“如今已经造了砖瓦屋子六千多间。除了两千新到农民还住在帐篷里外,其他人员已经全部住进砖瓦屋子中。”
李植点了点头,继续往前面骑去。
####
赵老三是报名到小琉球垦荒的第一批人。
报名的时候,他也不知道小琉球是什么地方,只听人说是南方的一个大岛,上面有野人。报名的范家庄吏员说开荒的人是做大都督的佃农,每人分二十亩佃田。
赵老三是知道大都督的佃农有多富的。他的一个堂叔就在静海县种大都督的私田,现在富得流油。堂叔三十多岁了,膝下已经有一儿一女,却还张罗着要再生一个儿子,说养得起。
赵老三以前想做大都督的佃农,但是那要老佃农做保。赵老三的堂叔有好多亲戚要保,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轮到帮赵老三做保。
赵老三过得苦,他在郭家地主家佃租十三亩旱田,和媳妇二人住在两间土屋子里,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一年到头也赚不到一件新衣服,每年都有一两个月要吃糠稀。成亲三年,赵老三都不敢和媳妇合房,就怕生了孩子出来白白饿死。
他眼巴巴地看着堂叔家的富裕,十分地羡慕。
但是今年机会来了,赵老三那天听村里读过书的人说大将军招人开荒小琉球,不需要人做保。他想都没有想,第一个冲到报名点摁了手印。赵老三和那个负责报名的范家庄吏员好说歹说,说如果开动了一定把自己第一个带上。
不知道是不是赵老三的热情感动了那个报名的吏员,还是赵老三和媳妇两人年轻力壮符合大都督的标准,大都督真的第一批把赵老三带到了小琉球——现在被大都督叫作台湾的大岛。
来台湾的船上很颠簸,赵老三吐了三、四次,赵老三的媳妇也吐了好几次。不过两人都没有怨言,好不容易有了跟着大都督干的机会,赵老三不会因为这一点颠簸就打退堂鼓。
到了台湾,下了船,赵老三发现这台湾岛是一个十分富饶的地方。
成片的树林,成群的野鹿,一条小河穿越其中。站在扎营地的小山上望过去,小河两岸是一望无垠的平原。这显然是一个耕田的好地方,把那些树林一烧,就是最好的农田,这地方种的庄稼一定会有好收成。到达台湾的当天晚上,赵老三就和媳妇在帐篷里又蹦又跳。
一起来的开荒农民们被赵老三感染,那天晚上都蹦呀跳呀闹了起来。大家围在火堆边,憧憬着未来的好生活,一个个都是兴高采烈的。
后来的事情很顺利,指挥使郑晖大人指挥大家烧荒开垦新田,修建灌溉水渠,其间还打退了一次生番,一次红毛。毕竟这台湾岛如此富饶,觊觎争夺的人还是很多的。
指挥使打生番和红毛的时候,赵老三几次和指挥使说,给自己一把刀,自己也和那些大兵一起战斗。指挥使当时没有理睬赵老三,叫赵老三一边去,但过后却对赵老三高看了一眼。分房子的时候,指挥使第一个分给了赵老三。
赵老三到台湾两个月,就分到了两间砖瓦房子。这可是刮风下雨都不漏水的房子,赵老三只有每年交租时候在缙绅郭老爷家进过这样的屋子,在静海县堂叔家睡过一晚这种砖瓦房子。赵老三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也住上了这样的好房子。
屋子外面还带有一个厕所,十分的方便。
分房子的那一天晚上,赵老三和媳妇抱在一起哭得稀里哗啦的。媳妇跟了自己过了三年多的苦日子,现在总算要盼来好日子了。
赵老三的媳妇当时擦着眼泪,说好日子都是大都督给的,要给大都督供一个长生牌位。赵老三便去找那些泥瓦匠中会做木工的,帮自己做了大都督的长生牌位。
那些泥瓦匠听说赵老三要给大都督供长生牌位,没收赵老三的钱就帮赵老三做了。
没过多久,到了五月时候,郑晖又把赵老三列为第一批分田的农民。赵老三便有了可以耕作的水田。
足足四十亩有灌溉渠的肥田,就在赵老三的村子不远。
赵老三当时看到那四十亩水田,好半天说不出话来。他给办事的吏员摁了手印,就哭着跑回了自己家里,给大都督的长生牌位磕了三十个响头。
赵老三知道,要不了多久,自己家就会富起来了。比堂叔家还要富。
五月十三日,更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赵老三在自己的田里除草,居然看到了大都督。
大都督很年轻,看上去和自己差不多大。但大都督就是大都督,自有一副威严尊荣,和自己这样的小百姓完全不同。赵老三当时跪在地上,大气不敢出一声。
当时,大都督居然走到了自己面前,朝自己问话。
“你叫什么?”
赵老三当时结结巴巴地答道:“小的,小的,小的叫赵老三。”
“赵老三,你学会种稻子了?”
赵老三骄傲地抬起头,说道:“回大都督,小的学会了。太平县的那些稻农手把手教我的,我知道怎么播种,怎么插秧,什么时候灌水,都知道了。等今年我种出稻谷,便按郑指挥使说的,分一石粮食给太平县的师父做学费。”
大都督点了点头,似乎觉得赵老三说话还算清楚,便多问了赵老三几句:“你这一季晚稻能产多少谷子?”
赵老三答道:“听太平县的师父说,一亩地能产一石五斗的稻子。”
大都督听了赵老三的话,沉吟了一会,似乎是在计算什么。
半晌,大都督说道:“好,你们这一季晚稻,便只收五成地租。明年种上两季稻子,再收六成地租。”
赵老三愣了愣,没想到几句话,大都督就给自己减了一成地租。
大都督旁边的郑指挥使算了算,大声朝跪在地上的农民们说道:“大都督收五成地租,第一年农民每个男丁可以收十五石粮食进自己家里,相当于三十两银子。”
“这只是大半年的耕耘所得,相当于每个男丁或壮女每个月能赚三两七钱五分银子!夫妇两人一个月算下来赚七两五钱银子。”
赵老三当时听到郑指挥使的计算,就激动得气血往脸上涌。帮大都督做佃农,夫妇两人一个月可以赚七两五钱银子?
自己以前在郭家做佃农,一年到头刨去吃喝,也赚不到七两银子。
赵老三跪在地上,抬着头看着大都督傻笑。
好日子终于来了。(未完待续。)
郑晖答道:“大都督,如今新竹有各色人员一万五千多人。其中农民一万二千人,三千七百人分了田,开始耕作。剩下八千多农民还没有田,这些农民每个月发二两银子月钱,在修建灌溉水渠。另有陷阵团士兵一千人,也在帮助农民修灌溉水渠。有泥瓦匠两千人,在为农民修屋子。最后还有一些烧石灰和砖瓦的匠人。”
李植点头,问道:“如今造了多少间屋子了?”
“如今已经造了砖瓦屋子六千多间。除了两千新到农民还住在帐篷里外,其他人员已经全部住进砖瓦屋子中。”
李植点了点头,继续往前面骑去。
####
赵老三是报名到小琉球垦荒的第一批人。
报名的时候,他也不知道小琉球是什么地方,只听人说是南方的一个大岛,上面有野人。报名的范家庄吏员说开荒的人是做大都督的佃农,每人分二十亩佃田。
赵老三是知道大都督的佃农有多富的。他的一个堂叔就在静海县种大都督的私田,现在富得流油。堂叔三十多岁了,膝下已经有一儿一女,却还张罗着要再生一个儿子,说养得起。
赵老三以前想做大都督的佃农,但是那要老佃农做保。赵老三的堂叔有好多亲戚要保,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轮到帮赵老三做保。
赵老三过得苦,他在郭家地主家佃租十三亩旱田,和媳妇二人住在两间土屋子里,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一年到头也赚不到一件新衣服,每年都有一两个月要吃糠稀。成亲三年,赵老三都不敢和媳妇合房,就怕生了孩子出来白白饿死。
他眼巴巴地看着堂叔家的富裕,十分地羡慕。
但是今年机会来了,赵老三那天听村里读过书的人说大将军招人开荒小琉球,不需要人做保。他想都没有想,第一个冲到报名点摁了手印。赵老三和那个负责报名的范家庄吏员好说歹说,说如果开动了一定把自己第一个带上。
不知道是不是赵老三的热情感动了那个报名的吏员,还是赵老三和媳妇两人年轻力壮符合大都督的标准,大都督真的第一批把赵老三带到了小琉球——现在被大都督叫作台湾的大岛。
来台湾的船上很颠簸,赵老三吐了三、四次,赵老三的媳妇也吐了好几次。不过两人都没有怨言,好不容易有了跟着大都督干的机会,赵老三不会因为这一点颠簸就打退堂鼓。
到了台湾,下了船,赵老三发现这台湾岛是一个十分富饶的地方。
成片的树林,成群的野鹿,一条小河穿越其中。站在扎营地的小山上望过去,小河两岸是一望无垠的平原。这显然是一个耕田的好地方,把那些树林一烧,就是最好的农田,这地方种的庄稼一定会有好收成。到达台湾的当天晚上,赵老三就和媳妇在帐篷里又蹦又跳。
一起来的开荒农民们被赵老三感染,那天晚上都蹦呀跳呀闹了起来。大家围在火堆边,憧憬着未来的好生活,一个个都是兴高采烈的。
后来的事情很顺利,指挥使郑晖大人指挥大家烧荒开垦新田,修建灌溉水渠,其间还打退了一次生番,一次红毛。毕竟这台湾岛如此富饶,觊觎争夺的人还是很多的。
指挥使打生番和红毛的时候,赵老三几次和指挥使说,给自己一把刀,自己也和那些大兵一起战斗。指挥使当时没有理睬赵老三,叫赵老三一边去,但过后却对赵老三高看了一眼。分房子的时候,指挥使第一个分给了赵老三。
赵老三到台湾两个月,就分到了两间砖瓦房子。这可是刮风下雨都不漏水的房子,赵老三只有每年交租时候在缙绅郭老爷家进过这样的屋子,在静海县堂叔家睡过一晚这种砖瓦房子。赵老三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也住上了这样的好房子。
屋子外面还带有一个厕所,十分的方便。
分房子的那一天晚上,赵老三和媳妇抱在一起哭得稀里哗啦的。媳妇跟了自己过了三年多的苦日子,现在总算要盼来好日子了。
赵老三的媳妇当时擦着眼泪,说好日子都是大都督给的,要给大都督供一个长生牌位。赵老三便去找那些泥瓦匠中会做木工的,帮自己做了大都督的长生牌位。
那些泥瓦匠听说赵老三要给大都督供长生牌位,没收赵老三的钱就帮赵老三做了。
没过多久,到了五月时候,郑晖又把赵老三列为第一批分田的农民。赵老三便有了可以耕作的水田。
足足四十亩有灌溉渠的肥田,就在赵老三的村子不远。
赵老三当时看到那四十亩水田,好半天说不出话来。他给办事的吏员摁了手印,就哭着跑回了自己家里,给大都督的长生牌位磕了三十个响头。
赵老三知道,要不了多久,自己家就会富起来了。比堂叔家还要富。
五月十三日,更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赵老三在自己的田里除草,居然看到了大都督。
大都督很年轻,看上去和自己差不多大。但大都督就是大都督,自有一副威严尊荣,和自己这样的小百姓完全不同。赵老三当时跪在地上,大气不敢出一声。
当时,大都督居然走到了自己面前,朝自己问话。
“你叫什么?”
赵老三当时结结巴巴地答道:“小的,小的,小的叫赵老三。”
“赵老三,你学会种稻子了?”
赵老三骄傲地抬起头,说道:“回大都督,小的学会了。太平县的那些稻农手把手教我的,我知道怎么播种,怎么插秧,什么时候灌水,都知道了。等今年我种出稻谷,便按郑指挥使说的,分一石粮食给太平县的师父做学费。”
大都督点了点头,似乎觉得赵老三说话还算清楚,便多问了赵老三几句:“你这一季晚稻能产多少谷子?”
赵老三答道:“听太平县的师父说,一亩地能产一石五斗的稻子。”
大都督听了赵老三的话,沉吟了一会,似乎是在计算什么。
半晌,大都督说道:“好,你们这一季晚稻,便只收五成地租。明年种上两季稻子,再收六成地租。”
赵老三愣了愣,没想到几句话,大都督就给自己减了一成地租。
大都督旁边的郑指挥使算了算,大声朝跪在地上的农民们说道:“大都督收五成地租,第一年农民每个男丁可以收十五石粮食进自己家里,相当于三十两银子。”
“这只是大半年的耕耘所得,相当于每个男丁或壮女每个月能赚三两七钱五分银子!夫妇两人一个月算下来赚七两五钱银子。”
赵老三当时听到郑指挥使的计算,就激动得气血往脸上涌。帮大都督做佃农,夫妇两人一个月可以赚七两五钱银子?
自己以前在郭家做佃农,一年到头刨去吃喝,也赚不到七两银子。
赵老三跪在地上,抬着头看着大都督傻笑。
好日子终于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