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画卷
要论赏心悦目的效果,林宝卿站在舞台上,丝毫不会比秦放歌差。()!但当她坐到古琴前的时候,整副心思都沉浸在了古琴上,仿佛天地之间,就只剩下她和秦放歌两人。之所以强调这点,是因为这是一首琴箫合奏曲,她要的琴声,要和秦放歌的箫声,有配合,互动,就像是在人生道路上一样,相互护持,夫唱妇随。
秦放歌的演奏是绝对能让人放心的,也让林宝卿可以少花些心思在其他地方,而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她自己心爱的古琴上面。
对林宝卿而言,这首曲子的难度很高,即便经过一个月的突击练习,她仍旧觉得,其中还有很多值得她深思和琢磨的地方。如果不是音乐会时间安排得这么紧,她肯定要再练练才上台表演的。
这次首演,她不敢有半点疏忽,因为在座的观众,几乎可以说全世界最顶级的音乐鉴赏者这一批。不光是对西方音乐比如钢琴奏鸣曲练习曲什么的,民乐方面的同行也非常多。
林宝卿的父母也邀请了不少的朋友来,既是替女儿捧场,也是加深对秦放歌的认识和考察。她母亲曲佳云对他倒是挺满意的,但担心的事情也和宁秀佩其实是一样的,就怕他身边女孩子太多,容易迷失自己。
只是,就目前他所偶表现出来的现状来是挺不错的,他身边那么多美女,他也就只邀请了林宝卿和他一起合作演出。
两人在艺术上还是非常有默契的,不提之前的《笑傲江湖》,那个有点小儿科,算是娱乐之作。
“春江花月夜”这样的作品,绝对是雅俗共赏的,秦放歌这个旋律暴发户,在作曲的时候,都不忘加入优美动人的旋律进去。这个真的只能是靠天赋吃饭的,其他作曲技巧可以学习。没灵感的话,想要写出动听的旋律来,真的不可能。
在他们开始演奏之前,大家就能猜想得到,这首《春江花月夜》,和之前的那些同名作品,肯定有着很大的不同。而有些版本的春江花月夜。却是根据白居易《琵琶行》来改编的。
随着林宝卿的古琴和秦放歌箫声的演绎,观众们也渐渐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春江花月夜”。
曲子的灵感来源于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对中国的听众而言,天然的代入感就要足些。歪果仁的话,对此的理解肯定就没那么深刻,但也可以从曲目名字做些猜测,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光这样的组合,就特别唯美浪漫,对所要演奏的内容,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座的民乐大家可真不少,音乐学院的民乐系教授就不用说,基本都是从演奏家转到教育家的,现在上舞台演奏的机会也不少。他们对秦放歌熟得不能再熟。他跟着女生们学民乐器的时候,也都拜会了他们的,也算是他们的学生,嘴上也叫得甜,黄静陈天虹王紫梓她们都当了他师姐。他写给她们乐团的曲子,黄静她们都有回去跟教授们仔细探讨。她们排练的时候,教授们有空也会过来瞧瞧。
秦放歌的这首《春江花月夜》,教授们很早就拿到了曲谱,对他的才华和惊人的学习能力,他们已经不想发表任何意见了。
除此之外,像是肖静茹的父亲肖明山就是江南著名的笛子演奏家,出身江南丝竹之家的他。也有着天生环境优势和优秀的音乐基因。从小接受家庭教育和潜移默化下,肖静茹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在乐团中,也是稳定和灵气的存在,这两点并不冲突。
肖明山在传统文化上的造诣也不浅,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他虽然背不得全文(那么长的诗歌,能背下全文的人还真不多),但对此了解还是挺多的。他也会吹奏洞箫,水平比女儿要高出太多,但他在听了秦放歌的演演奏之后,觉得秦放歌这家伙还当真是个奇葩,连箫都练得比他还要精通的样子。这肯定要归结于他的天赋高,他人高马大,肺活量大气息也异常充沛,就算一口气吹上几分钟,似乎都不是什么难事。
现在这里是琴箫合奏,还能给他很多喘息的机会,他就更加如鱼得水。
当然,这些只是肖明山在欣赏乐曲之余的一些散乱的想法,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鉴赏音乐上面。
舞台上两个天才选手,珠联璧合,琴瑟和鸣,演奏出来的这首民族乐曲,深得他心。春江花月夜这样的题材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作曲的对象,需要表现的东西太多,如何安排妥当,就是一个问题。前提是作曲者有灵感,其中不光是景色,思想内涵更是重要。不说旋律委婉质朴,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乐就行的。
秦放歌在这点上做得非常不错,浪漫优美的旋律能在第一时间内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进去。比如开场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琴一箫,就非常形象的把这样的美丽夜景展现了出来。
她们也不是一上来就抒情,而是通过对音符对美丽景色的慢慢展现,再由景入情,抒发更多的人生感怀,进而上升到整个宇宙的规律中去。
林宝卿的古琴演奏出来的音乐,着重展现月亮的形象,秦放歌的箫声,则是其他的背景,两者相互交融,又丝丝入扣,一起展示出了浪漫唯美的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二十多分钟的演奏,最后进入尾声阶段,琴箫合奏又从情感世界,回归到景色中来,算是紧扣主题。
场中的文艺观众不少,让他们来形容听这首曲子的感受的话。就把这首琴箫合奏曲,形容成一副连绵不绝的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秦放歌和林宝卿两人负责演奏,台下的观众则可以展示自己丰富想象力的翅膀,勾勒出心中最美的“春江花月夜”的动人画卷。(未完待续。)
秦放歌的演奏是绝对能让人放心的,也让林宝卿可以少花些心思在其他地方,而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她自己心爱的古琴上面。
对林宝卿而言,这首曲子的难度很高,即便经过一个月的突击练习,她仍旧觉得,其中还有很多值得她深思和琢磨的地方。如果不是音乐会时间安排得这么紧,她肯定要再练练才上台表演的。
这次首演,她不敢有半点疏忽,因为在座的观众,几乎可以说全世界最顶级的音乐鉴赏者这一批。不光是对西方音乐比如钢琴奏鸣曲练习曲什么的,民乐方面的同行也非常多。
林宝卿的父母也邀请了不少的朋友来,既是替女儿捧场,也是加深对秦放歌的认识和考察。她母亲曲佳云对他倒是挺满意的,但担心的事情也和宁秀佩其实是一样的,就怕他身边女孩子太多,容易迷失自己。
只是,就目前他所偶表现出来的现状来是挺不错的,他身边那么多美女,他也就只邀请了林宝卿和他一起合作演出。
两人在艺术上还是非常有默契的,不提之前的《笑傲江湖》,那个有点小儿科,算是娱乐之作。
“春江花月夜”这样的作品,绝对是雅俗共赏的,秦放歌这个旋律暴发户,在作曲的时候,都不忘加入优美动人的旋律进去。这个真的只能是靠天赋吃饭的,其他作曲技巧可以学习。没灵感的话,想要写出动听的旋律来,真的不可能。
在他们开始演奏之前,大家就能猜想得到,这首《春江花月夜》,和之前的那些同名作品,肯定有着很大的不同。而有些版本的春江花月夜。却是根据白居易《琵琶行》来改编的。
随着林宝卿的古琴和秦放歌箫声的演绎,观众们也渐渐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春江花月夜”。
曲子的灵感来源于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对中国的听众而言,天然的代入感就要足些。歪果仁的话,对此的理解肯定就没那么深刻,但也可以从曲目名字做些猜测,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光这样的组合,就特别唯美浪漫,对所要演奏的内容,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座的民乐大家可真不少,音乐学院的民乐系教授就不用说,基本都是从演奏家转到教育家的,现在上舞台演奏的机会也不少。他们对秦放歌熟得不能再熟。他跟着女生们学民乐器的时候,也都拜会了他们的,也算是他们的学生,嘴上也叫得甜,黄静陈天虹王紫梓她们都当了他师姐。他写给她们乐团的曲子,黄静她们都有回去跟教授们仔细探讨。她们排练的时候,教授们有空也会过来瞧瞧。
秦放歌的这首《春江花月夜》,教授们很早就拿到了曲谱,对他的才华和惊人的学习能力,他们已经不想发表任何意见了。
除此之外,像是肖静茹的父亲肖明山就是江南著名的笛子演奏家,出身江南丝竹之家的他。也有着天生环境优势和优秀的音乐基因。从小接受家庭教育和潜移默化下,肖静茹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在乐团中,也是稳定和灵气的存在,这两点并不冲突。
肖明山在传统文化上的造诣也不浅,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他虽然背不得全文(那么长的诗歌,能背下全文的人还真不多),但对此了解还是挺多的。他也会吹奏洞箫,水平比女儿要高出太多,但他在听了秦放歌的演演奏之后,觉得秦放歌这家伙还当真是个奇葩,连箫都练得比他还要精通的样子。这肯定要归结于他的天赋高,他人高马大,肺活量大气息也异常充沛,就算一口气吹上几分钟,似乎都不是什么难事。
现在这里是琴箫合奏,还能给他很多喘息的机会,他就更加如鱼得水。
当然,这些只是肖明山在欣赏乐曲之余的一些散乱的想法,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鉴赏音乐上面。
舞台上两个天才选手,珠联璧合,琴瑟和鸣,演奏出来的这首民族乐曲,深得他心。春江花月夜这样的题材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作曲的对象,需要表现的东西太多,如何安排妥当,就是一个问题。前提是作曲者有灵感,其中不光是景色,思想内涵更是重要。不说旋律委婉质朴,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乐就行的。
秦放歌在这点上做得非常不错,浪漫优美的旋律能在第一时间内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进去。比如开场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琴一箫,就非常形象的把这样的美丽夜景展现了出来。
她们也不是一上来就抒情,而是通过对音符对美丽景色的慢慢展现,再由景入情,抒发更多的人生感怀,进而上升到整个宇宙的规律中去。
林宝卿的古琴演奏出来的音乐,着重展现月亮的形象,秦放歌的箫声,则是其他的背景,两者相互交融,又丝丝入扣,一起展示出了浪漫唯美的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二十多分钟的演奏,最后进入尾声阶段,琴箫合奏又从情感世界,回归到景色中来,算是紧扣主题。
场中的文艺观众不少,让他们来形容听这首曲子的感受的话。就把这首琴箫合奏曲,形容成一副连绵不绝的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秦放歌和林宝卿两人负责演奏,台下的观众则可以展示自己丰富想象力的翅膀,勾勒出心中最美的“春江花月夜”的动人画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