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识时务 为俊杰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真番国的国都王险城,位于大同江中段的南岸,北面险峻的城墙相隔滔滔江水不过十余里的距离,这中间一段地势开阔,扼守由南岸登陆的隘口,却是驻军大营的好地方。
而城南和西面却是依山势而建,从西延绵而来的山脉与几十里外的云头山相连,山势陡峭多悬崖峭壁,可称为天然的屏障。
当初先王卫满率领兵马越过辽东境至此,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有利地形,才选择把都城建在这儿的。所谓的“王者之气,险峻之城”就是王险城的生动写照了。
随着从景阳宫中发出的王牌令,附近的真番军队全部开始向王险城集结。原先驻扎在城外大营中的两万御营精锐换防入城,与一直在城内的近一万护卫军共同守卫王险城四面。而赶到的三万多地方军队,则驻扎在大同江边,严密防守汉军楼船动静。
一切都布置完毕,卫王听着三王子的汇报,心中稍稍安定下来。有了这六万多精锐部队的保护,他又重新恢复了一些信心。坚固的王城,储备丰富的物资,还有数倍于敌的精锐部下,远道而来的汉军想要攻破王险城,势必登天还难!
卫王已经派出了特使,奔赴草原王庭去求援了。他相信,五千匈奴骑兵被活埋的悲惨遭遇,一定会深深地激怒匈奴单于羿稚邪的。这位暴烈的君王,绝对不会忍受这种耻辱。只要他一怒之下派大军来支援,那就一切都好办了。
王险城这么坚固,自己的手头上又有六万多兵马,汉军就算是再厉害,要想在攻城战中取得胜利,哪有那么容易啊!只要能守住城池,和他们耗下去,让这支精锐的汉军变成劳师远征久而疲敝,到时候再与匈奴骑兵共灭之,以报先前的败兵之辱,这就是他们策划的最新对敌计策。
卫王把城外统兵的指挥权交给了自己最具才干的小儿子卫无忌。在这样危急的时刻,也只有自己的儿子最值得信任的了。城内军中带兵的几位将军,也都是卫王培养的心腹,他们的忠诚自然不容怀疑。有了这些信任之人的保护,卫右渠觉得万无一失。
只不过,世界上的事总是会有许多意想不到。在卫王君臣自以为固若金汤的防守中,其实有着很大的漏洞。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除了坚固的城墙,忠诚的军队,犀利的武器之外,还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心所向和坚定意志。
很可惜,以暴力手段建立起真番国的卫王室,从来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他们一贯相承的认知中,只要手中握有兵马刀甲,那就行了。如有不服,可屠灭之!
说起来也不奇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么高深的道理,岂是蛮夷之人所能理解的?所以有些败亡,早就已经注定,只不过崇尚暴力的统治者在死到临头之前,他们是看不到这些也想不到这些的。
就在这兵马集结、风声鹤唳的日子里,国相崔明贞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据说得的是一种急性病,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病情每况愈下,已经到了不能下地走路的地步。卫王派出一名宫廷史去崔府探望了一次,说是关心老臣倒不如说是例行公事,顺便看看真假。不要说现在形势危急下卫王无暇顾及这些,就是平常的时候,对于这位并没有什么太大作用的国相,他也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关切之意。在这位王上的内心里,倒是恨不得国相大人和他的家族都赶快完蛋呢!也好在朝堂上少上很多顾忌。
不管怎么说,崔明贞毕竟是国之老臣,崔家又是百年大族,在朝中门生故旧颇多。既然王上都派人探望了,一些臣子们自然都不能落后,这几天便纷纷过府探病。在这风雨飘摇局势不明的情况下,谈论起来人心惶惶,自然不必细说。
在午后时分,又有几个探病者不约而同地来到崔府,他们像是一起约好的,又像是无意中碰到的,彼此见面后,却并没有什么惊奇之色,反而互相点头致意,一些事早已彼此默契心知肚明。
不久之后,在崔府后园深处的一间密室中,一场特殊的密议就这样开始了。如果此刻被卫王右渠看到在座众人的话,他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在真番国的朝堂上,分别有几个大家族盘踞的势力,占据了很大的部分。这些家族的姓氏分别是崔、金、郑、玄、朴、韩。隶属于他们的朝廷官员,担任着其中的很多要职,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绝对不能忽视。
今天在崔府的这间密室中,竟然聚集了其中四家的重要人物,除去与卫王室有着亲密关系的金家和郑家没有人在场之外,其余四家的家主都在。而且传说中重病不起的崔明贞竟赫然坐在最上面,这就让人感到有些不同寻常了。
崔明贞脸色有些苍白,他的确是生了一点病,但绝对没有在探望者眼前表现的那么重。那些都是不得已的伪装,是为了不惹起卫王的疑心而不得已的一种行为。其真正的目的,只不过就是为了今天与其余三家主事人的这场聚会而已。
崔、玄、朴、韩这四家在这片国土上,都算得上是年代久远的大家族了,彼此间关系紧密,他们都是家中人口繁多,根枝庞杂,为了家族和后代的着想,不得不冒着巨大的风险,来共同商讨一条稳妥的后路。
到了这样的时刻,将要去做的事,就不必拐弯儿没角藏着掖着的了。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不尽快的抓住了,也许转眼间就是滔天大祸的到来。
虽然已经有过预感,心中也有过思想准备,但在此时此刻,听这位大家素来信服的国相大人说出他的打算,还是都沉默了下来,在紧张的权衡着其中的利弊,暂时没有人说话。
崔明贞却并不着急,大家都是聪明人,应该知道怎样才是最有利的选择。他在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每一个人说出自己的态度。他手中其实还有一张底牌,不过现在还并不到揭晓的时刻。
果然,片刻之后,有人轻轻的咳嗽了一声,开始说话,或者说是做出最后的确定。
“崔相啊,你可是我们大家的领头人,这么多年来,也多亏了你的暗中扶持,大家才能够平平安安的安享富贵。这一点,我们平时虽然不说,心中却都明白的很,也感激的很。”
李家主说了这几句之后,那两人也纷纷的点头称是,这是事实。崔明贞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不必说这些无用之话,还有什么难以决断的,让他们尽管说出来。
“唉!只是这一次事关重大,可是关系着我们这几家的身家性命啊。如果稍有不慎,那就是几万人死无葬身之地的大祸……崔相,我们这样做,真的会稳妥吗?那些汉人就那么守信用?区区一个汉军将军,能代表他们皇帝的意志吗?”
见他们终于问到了最关心的话,崔明贞轻轻的叹了口气,这些问题,其实也困扰了他很多日子。自从第一次有汉人来与他暗中秘密接触开始,他就在心中反反复复的考虑犹豫,他所担心的事,与眼前这三人所担心的是一样的。那就是家族的安危与未来。
不过后来,随着知道的事越来越多,他的情绪渐渐安定下来,某种决心也一天比一天坚定。直到今天,汉军终于攻到了王险城下,再不尽快做出决定,就如同那汉人对他说的一样,一切都来不及了!城破之日,战火之中,祸福后果难料。
想到这里,崔明贞不再犹豫,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大家的思想,四家共同行动,组织起他们最大的力量,才能把这次的事完成到最好。
“三位兄弟,凭着我们这么多年的生死交情。我崔明贞是绝对不会领着大家跳火坑的,这一点,请你们先把心放到肚子里。我们将要做出的这个决定,是在当前局面下,最好的一个选择。实不相瞒,汉人的联络特使,就在崔府中,他所承诺的那些保证条件,都是这次的汉军将军亲口答应过的,绝对不会反悔。”
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见三个人神态微动,知道他们已经都动了心,遂又接着说了下去。
“至于你们担心的汉朝皇帝态度,这个也无需多虑。因为这次来的汉朝将军,就可以代表皇帝的意志,对真番诸事全权做主。我已经全面地了解过,原来他就是汉朝皇帝面前的第一宠臣,令匈奴人也深深忌惮的那位长乐侯元召啊!”
他此言一出,那三个人也吃了一惊,心中同时暗道,怪不得汉军能够连战皆胜无人敢挡其锋芒,原来领兵将军就是当年在雁门关外刀斩左贤王、屠灭六千匈奴铁骑的那个人啊!与此人对敌,真番军队哪里还能有什么胜算呢?!
“原来如此!如果不是崔相明事理、知安危,加以提醒,我等几乎就要错过这最后的拯救家族机会了!”
“是啊,是啊!王险城危矣!卫王……看来也危险了。我等愿追随崔相所为,共举大事!”
“好,共举大事,绝不后悔……!”
见他们都态度坚决信誓旦旦,崔明贞大喜,此事成矣!他拍了拍手,示意大家静下来。然后走到里边的门边,伸手拉开门,从里面躬身请出一个人来。
“离人王子在此,可共商大事……!”
真番国的国都王险城,位于大同江中段的南岸,北面险峻的城墙相隔滔滔江水不过十余里的距离,这中间一段地势开阔,扼守由南岸登陆的隘口,却是驻军大营的好地方。
而城南和西面却是依山势而建,从西延绵而来的山脉与几十里外的云头山相连,山势陡峭多悬崖峭壁,可称为天然的屏障。
当初先王卫满率领兵马越过辽东境至此,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有利地形,才选择把都城建在这儿的。所谓的“王者之气,险峻之城”就是王险城的生动写照了。
随着从景阳宫中发出的王牌令,附近的真番军队全部开始向王险城集结。原先驻扎在城外大营中的两万御营精锐换防入城,与一直在城内的近一万护卫军共同守卫王险城四面。而赶到的三万多地方军队,则驻扎在大同江边,严密防守汉军楼船动静。
一切都布置完毕,卫王听着三王子的汇报,心中稍稍安定下来。有了这六万多精锐部队的保护,他又重新恢复了一些信心。坚固的王城,储备丰富的物资,还有数倍于敌的精锐部下,远道而来的汉军想要攻破王险城,势必登天还难!
卫王已经派出了特使,奔赴草原王庭去求援了。他相信,五千匈奴骑兵被活埋的悲惨遭遇,一定会深深地激怒匈奴单于羿稚邪的。这位暴烈的君王,绝对不会忍受这种耻辱。只要他一怒之下派大军来支援,那就一切都好办了。
王险城这么坚固,自己的手头上又有六万多兵马,汉军就算是再厉害,要想在攻城战中取得胜利,哪有那么容易啊!只要能守住城池,和他们耗下去,让这支精锐的汉军变成劳师远征久而疲敝,到时候再与匈奴骑兵共灭之,以报先前的败兵之辱,这就是他们策划的最新对敌计策。
卫王把城外统兵的指挥权交给了自己最具才干的小儿子卫无忌。在这样危急的时刻,也只有自己的儿子最值得信任的了。城内军中带兵的几位将军,也都是卫王培养的心腹,他们的忠诚自然不容怀疑。有了这些信任之人的保护,卫右渠觉得万无一失。
只不过,世界上的事总是会有许多意想不到。在卫王君臣自以为固若金汤的防守中,其实有着很大的漏洞。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除了坚固的城墙,忠诚的军队,犀利的武器之外,还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心所向和坚定意志。
很可惜,以暴力手段建立起真番国的卫王室,从来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他们一贯相承的认知中,只要手中握有兵马刀甲,那就行了。如有不服,可屠灭之!
说起来也不奇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么高深的道理,岂是蛮夷之人所能理解的?所以有些败亡,早就已经注定,只不过崇尚暴力的统治者在死到临头之前,他们是看不到这些也想不到这些的。
就在这兵马集结、风声鹤唳的日子里,国相崔明贞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据说得的是一种急性病,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病情每况愈下,已经到了不能下地走路的地步。卫王派出一名宫廷史去崔府探望了一次,说是关心老臣倒不如说是例行公事,顺便看看真假。不要说现在形势危急下卫王无暇顾及这些,就是平常的时候,对于这位并没有什么太大作用的国相,他也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关切之意。在这位王上的内心里,倒是恨不得国相大人和他的家族都赶快完蛋呢!也好在朝堂上少上很多顾忌。
不管怎么说,崔明贞毕竟是国之老臣,崔家又是百年大族,在朝中门生故旧颇多。既然王上都派人探望了,一些臣子们自然都不能落后,这几天便纷纷过府探病。在这风雨飘摇局势不明的情况下,谈论起来人心惶惶,自然不必细说。
在午后时分,又有几个探病者不约而同地来到崔府,他们像是一起约好的,又像是无意中碰到的,彼此见面后,却并没有什么惊奇之色,反而互相点头致意,一些事早已彼此默契心知肚明。
不久之后,在崔府后园深处的一间密室中,一场特殊的密议就这样开始了。如果此刻被卫王右渠看到在座众人的话,他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在真番国的朝堂上,分别有几个大家族盘踞的势力,占据了很大的部分。这些家族的姓氏分别是崔、金、郑、玄、朴、韩。隶属于他们的朝廷官员,担任着其中的很多要职,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绝对不能忽视。
今天在崔府的这间密室中,竟然聚集了其中四家的重要人物,除去与卫王室有着亲密关系的金家和郑家没有人在场之外,其余四家的家主都在。而且传说中重病不起的崔明贞竟赫然坐在最上面,这就让人感到有些不同寻常了。
崔明贞脸色有些苍白,他的确是生了一点病,但绝对没有在探望者眼前表现的那么重。那些都是不得已的伪装,是为了不惹起卫王的疑心而不得已的一种行为。其真正的目的,只不过就是为了今天与其余三家主事人的这场聚会而已。
崔、玄、朴、韩这四家在这片国土上,都算得上是年代久远的大家族了,彼此间关系紧密,他们都是家中人口繁多,根枝庞杂,为了家族和后代的着想,不得不冒着巨大的风险,来共同商讨一条稳妥的后路。
到了这样的时刻,将要去做的事,就不必拐弯儿没角藏着掖着的了。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不尽快的抓住了,也许转眼间就是滔天大祸的到来。
虽然已经有过预感,心中也有过思想准备,但在此时此刻,听这位大家素来信服的国相大人说出他的打算,还是都沉默了下来,在紧张的权衡着其中的利弊,暂时没有人说话。
崔明贞却并不着急,大家都是聪明人,应该知道怎样才是最有利的选择。他在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每一个人说出自己的态度。他手中其实还有一张底牌,不过现在还并不到揭晓的时刻。
果然,片刻之后,有人轻轻的咳嗽了一声,开始说话,或者说是做出最后的确定。
“崔相啊,你可是我们大家的领头人,这么多年来,也多亏了你的暗中扶持,大家才能够平平安安的安享富贵。这一点,我们平时虽然不说,心中却都明白的很,也感激的很。”
李家主说了这几句之后,那两人也纷纷的点头称是,这是事实。崔明贞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不必说这些无用之话,还有什么难以决断的,让他们尽管说出来。
“唉!只是这一次事关重大,可是关系着我们这几家的身家性命啊。如果稍有不慎,那就是几万人死无葬身之地的大祸……崔相,我们这样做,真的会稳妥吗?那些汉人就那么守信用?区区一个汉军将军,能代表他们皇帝的意志吗?”
见他们终于问到了最关心的话,崔明贞轻轻的叹了口气,这些问题,其实也困扰了他很多日子。自从第一次有汉人来与他暗中秘密接触开始,他就在心中反反复复的考虑犹豫,他所担心的事,与眼前这三人所担心的是一样的。那就是家族的安危与未来。
不过后来,随着知道的事越来越多,他的情绪渐渐安定下来,某种决心也一天比一天坚定。直到今天,汉军终于攻到了王险城下,再不尽快做出决定,就如同那汉人对他说的一样,一切都来不及了!城破之日,战火之中,祸福后果难料。
想到这里,崔明贞不再犹豫,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大家的思想,四家共同行动,组织起他们最大的力量,才能把这次的事完成到最好。
“三位兄弟,凭着我们这么多年的生死交情。我崔明贞是绝对不会领着大家跳火坑的,这一点,请你们先把心放到肚子里。我们将要做出的这个决定,是在当前局面下,最好的一个选择。实不相瞒,汉人的联络特使,就在崔府中,他所承诺的那些保证条件,都是这次的汉军将军亲口答应过的,绝对不会反悔。”
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见三个人神态微动,知道他们已经都动了心,遂又接着说了下去。
“至于你们担心的汉朝皇帝态度,这个也无需多虑。因为这次来的汉朝将军,就可以代表皇帝的意志,对真番诸事全权做主。我已经全面地了解过,原来他就是汉朝皇帝面前的第一宠臣,令匈奴人也深深忌惮的那位长乐侯元召啊!”
他此言一出,那三个人也吃了一惊,心中同时暗道,怪不得汉军能够连战皆胜无人敢挡其锋芒,原来领兵将军就是当年在雁门关外刀斩左贤王、屠灭六千匈奴铁骑的那个人啊!与此人对敌,真番军队哪里还能有什么胜算呢?!
“原来如此!如果不是崔相明事理、知安危,加以提醒,我等几乎就要错过这最后的拯救家族机会了!”
“是啊,是啊!王险城危矣!卫王……看来也危险了。我等愿追随崔相所为,共举大事!”
“好,共举大事,绝不后悔……!”
见他们都态度坚决信誓旦旦,崔明贞大喜,此事成矣!他拍了拍手,示意大家静下来。然后走到里边的门边,伸手拉开门,从里面躬身请出一个人来。
“离人王子在此,可共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