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斑斑青史 自能重见天日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果认真说起来的话,大汉律法的重新制定和真正完善,始于景皇帝末期而成于武帝中期。在这其中,有一个人居功甚伟。那就是当时的大汉廷尉赵禹。
赵禹,以汉景帝朝由太尉转而为丞相的周亚夫属吏出身,得到周亚夫的赏识,从丞相府的一个小吏逐渐一步步的攀升,一直做到大汉廷尉的位置上,最后又当了御史大夫。可以说他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励志传奇啊!
这位刀笔吏出身的法律专家,可以说是对先秦法家精髓钻研的非常透彻的人物,因此才能够做到九卿之首的廷尉后,大刀阔斧的对于此前朝廷疏阔不明的法律条文进行了细致的重新分类制定。力求做到严苛而不滥用,量刑准确而不迂腐守旧,可谓是这一方面的权威了。
元召从来没有想过,这位在二十年前朝堂上的风云人物,自己还有机会见到他,而且是在这么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当对方自报家门,确认无误后,他不由得大吃了一惊。
透过牢房木栅栏间的微弱光亮,元召看着自己的这位新邻居,面容枯槁,白发如同衰败的杂草,长时间的牢狱岁月,摧毁了他的身体,驼背的厉害,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行就将木的糟老头子,会是大汉帝国当年的赫赫名臣。
元召并没有问他是怎么知道自己名声的。在诏狱之中过了这么久还能活着的人,自然有其不为人所知的力量。
赵禹手扶着隔断两人的粗门栅栏,用浑浊的目光仔仔细细的上下打量元召一遍,似乎要从中看出什么秘密似得。良久之后,他终于微微地摇了摇头,用带着不确定的语气自言自语的说道。
“外表也只是个普通的少年人罢了……难道是我老眼昏花,已经看不透这世间的本相?唉!”
元召听到他自言自语,心中有些好笑又惊奇。这真是意想不到啊!世间人早就以为赵禹死去多年,却没有想到,他竟然被关在诏狱中,而且一关就是这么多年。从权力的巅峰一下子沦为阶下囚,这巨大的落差,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坚持着活下来的。
“老先生原来尚健在!我很早的时候就听到过你的名声了,今天能够亲眼见到本人,确实深感荣幸。”
元召拱了拱手,很有礼貌的说了一句。赵禹的眉头微微一动,然后嘴边露出笑意,似乎对元召称呼他为老先生很是满意。
“哦?很早就听到我的名字,你确定?元侯今年也不过十六七岁年纪吧……哈哈!你可不要信口开河以言语敷衍老头子啊!”
老家伙眼里精光一闪,然后又迅速消失。不过早已被元召尽收眼底,暗自一笑提醒自己,别看对面此人似乎已经老朽不堪,但在这幅皮囊下,却必定有着灵敏无比的洞察力。这些著名的人物,是绝对不能小觑的。
“老先生的名声流传在世间已久矣!有一位大人物说得好,我不在江湖,江湖却有我的传说。说的就是老先生这样的人嘛。呵呵!”
“我不在江湖,江湖却有我的传说……元侯,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句话,这是哪位大人物说的?可否告知?”
赵禹皱着眉头想了想,却实在想不起世间有这句话流传。他疑惑地盯着元召,难道是自己在这儿关的太久,变得孤陋寡闻了?
“啊、哦……那个江湖传说嘛,当然就是说的江湖上的事了。老先生曾经是朝廷重臣,位列三公,又怎么会关注这些事呢?所以没听说过,也很正常哦!”
元召暗自撇了撇嘴,没想到这老头子这么较真儿,一句话还非得打破砂锅问到底。自己都不知道是哪个大人物说的,不过是随口一掏,上哪儿去告诉他呢!
赵禹他这样说,似乎是有些释然,点了点头:“原来是些江湖事……元侯,那些江湖游侠之类,要认真说来,老夫也并不是全然不知。想当年,七国之乱平定之后,也不知道有多少曾经参与叛乱的游侠儿被抓捕归案,老夫当时主管廷尉府,对待这些以武犯禁的家伙从来不会手软,一声令下,杀得那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啊……!”
说起这些,似乎是回忆起当年威风凛凛的情形,早已经被世人遗忘的这位前朝重臣眼中放出光芒,虽然身形已经不复当年的挺拔,但仍旧是努力的挺直了身子,似乎那种凛然不可冒犯的气势仍旧留存在他的体内。
元召神色平静的听着,并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对待真正有本事的专业人才,他素来就存了一份尊重。不管对方从事的是怎样的职业,都是值得去认真对待的。
赵禹自顾自的回忆了一番“光辉岁月”,说了一阵之后,似乎感觉到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停下来,见元召身子连动都没有动,一直站在那里听,不由得用手捋了捋杂乱的胡须,神情有些满意。
“唉!不说这些了,没什么意思。人间再大的功业都会被时间埋没的,又何况这些呢!”
元召见这老头刚才还有些兴奋,马上神情又萧瑟下去,却似乎是一个老小孩的模样,心中倒是对他有些感兴趣起来。他想了想,开口询问。
“老先生,我听得世间人传说,你后来归隐田园不知所踪,怎么会……身在诏狱之中呢?”
以元召的暗自猜想,这其中一定有许多隐情。对方听到好不容易有人询问,还不得好好的诉说一番。然而却没有想到,赵禹脸上露出一种琢磨不透的神情,他淡淡地笑了。
“这些陈年往事,元侯又何须知道的太详细呢?不过就是八个字而已,时也运也,天命难违!呵呵!”
元召忽然也笑了,对面的赵禹看他神情微微一愣,正要开口询问,却见到这少年用手指了指天,又用手指了指地,然后凭空画了一个圆圈儿,却一个字都没有再说。
赵禹脸上的笑容忽然隐没,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在一瞬间溢满了全身。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凉薄的人世间,竟然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会了解他的内心!即便他早已经看透了世事,对人心尽是悲伤与失望,可是在这一刻,他却是真真切切的知道,眼前的少年,听懂了自己苟延残喘忍辱不死的余生!
片刻的沉默之后,赵禹想起了自己最开始与他说的话,就凭着他刚才的知己之谊,决定还是要提醒他,好自为之。
“元侯为了一时的痛快,出手教训了诏狱的狱卒看守们,虽然解气,但可知道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什么吗?”
“知道。不过就是他们利用职权,用残酷手段来报复而已。”
“既然知道是这样,你还那样做?这是少年意气莽撞无知呢?还是故意如此?”
“都不是。就是……一时手痒了而已!呵呵!”
“……哦,好吧!你难道真的不怕死?狱中手段,只有你想不到,而没有他们做不到的呢。”
“死?当然怕喽。而且好好的活着,谁愿意去死呢!只不过想要我死的人,恐怕还没有那份能力,那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你就这么肯定?要知道,天意难测啊!年轻人,凡事都要为自己留条后路……。”
“好了!老先生,多谢你的好意,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这些都不需要,元召心领了。如果老先生有心,就把你坚持的事情好好做完,也许在不久后的某一天,大汉天下还要借助于你所做出的成果呢!”
听到元召口气中的肯定,赵禹浑浊的眼中重新绽放出光芒,而且这次是异常的明亮,他紧紧地盯着元召的眼睛,用略显颤抖的声音问道。
“元侯,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你会把它放诸与四海,成为天下人遵守的行为准绳吗?”
“我会的!只要在我能力之内,元召必不相负。”
大汉长安诏狱之内,名叫赵禹的前朝老臣神情大动,他曾经亲手制定大汉律法条文,也曾经权倾朝野,后来受周亚夫丞相倒台的牵连,更是被他亲手培养出来的学生张汤所陷害,锒铛入狱,身陷囹圄,至今已经二十年矣!
这些年来,他隐忍不死,只是为了坚持着心中的一个信念,要完成那部被他心目中期许为世间最完备法律的《大汉律典》。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他受尽凌辱和折磨,尝遍背叛和污蔑的滋味,却从来没有屈服和流泪。然而在此时此刻,面对着比他年少近五十年的元召,却拜倒在地,涕泪横流。
元召并没有推辞他的一拜。他心安理得的接受这一拜,就是接下了一个比泰山还要重的责任。对这一点,两个人虽然没有说破一字,却都心知肚明!
诏狱长长的通道里响起杂乱的脚步声,灯火闪动,大批的人众向这边奔来。赵禹刚要提醒他当心,元召嘴角却抿起轻蔑的笑,摆了摆手,示意他在自己牢中好好安坐,什么话也不要说。
不久之后,以诏狱长朱铭为首的一大帮人带走了元召,他神态轻松的向隐没在暗影里的老者打了个手势,然后就跟着众人消失在了通道的尽头。
阴暗的牢房里重新归于安静,白发苍苍的老赵禹摸索着从角落里拿出用布包层层包裹的笔墨竹简,看着上面那未完成的字迹,斑斑如血,老泪纵横。
如果认真说起来的话,大汉律法的重新制定和真正完善,始于景皇帝末期而成于武帝中期。在这其中,有一个人居功甚伟。那就是当时的大汉廷尉赵禹。
赵禹,以汉景帝朝由太尉转而为丞相的周亚夫属吏出身,得到周亚夫的赏识,从丞相府的一个小吏逐渐一步步的攀升,一直做到大汉廷尉的位置上,最后又当了御史大夫。可以说他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励志传奇啊!
这位刀笔吏出身的法律专家,可以说是对先秦法家精髓钻研的非常透彻的人物,因此才能够做到九卿之首的廷尉后,大刀阔斧的对于此前朝廷疏阔不明的法律条文进行了细致的重新分类制定。力求做到严苛而不滥用,量刑准确而不迂腐守旧,可谓是这一方面的权威了。
元召从来没有想过,这位在二十年前朝堂上的风云人物,自己还有机会见到他,而且是在这么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当对方自报家门,确认无误后,他不由得大吃了一惊。
透过牢房木栅栏间的微弱光亮,元召看着自己的这位新邻居,面容枯槁,白发如同衰败的杂草,长时间的牢狱岁月,摧毁了他的身体,驼背的厉害,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行就将木的糟老头子,会是大汉帝国当年的赫赫名臣。
元召并没有问他是怎么知道自己名声的。在诏狱之中过了这么久还能活着的人,自然有其不为人所知的力量。
赵禹手扶着隔断两人的粗门栅栏,用浑浊的目光仔仔细细的上下打量元召一遍,似乎要从中看出什么秘密似得。良久之后,他终于微微地摇了摇头,用带着不确定的语气自言自语的说道。
“外表也只是个普通的少年人罢了……难道是我老眼昏花,已经看不透这世间的本相?唉!”
元召听到他自言自语,心中有些好笑又惊奇。这真是意想不到啊!世间人早就以为赵禹死去多年,却没有想到,他竟然被关在诏狱中,而且一关就是这么多年。从权力的巅峰一下子沦为阶下囚,这巨大的落差,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坚持着活下来的。
“老先生原来尚健在!我很早的时候就听到过你的名声了,今天能够亲眼见到本人,确实深感荣幸。”
元召拱了拱手,很有礼貌的说了一句。赵禹的眉头微微一动,然后嘴边露出笑意,似乎对元召称呼他为老先生很是满意。
“哦?很早就听到我的名字,你确定?元侯今年也不过十六七岁年纪吧……哈哈!你可不要信口开河以言语敷衍老头子啊!”
老家伙眼里精光一闪,然后又迅速消失。不过早已被元召尽收眼底,暗自一笑提醒自己,别看对面此人似乎已经老朽不堪,但在这幅皮囊下,却必定有着灵敏无比的洞察力。这些著名的人物,是绝对不能小觑的。
“老先生的名声流传在世间已久矣!有一位大人物说得好,我不在江湖,江湖却有我的传说。说的就是老先生这样的人嘛。呵呵!”
“我不在江湖,江湖却有我的传说……元侯,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句话,这是哪位大人物说的?可否告知?”
赵禹皱着眉头想了想,却实在想不起世间有这句话流传。他疑惑地盯着元召,难道是自己在这儿关的太久,变得孤陋寡闻了?
“啊、哦……那个江湖传说嘛,当然就是说的江湖上的事了。老先生曾经是朝廷重臣,位列三公,又怎么会关注这些事呢?所以没听说过,也很正常哦!”
元召暗自撇了撇嘴,没想到这老头子这么较真儿,一句话还非得打破砂锅问到底。自己都不知道是哪个大人物说的,不过是随口一掏,上哪儿去告诉他呢!
赵禹他这样说,似乎是有些释然,点了点头:“原来是些江湖事……元侯,那些江湖游侠之类,要认真说来,老夫也并不是全然不知。想当年,七国之乱平定之后,也不知道有多少曾经参与叛乱的游侠儿被抓捕归案,老夫当时主管廷尉府,对待这些以武犯禁的家伙从来不会手软,一声令下,杀得那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啊……!”
说起这些,似乎是回忆起当年威风凛凛的情形,早已经被世人遗忘的这位前朝重臣眼中放出光芒,虽然身形已经不复当年的挺拔,但仍旧是努力的挺直了身子,似乎那种凛然不可冒犯的气势仍旧留存在他的体内。
元召神色平静的听着,并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对待真正有本事的专业人才,他素来就存了一份尊重。不管对方从事的是怎样的职业,都是值得去认真对待的。
赵禹自顾自的回忆了一番“光辉岁月”,说了一阵之后,似乎感觉到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停下来,见元召身子连动都没有动,一直站在那里听,不由得用手捋了捋杂乱的胡须,神情有些满意。
“唉!不说这些了,没什么意思。人间再大的功业都会被时间埋没的,又何况这些呢!”
元召见这老头刚才还有些兴奋,马上神情又萧瑟下去,却似乎是一个老小孩的模样,心中倒是对他有些感兴趣起来。他想了想,开口询问。
“老先生,我听得世间人传说,你后来归隐田园不知所踪,怎么会……身在诏狱之中呢?”
以元召的暗自猜想,这其中一定有许多隐情。对方听到好不容易有人询问,还不得好好的诉说一番。然而却没有想到,赵禹脸上露出一种琢磨不透的神情,他淡淡地笑了。
“这些陈年往事,元侯又何须知道的太详细呢?不过就是八个字而已,时也运也,天命难违!呵呵!”
元召忽然也笑了,对面的赵禹看他神情微微一愣,正要开口询问,却见到这少年用手指了指天,又用手指了指地,然后凭空画了一个圆圈儿,却一个字都没有再说。
赵禹脸上的笑容忽然隐没,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在一瞬间溢满了全身。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凉薄的人世间,竟然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会了解他的内心!即便他早已经看透了世事,对人心尽是悲伤与失望,可是在这一刻,他却是真真切切的知道,眼前的少年,听懂了自己苟延残喘忍辱不死的余生!
片刻的沉默之后,赵禹想起了自己最开始与他说的话,就凭着他刚才的知己之谊,决定还是要提醒他,好自为之。
“元侯为了一时的痛快,出手教训了诏狱的狱卒看守们,虽然解气,但可知道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什么吗?”
“知道。不过就是他们利用职权,用残酷手段来报复而已。”
“既然知道是这样,你还那样做?这是少年意气莽撞无知呢?还是故意如此?”
“都不是。就是……一时手痒了而已!呵呵!”
“……哦,好吧!你难道真的不怕死?狱中手段,只有你想不到,而没有他们做不到的呢。”
“死?当然怕喽。而且好好的活着,谁愿意去死呢!只不过想要我死的人,恐怕还没有那份能力,那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你就这么肯定?要知道,天意难测啊!年轻人,凡事都要为自己留条后路……。”
“好了!老先生,多谢你的好意,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这些都不需要,元召心领了。如果老先生有心,就把你坚持的事情好好做完,也许在不久后的某一天,大汉天下还要借助于你所做出的成果呢!”
听到元召口气中的肯定,赵禹浑浊的眼中重新绽放出光芒,而且这次是异常的明亮,他紧紧地盯着元召的眼睛,用略显颤抖的声音问道。
“元侯,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你会把它放诸与四海,成为天下人遵守的行为准绳吗?”
“我会的!只要在我能力之内,元召必不相负。”
大汉长安诏狱之内,名叫赵禹的前朝老臣神情大动,他曾经亲手制定大汉律法条文,也曾经权倾朝野,后来受周亚夫丞相倒台的牵连,更是被他亲手培养出来的学生张汤所陷害,锒铛入狱,身陷囹圄,至今已经二十年矣!
这些年来,他隐忍不死,只是为了坚持着心中的一个信念,要完成那部被他心目中期许为世间最完备法律的《大汉律典》。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他受尽凌辱和折磨,尝遍背叛和污蔑的滋味,却从来没有屈服和流泪。然而在此时此刻,面对着比他年少近五十年的元召,却拜倒在地,涕泪横流。
元召并没有推辞他的一拜。他心安理得的接受这一拜,就是接下了一个比泰山还要重的责任。对这一点,两个人虽然没有说破一字,却都心知肚明!
诏狱长长的通道里响起杂乱的脚步声,灯火闪动,大批的人众向这边奔来。赵禹刚要提醒他当心,元召嘴角却抿起轻蔑的笑,摆了摆手,示意他在自己牢中好好安坐,什么话也不要说。
不久之后,以诏狱长朱铭为首的一大帮人带走了元召,他神态轻松的向隐没在暗影里的老者打了个手势,然后就跟着众人消失在了通道的尽头。
阴暗的牢房里重新归于安静,白发苍苍的老赵禹摸索着从角落里拿出用布包层层包裹的笔墨竹简,看着上面那未完成的字迹,斑斑如血,老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