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文韬武略 青史篆刻潇洒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长安含元殿的朝会上,大汉帝国出兵征伐西域的决议正式决定了下来。有了四年前第一次对匈奴战争取得的巨大胜利,这一次即便有匈奴骑兵的威胁,也并不再如从前那样畏惧。
西域那些国家蕴藏的巨大财富,在从前的时候朝廷上了解的还并不多。不过,随着这几年汉朝使团的出访和民间商贾活动的增加,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那里有着无数的宝藏等待着去开发和获得。
巨大的利益诱惑和汉朝军队的战力,令许多人开始看好这次西征,而为了在这其中取得意想不到的好处,便有许多股势力开始了暗中的活动。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征决议通过后,在选派披甲西征的将军和军队的时候,却又横生了许多变数,以至于在几天之后将会掀起一场精彩的对决。
虽然朝堂上的许多大臣,都曾经在长乐塬上亲眼见证过那支最新命名的骑兵精锐,让他们担当西征主力必定胜算极大。但在此时此刻牵扯到背后巨大利益的情况下,很多人也不得不改变了主意,开始出声支持某些想要从中渔利的势力。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江湖,更适用于朝堂。
而除了这些各怀目的的势力之外,在大汉军中也是有许多人跃跃欲试的。功名但在马上取!但凡是军中男儿,谁不想凭着自己的弓马战略,去开疆扩土立下赫赫功勋,进而加官进爵青史留名!
因此,当皇帝刘彻说出自己属意的西征军队是被他亲口赐予称号的赤火军时,竟然出乎意料的遭到了一大部分朝臣们的反对。
反对的理由,虽然一大堆,但总起来说就是这次事关重大,派这样一支曾经被记大过处分的军队作为主力西征,是有些太草率了。更何况,听说这支骑兵的主将,年轻的有些过分。这样的兵将,怎么能担当如此重任呢?一旦有个闪失,挫折了锐气是小,耽搁了西征进程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不仅是朝中大臣们有这许多反对的声音,大汉军中也有许多不服气的声音,甚至就连曾经同袍的黑鹰军将士中,也有人跃跃欲试想要挣得这次机会,立下更大的功劳。
而令皇帝有了稍微犹豫的是,王太后和漱玉宫李夫人的几次察言观色的提及,让他开始有了一些别的考虑,未免令当初的决心有些动摇起来。
其实如果抛开个人私心,她们说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了皇帝自身的权威和皇权的绝对安全,已经不能让建章宫势力发展的太大,不管是在宫中还是在朝堂,都应该有能与之抗衡的势力存在了。
所谓为君之道,除了乾纲独断拥有无上权威之外,还应该懂得在朝堂宫廷都要扶植起不同的力量,让他们互相为敌不断争斗,皇帝垂拱而座担任裁判者的角色。只有这样,皇权才能保持稳定,臣子们也会减少许多悖逆不臣之心。
有了卫青和黑鹰军为外援的建章宫,翅膀已经足够硬了。而想要在未央宫中选择能与之抗衡的力量,现在看来,确实是有些必要。出自王太后的这番意思,令皇帝刘彻考虑了很久。
而漱玉宫的李婉玉更是瞅准时机流露出好几次意思,想要让自己在北军大营担任将军的兄长李璇玑带兵建功立业,凭自己的本事去为家族争得无上荣耀。
她的言外之意并不需要多说,皇帝自然就会明白。
李婉玉为他生下的小皇子也已经四岁多了。这是一个极富心机的女子,她即便是不为自己的将来着想,也会为儿子的将来做好安排的。
不管是将来她的儿子被分封为王还是有更大的奢望,强大的家族后盾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历代皇帝都曾经立下过规矩,严禁后宫外戚干政,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在错综复杂又异常残酷的皇权争斗中,没有强有力的亲族支持是万万不行的。这样的事,不管是前朝后宫还是本朝,都发生过很多次活生生的例子。
皇帝一直很宠幸这位绝色佳人。李婉玉的美,艳绝后宫。即便是皇后卫子夫容貌最盛的时候,好像也比她现在略有不及。
所谓爱屋及乌,因为李婉玉的得宠,李家兄弟李璇玑和李延年这一文一武,也都得到了皇帝的重用。李延年随侍帝侧红极一时,就不用多说了。而自从上一次北军大营被皇帝抓住机会进行了彻底整改之后,正当壮年的李璇玑已经被封为北军大营的主将,统领将近五万大军驻扎在长安城北,为护卫北城的屏障,其受信任程度可见一斑。
皇帝刘彻受不得这枕边风,在一次酒后终于答应让李璇玑领着他的部分北军大营兵马也参加西征的行动。但对于这位美人请求皇帝拜她兄长为征西将军的事,皇帝却始终没有点头。
李家兄弟也确实有些本事,但分跟谁比啊,要是与元召和他的弟子们相比起来,皇帝自然分得清谁高谁低。军国大事非同儿戏,更何况,这件事他已经打算全权交给元召统筹调度。而元召的意图是以赤火军为主力,已经和他明确的请求过。
不过,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臣子们之间的互相争斗是在皇帝的纵容之内的,虽然这种情况不会明着表现出来,但有时候这就是皇权的需要。
于是,在几天之后,皇帝派遣东方朔以看望元召伤势的名义来到长乐塬上,对他说出了自己做出的决定。
东方朔先公后私,先传达了皇帝委托的事后,又仔细的看了看元召的脸色,见他最近几天因为修养很是红润,不由得放下心来。问候已毕,轻轻叹息一声。
“西征大计,本来就是元侯首先提出来的,并且前期已经做了那么多准备,下一步举兵攻伐,料想也只不过是水到渠成之事。你如果站在朝堂上,自然就不会发生这些乱七八糟的事,陛下也不会多此一举。唉!你这次受伤可真不是时候。”
元召只是微微一笑,对他的话不置可否。一边招呼他喝茶,一边听他详细的解说了在朝堂宫廷间各种势力对西征之事的热切。说完之后,东方朔已是连连摇头。他虽然冷眼旁观,并不在皇帝面前就此事多说一句,但显然对那些只看到这背后巨大利益的群体十分不屑。
“如此说来,陛下已经决定从所有大汉军将士中选拔西征主将了?”
元召微微皱了皱眉头,对皇帝刘彻的这种做法很是腹诽,但他却不会表示出来,只是淡淡的问了一句。东方朔绝顶聪明,又与他相交多年,自然知道他心中所想。点了点头,随后补充了一句。
“据说朝中有很多大臣都希望这次西征的主将军是那位李璇玑呢!而且,宫中对此事也有所流传。”
“呵呵!不管是谁想要做主将,都无所谓。如果陛下这次劳烦东方先生是要来征求我的意见的话,那么我的意思很简单,为了公平起见,请陛下降旨意,三天之后,在长安南门大校军场上比武夺帅!三军将士自觉有能力之人皆可参加,当场力压群雄者,可登坛拜将。”
东方朔停下手中的茶盏,有些吃惊的抬起头来,如此军国大事,岂能用这么轻率的办法来解决?不过他看到元召眼中闪过的一丝笑意,又豁然开朗了。不禁暗自赞叹,元召之智,果然是人所莫及!世间越错综复杂的难题,反而越不需要去费脑筋,乱麻千缕,快刀一裁尔!
“好!我回去之后,一定把元侯的这句话原原本本的说给陛下听。呵呵!以那位单骑破万军的骠骑校尉之勇,料想整个军中也无人能胜的过吧?这几年你不在朝堂,曼倩还自以为智计渐长,有些自得呢。今日一见,元侯却更加高明了!佩服、佩服!”
元召也有些得意的笑了起来。自己亲手所教出来的弟子,难道还会没有信心吗?校军场比武夺帅,对于霍去病来说,这不仅不会对她造成什么困扰,反而是真正让她在军中展现无敌锋芒的最佳时机。他已经打定了主意,稍晚些时候会亲自与她说之,让她拿出最好的状态,军前夺帅,拜将立威!把赤火军的大旗真正的树立起来。
谈完公事,东方朔放下心来。与元召又畅谈一番长乐塬上的诸般新鲜事物,不禁心中大为感慨。元召知道他的所好,命身边的李陵去长安学院搬来一套纸质版的《诸子集成》全书,作为礼物送给东方朔。果然这位学富五车的渊博之士大喜过望,他用手爱惜的抚摸着这套刚刚出现在世间还极为珍贵的纸版书,心中又惊奇又喜欢。
“元侯,其余勿论,只凭这一张纸和这套印刷字的功勋,已经足以彪炳千秋,流传后世了!对你,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矣!”
元召点头微笑,并不否认自己对造纸术和印刷术提前出现的巨大贡献。面对着东方朔这位以智者著称的人物,他毫不掩饰地说出了心中最为雄阔的理想。
“这两种技术的作用自然是极大的……我希望将来有一天,书本和文字不仅仅只出现在各处学院中。它们应该普及到全天下,捧在每一个人的手中,从三岁幼儿到八旬老者,皆能识文字,知礼仪……如此循序渐进,盛世可期……!”
东方朔已经是听得目瞪口呆,良久之后,他深深地下拜,心悦诚服。
“若得如此,天下苍生之幸!朔亦不才,余生愿追随元侯尾翼,对此事寥尽绵薄之力……!”
在长安含元殿的朝会上,大汉帝国出兵征伐西域的决议正式决定了下来。有了四年前第一次对匈奴战争取得的巨大胜利,这一次即便有匈奴骑兵的威胁,也并不再如从前那样畏惧。
西域那些国家蕴藏的巨大财富,在从前的时候朝廷上了解的还并不多。不过,随着这几年汉朝使团的出访和民间商贾活动的增加,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那里有着无数的宝藏等待着去开发和获得。
巨大的利益诱惑和汉朝军队的战力,令许多人开始看好这次西征,而为了在这其中取得意想不到的好处,便有许多股势力开始了暗中的活动。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征决议通过后,在选派披甲西征的将军和军队的时候,却又横生了许多变数,以至于在几天之后将会掀起一场精彩的对决。
虽然朝堂上的许多大臣,都曾经在长乐塬上亲眼见证过那支最新命名的骑兵精锐,让他们担当西征主力必定胜算极大。但在此时此刻牵扯到背后巨大利益的情况下,很多人也不得不改变了主意,开始出声支持某些想要从中渔利的势力。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江湖,更适用于朝堂。
而除了这些各怀目的的势力之外,在大汉军中也是有许多人跃跃欲试的。功名但在马上取!但凡是军中男儿,谁不想凭着自己的弓马战略,去开疆扩土立下赫赫功勋,进而加官进爵青史留名!
因此,当皇帝刘彻说出自己属意的西征军队是被他亲口赐予称号的赤火军时,竟然出乎意料的遭到了一大部分朝臣们的反对。
反对的理由,虽然一大堆,但总起来说就是这次事关重大,派这样一支曾经被记大过处分的军队作为主力西征,是有些太草率了。更何况,听说这支骑兵的主将,年轻的有些过分。这样的兵将,怎么能担当如此重任呢?一旦有个闪失,挫折了锐气是小,耽搁了西征进程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不仅是朝中大臣们有这许多反对的声音,大汉军中也有许多不服气的声音,甚至就连曾经同袍的黑鹰军将士中,也有人跃跃欲试想要挣得这次机会,立下更大的功劳。
而令皇帝有了稍微犹豫的是,王太后和漱玉宫李夫人的几次察言观色的提及,让他开始有了一些别的考虑,未免令当初的决心有些动摇起来。
其实如果抛开个人私心,她们说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了皇帝自身的权威和皇权的绝对安全,已经不能让建章宫势力发展的太大,不管是在宫中还是在朝堂,都应该有能与之抗衡的势力存在了。
所谓为君之道,除了乾纲独断拥有无上权威之外,还应该懂得在朝堂宫廷都要扶植起不同的力量,让他们互相为敌不断争斗,皇帝垂拱而座担任裁判者的角色。只有这样,皇权才能保持稳定,臣子们也会减少许多悖逆不臣之心。
有了卫青和黑鹰军为外援的建章宫,翅膀已经足够硬了。而想要在未央宫中选择能与之抗衡的力量,现在看来,确实是有些必要。出自王太后的这番意思,令皇帝刘彻考虑了很久。
而漱玉宫的李婉玉更是瞅准时机流露出好几次意思,想要让自己在北军大营担任将军的兄长李璇玑带兵建功立业,凭自己的本事去为家族争得无上荣耀。
她的言外之意并不需要多说,皇帝自然就会明白。
李婉玉为他生下的小皇子也已经四岁多了。这是一个极富心机的女子,她即便是不为自己的将来着想,也会为儿子的将来做好安排的。
不管是将来她的儿子被分封为王还是有更大的奢望,强大的家族后盾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历代皇帝都曾经立下过规矩,严禁后宫外戚干政,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在错综复杂又异常残酷的皇权争斗中,没有强有力的亲族支持是万万不行的。这样的事,不管是前朝后宫还是本朝,都发生过很多次活生生的例子。
皇帝一直很宠幸这位绝色佳人。李婉玉的美,艳绝后宫。即便是皇后卫子夫容貌最盛的时候,好像也比她现在略有不及。
所谓爱屋及乌,因为李婉玉的得宠,李家兄弟李璇玑和李延年这一文一武,也都得到了皇帝的重用。李延年随侍帝侧红极一时,就不用多说了。而自从上一次北军大营被皇帝抓住机会进行了彻底整改之后,正当壮年的李璇玑已经被封为北军大营的主将,统领将近五万大军驻扎在长安城北,为护卫北城的屏障,其受信任程度可见一斑。
皇帝刘彻受不得这枕边风,在一次酒后终于答应让李璇玑领着他的部分北军大营兵马也参加西征的行动。但对于这位美人请求皇帝拜她兄长为征西将军的事,皇帝却始终没有点头。
李家兄弟也确实有些本事,但分跟谁比啊,要是与元召和他的弟子们相比起来,皇帝自然分得清谁高谁低。军国大事非同儿戏,更何况,这件事他已经打算全权交给元召统筹调度。而元召的意图是以赤火军为主力,已经和他明确的请求过。
不过,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臣子们之间的互相争斗是在皇帝的纵容之内的,虽然这种情况不会明着表现出来,但有时候这就是皇权的需要。
于是,在几天之后,皇帝派遣东方朔以看望元召伤势的名义来到长乐塬上,对他说出了自己做出的决定。
东方朔先公后私,先传达了皇帝委托的事后,又仔细的看了看元召的脸色,见他最近几天因为修养很是红润,不由得放下心来。问候已毕,轻轻叹息一声。
“西征大计,本来就是元侯首先提出来的,并且前期已经做了那么多准备,下一步举兵攻伐,料想也只不过是水到渠成之事。你如果站在朝堂上,自然就不会发生这些乱七八糟的事,陛下也不会多此一举。唉!你这次受伤可真不是时候。”
元召只是微微一笑,对他的话不置可否。一边招呼他喝茶,一边听他详细的解说了在朝堂宫廷间各种势力对西征之事的热切。说完之后,东方朔已是连连摇头。他虽然冷眼旁观,并不在皇帝面前就此事多说一句,但显然对那些只看到这背后巨大利益的群体十分不屑。
“如此说来,陛下已经决定从所有大汉军将士中选拔西征主将了?”
元召微微皱了皱眉头,对皇帝刘彻的这种做法很是腹诽,但他却不会表示出来,只是淡淡的问了一句。东方朔绝顶聪明,又与他相交多年,自然知道他心中所想。点了点头,随后补充了一句。
“据说朝中有很多大臣都希望这次西征的主将军是那位李璇玑呢!而且,宫中对此事也有所流传。”
“呵呵!不管是谁想要做主将,都无所谓。如果陛下这次劳烦东方先生是要来征求我的意见的话,那么我的意思很简单,为了公平起见,请陛下降旨意,三天之后,在长安南门大校军场上比武夺帅!三军将士自觉有能力之人皆可参加,当场力压群雄者,可登坛拜将。”
东方朔停下手中的茶盏,有些吃惊的抬起头来,如此军国大事,岂能用这么轻率的办法来解决?不过他看到元召眼中闪过的一丝笑意,又豁然开朗了。不禁暗自赞叹,元召之智,果然是人所莫及!世间越错综复杂的难题,反而越不需要去费脑筋,乱麻千缕,快刀一裁尔!
“好!我回去之后,一定把元侯的这句话原原本本的说给陛下听。呵呵!以那位单骑破万军的骠骑校尉之勇,料想整个军中也无人能胜的过吧?这几年你不在朝堂,曼倩还自以为智计渐长,有些自得呢。今日一见,元侯却更加高明了!佩服、佩服!”
元召也有些得意的笑了起来。自己亲手所教出来的弟子,难道还会没有信心吗?校军场比武夺帅,对于霍去病来说,这不仅不会对她造成什么困扰,反而是真正让她在军中展现无敌锋芒的最佳时机。他已经打定了主意,稍晚些时候会亲自与她说之,让她拿出最好的状态,军前夺帅,拜将立威!把赤火军的大旗真正的树立起来。
谈完公事,东方朔放下心来。与元召又畅谈一番长乐塬上的诸般新鲜事物,不禁心中大为感慨。元召知道他的所好,命身边的李陵去长安学院搬来一套纸质版的《诸子集成》全书,作为礼物送给东方朔。果然这位学富五车的渊博之士大喜过望,他用手爱惜的抚摸着这套刚刚出现在世间还极为珍贵的纸版书,心中又惊奇又喜欢。
“元侯,其余勿论,只凭这一张纸和这套印刷字的功勋,已经足以彪炳千秋,流传后世了!对你,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矣!”
元召点头微笑,并不否认自己对造纸术和印刷术提前出现的巨大贡献。面对着东方朔这位以智者著称的人物,他毫不掩饰地说出了心中最为雄阔的理想。
“这两种技术的作用自然是极大的……我希望将来有一天,书本和文字不仅仅只出现在各处学院中。它们应该普及到全天下,捧在每一个人的手中,从三岁幼儿到八旬老者,皆能识文字,知礼仪……如此循序渐进,盛世可期……!”
东方朔已经是听得目瞪口呆,良久之后,他深深地下拜,心悦诚服。
“若得如此,天下苍生之幸!朔亦不才,余生愿追随元侯尾翼,对此事寥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