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岂曰无家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皇帝在闭关三天以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对发生在长安城内的事,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态度,而是以和稀泥了事。
不过在刚开始,九门将军李璇玑气势汹汹的指责元召的时候,气氛一度十分紧张。分属于不同势力的一些大臣们已经摩拳擦掌,做好了接下来应对大场面的准备。
李璇玑以激烈的语气,列出了元召的几条大罪。
“……元召在长安西城门外,不尊长者,纵马行凶,差点儿令廷尉等数位大臣重伤。而后又大闹北军大营,肆无忌惮的杀伤众多将士后不知所踪……及至在长乐候府门前,他又包庇行凶的霍去病……斑斑劣迹,实在是可恶至极!如果陛下今日不严加惩治,恐怕会伤了所有北军将士的心。到时候万一发生不可预测之事,元召其罪难赎……!”
他话音刚落,皇帝还没有做出什么反应呢。旁边早已经有几人跪伏在地,悲泣莫名。在大家惊愕的目光中,却见不是别人,正是以大汉廷尉韦吉为首的几个大臣,以头抢地连声喊冤。
“陛下、陛下啊……臣等请陛下做主,严惩杀人凶手元召!他竟然凭借勇力滥杀无辜,臣等的家中子弟好好的在长安学院学习,却没想到突遭横祸,就那样惨死在了长乐塬上……!是臣等不愤,听闻他入长安,在西城门外想要与他理论讨个公道,却没想到这厮又要纵马行凶。如果不是李将军及时赶到,恐怕臣等的性命就凶多吉少了……陛下,这次您可要给我们做主呀!”
几个大臣的表情很生动,哭诉很悲情。不知内情者听来,果然是会大起同情之心,侧目而视那“穷凶极恶”之人。
排在最后面位置的长安令任宽不由得翻了翻白眼,心中暗自鄙夷。这些大臣也都算得上是朝堂公卿了,却没想到行事也是如此颠倒黑白,令人不忿。只是他在朝堂上的地位低微,不得天子讯问却没有资格主动奏事。
元召面色平静的看着他们的表演,脸上无悲无喜。今天的含元殿上,他不想过多的为自己争辩什么。该知道的事,皇帝一定早已经知道。他的态度究竟如何,他很想看个究竟。
元召猜想的一点儿都没错。皇帝虽然闭关,但只要他想知道的事,片刻之间就会了解的清清楚楚。
就在上朝之前,态度恭敬的新进宠臣江充呈上了一封详尽的奏疏。简单扼要,脉络清晰,把几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的清清楚楚。皇帝只不过扫视了一眼,就了然于胸。虽然当时没有说什么,但眼中对江充的嘉奖之意,明白无误。
这个不动声色的年轻人,可真能干啊!利用天亮之前这几个时辰的功夫,竟然把内中情由整理分析的这么详细,皇帝自然是大为满意。看来自己的眼光没有错,有这个人在身边,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此时的江充,就静静的站在离皇帝不远的一侧。从他这个位置看下去,九龙阶下含元殿中一目了然。仿佛是感受到了皇帝从背后投射过来的目光,他站得更加笔直挺立。自己辛苦钻营不惜以卑贱的身份辗转在贵人府邸,不就是为了等待这样的一天吗?
青云之上俯视群臣,陪伴帝侧的感觉,果然是非常爽!心头激荡之际,听到皇帝开始讲话,他淡淡的笑了。从此以后,他要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手腕,牢牢站在这个位置上,眦睚必报,任意而行!
“这些事……朕都知道了。唉,朕只想说一句话,希望诸卿以大局为重!五日之后,诸王就要进入长安了。在此之前,朕不希望再听到有人因为任何私怨破坏安宁的局面……至于将来,朕自然赏罚分明,会为你们分辨是非,理清曲直的。都听清楚了吗?”
丞相公孙弘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放下心来。皇帝既然用了“拖”字诀,很明显,就是想把这些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汉天子金口玉言,既然他都这样说了,谁还敢当场反驳呢?和稀泥就和稀泥吧。没有人想被戴上一顶破坏安定大局意图谋反的大帽子。
皇帝的话外之意,韦吉等人也都听懂了。想必接下来就会有厚重的封赏来补偿他们的损失。虽然心中有些不情愿,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宜再过于纠缠。与元召的那些恩怨,来日方长,等着瞧!
李璇玑虽然还有些愤愤不平。不过转念一想,也不必急在这一时。等诸王觐见的这件大事过去之后,有的是时间和元召算账。他想的很明白,元召回长安之后,皇帝一定不会再让他待在军中,没有了兵权在手,就容易对付的多了。毕竟自己身为九门将军,又统领着北军大营的三万兵马,两相对比,孰强孰弱,那还用问吗!
至于其余的那些大臣们,除了某些心怀不轨者之外,大多数也都放下心来。对皇帝的这次决定都暗自称赞。该果决时就果决,该拖拉时就拖拉,天子手腕,愈加高明!
长安城内刚要激起的风波,似乎在含元殿上已经被轻易地平息了。只不过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有些事是怎么也躲避不过去的,有些人宿命中的生死对决,也总是还会发生的。
长安平静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大朝会一天之后,在上林苑发生的突变,终于还是再次引发了暂且平息的冲突,风云大起,雷霆震怒。
皇帝想要做一个平衡各方的好皇帝,和事佬自然要做到底。于是,出于进一步化解矛盾的心理,第二天,有许多重臣都接到了来自未央宫的旨意。
皇帝陛下要去终南山上林苑围猎,特旨恩赐诸臣随行,大家和和气气来一次郊游行猎,似乎是一件听上去很好的事。
有资格参加的人,自然都算得上是一种特别的恩典。能够随扈圣驾去皇家上林苑,从来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接到旨意的人,当然都不会缺席。
临出发之前,皇帝还特意在偏殿召见了部分臣子们。这当中就包括带领一部骑兵随行的李璇玑,羽林军将军韩嫣,长乐候元召和一同从草原回来的霍去病,还有严助等常侍们以及董宴、江充这些身边宠臣。后来不知道出于何种心理,他又命令把在博望苑读书的太子刘琚召唤了来,让他一同跟着。
话说太子自从归来之后,还没有见过皇帝的面呢,行礼问安之后,自然十分激动。等到父皇简单问询几句,予以嘉勉之后,让他站在一边。太子偷偷的闪目看了元召一眼,见他安然无恙,总算放下心来。
与匈奴人的战事虽然已经接近尾声,大局将定,但毕竟还没有正式结束,对出征将士的大规模封赏自然还不到时候。不过,朝廷会进行一轮史无前例的高规格赏赐,是任何人都可以预料到的。现在整个长安都在议论的就是,不久之后,将会有多少军中将校可以封侯赏爵光耀天下。
皇帝刘彻对霍去病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印象深刻,当初的第一次对匈奴大捷之后,就已经给予超出规格的重视,一战封侯,冠绝诸将。而这位帝国最年轻将军的骄人战绩和卓越功勋,也足以配的上任何荣誉。
因此,皇帝这一次对她进行了特别的温言嘉勉。当问起身上包裹的伤处时,重新披挂将军装束的霍去病并没有说出这是那夜所伤,而只是低头谢恩,并不多言。
“朕听说,你现在还是居住于元召的府邸中,虽然你们关系特殊,但身为帝国的威武将军,朕又怎么能够如此刻薄呢?哈哈!这次回到长安来,朕已经亲自挑选好了,准备赏赐给你一座大大的府第,就在距离未央宫不远的地方,以后你就有自己的居处啦!”
元召眼角微动,神色间没有任何表现。而低头不语的霍去病却猛然抬起头来,连忙说道。
“多谢陛下!只是这些年来,小将已经习惯了跟在师父身边,不敢单独受此重赐!”
虽然说的委婉,但坚决推辞之意却十分明显。在场的诸人都有些惊奇,天子亲赐府邸,这是何等的荣耀,竟然有人推辞不受?真是咄咄怪事啊!
皇帝脸上的神色略微一僵,然后露出微笑,看了元召一眼,又重新对霍去病说道。
“朕一言既出,岂能收回……这是朕的赏赐,不可推辞!难道,你有什么不可言说的原因吗?”
然而,出乎意料,脸色有些涨红的年轻将军并没有立即答应。只是这样的情形下,似乎仍旧拒绝也不妥当。一时之间,心中为难,偷眼向元召求助时,却见他脸色平淡没有丝毫的表示。
在这一刻,其实女儿身的巾帼红颜很想脱口而出,她永远也不会离开师父身边的!不过,理智提醒她,在这个特殊时候,不能如此任性。
“陛下,小将不愿受赐,没有什么其他原因。”
“哦,那是为何?”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皇帝在闭关三天以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对发生在长安城内的事,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态度,而是以和稀泥了事。
不过在刚开始,九门将军李璇玑气势汹汹的指责元召的时候,气氛一度十分紧张。分属于不同势力的一些大臣们已经摩拳擦掌,做好了接下来应对大场面的准备。
李璇玑以激烈的语气,列出了元召的几条大罪。
“……元召在长安西城门外,不尊长者,纵马行凶,差点儿令廷尉等数位大臣重伤。而后又大闹北军大营,肆无忌惮的杀伤众多将士后不知所踪……及至在长乐候府门前,他又包庇行凶的霍去病……斑斑劣迹,实在是可恶至极!如果陛下今日不严加惩治,恐怕会伤了所有北军将士的心。到时候万一发生不可预测之事,元召其罪难赎……!”
他话音刚落,皇帝还没有做出什么反应呢。旁边早已经有几人跪伏在地,悲泣莫名。在大家惊愕的目光中,却见不是别人,正是以大汉廷尉韦吉为首的几个大臣,以头抢地连声喊冤。
“陛下、陛下啊……臣等请陛下做主,严惩杀人凶手元召!他竟然凭借勇力滥杀无辜,臣等的家中子弟好好的在长安学院学习,却没想到突遭横祸,就那样惨死在了长乐塬上……!是臣等不愤,听闻他入长安,在西城门外想要与他理论讨个公道,却没想到这厮又要纵马行凶。如果不是李将军及时赶到,恐怕臣等的性命就凶多吉少了……陛下,这次您可要给我们做主呀!”
几个大臣的表情很生动,哭诉很悲情。不知内情者听来,果然是会大起同情之心,侧目而视那“穷凶极恶”之人。
排在最后面位置的长安令任宽不由得翻了翻白眼,心中暗自鄙夷。这些大臣也都算得上是朝堂公卿了,却没想到行事也是如此颠倒黑白,令人不忿。只是他在朝堂上的地位低微,不得天子讯问却没有资格主动奏事。
元召面色平静的看着他们的表演,脸上无悲无喜。今天的含元殿上,他不想过多的为自己争辩什么。该知道的事,皇帝一定早已经知道。他的态度究竟如何,他很想看个究竟。
元召猜想的一点儿都没错。皇帝虽然闭关,但只要他想知道的事,片刻之间就会了解的清清楚楚。
就在上朝之前,态度恭敬的新进宠臣江充呈上了一封详尽的奏疏。简单扼要,脉络清晰,把几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的清清楚楚。皇帝只不过扫视了一眼,就了然于胸。虽然当时没有说什么,但眼中对江充的嘉奖之意,明白无误。
这个不动声色的年轻人,可真能干啊!利用天亮之前这几个时辰的功夫,竟然把内中情由整理分析的这么详细,皇帝自然是大为满意。看来自己的眼光没有错,有这个人在身边,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此时的江充,就静静的站在离皇帝不远的一侧。从他这个位置看下去,九龙阶下含元殿中一目了然。仿佛是感受到了皇帝从背后投射过来的目光,他站得更加笔直挺立。自己辛苦钻营不惜以卑贱的身份辗转在贵人府邸,不就是为了等待这样的一天吗?
青云之上俯视群臣,陪伴帝侧的感觉,果然是非常爽!心头激荡之际,听到皇帝开始讲话,他淡淡的笑了。从此以后,他要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手腕,牢牢站在这个位置上,眦睚必报,任意而行!
“这些事……朕都知道了。唉,朕只想说一句话,希望诸卿以大局为重!五日之后,诸王就要进入长安了。在此之前,朕不希望再听到有人因为任何私怨破坏安宁的局面……至于将来,朕自然赏罚分明,会为你们分辨是非,理清曲直的。都听清楚了吗?”
丞相公孙弘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放下心来。皇帝既然用了“拖”字诀,很明显,就是想把这些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汉天子金口玉言,既然他都这样说了,谁还敢当场反驳呢?和稀泥就和稀泥吧。没有人想被戴上一顶破坏安定大局意图谋反的大帽子。
皇帝的话外之意,韦吉等人也都听懂了。想必接下来就会有厚重的封赏来补偿他们的损失。虽然心中有些不情愿,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宜再过于纠缠。与元召的那些恩怨,来日方长,等着瞧!
李璇玑虽然还有些愤愤不平。不过转念一想,也不必急在这一时。等诸王觐见的这件大事过去之后,有的是时间和元召算账。他想的很明白,元召回长安之后,皇帝一定不会再让他待在军中,没有了兵权在手,就容易对付的多了。毕竟自己身为九门将军,又统领着北军大营的三万兵马,两相对比,孰强孰弱,那还用问吗!
至于其余的那些大臣们,除了某些心怀不轨者之外,大多数也都放下心来。对皇帝的这次决定都暗自称赞。该果决时就果决,该拖拉时就拖拉,天子手腕,愈加高明!
长安城内刚要激起的风波,似乎在含元殿上已经被轻易地平息了。只不过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有些事是怎么也躲避不过去的,有些人宿命中的生死对决,也总是还会发生的。
长安平静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大朝会一天之后,在上林苑发生的突变,终于还是再次引发了暂且平息的冲突,风云大起,雷霆震怒。
皇帝想要做一个平衡各方的好皇帝,和事佬自然要做到底。于是,出于进一步化解矛盾的心理,第二天,有许多重臣都接到了来自未央宫的旨意。
皇帝陛下要去终南山上林苑围猎,特旨恩赐诸臣随行,大家和和气气来一次郊游行猎,似乎是一件听上去很好的事。
有资格参加的人,自然都算得上是一种特别的恩典。能够随扈圣驾去皇家上林苑,从来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接到旨意的人,当然都不会缺席。
临出发之前,皇帝还特意在偏殿召见了部分臣子们。这当中就包括带领一部骑兵随行的李璇玑,羽林军将军韩嫣,长乐候元召和一同从草原回来的霍去病,还有严助等常侍们以及董宴、江充这些身边宠臣。后来不知道出于何种心理,他又命令把在博望苑读书的太子刘琚召唤了来,让他一同跟着。
话说太子自从归来之后,还没有见过皇帝的面呢,行礼问安之后,自然十分激动。等到父皇简单问询几句,予以嘉勉之后,让他站在一边。太子偷偷的闪目看了元召一眼,见他安然无恙,总算放下心来。
与匈奴人的战事虽然已经接近尾声,大局将定,但毕竟还没有正式结束,对出征将士的大规模封赏自然还不到时候。不过,朝廷会进行一轮史无前例的高规格赏赐,是任何人都可以预料到的。现在整个长安都在议论的就是,不久之后,将会有多少军中将校可以封侯赏爵光耀天下。
皇帝刘彻对霍去病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印象深刻,当初的第一次对匈奴大捷之后,就已经给予超出规格的重视,一战封侯,冠绝诸将。而这位帝国最年轻将军的骄人战绩和卓越功勋,也足以配的上任何荣誉。
因此,皇帝这一次对她进行了特别的温言嘉勉。当问起身上包裹的伤处时,重新披挂将军装束的霍去病并没有说出这是那夜所伤,而只是低头谢恩,并不多言。
“朕听说,你现在还是居住于元召的府邸中,虽然你们关系特殊,但身为帝国的威武将军,朕又怎么能够如此刻薄呢?哈哈!这次回到长安来,朕已经亲自挑选好了,准备赏赐给你一座大大的府第,就在距离未央宫不远的地方,以后你就有自己的居处啦!”
元召眼角微动,神色间没有任何表现。而低头不语的霍去病却猛然抬起头来,连忙说道。
“多谢陛下!只是这些年来,小将已经习惯了跟在师父身边,不敢单独受此重赐!”
虽然说的委婉,但坚决推辞之意却十分明显。在场的诸人都有些惊奇,天子亲赐府邸,这是何等的荣耀,竟然有人推辞不受?真是咄咄怪事啊!
皇帝脸上的神色略微一僵,然后露出微笑,看了元召一眼,又重新对霍去病说道。
“朕一言既出,岂能收回……这是朕的赏赐,不可推辞!难道,你有什么不可言说的原因吗?”
然而,出乎意料,脸色有些涨红的年轻将军并没有立即答应。只是这样的情形下,似乎仍旧拒绝也不妥当。一时之间,心中为难,偷眼向元召求助时,却见他脸色平淡没有丝毫的表示。
在这一刻,其实女儿身的巾帼红颜很想脱口而出,她永远也不会离开师父身边的!不过,理智提醒她,在这个特殊时候,不能如此任性。
“陛下,小将不愿受赐,没有什么其他原因。”
“哦,那是为何?”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