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帷幄天下掌中藏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汉王朝建始三年,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在历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从这一年陆续开始发生的几件大事,不仅对这个强盛至极的国家产生深远影响,更是直接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走向。
身为当代太史令的司马迁,以其敏锐的观察能力,很早就预感到这次大汉军队西征的重大意义。因此,他才不辞辛苦,远赴西域。这次回来之后,只不过仅仅在长安呆了几天的时间,等到元召动身时候,他又寸步不离的跟在身后,共同西去了。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需要如椽巨笔来记录铭刻,这个重担,又舍他其谁呢?
“元侯,世人皆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古往今来,无数先贤耗尽余生,能达到此境界者,又有几人呢?似元侯这般年纪,已经做到如此地步……唉!这恐怕非人力所及,自是天授了!”
司马迁的眼神很复杂。这些年来,他一直暗中观察元召所做的一切,但就算是他想破了脑袋,也实在想不出,以一个人的力量是怎样引领了一个庞大帝国和时代的发展。
元召苦笑着,不由自主的揉了揉额头,对这位孜孜不倦喜欢追根问底的史书记录者感觉到有些头疼。这是司马迁啊!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将会成为后世无数人顶礼膜拜的偶像?怎么能这么像个狗仔一样眼神犀利的想要看透所有细节呢……哦,忘了他不能预知未来了。
“呵呵!太史令大人过誉了。我只不过是尽力做的更好一些罢了。说起来,华夏文明渊源流长,先贤们居功甚伟。我们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来自于他们的传承啊!”
“元侯太谦虚了。天下民众的眼睛里,可是揉不得沙子的呀!……西征会取得怎样的胜利,迁和众人无不翘首以待。呵呵!”
离开长安之后,司马迁与元召曾经交谈数次,解惑良多。而对元召了解越深,他就越感到此人的深不可测。如果说刚开始的时候,他和许多人一样,还对西征大计有无必要而有另外不同想法的话,那么到了现在,却也只剩下和将士们相同的激情。
既然有这样的大才在身边,当然不能浪费了。一些紧急军报和来往文书,元召便都交给了他打理。“司马秘书”挽起袖子,干的有声有色。元召暗自发笑,有这样的秘书助手,心中简直是满满的成就感啊!
为了节省时间,元召这次是乘坐的战船,溯江而上,直到高原。最新从剑湖船坞打造出来的船队,搭载着八万将士,昼夜兼程披星戴月,奔向他们宿命中的荣耀战场。
时至今日,为国征战建功立业,这样的信念,早已经成为每一个军中健儿毕生追求的目标。枕戈待旦的甲板上,听耳边怒涛翻涌,看着两岸飞逝的青山无数,头顶夜空星辰灼灼光芒。在他们心中只有奔腾的热血和无尽豪情。
“我所愿者,此役一战而定!如果能尽量减少这些大好男儿的伤亡,从此求得天下苍生安宁,便是最大的安慰了。”
江风扑面,夜凉如水。站立在船头的元召长出一口气,回答了司马迁最后一个问题。
不管是身边的大批将校,还是司马迁以及那些跟随军中加以历练的年轻官员们,听到这位天下所望的人物话语中的悲天悯人之意,无不心中感佩。
“元侯放心!我等当尽死力,一战成功!”
浩浩大江东去,这支代表着帝国精神的铁甲劲旅逆流而上,不需要豪言壮语的呐喊,每一个字中的坚定,却已经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而在这同一片苍穹下,西域战场经历了短暂时日的平静之后,终于又烽烟渐起,波斯军队在与汉军决战之前,开始了最后一次对整个西域所有国家的残酷掠夺。
在这条主要战线上,实际还有四十多万大军的波斯人,每天的后勤消耗是非常惊人的。不光是作战部队需要精良的给养,就连大批战马、骆驼的草料等需要,也是一件十分耗费力气的事。
更何况,波斯王和随军东征的那些贵族、将军们,还需要维持舒适的享受。虽然是在作战期间,必要的排场以及美酒、美食、美人歌舞等,却是必不可少的。
原本在波斯王的作战计划中,西域诸国的财富和粮食,是足够保障波斯大军在此期间所用的。刚开始控制这片区域的时候,也确实如此。不过随着战争的推进,尤其是在玉门关战役和敦煌战役相继失败之后,事情就突然起了变化。
除了很早就投靠波斯人的大食等少数几个国家之外,西域被征服区的民众都开始对他们采取敌视态度。就算那些王族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屈服,但因为波斯人的残酷杀戮而埋藏在心中的怨恨,一旦被汉军的胜利消息所点燃,后果将会是极其严重的。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波斯大军的后勤保障开始出现不足和短缺。但这个情况,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人敢向波斯王提及。因为,在这位伟大君王的意识中,他的权杖和剑所及范围内,除了屈服就是死亡,不会有反抗。
如果出现了反抗,这自然就是将军们的失职。而这无疑是对波斯王权威的损害。刚愎自用喜怒无常的波斯王一旦为此发怒,那么就会有人要倒大霉了。
不过,令手下主管这些事的波斯贵族松了一口气的是,汉朝人竟然非常及时的送来了百万斛军粮,一下子就解了燃眉之急。
这段日子的停战时间里,在几十万大军都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之后,将军们经过几次军事会议的商议,都一致决定,对整个西域征服区进行一次彻底的洗劫。以便于积累起充足的后勤保证,与汉军展开决战。
波斯王很快批准了这次行动。于是,西域人就遭了殃。波斯军队开始轮番出动,从武威郡以西的大片区域之内,没有几天的时间就变成了一片无人区。
尸骨累累,血流盈野。无数的西域各族人就在这次劫难中死去,许多繁华的市镇成了一片死寂,黄沙漫过,到处荒凉。
成千上万死里逃生的西域人,通过各种渠径逃难到汉军控制区域之后,他们哭倒在地,大声哀嚎,以头杵地的恳求汉军为他们报仇雪恨。
留守敦煌汉军大营的博望侯张骞和飞龙军将军李陵等人,虽然很想出战突袭。但想起元召临走之前留下的命令,他们便强制按捺下躁动的心情。大局为重,没有人敢为了一时的意气用事而破坏元召的整体作战布局。
好在,经受劫难的只是西域人。虽然说元召一直以来倡导的都是对异族一视同仁,只要肯依附大汉帝国的,便都受到汉军的保护。但在当前的特殊情况下,将士们心中毕竟少了一份感同身受。
不管是张骞还是李陵,他们都很明白,与波斯大军决战的日子不会太远了。一场战况空前的大规模战役,即将在西域这片辽阔的战场上演。虽然说以五万对四十万,力量相差太悬殊。但他们所有人心中没有丝毫的畏惧之意。
元召急匆匆赶回长安去干什么,他们两个人作为绝对的心腹,都很清楚。这位胸襟开阔的伟大人物想要的绝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胜利,他想要的是通过这次战机,名正言顺的打开西征的通道,为大汉帝国争取到一次千载难逢的扩张机会。
所谓师出有名,一直以来都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而当元召发出那句著名的“凡日月所照,皆是汉土,江海所至,尽是汉流”的号召时,所有人便都明白了他不加掩饰的野心。
敦煌城里的将军们安抚下那些西域人之后,都咬了咬牙。就让波斯王和他的大军再猖獗一些时日吧!相信不久之后,这片肆虐之地,便是他们葬身之所。
而现在的波斯王,却一点儿也没有危机感。他正志得意满的听着将军们的汇报。劫掠西域收获颇丰,而对面的汉军大营龟缩不出,没有一兵一卒敢轻举妄动。他亲自赏赐出动的将军大盏美酒,然后哈哈大笑的说道。
“很明显,汉朝军队并没有多大的进取心。就算是元召亲自来到军中,恐怕他的使命也只是想要夺回西域都护府原先统辖之地而已。哼!既然我们的武士们已经养精蓄锐吃饱喝足,那就该他们再去松散松散筋骨了。你们都去做准备吧,我希望在耐心耗尽之前,听到好消息……西域的风沙太干燥了。长安,才是我们应该歇马的地方!”
精神抖擞的将军们不敢怠慢。战斗的号角再次吹响。目标,敦煌城汉军大营的外围驻军。
就在元召回来之前,短短数日之内,波斯军队总共出动精兵十余万,与汉军进行了三次激烈战斗。汉军为了保存实力,只采取了保守的战法,战场形势因此变得有些不利。尝到甜头儿的波斯大军再次飞扬跋扈的嚣张起来。
当元召终于从大江源头登陆,整顿队伍,稍事休息时。他接到的便是这样的消息。同时,还有几封来自不同方向的飞鹰急书。
大汉王朝建始三年,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在历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从这一年陆续开始发生的几件大事,不仅对这个强盛至极的国家产生深远影响,更是直接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走向。
身为当代太史令的司马迁,以其敏锐的观察能力,很早就预感到这次大汉军队西征的重大意义。因此,他才不辞辛苦,远赴西域。这次回来之后,只不过仅仅在长安呆了几天的时间,等到元召动身时候,他又寸步不离的跟在身后,共同西去了。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需要如椽巨笔来记录铭刻,这个重担,又舍他其谁呢?
“元侯,世人皆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古往今来,无数先贤耗尽余生,能达到此境界者,又有几人呢?似元侯这般年纪,已经做到如此地步……唉!这恐怕非人力所及,自是天授了!”
司马迁的眼神很复杂。这些年来,他一直暗中观察元召所做的一切,但就算是他想破了脑袋,也实在想不出,以一个人的力量是怎样引领了一个庞大帝国和时代的发展。
元召苦笑着,不由自主的揉了揉额头,对这位孜孜不倦喜欢追根问底的史书记录者感觉到有些头疼。这是司马迁啊!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将会成为后世无数人顶礼膜拜的偶像?怎么能这么像个狗仔一样眼神犀利的想要看透所有细节呢……哦,忘了他不能预知未来了。
“呵呵!太史令大人过誉了。我只不过是尽力做的更好一些罢了。说起来,华夏文明渊源流长,先贤们居功甚伟。我们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来自于他们的传承啊!”
“元侯太谦虚了。天下民众的眼睛里,可是揉不得沙子的呀!……西征会取得怎样的胜利,迁和众人无不翘首以待。呵呵!”
离开长安之后,司马迁与元召曾经交谈数次,解惑良多。而对元召了解越深,他就越感到此人的深不可测。如果说刚开始的时候,他和许多人一样,还对西征大计有无必要而有另外不同想法的话,那么到了现在,却也只剩下和将士们相同的激情。
既然有这样的大才在身边,当然不能浪费了。一些紧急军报和来往文书,元召便都交给了他打理。“司马秘书”挽起袖子,干的有声有色。元召暗自发笑,有这样的秘书助手,心中简直是满满的成就感啊!
为了节省时间,元召这次是乘坐的战船,溯江而上,直到高原。最新从剑湖船坞打造出来的船队,搭载着八万将士,昼夜兼程披星戴月,奔向他们宿命中的荣耀战场。
时至今日,为国征战建功立业,这样的信念,早已经成为每一个军中健儿毕生追求的目标。枕戈待旦的甲板上,听耳边怒涛翻涌,看着两岸飞逝的青山无数,头顶夜空星辰灼灼光芒。在他们心中只有奔腾的热血和无尽豪情。
“我所愿者,此役一战而定!如果能尽量减少这些大好男儿的伤亡,从此求得天下苍生安宁,便是最大的安慰了。”
江风扑面,夜凉如水。站立在船头的元召长出一口气,回答了司马迁最后一个问题。
不管是身边的大批将校,还是司马迁以及那些跟随军中加以历练的年轻官员们,听到这位天下所望的人物话语中的悲天悯人之意,无不心中感佩。
“元侯放心!我等当尽死力,一战成功!”
浩浩大江东去,这支代表着帝国精神的铁甲劲旅逆流而上,不需要豪言壮语的呐喊,每一个字中的坚定,却已经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而在这同一片苍穹下,西域战场经历了短暂时日的平静之后,终于又烽烟渐起,波斯军队在与汉军决战之前,开始了最后一次对整个西域所有国家的残酷掠夺。
在这条主要战线上,实际还有四十多万大军的波斯人,每天的后勤消耗是非常惊人的。不光是作战部队需要精良的给养,就连大批战马、骆驼的草料等需要,也是一件十分耗费力气的事。
更何况,波斯王和随军东征的那些贵族、将军们,还需要维持舒适的享受。虽然是在作战期间,必要的排场以及美酒、美食、美人歌舞等,却是必不可少的。
原本在波斯王的作战计划中,西域诸国的财富和粮食,是足够保障波斯大军在此期间所用的。刚开始控制这片区域的时候,也确实如此。不过随着战争的推进,尤其是在玉门关战役和敦煌战役相继失败之后,事情就突然起了变化。
除了很早就投靠波斯人的大食等少数几个国家之外,西域被征服区的民众都开始对他们采取敌视态度。就算那些王族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屈服,但因为波斯人的残酷杀戮而埋藏在心中的怨恨,一旦被汉军的胜利消息所点燃,后果将会是极其严重的。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波斯大军的后勤保障开始出现不足和短缺。但这个情况,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人敢向波斯王提及。因为,在这位伟大君王的意识中,他的权杖和剑所及范围内,除了屈服就是死亡,不会有反抗。
如果出现了反抗,这自然就是将军们的失职。而这无疑是对波斯王权威的损害。刚愎自用喜怒无常的波斯王一旦为此发怒,那么就会有人要倒大霉了。
不过,令手下主管这些事的波斯贵族松了一口气的是,汉朝人竟然非常及时的送来了百万斛军粮,一下子就解了燃眉之急。
这段日子的停战时间里,在几十万大军都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之后,将军们经过几次军事会议的商议,都一致决定,对整个西域征服区进行一次彻底的洗劫。以便于积累起充足的后勤保证,与汉军展开决战。
波斯王很快批准了这次行动。于是,西域人就遭了殃。波斯军队开始轮番出动,从武威郡以西的大片区域之内,没有几天的时间就变成了一片无人区。
尸骨累累,血流盈野。无数的西域各族人就在这次劫难中死去,许多繁华的市镇成了一片死寂,黄沙漫过,到处荒凉。
成千上万死里逃生的西域人,通过各种渠径逃难到汉军控制区域之后,他们哭倒在地,大声哀嚎,以头杵地的恳求汉军为他们报仇雪恨。
留守敦煌汉军大营的博望侯张骞和飞龙军将军李陵等人,虽然很想出战突袭。但想起元召临走之前留下的命令,他们便强制按捺下躁动的心情。大局为重,没有人敢为了一时的意气用事而破坏元召的整体作战布局。
好在,经受劫难的只是西域人。虽然说元召一直以来倡导的都是对异族一视同仁,只要肯依附大汉帝国的,便都受到汉军的保护。但在当前的特殊情况下,将士们心中毕竟少了一份感同身受。
不管是张骞还是李陵,他们都很明白,与波斯大军决战的日子不会太远了。一场战况空前的大规模战役,即将在西域这片辽阔的战场上演。虽然说以五万对四十万,力量相差太悬殊。但他们所有人心中没有丝毫的畏惧之意。
元召急匆匆赶回长安去干什么,他们两个人作为绝对的心腹,都很清楚。这位胸襟开阔的伟大人物想要的绝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胜利,他想要的是通过这次战机,名正言顺的打开西征的通道,为大汉帝国争取到一次千载难逢的扩张机会。
所谓师出有名,一直以来都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而当元召发出那句著名的“凡日月所照,皆是汉土,江海所至,尽是汉流”的号召时,所有人便都明白了他不加掩饰的野心。
敦煌城里的将军们安抚下那些西域人之后,都咬了咬牙。就让波斯王和他的大军再猖獗一些时日吧!相信不久之后,这片肆虐之地,便是他们葬身之所。
而现在的波斯王,却一点儿也没有危机感。他正志得意满的听着将军们的汇报。劫掠西域收获颇丰,而对面的汉军大营龟缩不出,没有一兵一卒敢轻举妄动。他亲自赏赐出动的将军大盏美酒,然后哈哈大笑的说道。
“很明显,汉朝军队并没有多大的进取心。就算是元召亲自来到军中,恐怕他的使命也只是想要夺回西域都护府原先统辖之地而已。哼!既然我们的武士们已经养精蓄锐吃饱喝足,那就该他们再去松散松散筋骨了。你们都去做准备吧,我希望在耐心耗尽之前,听到好消息……西域的风沙太干燥了。长安,才是我们应该歇马的地方!”
精神抖擞的将军们不敢怠慢。战斗的号角再次吹响。目标,敦煌城汉军大营的外围驻军。
就在元召回来之前,短短数日之内,波斯军队总共出动精兵十余万,与汉军进行了三次激烈战斗。汉军为了保存实力,只采取了保守的战法,战场形势因此变得有些不利。尝到甜头儿的波斯大军再次飞扬跋扈的嚣张起来。
当元召终于从大江源头登陆,整顿队伍,稍事休息时。他接到的便是这样的消息。同时,还有几封来自不同方向的飞鹰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