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649 真理越辩越明
第649章 649 真理越辩越明
自黄道周怒斥皇帝毁弃儒教后,帝国日报的报纸销量创了个新高,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报纸,虽然没有黄道周那一期的销量,但相比国王,却是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其原因就是在于有更多的人跟着黄道周一样,写文章给帝国日报,谈论批评这件事。得益于读报人的广泛分布,关于教育扩大化以及其课本的消息,几乎让全国读书人都知道了,越来越多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人赞同黄道周的说法,只是语气没那么激烈,而有的人却赞同皇帝的做法,他们打着孔圣‘有教无类’的说辞,为皇帝政策鼓吹,还有的人则双方都不靠,而是谈论起八股取士的弊端,认为科举要改,但不是入皇帝这样改,而是要重新定一个学派为考试内容。
就如当初的朱子一样,重新定一个子出来,扶持新的学派上位。这一派的人,基本就是陆王心学的信徒,试图恢复心学的辉煌,再次成为主流。
在明朝中叶,陆王心学几乎取代程朱理学,成为主流,然而到了明末,却渐渐式微,再次被程朱理学赶上,朱学再次光大,其代表就是黄道周。
一时间,报纸上三派混战,鼓吹派指责反对派冥顽不化,抱残守缺,是要将中华文明拖入深渊,反对派指责心学派是标新立异,歪理邪说,其学说有严重缺陷,不足为主流,而心学派则指责鼓吹派大胆激进,其中诸子百家、海外学说混杂,是要断了中华文明的根。
其中,鼓吹派的多为朝廷官员,以徐光启为首,反对派则以推崇朱学的黄道周为首,至于陆王心学,却是以刘宗周为首。
黄道周和刘宗周都是明末大儒,虽都是理学,但秉持的流派不同,一者推崇朱学,一者以慎独为宗旨,别出心裁,试图重振心学。两者本相安无事,却被这次的皇帝编篡课事件,给引得相互激斗起来。
三派在报纸上互相辩论,争夺,互有支持者,一时间极为吸引人的眼球,甚至这股风气还从报纸蔓延到了现实当中,不少人当中辩论,各有支持者。
而在这场辩论中,掐架最狠的反而不是鼓吹派和反对派,而是反对派和心学派,场下的辩论也是以他们为主,其言辞最激烈,态势最火爆,往往吵着吵着两派的学者就打起来了。
这完全是因为当初王阳明的心学,就是靠着批判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而起的,很多学说针对的都是理学。
在民间,这两派的声音最大,而在报纸上,却是鼓吹派声音最大,甚至一度压倒了其他两派。
在明朝,内阁大学士不仅仅是单纯的官职,也是一种学术上的地位,是权力和学术地位的结合体,有内阁首辅为鼓吹派站台,不少人都跟风起来,尤其是官场上的人物。
这些人见多识广,不仅读书了得,实际事务也非常熟谙,写其策论文章来,有理有据,还有事实数据,辩驳能力非常强,在短短的几次交锋后,就将反对派给压制下去。
至此,整场辩论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黄道周怒斥皇帝,到三派辩论,再到到底有没有变革的必要,若是有的话,该如何变革。
内阁中。
徐光启翻着这一月来的报纸,看着上面的文章评论,的确有些匪夷所思的感觉,他怎么而已想不到,皇帝启动的这场争端,似乎已经赢了的样子。
这样的结果让徐光启大为吃惊,他原本觉得,这怎么可能获得胜利呢?
“首辅大人还在看报纸呢?”钱龙锡来打了徐光启身边,笑着问道。
“是啊,这一个月来发生的事太不可思议了。”徐光启也笑着回应,“原本以为应该是一片骂声,结果不仅将心学派的人给引了出来,就连最后的争论也是胜利了。”
“是吗?”钱龙锡玩味的笑了笑,“报纸毕竟掌握在陛下的手中,陛下想让谁在上面刊登,谁就能刊登上去,不是吗?”
听到这个回答,徐光启一愣,没想到钱龙锡却是从这个角度看待问题,确实,掌控着帝国日报的发行权,只要巧妙的安排,的确可以营造一种反对派大势已尽的态势出来,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你太小看陛下了!”然而,徐光启却洒然一笑,站起身来,踱着步,背着手道:“本官到过经厂,看到过天下的投稿,黄道周那帮人的书信明显大为减少,不支之势,极为明显。”
“时移势易,世界上就没有一成不变之法,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黄道周本就错误理解先贤之言,以此攻之,他们又怎能不败?再譬如这内阁,不也在上百年的变迁中,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吗?”
说着,徐光启看向其他几个大学士,眼睛中绽放出一种明亮的光芒,那是顿悟的感觉,通过对钱龙锡的剖析,他似乎把握到了皇帝挑起这一场舆论的用意。
“陛下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真理越辩越明,革新之势,从未停歇,也无法停歇,黄道周等人,妄图用一种凝固不变的制度和思想,去桎梏今上,简直可笑,只要将之挑起,大白天下,众人讨论,一切都将浮现出来。”
“就如这次大讨论?”钱龙锡忽然插话道:“陛下是料定黄道周等人必败,所以才故意刊登?”
“没错,你看最新一期报纸,这几篇社论,写的极为精彩,其横向对比唐宋和本朝,孰优孰劣,一眼便知。公道自在人心,黄道周等人只是跳梁小丑,再怎么虚掩矫饰,也无法掩盖其词穷理屈的真面目!”
“陛下,高明啊!”徐光启悠悠叹息,然后转身出了皇极门,悄然而去。
“我等不如陛下,我等不如首辅啊!”钱龙锡也长叹一声,不知为何,他忽然觉得自己有些累,和徐光启,和陛下相比,自己宛如小丑一般,若能青史留名,他们定然是大嘉赞赏,而自己,不过是聊聊几笔吧!
钱龙锡有些意兴阑珊的走了出去,留下熊文灿、王在晋、朱燮元几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们两是怎么了,皇帝赢了不是更好吗,自己等人政策的推行会更加顺利呀?
自黄道周怒斥皇帝毁弃儒教后,帝国日报的报纸销量创了个新高,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报纸,虽然没有黄道周那一期的销量,但相比国王,却是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其原因就是在于有更多的人跟着黄道周一样,写文章给帝国日报,谈论批评这件事。得益于读报人的广泛分布,关于教育扩大化以及其课本的消息,几乎让全国读书人都知道了,越来越多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人赞同黄道周的说法,只是语气没那么激烈,而有的人却赞同皇帝的做法,他们打着孔圣‘有教无类’的说辞,为皇帝政策鼓吹,还有的人则双方都不靠,而是谈论起八股取士的弊端,认为科举要改,但不是入皇帝这样改,而是要重新定一个学派为考试内容。
就如当初的朱子一样,重新定一个子出来,扶持新的学派上位。这一派的人,基本就是陆王心学的信徒,试图恢复心学的辉煌,再次成为主流。
在明朝中叶,陆王心学几乎取代程朱理学,成为主流,然而到了明末,却渐渐式微,再次被程朱理学赶上,朱学再次光大,其代表就是黄道周。
一时间,报纸上三派混战,鼓吹派指责反对派冥顽不化,抱残守缺,是要将中华文明拖入深渊,反对派指责心学派是标新立异,歪理邪说,其学说有严重缺陷,不足为主流,而心学派则指责鼓吹派大胆激进,其中诸子百家、海外学说混杂,是要断了中华文明的根。
其中,鼓吹派的多为朝廷官员,以徐光启为首,反对派则以推崇朱学的黄道周为首,至于陆王心学,却是以刘宗周为首。
黄道周和刘宗周都是明末大儒,虽都是理学,但秉持的流派不同,一者推崇朱学,一者以慎独为宗旨,别出心裁,试图重振心学。两者本相安无事,却被这次的皇帝编篡课事件,给引得相互激斗起来。
三派在报纸上互相辩论,争夺,互有支持者,一时间极为吸引人的眼球,甚至这股风气还从报纸蔓延到了现实当中,不少人当中辩论,各有支持者。
而在这场辩论中,掐架最狠的反而不是鼓吹派和反对派,而是反对派和心学派,场下的辩论也是以他们为主,其言辞最激烈,态势最火爆,往往吵着吵着两派的学者就打起来了。
这完全是因为当初王阳明的心学,就是靠着批判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而起的,很多学说针对的都是理学。
在民间,这两派的声音最大,而在报纸上,却是鼓吹派声音最大,甚至一度压倒了其他两派。
在明朝,内阁大学士不仅仅是单纯的官职,也是一种学术上的地位,是权力和学术地位的结合体,有内阁首辅为鼓吹派站台,不少人都跟风起来,尤其是官场上的人物。
这些人见多识广,不仅读书了得,实际事务也非常熟谙,写其策论文章来,有理有据,还有事实数据,辩驳能力非常强,在短短的几次交锋后,就将反对派给压制下去。
至此,整场辩论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黄道周怒斥皇帝,到三派辩论,再到到底有没有变革的必要,若是有的话,该如何变革。
内阁中。
徐光启翻着这一月来的报纸,看着上面的文章评论,的确有些匪夷所思的感觉,他怎么而已想不到,皇帝启动的这场争端,似乎已经赢了的样子。
这样的结果让徐光启大为吃惊,他原本觉得,这怎么可能获得胜利呢?
“首辅大人还在看报纸呢?”钱龙锡来打了徐光启身边,笑着问道。
“是啊,这一个月来发生的事太不可思议了。”徐光启也笑着回应,“原本以为应该是一片骂声,结果不仅将心学派的人给引了出来,就连最后的争论也是胜利了。”
“是吗?”钱龙锡玩味的笑了笑,“报纸毕竟掌握在陛下的手中,陛下想让谁在上面刊登,谁就能刊登上去,不是吗?”
听到这个回答,徐光启一愣,没想到钱龙锡却是从这个角度看待问题,确实,掌控着帝国日报的发行权,只要巧妙的安排,的确可以营造一种反对派大势已尽的态势出来,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你太小看陛下了!”然而,徐光启却洒然一笑,站起身来,踱着步,背着手道:“本官到过经厂,看到过天下的投稿,黄道周那帮人的书信明显大为减少,不支之势,极为明显。”
“时移势易,世界上就没有一成不变之法,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黄道周本就错误理解先贤之言,以此攻之,他们又怎能不败?再譬如这内阁,不也在上百年的变迁中,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吗?”
说着,徐光启看向其他几个大学士,眼睛中绽放出一种明亮的光芒,那是顿悟的感觉,通过对钱龙锡的剖析,他似乎把握到了皇帝挑起这一场舆论的用意。
“陛下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真理越辩越明,革新之势,从未停歇,也无法停歇,黄道周等人,妄图用一种凝固不变的制度和思想,去桎梏今上,简直可笑,只要将之挑起,大白天下,众人讨论,一切都将浮现出来。”
“就如这次大讨论?”钱龙锡忽然插话道:“陛下是料定黄道周等人必败,所以才故意刊登?”
“没错,你看最新一期报纸,这几篇社论,写的极为精彩,其横向对比唐宋和本朝,孰优孰劣,一眼便知。公道自在人心,黄道周等人只是跳梁小丑,再怎么虚掩矫饰,也无法掩盖其词穷理屈的真面目!”
“陛下,高明啊!”徐光启悠悠叹息,然后转身出了皇极门,悄然而去。
“我等不如陛下,我等不如首辅啊!”钱龙锡也长叹一声,不知为何,他忽然觉得自己有些累,和徐光启,和陛下相比,自己宛如小丑一般,若能青史留名,他们定然是大嘉赞赏,而自己,不过是聊聊几笔吧!
钱龙锡有些意兴阑珊的走了出去,留下熊文灿、王在晋、朱燮元几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们两是怎么了,皇帝赢了不是更好吗,自己等人政策的推行会更加顺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