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陈氏檄文
第1030章 陈氏檄文
“大家所见,我们幽州在此事上如何自处?”
刘备脸上挂着人畜无害的和蔼笑容,一如多年前,他在公孙瓒面前一样。
在他身上,找不到那种宗室子弟,或者世家子弟的傲气,有的是一处天然的亲和力。
这是刘备的天赋。
他会说话,会看人,与人交谈,常让人感到如沐春风。
这份能力,原本他自己也不知道,但是跟着公孙瓒那几年,处理各种事务,将他锻炼出来了。
只能说,有人天生就是吃这行饭的。
所谓乱世出英雄,
不过是把合适的人,到了合适的位置上。
是金子,自然会大放光芒。
不合适的,自然会殒落。
哪怕你再优秀,再强大,不合时宜,不合环境,也全都是无用的“优秀”。
正如孙坚、孙策父子两代,
强到可以开国建制,
但就是没那个命,俱亡于阵中。
孙坚打黄祖时被冷箭射死。
而孙策更搞笑,居然是被人刺杀死的。
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疏忽,
都可能改变命运,
被时代所抛弃。
这就是所谓的“天选”,“天命”。
此刻,刘备双手平放在膝上,脸上挂着温和笑容,向自己忠心的部下道:“朝廷命我讨伐张角,然而我们幽州立身之本,便是从张角处借势,当初征幽州,也得张角借兵,以众卿之见,我们如今该如何做?”
高明的君主,从不轻易抛出自己的结论。
而是任手下尽情的发表意见。
在这个过程里,他可以观察,考查群臣的智量,站队,和忠诚。
“明公!”
刘备手下,一名褚衣文士站出来,抱拳道:“敢问主公,朝廷发诏令,除了讨伐张角,可还说了别的?”
“倒是有提及,如若诛张角成功,便追认我为汉室宗亲,并封为前将军。”
刘备微微颔首道。
新朝廷也不全是笨蛋,还知道看人下菜碟。
对孔融这种老旧的臣子,只需要下令就够了,一个大义名份,就足以令他们趋之若鹫。
但是对刘备这种靠武力上位的军阀,必须动之以利。
“那么朝廷完全只是开出口头承诺,惠而不费。”
文士摇头道:“此事,我看,难,难,难。”
他一连说了三个难字。
也不怪他说难,现在的朝廷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毫无诚信可言。
朝廷的信用,早就破产了。
“明公,炎以为,朝廷远,而冀州近,讨伐张角,未见其利,先受其害。智者所不取。”
又一位文士,从队列里站出。
他双手抱拳,风度极佳。
这是一个身穿青色儒服,头束高冠的文士,姓箫,单名一个炎,字子瑜。
刘备点点头,却未置可否。
等箫炎和先前文士退回去 ,他开口道:“子瑜说的有道理,战国时秦国便是奉行远交近攻之策,以各位所见,是否不理会朝廷的诏令呢?”
“明公不可!”
一员将领站出来,冲刘备抱拳急道:“这天下,还是大汉的天下,如今新天子已然登基,若明公不奉诏令,只怕会被归为张角阵营,到那时,天兵一至,玉石俱焚。以我幽州如今实力,恐怕难当。”
这话说的,刘备脸色微黑,点点头道:“西将军说得也甚有道理。”
“那么,还是听朝廷的命令,与张角割席吗?”
“非也非也。”
群臣里,又有一个文士站出来。
此人衣衫不甚齐整,头发胡乱的扎束在头上,被一根木发簪束起。
看上去,颇有些放浪形骸的味道。
但是出奇的,所有人看向他的眼神,却显得很是尊敬。
刘备身体前倾,放轻柔声音问:“不知军师何以教我?”
此人,是现今刘备手下的智囊之首,名戏志才。
“以吾所见,明公两边都得罪不起。”
戏志才微眯的眼睛里,亮起慑人的精芒。
“既然两边都得罪不起,何如两边都虚以委蛇?天下诸侯讨伐张角,现在前景未明,若张角胜,我们可替张角摇旗呐喊,若诸侯胜,那我们也可以助朝廷关门打狗,何乐而不为?”
唔,戏老师,你这话的意思就是做骑墙派,墙头草罗?
不过……
我喜欢。
……
几乎同一时间,天下诸侯,州郡首脑,都在召集手下群臣,商量对张角的方略。
究竟是奉朝廷的号令,讨伐张角。
还是骑墙,
又或者力挺张角?
各人,有各人的选择。
各种精彩辩论,权谋,野心,智慧,在闭门会议中,不断碰撞出火花。
而远在长安的朝堂上,也在这个时候,上演一出大戏。
新任的诸侯盟主,大将军,袁绍身穿金甲,手扶龙泉宝剑,大摇大摆的随着御道,大步迈入朝堂。
而新天子,那个年方九岁的刘仪,正蜷缩在龙椅上,一脸畏惧的看向他。
这龙椅,似乎有些太大了,而刘仪,也有些太瘦小了。
跟个小瘦猴子似的。
那身龙袍穿在他身上也不像天子。
冠冕对他也太大了,摇摇欲坠,像是随时会从脑袋上掉落下来。
他的身体因为缺乏安全感而蜷缩成一团,只占了龙椅不到三分之一的位置。
这在袁绍看来,或许这把椅子自己坐上去会更合适。
当然,他只是在心里想想。
至于两旁的朝臣,和过去比较,已经是大换血了。
过去的一帮旧臣,老臣,让整个朝堂上都是清一色的白发白首,看上去 暮气沉沉。
但是现在,几乎全换上了年轻人,
一帮年轻的权臣上位,
野心勃勃,精力过人。
而袁绍,就是要做所有人的王,压制所有的不服,做天下诸侯盟主,甚至是……
摸一摸那更高的位置。
一步,又一步,
脸上带着傲气的袁绍终于走上来,
他站在龙椅的左侧,小皇帝的手边。
然后,使了个眼色,
早有服侍天子的太监,主动站出来唱道:“众卿家有何事启奏?”
站在两旁的年轻朝臣们相互对了个 眼色,然后陆续有人站出来,说了些不痛不痒的问题。
基本上是钱粮,安全守卫,霄禁,禁酒,税收,等一些废话。
最后,是袁绍目光深沉的扫了一眼,出奇的,朝堂一时安静下来。
而后,这位新任的大将军站出来,向着小皇帝拱手道:“辅国大将军,汝南侯袁绍,有事启奏。”
“咕嘟~”
小皇帝喉头蠕动了一下,用颤抖的声音,小心翼翼的试探道:“大将军请说。”
“眼下朝廷最大的敌人为异姓称王的逆贼张角,讨伐张角之战,刻不容缓。请陛下拨付钱粮,又及,请颁布对张角的檄文。”
“准……准,都准!凡是大将军说的,我……朕都准!”
小皇帝结结巴巴的道。
袁绍哈哈一笑,拱了拱手,谢陛下。
中平五年,初春。
一道由袁绍幕僚陈琳所泡制的檄文发出。
据说其时,长安司隶校尉曹操正患头风,见此檄风,居然吓得头风不药而愈。
“陈琳之檄,可愈头风!只恐张角见之,神魂俱裂矣。”
一时,天下皆惊。
“大家所见,我们幽州在此事上如何自处?”
刘备脸上挂着人畜无害的和蔼笑容,一如多年前,他在公孙瓒面前一样。
在他身上,找不到那种宗室子弟,或者世家子弟的傲气,有的是一处天然的亲和力。
这是刘备的天赋。
他会说话,会看人,与人交谈,常让人感到如沐春风。
这份能力,原本他自己也不知道,但是跟着公孙瓒那几年,处理各种事务,将他锻炼出来了。
只能说,有人天生就是吃这行饭的。
所谓乱世出英雄,
不过是把合适的人,到了合适的位置上。
是金子,自然会大放光芒。
不合适的,自然会殒落。
哪怕你再优秀,再强大,不合时宜,不合环境,也全都是无用的“优秀”。
正如孙坚、孙策父子两代,
强到可以开国建制,
但就是没那个命,俱亡于阵中。
孙坚打黄祖时被冷箭射死。
而孙策更搞笑,居然是被人刺杀死的。
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疏忽,
都可能改变命运,
被时代所抛弃。
这就是所谓的“天选”,“天命”。
此刻,刘备双手平放在膝上,脸上挂着温和笑容,向自己忠心的部下道:“朝廷命我讨伐张角,然而我们幽州立身之本,便是从张角处借势,当初征幽州,也得张角借兵,以众卿之见,我们如今该如何做?”
高明的君主,从不轻易抛出自己的结论。
而是任手下尽情的发表意见。
在这个过程里,他可以观察,考查群臣的智量,站队,和忠诚。
“明公!”
刘备手下,一名褚衣文士站出来,抱拳道:“敢问主公,朝廷发诏令,除了讨伐张角,可还说了别的?”
“倒是有提及,如若诛张角成功,便追认我为汉室宗亲,并封为前将军。”
刘备微微颔首道。
新朝廷也不全是笨蛋,还知道看人下菜碟。
对孔融这种老旧的臣子,只需要下令就够了,一个大义名份,就足以令他们趋之若鹫。
但是对刘备这种靠武力上位的军阀,必须动之以利。
“那么朝廷完全只是开出口头承诺,惠而不费。”
文士摇头道:“此事,我看,难,难,难。”
他一连说了三个难字。
也不怪他说难,现在的朝廷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毫无诚信可言。
朝廷的信用,早就破产了。
“明公,炎以为,朝廷远,而冀州近,讨伐张角,未见其利,先受其害。智者所不取。”
又一位文士,从队列里站出。
他双手抱拳,风度极佳。
这是一个身穿青色儒服,头束高冠的文士,姓箫,单名一个炎,字子瑜。
刘备点点头,却未置可否。
等箫炎和先前文士退回去 ,他开口道:“子瑜说的有道理,战国时秦国便是奉行远交近攻之策,以各位所见,是否不理会朝廷的诏令呢?”
“明公不可!”
一员将领站出来,冲刘备抱拳急道:“这天下,还是大汉的天下,如今新天子已然登基,若明公不奉诏令,只怕会被归为张角阵营,到那时,天兵一至,玉石俱焚。以我幽州如今实力,恐怕难当。”
这话说的,刘备脸色微黑,点点头道:“西将军说得也甚有道理。”
“那么,还是听朝廷的命令,与张角割席吗?”
“非也非也。”
群臣里,又有一个文士站出来。
此人衣衫不甚齐整,头发胡乱的扎束在头上,被一根木发簪束起。
看上去,颇有些放浪形骸的味道。
但是出奇的,所有人看向他的眼神,却显得很是尊敬。
刘备身体前倾,放轻柔声音问:“不知军师何以教我?”
此人,是现今刘备手下的智囊之首,名戏志才。
“以吾所见,明公两边都得罪不起。”
戏志才微眯的眼睛里,亮起慑人的精芒。
“既然两边都得罪不起,何如两边都虚以委蛇?天下诸侯讨伐张角,现在前景未明,若张角胜,我们可替张角摇旗呐喊,若诸侯胜,那我们也可以助朝廷关门打狗,何乐而不为?”
唔,戏老师,你这话的意思就是做骑墙派,墙头草罗?
不过……
我喜欢。
……
几乎同一时间,天下诸侯,州郡首脑,都在召集手下群臣,商量对张角的方略。
究竟是奉朝廷的号令,讨伐张角。
还是骑墙,
又或者力挺张角?
各人,有各人的选择。
各种精彩辩论,权谋,野心,智慧,在闭门会议中,不断碰撞出火花。
而远在长安的朝堂上,也在这个时候,上演一出大戏。
新任的诸侯盟主,大将军,袁绍身穿金甲,手扶龙泉宝剑,大摇大摆的随着御道,大步迈入朝堂。
而新天子,那个年方九岁的刘仪,正蜷缩在龙椅上,一脸畏惧的看向他。
这龙椅,似乎有些太大了,而刘仪,也有些太瘦小了。
跟个小瘦猴子似的。
那身龙袍穿在他身上也不像天子。
冠冕对他也太大了,摇摇欲坠,像是随时会从脑袋上掉落下来。
他的身体因为缺乏安全感而蜷缩成一团,只占了龙椅不到三分之一的位置。
这在袁绍看来,或许这把椅子自己坐上去会更合适。
当然,他只是在心里想想。
至于两旁的朝臣,和过去比较,已经是大换血了。
过去的一帮旧臣,老臣,让整个朝堂上都是清一色的白发白首,看上去 暮气沉沉。
但是现在,几乎全换上了年轻人,
一帮年轻的权臣上位,
野心勃勃,精力过人。
而袁绍,就是要做所有人的王,压制所有的不服,做天下诸侯盟主,甚至是……
摸一摸那更高的位置。
一步,又一步,
脸上带着傲气的袁绍终于走上来,
他站在龙椅的左侧,小皇帝的手边。
然后,使了个眼色,
早有服侍天子的太监,主动站出来唱道:“众卿家有何事启奏?”
站在两旁的年轻朝臣们相互对了个 眼色,然后陆续有人站出来,说了些不痛不痒的问题。
基本上是钱粮,安全守卫,霄禁,禁酒,税收,等一些废话。
最后,是袁绍目光深沉的扫了一眼,出奇的,朝堂一时安静下来。
而后,这位新任的大将军站出来,向着小皇帝拱手道:“辅国大将军,汝南侯袁绍,有事启奏。”
“咕嘟~”
小皇帝喉头蠕动了一下,用颤抖的声音,小心翼翼的试探道:“大将军请说。”
“眼下朝廷最大的敌人为异姓称王的逆贼张角,讨伐张角之战,刻不容缓。请陛下拨付钱粮,又及,请颁布对张角的檄文。”
“准……准,都准!凡是大将军说的,我……朕都准!”
小皇帝结结巴巴的道。
袁绍哈哈一笑,拱了拱手,谢陛下。
中平五年,初春。
一道由袁绍幕僚陈琳所泡制的檄文发出。
据说其时,长安司隶校尉曹操正患头风,见此檄风,居然吓得头风不药而愈。
“陈琳之檄,可愈头风!只恐张角见之,神魂俱裂矣。”
一时,天下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