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义释邓岳
(谢谢好友天体运行论的两张月票~~)
城墙上,一片安静,谁都料不到,东海军竟然真攻下了覆舟山,以水军去攻打山头要寨,居然成了,带来的震憾可想而知。
这还是不清楚生擒了邓岳和杜弘的结果,否则会更加让人难以置信。
“要变天了!”
许久,庾亮叹了口气,神色复杂之极。
“哼!”
卞壸哼道:“竖子性骄悖狂,惜乎荀公亦助纣为孽,若是心系朝庭,可为良将,讨平各方妖邪,朝庭亦不会薄待他,破格提拨,累世公卿,家门长盛不坠,岂不是好,哎,可惜啊,竖子走上了邪路!“
说着,卞壸还不停的摇头,一脸的痛心疾首模样。
郑阿春则是悲中从来,她臆想中的两败俱伤没有出现,杨彦夺取了覆舟山,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她不敢想象,若干年后,就如晋灭吴一样,北方水陆大军南下,那一片降幡出石头的场面,再看向自己的幼子,未成年就要成为亡国之君,泪水不禁涌了出来。
“夫人勿忧!”
果然,女人的眼泪还是有相当杀伤力的,尤其是高高在上的权势女人,张家家主张阖便重重一拱手:“朝中虽有奸邪,亦有忠义之士,晋家江山岂可轻言兴废,我等皆为晋臣,自当辅佐陛下,与贼人周旋,决不教江山改姓,况陶公明年亦将入都,手握数万雄兵,未必就怕了那杨逆王逆之流。“
”拜托诸公了。“
郑阿春哽咽着,施礼称谢。
”不敢受夫人大礼,夫人速速请起。“
”身为晋臣,自当为主分忧,夫人无须多虑。“
“王公德高望重,陆公兰芝门庭,顾公一门忠烈,有诸公牵头,我等附骥,怎能看那贼子猖狂!”
群臣没办法,不管是否真心,均是七嘴八舌的劝说表态,郑阿春的心里才好受了些。
……
“报将军,水军已攻克覆舟山,生擒邓岳与杜弘二将,大获全胜,约近两万五千卒投降,余众正逃往石头城!”
“什么?”
听得这个喜讯,杨彦大吃一惊,哪怕他并不认为攻取覆舟山有太大的难度,但邓岳与杜弘落网仍是出乎了他的意料,这真是喜外之意啊。
“此二人何在?”
杨彦问道。
千牛卫道:“已经带来。”
杨彦看了过去,远处有两员将领在十余名千牛卫的护送下,正快步而来,与此同时,一名口齿伶俐的水军陷阵营军卒也在向他讲诉着作战过程。
杨彦一边听着,一边打量,邓岳年近五旬,眉毛胡须斑白,满面风霜,皮肤呈酱色,这正是长期在水面行走的最基本特征,另一个是杜弘,三十来岁,身材修长,颌下三缕黑须整整齐齐,一双丹凤眼斜挑入鬓,仪表堂堂。
这种人杨彦一看就有数,较为惜命,又有几分自负,其实不适合领军作战,外放为太守、刺史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很快的,二人被带到杨彦面前,杜弘拱手施礼:“京兆杜弘参见杨府君。“
京兆代指长安,京兆杜氏是关中有名的大族,杜畿、杜恕、杜预祖孙三人威名赫赫。
杨彦也拱手道:“原来是杜君,幸会,不知杜君可熟悉关中形势?”
杜弘摇头苦笑道:“败军之将,何敢当杨府君礼遇,杜某离家已有十载,未必便能尽述关中局面,不过杨府君若有所询,杜某理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改日再与杜君详谈。“
杨彦点了点头,又望向了邓岳,笑着问道:“邓将军?”
“哼!”
邓岳脖子一扭,拧着脑袋望向了天空。
杨彦问道:“邓将军可愿降我?“
邓岳硬纠纠道:”丞相与我有知遇之恩,老夫怎可弃之?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看老夫可会皱一下眉头。“
”呵呵~~“
杨彦却是笑了起来:”早闻邓公有忠义之名,今日一见,果不其然,也罢,你既不愿降我,我也不留难你,今日我便放你领旧部离去,或回荆襄,或重整旗鼓,与我再战,亦是无妨。”
邓岳的目中现出了惊疑不定之色,不敢置信道:“你....你真放老夫离去?”
邓岳已经有了宁死不降的觉悟,但释放又是另一回事,他不相信杨彦会如此好心。
杨彦淡淡道:“你我无怨无仇,敌对非为私怨,仅立场不同而己,既如此,我岂能妄害忠良,况天下一统乃早晚间事,无论邓公是否愿意,将来皆我大明百姓,而荆襄军众,父母妻儿皆在荆州,我即使有心收揽,亦不忍其骨肉分离,故放还方为上策。
今国家多难,需休养生息,能不杀人,还是尽量不要杀人,不过凡事可一而不可再,他日邓公若再落我手上,唯盼邓公能及早想好去留问题。”
杨彦这话软硬兼施,邓岳神色复杂,怔怔看着杨彦,他是荆州豪宗,征战半辈,非是等闲,心里不由猜测起了杨彦的用意,这是施恩于自已以待招揽呢,还是真如他所言,心存慈悲?
杨彦仿佛洞悉了他的心思,摆手笑道:“邓将军,你若不走,那本将可就当你留下喽。“
邓岳清楚杨彦道破了自己的心事,老脸微微一红,实际上杨彦已经讲的很明白了,而自己仍在疑神疑鬼,心里不由升起了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惭愧感,当即深施一礼:“杨府君高义,老夫甚是惭愧,若非麾下兵将皆为荆襄人士,我等就此归降亦无不可。
但诚如杨府君所言,将士们出来实在太久了,早已思乡心切,今次老夫便领杨府君厚恩,回乡务农,保土安民,此情此义,容后再报。”
杜弘的脸上顿时写了个服字。
原本他以为,杨彦会使出百般手段招降邓岳,可如今想来,义释邓岳的影响更大,效果也更佳。
毕竟邓岳以忠义闻名,强留之,徒使邓岳为难,也未必肯归心,倒不如放掉,上至邓岳,下至荆襄士民,必感杨彦恩义,将来再与王敦作战,有邓岳先例在前,谁又肯和杨彦死战到底呢?
同时反过来看,义释邓岳,对于王敦可谓沉重一击,因为邓岳已经透出了两不相帮的意思,这形同于折断了王敦一支臂膀,势力大损,还易于波及开来,传诵杨彦的仁义美名,引发军心动荡。
‘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杜弘暗暗感慨,不过杨彦没提到释放他,他也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邓岳是荆襄有数的军头,根基深厚,而他杜弘,是关中人士,在王敦军中没有根基,放了也没去处。
难道再回归王敦?
凭良心讲,东海军的战斗力吓着了他,回王敦那里,恐怕早晚还会落杨彦手上,到时难以相见,何苦呢?
杨彦向杜弘笑了笑,便感叹道:“丞相虽谤声如云,但在本将看来,胜过朝庭不止一筹,若非注定为敌,倒也是个值得敬重之人,丞相虽谈不上体恤民生,却不侵民扰民,且以诚御下,故聚得诸多忠义之士,着实令人羡慕。”
他早已发现,史书中描绘的王敦,并不等同于现实中的王敦,归根结底,还是传统的成王败寇价值观在作祟,如果王敦禅晋,完全可以想象,必是一片溢美之辞,那为人诟病的蜂目豺声,将美化为帝王异相。
邓岳则是浑身一震,动容道:“丞相亦有提过杨府君,誉为一世英才,只可惜,纵英雄惺惺相惜,亦要决出生死,天意如此,我辈奈何?”
杨彦陪着邓岳现出了唏嘘之色,实际上他也不是真欣赏王敦,一方面是抬高敌人,就等于抬高自己,敌手太弱了,又怎么显得自己的英名呢?
另一方面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顺着邓岳的话头褒扬王敦,以其忠义性格,更能获得好感,果然,看邓岳的痛心疾首模样,明显取得了效果。
好一会儿,杨彦向邓岳笑道:“邓公不必急着走,待破去王应沈充之辈,我再为邓公筹措些粮草。“
”哎~~‘
邓岳的脸面青一阵,白一阵,被放归,还要拿人家的粮食,他很不好意思,但此去荆襄,千里迢迢,没有粮草寸步难行,只得叹了口气,施礼道:“老夫代将士们厚颜愧受。”
杨彦又笑道:“邓公不必客气,不过我有一事相请,为及早解了我家之围,还请邓公与杜君随我去阵前走一遭,请放心,我并非让两位劝降,只是露个脸,让其明白是怎么回事。”
“既将军有请,杜某敢不从命?”
“老夫愿听将军吩咐。”
二人双双施礼应下。
“邓公,杜君,请!”
杨彦摆手示意,一行人向阵前行去。
天色已经渐近傍晚,沈充营中,有了了饮烟升起,司马冲等人正候着开饭呢,这时,突有军卒来报:“世子,那姓杨的又过来了,请世子、沈将军、苏将军与尤将军前去述话。“
“他娘的!”
沈充大骂:“用膳都不让人安生,不去!”
王应不满的瞪了眼沈充,便道:“也许是来劝降,要说攻破了覆舟山,王某是第一个不信,去看看他又有何诡计,当面揭穿岂不快哉?”
众人想想也是,包括司马冲,一起跟着王应向外走去。
城墙上,一片安静,谁都料不到,东海军竟然真攻下了覆舟山,以水军去攻打山头要寨,居然成了,带来的震憾可想而知。
这还是不清楚生擒了邓岳和杜弘的结果,否则会更加让人难以置信。
“要变天了!”
许久,庾亮叹了口气,神色复杂之极。
“哼!”
卞壸哼道:“竖子性骄悖狂,惜乎荀公亦助纣为孽,若是心系朝庭,可为良将,讨平各方妖邪,朝庭亦不会薄待他,破格提拨,累世公卿,家门长盛不坠,岂不是好,哎,可惜啊,竖子走上了邪路!“
说着,卞壸还不停的摇头,一脸的痛心疾首模样。
郑阿春则是悲中从来,她臆想中的两败俱伤没有出现,杨彦夺取了覆舟山,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她不敢想象,若干年后,就如晋灭吴一样,北方水陆大军南下,那一片降幡出石头的场面,再看向自己的幼子,未成年就要成为亡国之君,泪水不禁涌了出来。
“夫人勿忧!”
果然,女人的眼泪还是有相当杀伤力的,尤其是高高在上的权势女人,张家家主张阖便重重一拱手:“朝中虽有奸邪,亦有忠义之士,晋家江山岂可轻言兴废,我等皆为晋臣,自当辅佐陛下,与贼人周旋,决不教江山改姓,况陶公明年亦将入都,手握数万雄兵,未必就怕了那杨逆王逆之流。“
”拜托诸公了。“
郑阿春哽咽着,施礼称谢。
”不敢受夫人大礼,夫人速速请起。“
”身为晋臣,自当为主分忧,夫人无须多虑。“
“王公德高望重,陆公兰芝门庭,顾公一门忠烈,有诸公牵头,我等附骥,怎能看那贼子猖狂!”
群臣没办法,不管是否真心,均是七嘴八舌的劝说表态,郑阿春的心里才好受了些。
……
“报将军,水军已攻克覆舟山,生擒邓岳与杜弘二将,大获全胜,约近两万五千卒投降,余众正逃往石头城!”
“什么?”
听得这个喜讯,杨彦大吃一惊,哪怕他并不认为攻取覆舟山有太大的难度,但邓岳与杜弘落网仍是出乎了他的意料,这真是喜外之意啊。
“此二人何在?”
杨彦问道。
千牛卫道:“已经带来。”
杨彦看了过去,远处有两员将领在十余名千牛卫的护送下,正快步而来,与此同时,一名口齿伶俐的水军陷阵营军卒也在向他讲诉着作战过程。
杨彦一边听着,一边打量,邓岳年近五旬,眉毛胡须斑白,满面风霜,皮肤呈酱色,这正是长期在水面行走的最基本特征,另一个是杜弘,三十来岁,身材修长,颌下三缕黑须整整齐齐,一双丹凤眼斜挑入鬓,仪表堂堂。
这种人杨彦一看就有数,较为惜命,又有几分自负,其实不适合领军作战,外放为太守、刺史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很快的,二人被带到杨彦面前,杜弘拱手施礼:“京兆杜弘参见杨府君。“
京兆代指长安,京兆杜氏是关中有名的大族,杜畿、杜恕、杜预祖孙三人威名赫赫。
杨彦也拱手道:“原来是杜君,幸会,不知杜君可熟悉关中形势?”
杜弘摇头苦笑道:“败军之将,何敢当杨府君礼遇,杜某离家已有十载,未必便能尽述关中局面,不过杨府君若有所询,杜某理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改日再与杜君详谈。“
杨彦点了点头,又望向了邓岳,笑着问道:“邓将军?”
“哼!”
邓岳脖子一扭,拧着脑袋望向了天空。
杨彦问道:“邓将军可愿降我?“
邓岳硬纠纠道:”丞相与我有知遇之恩,老夫怎可弃之?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看老夫可会皱一下眉头。“
”呵呵~~“
杨彦却是笑了起来:”早闻邓公有忠义之名,今日一见,果不其然,也罢,你既不愿降我,我也不留难你,今日我便放你领旧部离去,或回荆襄,或重整旗鼓,与我再战,亦是无妨。”
邓岳的目中现出了惊疑不定之色,不敢置信道:“你....你真放老夫离去?”
邓岳已经有了宁死不降的觉悟,但释放又是另一回事,他不相信杨彦会如此好心。
杨彦淡淡道:“你我无怨无仇,敌对非为私怨,仅立场不同而己,既如此,我岂能妄害忠良,况天下一统乃早晚间事,无论邓公是否愿意,将来皆我大明百姓,而荆襄军众,父母妻儿皆在荆州,我即使有心收揽,亦不忍其骨肉分离,故放还方为上策。
今国家多难,需休养生息,能不杀人,还是尽量不要杀人,不过凡事可一而不可再,他日邓公若再落我手上,唯盼邓公能及早想好去留问题。”
杨彦这话软硬兼施,邓岳神色复杂,怔怔看着杨彦,他是荆州豪宗,征战半辈,非是等闲,心里不由猜测起了杨彦的用意,这是施恩于自已以待招揽呢,还是真如他所言,心存慈悲?
杨彦仿佛洞悉了他的心思,摆手笑道:“邓将军,你若不走,那本将可就当你留下喽。“
邓岳清楚杨彦道破了自己的心事,老脸微微一红,实际上杨彦已经讲的很明白了,而自己仍在疑神疑鬼,心里不由升起了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惭愧感,当即深施一礼:“杨府君高义,老夫甚是惭愧,若非麾下兵将皆为荆襄人士,我等就此归降亦无不可。
但诚如杨府君所言,将士们出来实在太久了,早已思乡心切,今次老夫便领杨府君厚恩,回乡务农,保土安民,此情此义,容后再报。”
杜弘的脸上顿时写了个服字。
原本他以为,杨彦会使出百般手段招降邓岳,可如今想来,义释邓岳的影响更大,效果也更佳。
毕竟邓岳以忠义闻名,强留之,徒使邓岳为难,也未必肯归心,倒不如放掉,上至邓岳,下至荆襄士民,必感杨彦恩义,将来再与王敦作战,有邓岳先例在前,谁又肯和杨彦死战到底呢?
同时反过来看,义释邓岳,对于王敦可谓沉重一击,因为邓岳已经透出了两不相帮的意思,这形同于折断了王敦一支臂膀,势力大损,还易于波及开来,传诵杨彦的仁义美名,引发军心动荡。
‘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杜弘暗暗感慨,不过杨彦没提到释放他,他也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邓岳是荆襄有数的军头,根基深厚,而他杜弘,是关中人士,在王敦军中没有根基,放了也没去处。
难道再回归王敦?
凭良心讲,东海军的战斗力吓着了他,回王敦那里,恐怕早晚还会落杨彦手上,到时难以相见,何苦呢?
杨彦向杜弘笑了笑,便感叹道:“丞相虽谤声如云,但在本将看来,胜过朝庭不止一筹,若非注定为敌,倒也是个值得敬重之人,丞相虽谈不上体恤民生,却不侵民扰民,且以诚御下,故聚得诸多忠义之士,着实令人羡慕。”
他早已发现,史书中描绘的王敦,并不等同于现实中的王敦,归根结底,还是传统的成王败寇价值观在作祟,如果王敦禅晋,完全可以想象,必是一片溢美之辞,那为人诟病的蜂目豺声,将美化为帝王异相。
邓岳则是浑身一震,动容道:“丞相亦有提过杨府君,誉为一世英才,只可惜,纵英雄惺惺相惜,亦要决出生死,天意如此,我辈奈何?”
杨彦陪着邓岳现出了唏嘘之色,实际上他也不是真欣赏王敦,一方面是抬高敌人,就等于抬高自己,敌手太弱了,又怎么显得自己的英名呢?
另一方面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顺着邓岳的话头褒扬王敦,以其忠义性格,更能获得好感,果然,看邓岳的痛心疾首模样,明显取得了效果。
好一会儿,杨彦向邓岳笑道:“邓公不必急着走,待破去王应沈充之辈,我再为邓公筹措些粮草。“
”哎~~‘
邓岳的脸面青一阵,白一阵,被放归,还要拿人家的粮食,他很不好意思,但此去荆襄,千里迢迢,没有粮草寸步难行,只得叹了口气,施礼道:“老夫代将士们厚颜愧受。”
杨彦又笑道:“邓公不必客气,不过我有一事相请,为及早解了我家之围,还请邓公与杜君随我去阵前走一遭,请放心,我并非让两位劝降,只是露个脸,让其明白是怎么回事。”
“既将军有请,杜某敢不从命?”
“老夫愿听将军吩咐。”
二人双双施礼应下。
“邓公,杜君,请!”
杨彦摆手示意,一行人向阵前行去。
天色已经渐近傍晚,沈充营中,有了了饮烟升起,司马冲等人正候着开饭呢,这时,突有军卒来报:“世子,那姓杨的又过来了,请世子、沈将军、苏将军与尤将军前去述话。“
“他娘的!”
沈充大骂:“用膳都不让人安生,不去!”
王应不满的瞪了眼沈充,便道:“也许是来劝降,要说攻破了覆舟山,王某是第一个不信,去看看他又有何诡计,当面揭穿岂不快哉?”
众人想想也是,包括司马冲,一起跟着王应向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