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舆论导向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臣要跟皇上谈谈舆论导向问题。”刘鸿渐也放下了筷子郑重的道。
  先前刘鸿渐一直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完全是因为他觉得这年月信息传递实在太慢,一道圣旨从京城发出,要两个月时间才能到达两广和云南。
  一些更偏远的地方甚至都一年了,那里的人还不知道外头发生了什么事儿。
  在后世那个娱乐至死、舆论为王的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是大明的无数倍,但这对大明也是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比如因为科举改制而引发出来的官僚阶级、举子书生的反抗,很显然,朝廷的舆论乃是掌控在这群人的手里,而那些大字不识的百姓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在努力。
  对于朝廷传出来的消息,也就是看见什么便是什么,由于儒学文化的先入为主,百姓们天然的觉得读书人说的都是对的。
  以至于为官者、乃至举子们更加的肆无忌惮的与朝廷对抗,朝廷也由于要考虑民心所向,束手束脚,不能使政令更有效率的得到推广。
  舆论不论是在后世、还是现在都实在是极为重要的力量呀。
  没有舆论的打压,不法者凭着关系便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舆论的影响,官员们做不法之事少了顾虑,莫说其他,后世多少无耻之人是被网友们绳之以法的可见一斑。
  倘若他与小朱能掌控了大明的舆论导向,何愁官员们敢跟他们对着干?
  “恩……刘兄言之有理,不过,刘兄认为当如何控制这个什么……舆论导向呢?”朱慈烺听的一头雾水,很是认真的道。
  毕竟不是后世人,依朱慈烺的所学,压根就理解不了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而且朝廷也是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下发圣旨的,只不过这些圣旨往往只传给特定的官员,或者最多下放到县,效率低暂且不说,各地的百姓压根就看不着,毕竟县城里才能住多少人?
  “依臣之见,不若成立一个内缉事厂,专门负责将朝廷政令传至大江南北,速度要快,至少要下放到村镇,还要着人专门讲解。”刘鸿渐皱着眉头道出了心中所想。
  如今贯穿南北的新官道已经在加紧施工,长江以北的路段最早在今年下半年便可竣工,南方最次明年年中也可通行。
  倘若在黄河、长江等大河两边设立专门的驿站,备好渡船、战马,消息的传递必然要比先前快上数倍。
  待主干道修好后,刘鸿渐并不打算解散这支已经成熟的工程队,要想富,先修路,只是主干道必然不入刘鸿渐的法眼,天下有南北,更有东西,路还是要继续修的。
  之所以专门成立机构,而不是在原有的机构改制,首先是因为旧有官僚体制的问题,刘鸿渐不希望这个新的机构被污染。
  而且大明只行省一级的便有十八个,以后必然会有更多个,以下府、州、县、堡、村,实在是太多了,想让各地的百姓都明了朝廷的政策,势必要招纳更多的人手。
  这是个大工程,在识字率不到百分之五的年代,只有用这种笨方法方能掌控舆论的导向,而基础教育的普及至少要十年方能看到些效果。
  “内缉事厂……可是刘兄,你可知我大明有多少个村镇、多少个县吗?”刘鸿渐的一通解释倒是让朱慈烺明白了一点,但倘若真如此,他担心他的钱袋子支撑不住。
  只是修那条新官道,便将国库里的银子用去了三成还多,如今刘兄不仅要成立内缉事厂,还要继续修路……天呐!
  “这个……臣没算。”这问题刘鸿渐还真是没考虑,不过他也丝毫不羞,直接问道。
  “大明如今加上新纳入的东北行省、盟古行省、朝鲜行省、北海行省,总有县一级者九百四十七,村一级者户部去岁大致统计,至少有三十六万个上下!”朱慈烺解释道。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身为天子,倘若连治下有多少行政单位都不清楚,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恩……以后还会更多,但这事儿得办,新官道还得继续修、内缉事厂也得组建,依臣看,先期便招纳两万人吧。”刘鸿渐想了想道。
  他既是摄政王,自然要行使一部分权力,即便朱慈烺现在不明白,但以后肯定会明白。
  不说其他,在后世,在他小的时候便经常在出去玩时,看到附近村子里到处写的各类标语。
  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到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从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再到发展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再到依法治国、科教兴国。
  这些耳熟能详的标语几乎见证了民族崛起的全过程,历史的变迁中,这些标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百姓。
  不要小看这些东西,这是在信息传递不发达的时候,最能影响百姓的好招数,即便是现在,一个村子总有那么一两个识字的,这便够了。
  只要标语贴的好,何愁百姓不跟着党走,哦不,是跟着小朱走?
  还记得那篇广告词吗?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啥?
  洗脑啊,即便没有用过这东西,倘若弄一盒去送亲戚,亲戚多半都会笑纳,对于乡下人,你送他们LV包包不见得有送一盒脑白金让他们乐呵,为啥,因为他们在电视上只知道这玩意儿。
  这标语就是这么个意思,后世的政府的这招定然是经过无数实践来证明其效果的,大明为啥不能?
  “皇上是在担心银子吧,呵呵。”刘鸿渐见朱慈烺的脸都拧成了苦瓜,轻笑道。
  朱慈烺报以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皇上知道还是海事衙门仅今年四个月,征收到了多少关税吗?”刘鸿渐神秘的道。
  也是难为小朱了,这么大一个国家,到处都需要银子,哪里像他,天天吃饭睡觉打豆豆。
  “哦?有多少?”朱慈烺瞪着眼睛直直的道。
  海事衙门是朱慈烺、刘鸿渐二人都十分关注的地方,前者是因为刘鸿渐说的信誓旦旦,后者则是因为本来就清楚海事的重要性。
  “黄道周来报,说今岁三个多月共征收到进出口税八百四十万两,臣也是昨晚才得了消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