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无耻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年前鞑靼入侵大同。殿下痛呼吾等臣子无能,不通兵法、乱下军令、拖延战机。殿下力主建立军机处,吾等并无二话。军机处建立伊始,外惩鞑靼、内整军务,无一日懈怠。可是殿下私自调入远征军入云南,无旨杀戮朝廷册封的土司,殿下眼中可有陛下,可有军机处,可有满朝文武。”
  御史林世远激动得脸色通红,握话筒的手指尖泛白。尖锐的声音经过扩音器响彻文华殿,守在外的禁军都听得清清楚楚。
  林世远话音刚落,屠滽、周经、梁储捧着刘健、李东阳、谢迁,以及河套所有官员的折子,一同出列谏言。
  朱寿摸摸下巴。无线电台的存在让信息通畅的同时,也让远在朝堂之外的官员们参与朝政也更加方便了。估计今后他将面对全天下的弹劾奏章了。
  文华殿上刮起了劝谏之风。
  忠心爱国的、对太子满腹怨气的、希望太子端正态度的、抱有私心的,无论带着何种心态,全都站了出来。
  除了提督军机处的藩王不方便参政外,以英国公为首的勋贵,以寿宁侯府为代表的国戚,全部加入劝谏行业。
  这阵仗,估计只有太祖才会不惧。不过,朱寿上辈子就经历过类似的场面。
  朱寿摸摸鼻子,这次他的所作所为的确相当嚣张。只是西方探索东方的脚步越来越近,他必须早日把内部整合完善。
  朱寿起身,向众位官员鞠躬认错。态度十分诚恳:“本宫这次做的是过分了。内阁、军机处一文一武,保证朝廷正常运转,缺一不可。”
  林世远瞪大眼睛,他揉揉眼睛、掏掏耳朵,确认没看错、听错。
  文武官员愣住了。深知太子固执性格的内阁、军机处几人简直不敢相信看到的一幕。连内侍和禁卫们也不敢相信。
  太子殿下没有辩驳?
  “嗯哼,”朱寿轻轻嗓子,“但本宫觉得吧,朝政制度的完善,不是限制皇帝的治国能力。而是为了让能力欠缺的皇帝,不会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而像太祖和本宫这类有为之人,怎么可能被规矩约束呢?!”
  文华殿内外鸦雀无声。
  所有人瞠目呲牙。太子殿下,您可真敢说啊!
  在众人心中,太子身上的标签又增加了‘无耻’一项。
  朱寿双肩一耸:“论眼界和前瞻性,在场可否有人敢站出来宣称比本宫强?”
  “论对大明的贡献,在场可否有人站出来和本宫比?”朱寿走下台,经过每一位大臣身前。
  谢铎捧着心脏倒下,心脏受不了刺激。
  朱寿叹了口气,让人传御医,“是本宫错了。本宫会在报纸上刊登道歉信。”
  不少人听得胸口像堵了块大石头。听这话好像是满朝文武逼太子认错。
  第二日,当天下人在报纸上看到太子的道歉书后,同样也是如此认为。热血的士子好像忘了,一个月前他们在报纸上指责太子侮辱文人,一个月后帮着太子骂起了朝廷诸公。
  官员们接二连三被气,差点没上血书让弘治帝管管太子。
  朱寿觉得,明朝的官员们心胸宽光,能容忍后世历史上的原主、之后的几任奇葩皇帝,不可能容不下他。一点都没把这当一回事。
  对于太子虚心接受谏言,但绝不改正的态度,官员们捶足顿胸,却也无可奈何。
  这个结果,李东阳早就预料到了。他随大流递交谏言电报,完全是便宜之举。
  李东阳收到刘健从吐鲁番发来的电报。
  ‘屁股决定脑袋’此话不假。屠滽、周经在河套当官时,处处帮助太子。现在他们成为阁老,也想控制太子。
  他们定是忘了太子的性格。当初在太子势弱时,极力分化文官之间的关系。他和刘公、谢公没能让太子妥协,今后都不会再有这种机会。
  朝臣们向弘治帝抗议,一个月内大明各布政司、直隶州、特区配备了无线电台。而向太子抗议,招来了一顿闲气。但愿京师同僚们早日醒悟,与其和太子作对,不如照着太子的意思行事。不然哪天掉进太子挖的坑都不知道。
  “惊闻太子于哈密田庄种植耐旱高产小麦。而去岁太子在京师推行高产水稻,权贵们大丰收,今京畿近郊全换成高产水稻。然想及干旱一事,老夫细思极恐。”
  李东阳从电报的字里行间,仿佛见到刘健激动的样子。曾以为一辈子都不可能再见,内阁的明争暗斗反而成了思念的往事。谁成想世间还有无线电台,可以远距离传输消息。
  “于乔家中万顷良田卖之大半,你我二人家财田亩不丰。田赋一事,你我三人摇旗呐喊便可。西厂清理茶马古道,辽王视察之。望公加紧修筑赤岭、吐蕃、温良改道路,从中分一匙。”李东阳拜托田公公回电。
  太子舍得放弃海外利益,田赋之事必然成形。至今未有朝代妥善解决土地兼并,但愿太子殿下能心想事成。
  田公公正好来传话:“李公,京师电令。现将云南布政司下辖六个宣慰使司,划入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不日有中书舍人前来宣旨,望公早做安排。落款:内阁。”
  “诸公为何突然改变主意?”李东阳吃惊不已。
  内阁为文官心脏,若不能为文官集团效命,随时会被顶替。三位阁老向太子妥协的速度太快。
  田公公躬身回道:“京畿许久未曾下雨,土地干裂;江南同样如此。恐怕钦天监预知的大旱即将来临。西南多山地雨林,受干旱影响微弱。多种些粮食,总是不会错的。”
  李东阳神色凝重:“本官会尽快掌控六大宣慰司。”
  难怪远征军对孟养、木邦、孟密三地土官下手凶残,太子急急忙忙迁入流民,不顾吃相难看。
  “驾车去孟养,本官要安排流民春播。”李东阳风风火火地离开。
  黔国公正巧上门拜访:“李公去哪?”
  他为了向太子表明忠心,亲自监督老挝、安南交界道路的修建。云南与安南交壤的地段埋上了地雷阵,确保安南无人跨越边境线。
  李东阳眼神闪了闪:“下官准备去孟养。对了,国公爷,地里种了什么粮食?”
  “当然是从乌蒙港运来的高产水稻种子。怎么了?”黔国公问。
  李东阳笑了笑:“没事,下官就是打听。流民们播种的也是高产水稻种子。若播种遇到问题,需要麻烦黔国公府帮忙指点一二。”
  “小事一桩。”黔国公一口答应。
  稻种的确是高产,很少人知道高产的种子和骡子一样,无法留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