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瓦剌动手了
不知太子和刘大夏说了些什么,刘大夏连夜递交了辞官奏折。太子连挽留的场面事都懒得做,收到奏折的当下便批复。
当晚,杨慎和太子的贴身太监谷大用一起进了刘府。第二日,刘大夏的老妻兴高采烈地拿着大面额塑料币,跑到房山买地。刘府到处散发着喜气,显然是太子送了大量的财物。
这打赌还没开始,一位军机处大臣自行离去。刘大夏的离任带起了一股辞官潮。兵部、五军都督府、各地卫所上了年纪的武官,还有不少文官跟着一起离开。
太子同意了。
“刘大夏为官多年,手里掌握不少人的黑料啊!”英国公幽幽一叹。
英国公除了张仑这个孙子,还有十多位儿孙。家族一大麻烦事就多。不过有他坐镇,比他两位叔叔闹着争家产的时期好太多。算了,就让承爵的张仑吃点亏,反正跟着太子殿下饿不着。
英国公把取水渠附近的田地分给了张仑,并且命人除了水稻换种小麦。偌大的英国公府一分家,留给张仑的只有老宅和少量土地。金矿的分红、盐池的红利,20股皇家银行的份额都被十几位堂兄弟们瓜分。
分好家的英国公,也提出了辞官,并且辞去英国公爵位。朱寿没有拖泥带水,直接任命张仑接任英国公。
英国公的急流勇退带起了勋贵圈的新老接替,让礼部很是忙碌了一阵。这些新册立的勋爵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云远征军任职的将领。那可都是太子的铁杆支持者。
军中没有了镇守太监和文官,武将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只要太子继位,他们必将被调派四方,镇守一方。这是让保国公都会羡慕的权利。军机处权柄虽重,盯着他的目光也多。
如果只是他们,保国公等弘治帝重用的将领们也能接受。勋贵们世代联姻,关系极为稳定。保国公等人怕的是,将来太子会提拔的新贵。
保国公频繁的往来于各家府第,试图探得太子的意图。让他失望了,太子并没有透露什么。保国公眼皮子时不时地跳几下,让他十分心悸。他每过一时辰问一次瓦剌人的动向,要不是晋王等藩王盯着,他真想出兵先灭了瓦剌大军。
让保国公宽慰的是,瓦剌大军一直在盘踞在居延海。而鞑靼人则撤离居延海,退回捕鱼儿海休养生息。
那些和鞑靼有生意往来的商人悲催地发现,他们找不到债主满都海太后。投靠过满都海的游商部落成员,跑到大宁城,企图求琪琪格重新收留他们。可惜,他们连琪琪格的面都没见到。
或者说,他们在大宁城内几乎没看到朵颜三卫的人。
四处闲逛的前游商部落成员,收到大明太子命人带来的话,“一次背叛,终身不用。”
望着建起一幢幢伟岸的建筑的大宁城,他们催足顿胸后悔不已。居住在大宁城享受和中原一样生活的蒙古人,一点也不同情他们。
巍峨的大宁城把很多人的脑子洗了个透。‘跟着大明太子才有好日子过’的思想浸入他们的血脉。他们视朱寿为天可汗,像服从曾经的草原雄鹰一样服从朱寿。
京师的那群人忘了。太子能调动的军队除了远征军,还有他们。
前游商部落成员寻找的琪琪格,又回到了草原。这次她带在身边的不是货物,而是正在云南推行的土改归流政策。
“太子到底是什么意思?”激动的老牧民握着琪琪格的双手紧紧不放。
琪琪格好声好气地解释土改归流的政策。
一旁不耐烦的花当一鞭子抽在老牧民脚下,连泥带土卷起了草原上盛开的格桑花。
“你这老东西只要记住,大明疆域之内没有奴隶。大明律法森严,不能随便打死人。要是换做以前,你这挡道的老东西,早就被本都督一鞭子抽死。”花当急着赶去前方立功。
达延汗的死让他后怕不已。他差一点点就成为达延汗的女婿。虽然最终婚事没有说成,已经让小心眼的大明太子记恨。
原本朵颜三卫以朵颜卫为首。可现在,朵颜卫在三卫中说话越来越没有底气。
福余卫的塔布巴图娶了大明的郡主。明朝永不和亲,为了婚事顺利举行,塔布巴图主动上折让弘治帝赐姓。塔布巴图被赐了朱姓,就差带全族入赘大明!
泰宁卫的女婿把当是大明太子的心腹,虽然和他都是大宁城的副城主,手中的权利却不一样。琪琪格没了游商部落,但得到方便面、牛肉干、羊毛衫的独家经营权。
只有他们朵颜卫处处被嫌弃。除了收购羊毛,其他什么都没有。又因为收购羊毛的价格压得很低,和其他两卫的关系越来越差。
如果朵颜卫能在和瓦剌人的战争中取得重大战功,他们朵颜卫才能重新在三卫中立足。
老牧民习惯了贵族们的鞭子,忽的鞭子没打到身上,反而让他一时之间有点懵。等他清醒过来,琪琪格随着朵颜三卫大部队人马离开。
老牧民一拍大腿,让年轻力壮的两个儿子随大军一起走。
“明朝人看重军功。有了军功将来说不定有机会当个小官。”老牧民经常到河套购买生活物资,和大明人接触多了,早就向往大明百姓的生活。
达延汗曾经把瓦剌人撵走。打败达延汗的大明太子还会怕瓦剌人?瓦剌人内斗几十年,到现在连个大汗都没推举出来。没头狼的狼群就是一盘散沙。
草原普通的牧民都看的明白的事,被有心人挑起贪欲的瓦剌各部落首领,反而看不清楚。
他们冲着吐鲁番囤积的大量财物,挥舞着弯刀向吐鲁番进军。
收到瓦剌人进攻消息时,刘健正抽着从云南运来的云烟吞云吐雾;谢迁安顿好从温良改带来的牧民,正在品尝普洱茶。
两人都没有放在心上。淡定地让东厂给京师发电。
“晦公,刘大夏为了替太子清除军中的反对声,用了一次无间道。但屠滽他们又为了什么?他们可是太子坚定的支持者。”谢迁状似无意地问。
刘健敲敲手里的烟斗,老神在在地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该管的事情不管喽。老夫卸下了首辅的千斤重担,现在的日子过得挺舒服。”
谢迁和刘健对视,同时大笑了起来。原因其实很简单,和他们三人当初想对付太子的理由一样。
董仲舒改革儒家学说的时候,去掉了‘公天下’的思想。新的儒家深的皇帝喜爱。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一直延后到一千五百多年后的明朝。
明朝初期的国策也是独尊儒术、推崇程朱理学。但经历千年的沧桑、科举的颠覆性变革,明朝文人的思想逐渐从理学转为心学。
太子想要独霸军权、财权、和粮食大权。从此成为一言堂,怕是很难啊!
这话连李东阳、杨廷和都不会告诉太子,太子要碰几次壁才能想明白。如果太子吃了暗亏,他们保证不笑。要笑也会关上门笑。
当晚,杨慎和太子的贴身太监谷大用一起进了刘府。第二日,刘大夏的老妻兴高采烈地拿着大面额塑料币,跑到房山买地。刘府到处散发着喜气,显然是太子送了大量的财物。
这打赌还没开始,一位军机处大臣自行离去。刘大夏的离任带起了一股辞官潮。兵部、五军都督府、各地卫所上了年纪的武官,还有不少文官跟着一起离开。
太子同意了。
“刘大夏为官多年,手里掌握不少人的黑料啊!”英国公幽幽一叹。
英国公除了张仑这个孙子,还有十多位儿孙。家族一大麻烦事就多。不过有他坐镇,比他两位叔叔闹着争家产的时期好太多。算了,就让承爵的张仑吃点亏,反正跟着太子殿下饿不着。
英国公把取水渠附近的田地分给了张仑,并且命人除了水稻换种小麦。偌大的英国公府一分家,留给张仑的只有老宅和少量土地。金矿的分红、盐池的红利,20股皇家银行的份额都被十几位堂兄弟们瓜分。
分好家的英国公,也提出了辞官,并且辞去英国公爵位。朱寿没有拖泥带水,直接任命张仑接任英国公。
英国公的急流勇退带起了勋贵圈的新老接替,让礼部很是忙碌了一阵。这些新册立的勋爵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云远征军任职的将领。那可都是太子的铁杆支持者。
军中没有了镇守太监和文官,武将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只要太子继位,他们必将被调派四方,镇守一方。这是让保国公都会羡慕的权利。军机处权柄虽重,盯着他的目光也多。
如果只是他们,保国公等弘治帝重用的将领们也能接受。勋贵们世代联姻,关系极为稳定。保国公等人怕的是,将来太子会提拔的新贵。
保国公频繁的往来于各家府第,试图探得太子的意图。让他失望了,太子并没有透露什么。保国公眼皮子时不时地跳几下,让他十分心悸。他每过一时辰问一次瓦剌人的动向,要不是晋王等藩王盯着,他真想出兵先灭了瓦剌大军。
让保国公宽慰的是,瓦剌大军一直在盘踞在居延海。而鞑靼人则撤离居延海,退回捕鱼儿海休养生息。
那些和鞑靼有生意往来的商人悲催地发现,他们找不到债主满都海太后。投靠过满都海的游商部落成员,跑到大宁城,企图求琪琪格重新收留他们。可惜,他们连琪琪格的面都没见到。
或者说,他们在大宁城内几乎没看到朵颜三卫的人。
四处闲逛的前游商部落成员,收到大明太子命人带来的话,“一次背叛,终身不用。”
望着建起一幢幢伟岸的建筑的大宁城,他们催足顿胸后悔不已。居住在大宁城享受和中原一样生活的蒙古人,一点也不同情他们。
巍峨的大宁城把很多人的脑子洗了个透。‘跟着大明太子才有好日子过’的思想浸入他们的血脉。他们视朱寿为天可汗,像服从曾经的草原雄鹰一样服从朱寿。
京师的那群人忘了。太子能调动的军队除了远征军,还有他们。
前游商部落成员寻找的琪琪格,又回到了草原。这次她带在身边的不是货物,而是正在云南推行的土改归流政策。
“太子到底是什么意思?”激动的老牧民握着琪琪格的双手紧紧不放。
琪琪格好声好气地解释土改归流的政策。
一旁不耐烦的花当一鞭子抽在老牧民脚下,连泥带土卷起了草原上盛开的格桑花。
“你这老东西只要记住,大明疆域之内没有奴隶。大明律法森严,不能随便打死人。要是换做以前,你这挡道的老东西,早就被本都督一鞭子抽死。”花当急着赶去前方立功。
达延汗的死让他后怕不已。他差一点点就成为达延汗的女婿。虽然最终婚事没有说成,已经让小心眼的大明太子记恨。
原本朵颜三卫以朵颜卫为首。可现在,朵颜卫在三卫中说话越来越没有底气。
福余卫的塔布巴图娶了大明的郡主。明朝永不和亲,为了婚事顺利举行,塔布巴图主动上折让弘治帝赐姓。塔布巴图被赐了朱姓,就差带全族入赘大明!
泰宁卫的女婿把当是大明太子的心腹,虽然和他都是大宁城的副城主,手中的权利却不一样。琪琪格没了游商部落,但得到方便面、牛肉干、羊毛衫的独家经营权。
只有他们朵颜卫处处被嫌弃。除了收购羊毛,其他什么都没有。又因为收购羊毛的价格压得很低,和其他两卫的关系越来越差。
如果朵颜卫能在和瓦剌人的战争中取得重大战功,他们朵颜卫才能重新在三卫中立足。
老牧民习惯了贵族们的鞭子,忽的鞭子没打到身上,反而让他一时之间有点懵。等他清醒过来,琪琪格随着朵颜三卫大部队人马离开。
老牧民一拍大腿,让年轻力壮的两个儿子随大军一起走。
“明朝人看重军功。有了军功将来说不定有机会当个小官。”老牧民经常到河套购买生活物资,和大明人接触多了,早就向往大明百姓的生活。
达延汗曾经把瓦剌人撵走。打败达延汗的大明太子还会怕瓦剌人?瓦剌人内斗几十年,到现在连个大汗都没推举出来。没头狼的狼群就是一盘散沙。
草原普通的牧民都看的明白的事,被有心人挑起贪欲的瓦剌各部落首领,反而看不清楚。
他们冲着吐鲁番囤积的大量财物,挥舞着弯刀向吐鲁番进军。
收到瓦剌人进攻消息时,刘健正抽着从云南运来的云烟吞云吐雾;谢迁安顿好从温良改带来的牧民,正在品尝普洱茶。
两人都没有放在心上。淡定地让东厂给京师发电。
“晦公,刘大夏为了替太子清除军中的反对声,用了一次无间道。但屠滽他们又为了什么?他们可是太子坚定的支持者。”谢迁状似无意地问。
刘健敲敲手里的烟斗,老神在在地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该管的事情不管喽。老夫卸下了首辅的千斤重担,现在的日子过得挺舒服。”
谢迁和刘健对视,同时大笑了起来。原因其实很简单,和他们三人当初想对付太子的理由一样。
董仲舒改革儒家学说的时候,去掉了‘公天下’的思想。新的儒家深的皇帝喜爱。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一直延后到一千五百多年后的明朝。
明朝初期的国策也是独尊儒术、推崇程朱理学。但经历千年的沧桑、科举的颠覆性变革,明朝文人的思想逐渐从理学转为心学。
太子想要独霸军权、财权、和粮食大权。从此成为一言堂,怕是很难啊!
这话连李东阳、杨廷和都不会告诉太子,太子要碰几次壁才能想明白。如果太子吃了暗亏,他们保证不笑。要笑也会关上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