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六亲不认的朱元璋
不得不说,学好数学,是相当有用的。
柳淳嚣张无比地给朱元璋讲解变法的成效。
哪怕老朱都震撼了,相比起枯燥的文字,柳淳的准备,丰富有趣太多了。
简单的两个圆形,就把变法的好处展示的一清二楚。
“陛下,在变法之前,士绅地主大约占了不到四成的土地,可他们呢,只负担了一成五的税收。这里面有他们藏匿土地的问题,也有士绅官僚可以免赋的因素。总而言之,情况很明白,百姓人多,地少,负担重……同样种一亩田,同样的产出,老百姓拿到的回报就比士绅平白少了一大截!”
“陛下从开国之初,授田百姓,严厉抑制兼并,可问题是兼并之风,屡禁不止。甚至有老百姓,主动投献,原因就在这里!因为税赋不公平!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老百姓给士绅地主当佃农,也比当自耕农负担轻。士绅有强烈的兼并意愿,老百姓又想摆脱沉重的赋税,二者结合,土地兼并,也就不可避免!”
“臣推行变法之后,先清丈田亩,将一些本属于百姓的田产,返回百姓。然后按照土地面积,摊入丁税,如此一来,士绅负担的赋税甚至比百姓稍微高一些。”
经过清丈返回之后,士绅所占土地,已经不足三成,但是因为丁税摊入了田亩之中,换句话说,就是田多交的多,不再是人多交的多。
所以士绅负担的税赋比例,反而更高了一些。
这个结果当然符合老朱的期望。
“陛下,臣还设想过,对田亩在一千亩以上的大户,征收每年不少于百分之三的额外田赋,以此来抑制兼并,维护土地的公平。”
朱元璋一边听着柳淳的讲解,一边看着手上的资料,频频点头,笑容可掬,脑门上的抬头纹都笑开了。
自从朱标一死,老朱虽然每日依旧处理政务,但不得不说,他已经失去了大半的灵魂,只是机械,麻木地做事。
有些时候,他只是想用忙碌来填充所有时间,让自己暂时从丧子之痛中解脱出来。
可以说,在朱标死后的这几个月,老朱像一个痛失儿子的父亲,远多过大明的皇帝。
他有时候甚至在问自己,失去了继承人,他宵衣旰食,殚精竭虑,还有什么价值?
柳淳的时机把握实在是精准,他在这时候送来了变法的成果,终于把老朱的注意力,拉回了政务上面。
“这是田亩的情况,你所说的商税如何了?”
柳淳忙道“陛下,长沙自古以来,都是商贾云集之地,贸易十分繁荣。根据臣的计算,一年之内,贡献的商税已经达到了五万两!”
“五万两?这么多?”
柳淳笑道“很正常的,这还仅仅是大宗的交易,一些街头巷尾的小商小贩,并没有征税。”
朱元璋笑道“他们日子也不容易,征他们的税干什么?不是有人常说,要藏富于民吗!朕也要学会抓大放小!”
老朱欣然大笑,长沙虽然繁荣,但是毕竟比不过苏州,杭州这些地方,甚至比不了松江和北平,以苏州的情况来看,一年征收几十万的商税,几乎毫不费力。
“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如果把商税铺开,五年之内,仅商税一项,就能达到一千万两!”
柳淳讲的是真金白银的钱!
老朱忍不住怦然心动,这么多的钱,足够把府库填满了吧?老朱不改农民的本性,柳淳却道“陛下,随着财力的增加,朝廷可以做的事情,就会多许多!”
“比如可以在各地整修道路,建立起运粮大路。既能为朝廷输送税粮便利,又能让老百姓互通有无,方便商贾交易,实在是一举多得!”
柳淳笑呵呵画着大饼,明初的财税还算充足,但因为弊端太大,等到了明世宗的时候,朝廷岁入二百多万两,光是九边的军费,就需要三百多万两!
缺口之大,真不知道是怎么撑过来的。
柳淳提议,及早打好基础,对于日后的展,绝对有好处。
钱多了,用来修路,铺桥,疏通巷道……这样一来,就能方便各地生意往来,渐渐形成统一的市场。然后统一商税,统一金融体系……整个大明,就会连成一个牢固的整体。
这一次的变法,可绝不是多收几两税,多征几石粮食那么简单。
按理说老朱是开国君主,他直接定规矩就算了,柳淳为什么还用变法来定义他的举动呢?
很简单,因为他在变秦汉以来,绵延两千年的成法。
历代都讲究轻徭薄赋,柳淳却认为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朝廷必须弄清楚,自己的责任所在,不能白白享受百姓的供养。
因此柳淳将长沙府多征上来的粮食和税金拨出一半,兴建了学堂,主要招收寒门子弟入学,而且柳淳还设计了奖学金的制度……
“比如,如果不出意外,在几年之内,长沙府就有望过武昌,成为湖广第一大财赋重地,文治也会冠绝湖广。”
老朱仔细阅读柳淳给他的资料,频频点头。
“朕还在小时候就常听人说,有钱的人家,越过越有。朕以往总觉得是有钱人,善于经营,勤俭持家,才能让家业越来越兴旺。直到今天,朕才如梦方醒,原来是朝廷的税收,对他们太宽厚了!他们是在占朝廷的便宜,不!”
老朱冷冷道“他们是吃两头,吃过了朝廷吃百姓!对了,官字不就是长了这么两张嘴吗?”
老朱越说越气,忍不住骂道“柳淳,你个臭小子,这些事情,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朕?你还是藏着,掖着,可恶!”
又挨骂了!
这一次柳淳没有半点气恼,相反,还差点笑出来!
骂我了,老朱又骂我了!
柳淳的心里欢呼,可下一秒又觉得自己太便宜了,竟然喜欢找骂!只能用力甩头,可就是挡不住高兴。
那个勤勉刻薄的朱元璋,又回来了!
柳淳看得很明白,别看朱元璋对臣子特别狠,但是他却比大多数帝王,更爱自己的孩子。
对朱标就不用说了,哪怕太原的晋王,老爹柳三已经查出了一些端倪,但这些日子,老朱为什么没有动作?
很多人或许会说,你搞什么鬼?
太子都死了,老朱难道不该疯,不该大杀四方吗?
你小子慢慢吞吞,犹犹豫豫,让大家伙很不爽,你知道吗?
柳淳深表无奈,他不是不想快意恩仇。但问题是,古往今来,不要说太子,死的皇帝还少了?
那些死的稀里糊涂的皇帝,哪一位查得清清楚楚了?
还不都是糊涂着。新君都巴望着赶快忘了老皇帝才好,哪怕父子,都不能免俗,就拿世宗嘉靖来说,他刚死,继位的裕王就改年号隆庆!
隆重庆祝!
也不知道他在府里放没放鞭炮……
朱标之死,情况也差不多,老朱先考虑的是江山的继承人。
只要确定了储君,他才能重新恢复状态。
之前赐死傅家爷仨,那只是牛刀小试,先出口怨气而已,真正的大菜才刚刚出炉,正准备上桌。
“陛下,口说无凭,臣也是等到结果都出来,才敢递交,本来应该早些让陛下知道,臣这些日子,心神恍惚,浑浑噩噩的,臣,臣有罪!”
朱元璋怒哼了一声,“你是在说朕,不是说你自己!”老朱起身,缓缓踱步,“朕承认是悲伤了一些,也耽搁了一些时间,拖延了一些政务!可是,朕的儿子没了!难道不许朕伤心吗?”
柳淳慌忙跪倒,“陛下,臣也是为了懿文太子伤心,臣没有别的意思。”
朱元璋摆手,“不管你有没有别的意思,朕都是大明的皇帝,是天下臣民的君父,朕会打起精神,该做的事情,朕心里有数!你小子退下吧,回头写个更详细的方略出来,全面推开变法,势在必行!”
得到了老朱的答复,柳淳是喜不自胜,他已经不指望能改变朱允?傻南敕?耍?蛐泶永现煜率郑?攀亲钫?返姆椒a
就在柳淳从宫里出来,朱元璋紧咬牙关,咯吱作响!
这几个月以来,朕都在干什么?
朕的雄心壮志,朕的勇气都哪去了?
变法的事情不说了,就连太子的死,朕也不敢面对吗?才杀了几个无关痛痒的人,怎么向太子的在天之灵交代?
“朱??!假如你真的害死了大哥,朕绝不饶你!”
“传旨!”
朱元璋对着暗处冷冷道“立刻给柳三下旨,让他全力以赴,朕要看到结果!”
book/73887/34617309.html
。:
柳淳嚣张无比地给朱元璋讲解变法的成效。
哪怕老朱都震撼了,相比起枯燥的文字,柳淳的准备,丰富有趣太多了。
简单的两个圆形,就把变法的好处展示的一清二楚。
“陛下,在变法之前,士绅地主大约占了不到四成的土地,可他们呢,只负担了一成五的税收。这里面有他们藏匿土地的问题,也有士绅官僚可以免赋的因素。总而言之,情况很明白,百姓人多,地少,负担重……同样种一亩田,同样的产出,老百姓拿到的回报就比士绅平白少了一大截!”
“陛下从开国之初,授田百姓,严厉抑制兼并,可问题是兼并之风,屡禁不止。甚至有老百姓,主动投献,原因就在这里!因为税赋不公平!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老百姓给士绅地主当佃农,也比当自耕农负担轻。士绅有强烈的兼并意愿,老百姓又想摆脱沉重的赋税,二者结合,土地兼并,也就不可避免!”
“臣推行变法之后,先清丈田亩,将一些本属于百姓的田产,返回百姓。然后按照土地面积,摊入丁税,如此一来,士绅负担的赋税甚至比百姓稍微高一些。”
经过清丈返回之后,士绅所占土地,已经不足三成,但是因为丁税摊入了田亩之中,换句话说,就是田多交的多,不再是人多交的多。
所以士绅负担的税赋比例,反而更高了一些。
这个结果当然符合老朱的期望。
“陛下,臣还设想过,对田亩在一千亩以上的大户,征收每年不少于百分之三的额外田赋,以此来抑制兼并,维护土地的公平。”
朱元璋一边听着柳淳的讲解,一边看着手上的资料,频频点头,笑容可掬,脑门上的抬头纹都笑开了。
自从朱标一死,老朱虽然每日依旧处理政务,但不得不说,他已经失去了大半的灵魂,只是机械,麻木地做事。
有些时候,他只是想用忙碌来填充所有时间,让自己暂时从丧子之痛中解脱出来。
可以说,在朱标死后的这几个月,老朱像一个痛失儿子的父亲,远多过大明的皇帝。
他有时候甚至在问自己,失去了继承人,他宵衣旰食,殚精竭虑,还有什么价值?
柳淳的时机把握实在是精准,他在这时候送来了变法的成果,终于把老朱的注意力,拉回了政务上面。
“这是田亩的情况,你所说的商税如何了?”
柳淳忙道“陛下,长沙自古以来,都是商贾云集之地,贸易十分繁荣。根据臣的计算,一年之内,贡献的商税已经达到了五万两!”
“五万两?这么多?”
柳淳笑道“很正常的,这还仅仅是大宗的交易,一些街头巷尾的小商小贩,并没有征税。”
朱元璋笑道“他们日子也不容易,征他们的税干什么?不是有人常说,要藏富于民吗!朕也要学会抓大放小!”
老朱欣然大笑,长沙虽然繁荣,但是毕竟比不过苏州,杭州这些地方,甚至比不了松江和北平,以苏州的情况来看,一年征收几十万的商税,几乎毫不费力。
“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如果把商税铺开,五年之内,仅商税一项,就能达到一千万两!”
柳淳讲的是真金白银的钱!
老朱忍不住怦然心动,这么多的钱,足够把府库填满了吧?老朱不改农民的本性,柳淳却道“陛下,随着财力的增加,朝廷可以做的事情,就会多许多!”
“比如可以在各地整修道路,建立起运粮大路。既能为朝廷输送税粮便利,又能让老百姓互通有无,方便商贾交易,实在是一举多得!”
柳淳笑呵呵画着大饼,明初的财税还算充足,但因为弊端太大,等到了明世宗的时候,朝廷岁入二百多万两,光是九边的军费,就需要三百多万两!
缺口之大,真不知道是怎么撑过来的。
柳淳提议,及早打好基础,对于日后的展,绝对有好处。
钱多了,用来修路,铺桥,疏通巷道……这样一来,就能方便各地生意往来,渐渐形成统一的市场。然后统一商税,统一金融体系……整个大明,就会连成一个牢固的整体。
这一次的变法,可绝不是多收几两税,多征几石粮食那么简单。
按理说老朱是开国君主,他直接定规矩就算了,柳淳为什么还用变法来定义他的举动呢?
很简单,因为他在变秦汉以来,绵延两千年的成法。
历代都讲究轻徭薄赋,柳淳却认为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朝廷必须弄清楚,自己的责任所在,不能白白享受百姓的供养。
因此柳淳将长沙府多征上来的粮食和税金拨出一半,兴建了学堂,主要招收寒门子弟入学,而且柳淳还设计了奖学金的制度……
“比如,如果不出意外,在几年之内,长沙府就有望过武昌,成为湖广第一大财赋重地,文治也会冠绝湖广。”
老朱仔细阅读柳淳给他的资料,频频点头。
“朕还在小时候就常听人说,有钱的人家,越过越有。朕以往总觉得是有钱人,善于经营,勤俭持家,才能让家业越来越兴旺。直到今天,朕才如梦方醒,原来是朝廷的税收,对他们太宽厚了!他们是在占朝廷的便宜,不!”
老朱冷冷道“他们是吃两头,吃过了朝廷吃百姓!对了,官字不就是长了这么两张嘴吗?”
老朱越说越气,忍不住骂道“柳淳,你个臭小子,这些事情,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朕?你还是藏着,掖着,可恶!”
又挨骂了!
这一次柳淳没有半点气恼,相反,还差点笑出来!
骂我了,老朱又骂我了!
柳淳的心里欢呼,可下一秒又觉得自己太便宜了,竟然喜欢找骂!只能用力甩头,可就是挡不住高兴。
那个勤勉刻薄的朱元璋,又回来了!
柳淳看得很明白,别看朱元璋对臣子特别狠,但是他却比大多数帝王,更爱自己的孩子。
对朱标就不用说了,哪怕太原的晋王,老爹柳三已经查出了一些端倪,但这些日子,老朱为什么没有动作?
很多人或许会说,你搞什么鬼?
太子都死了,老朱难道不该疯,不该大杀四方吗?
你小子慢慢吞吞,犹犹豫豫,让大家伙很不爽,你知道吗?
柳淳深表无奈,他不是不想快意恩仇。但问题是,古往今来,不要说太子,死的皇帝还少了?
那些死的稀里糊涂的皇帝,哪一位查得清清楚楚了?
还不都是糊涂着。新君都巴望着赶快忘了老皇帝才好,哪怕父子,都不能免俗,就拿世宗嘉靖来说,他刚死,继位的裕王就改年号隆庆!
隆重庆祝!
也不知道他在府里放没放鞭炮……
朱标之死,情况也差不多,老朱先考虑的是江山的继承人。
只要确定了储君,他才能重新恢复状态。
之前赐死傅家爷仨,那只是牛刀小试,先出口怨气而已,真正的大菜才刚刚出炉,正准备上桌。
“陛下,口说无凭,臣也是等到结果都出来,才敢递交,本来应该早些让陛下知道,臣这些日子,心神恍惚,浑浑噩噩的,臣,臣有罪!”
朱元璋怒哼了一声,“你是在说朕,不是说你自己!”老朱起身,缓缓踱步,“朕承认是悲伤了一些,也耽搁了一些时间,拖延了一些政务!可是,朕的儿子没了!难道不许朕伤心吗?”
柳淳慌忙跪倒,“陛下,臣也是为了懿文太子伤心,臣没有别的意思。”
朱元璋摆手,“不管你有没有别的意思,朕都是大明的皇帝,是天下臣民的君父,朕会打起精神,该做的事情,朕心里有数!你小子退下吧,回头写个更详细的方略出来,全面推开变法,势在必行!”
得到了老朱的答复,柳淳是喜不自胜,他已经不指望能改变朱允?傻南敕?耍?蛐泶永现煜率郑?攀亲钫?返姆椒a
就在柳淳从宫里出来,朱元璋紧咬牙关,咯吱作响!
这几个月以来,朕都在干什么?
朕的雄心壮志,朕的勇气都哪去了?
变法的事情不说了,就连太子的死,朕也不敢面对吗?才杀了几个无关痛痒的人,怎么向太子的在天之灵交代?
“朱??!假如你真的害死了大哥,朕绝不饶你!”
“传旨!”
朱元璋对着暗处冷冷道“立刻给柳三下旨,让他全力以赴,朕要看到结果!”
book/73887/346173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