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辅国公,没有世袭罔替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棣现在是烦死了柳淳,他觉得自己完全被柳淳牵着鼻子走,堂堂天子,变成了一头老牛,姓柳的,你太可恶了,等麻烦事没了,朕一定找个借口,把你给办了。
  “你又是让朕借债,又是让朕增货币,你想让大明天下大乱就直说,不必出这些祸国殃民的馊主意!”
  柳淳一本正经,摆手道:“陛下,你又冤枉臣了,臣给你出的主意,只会让大明更加兴旺达,断然不会祸国殃民,陛下,臣斗胆建议,你真的要好好补一补金融课了。”
  朱棣冷哼道:“柳淳,你少给朕耍嘴皮子,一句话,你的那一套管用,朕给你当弟子也行,要是不管用,朕就废了你!”
  朱棣的眼睛都立起来了,柳淳还能说什么,这个徒弟他收定了!
  先货币这玩意,当然不能随便乱,多了一定会出事的,可同时货币也不能少,事实上由于缺少贵金属,古代的中国一直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十分无奈,像什么交子啊,铁钱啊,全都是逼出来的。
  “陛下,其实我大明有一个最辽阔的宝藏,没有掘出来,只要打开了这个宝藏,现在的货币量,至少可以增加十倍以上!”
  朱棣不光眉毛立起来,连头都要起来了,你小子还要忽悠朕吗?”
  “什么宝藏?朕怎么没看到?”
  “陛下,这个宝藏就是辽阔的农村。”
  “农村?”朱棣不解。
  柳淳却笑道:“没错,就是农村,过去农村被士绅宗族把持着,就好比一道道的锁,牢牢锁住了,如今推行变法,这些枷锁都打破了,而且随着兴学的推进,我们已经拿到了开启宝藏的钥匙。”
  朱棣还是没明白,但是柳淳的话却也不像是胡说八道,“你再讲得仔细点,朕要好好琢磨一下。”
  “陛下,过去农村百姓没什么剩余,手里也没有存钱。基本上都停留在男耕女织,以物易物的阶段。百姓依托宗族庇护,获得安全和秩序。如今呢,旧的都被砸碎了,大的家族越来越少,均田也落实了,陛下觉得农民的当务之急,又是什么呢?”
  朱棣深深吸口气,“他们要吃饱,要穿暖,盖房子,娶媳妇,或许还想着买地!”
  柳淳伸出大拇指,“陛下果然睿智,这些事情都是以往农民想做而做不到的,如今他们有了机会,又岂能错过。所以说,目下农村,非常需要货币,而且是海量的货币!”
  “当真?”
  “没错。”柳淳很感慨,“陛下,过去臣也在犹豫,毕竟很多迹象是矛盾的,而且落实均田的时机不长,百姓能有积累吗?这也是臣不敢大规模行债券的原因。可是这一次地方官吏进京,他们给臣解惑,让臣豁然开朗,许多事情一下子想通了。”
  柳淳可真没有闲着,他通过交谈,把地方的情况都给摸透了。
  先,分田之后,供应城市的粮食减少了,柳淳最初判断,是百姓保留的口粮数量大幅度增加,结果造成流入城市的粮食减少。城市粮价暴涨,不得不从安南等地弄粮食。
  但是这一次地方官吏,尤其是柳淳的门下,带给他一些全新的消息。
  的确,农民留的粮食增加了,但是农民并没有吃掉。而是当做积蓄,存在了家里。
  一个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乡下结婚,往往会去看男方家里的粮囤。
  如果存粮多,粮食好,说明这家会过日子,女孩就愿意嫁,反之就有打光棍的可能。说到底,古往今来结婚都是要看经济实力的。
  老百姓喜欢存粮的原因是什么呢?
  再进一步探究,就是货币不足。随着靖难之役结束,天下太平,广大的中原地区,西北,长江流域,中小县城,粮价都出现了快下跌,这个现象和江南大城市粮价暴涨,并不矛盾。而且还相互影响。
  正是粮价下跌,造成农民没有卖粮的意愿,收不上粮食,加上均田之后,分散的小农,使得运输费用暴涨,所以商人们没法支付高昂的运粮成本,也就造成了人口众多的大城市缺少粮食供应。
  朱棣听得脑袋都大了,他感觉自己手上的江山怎么比父皇在日要复杂了无数倍!父皇当年也没有这么操心过啊!
  中原,江南,城市,农村,百姓,商人……乱成了一团。
  “柳淳,这都是你干得好事!”
  柳淳无奈,“陛下,臣也是一心谋国,难不成陛下希望大明变成小国寡民的状态?”
  朱棣愤怒拍桌子,大吼道:“不要废话了!”他冷静了片刻,闷声道:“你的意思是可以增货币了?能增多少?”
  “不不不!”
  柳淳慌忙摆手,“陛下,这事可没有这么容易。臣的意思是广大农村虽然有强大的货币需求。但是许多百姓对货币,尤其是纸币,还是一无所知。必须教导百姓,让他们知道纸币,接受纸币。”
  朱棣咬了咬牙,“你的意思,是不是还要靠着兴学?”
  柳淳用抚掌道:“没错啊,陛下莫非忘了,臣编的课本里面,就有一篇专门介绍货币的。”
  朱棣还能说什么,憋了好半天,才恶狠狠道:“柳淳,朕办你一个处心积虑的罪,都不为过!你小子实在是太阴险了,就凭你这个算计劲儿,有谁能跟你交朋友!”
  撂下这么句话,朱棣扬长而去。
  没朋友就没朋友,再说了,你大呼小叫的,吹胡子瞪眼,跟“皇阿玛”附体了似的,你有朋友啊?
  柳淳啐了一口,突然想起一件事,该死的,朱棣你不是说要拜师吗?
  我把你的难题都给解决了,你怎么跑了?
  这老朱家,果然没有一个好东西。
  都是吃干抹净的货色。
  可是说归说,柳淳也不敢马虎大意。
  推广纸币,让老百姓接受印着老朱大头照的这张纸,或许要比均田,废除宗法还要麻烦。同样的,假使这张纸被所有人接受,大明的统治,也就深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里,毕竟纸币和金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
  柳淳很认真拟定了一套方略。
  先,皇家银行要扩大规模,在各省,各州府,甚至县城,建立分支机构,经济繁荣地区成立分行,落后地区也要成立办事处。
  其次,本着存款有息的原则,吸纳百姓存款。
  在柳淳的设想之中,户部的财政和皇家银行的金融,是两只大手,要一起动起来。一方面加大货币供给,多出来的货币,以朝廷采购的形式,用来兴学,修建道路,鼓励科技展。
  另一方面呢,银行吸收存款,把财政支出的钱,吸纳回银行,与此同时,增债券,支持财政更大的投入。
  货币和金融贯通起来,瞬间打通了任督二脉,一下子修炼成了基建狂魔神功。
  柳淳对这一套级功法,有着强大的信心。
  只要能迅点亮科技树,尤其是蒸汽机成功之后,几十年内,铁路就会遍布整个大明,到时候可就真的名副其实,成为了日月永照的天上国度!
  柳淳再三推敲,整套方略没有了瑕疵,他终于上呈朱棣。
  这一次朱老四格外认真,将朝中重臣悉数召集到了宫中。
  “你们一起推敲一下,看看柳大人的方略到底如何?”
  众多大臣里面,最重要的还是郁新和夏原吉,他们一个负责户部,一个负责皇家银行,正是这一套办法的关键执行人。
  两个人从头看到尾,还时不时皱眉思索,等到最后,郁新先道:“陛下,柳大人心思缜密,手段之高明,老臣五体投地。”
  夏原吉也笑道:“陛下,臣执掌皇家银行,却不如柳大人万分之一,情愿意退位让贤。臣真想追随柳大人,早晚聆听教诲啊!”
  又有一个要拜师的,某些说话不算数的人,真是应该反思一下。
  柳淳笑容可掬,一点都不居功自傲,儒雅随和,风度翩翩。
  朱棣心说,这小子还不定在心里怎么想呢!
  可不管怎么说,迁都这么大的事情,让柳淳给轻易化解了,而且还给大明规划了未来几十年的展蓝图,朱棣也不能不有所表示。
  “柳淳,你这些年,鞍前马后,为国操劳,着实不易啊!朕早就有意加封你的官职,如今也该兑现了。”
  朱棣朗声道:“加柳淳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左柱国、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少师太子太师,封……”在这里朱棣顿了一下,然后才说道:“封辅国公,位列一众国公之!”
  柳淳默默听着,还算满意,可问题是封了国公,总该给丹书铁券,世袭罔替吧?
  怎么这个没有了,反而莫名其妙,多了个位列国公之啊?实实在在的好处没给,反而多个了拉仇恨值的空头支票,朱老四,你过分了!
  “柳淳,该谢恩了。”朱棣呵呵笑,满脸写满了诚恳,简直把柳淳当成了心腹中的心腹。
  柳淳无可奈何,只能跪倒,“臣叩谢陛下圣恩!”
  顶点
  book/73887/45373998.html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