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集体探病
“二哥昨日可把我们给吓着了。谢太医怎么说?”三爷率先开了口,一副关切的样子。
其余人也纷纷开口询问。太子妃有些坐立不安。起身见礼后本准备离开的,却被太子一个眼神又钉在床边了。
“让你们担心了。”太子笑得轻松,“不过谢太医也没看出毛病,只说让孤静养两日看看。”
“谢太医也没诊出原因?”三爷惊讶道:“总不会无缘无故就吐血吧。”
这个结果也确实出乎大家预料,其他人也都是一脸惊讶。当然,有的人心里根本都不信,觉得太子没说实话。当然,便是不信,也不会有人当面说的。
“可不就是无缘无故么。”太子笑笑。
“那二哥觉得身子如何?有哪里不舒服么?”三爷又问。
太子摇头,“那到没有。”
“那可真是奇了。”三爷再次感叹。
他一进来就冲在最前面,又第一个开口,问来问去的,倒像是他一个人把所有的话都说了。
“都坐吧。”太子看向其他人,“既然来了,咱们一块儿说说话。孤这静养也闷的很。”
太子妃暗中给太子使眼色,一群小叔子坐在这说话,她留下实在不大好看。
太子仿佛此时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终于舍得放手让她离开了。很快这屋里就剩下一群男人们。
“今日早朝可有什么新鲜事?”太子问道。
他没去早朝,心里还是记挂着的。毕竟他这个太子从复立后还没立什么功。所以就更要第一时间掌握朝堂动态。
这会大家都在,互相看着,也没人会故意隐瞒什么。是个问话的好机会。
“二哥养病还记挂着朝堂呢!”三爷笑道:“也没什么新鲜事,就是大哥和十弟要回来了!”
“哦?”太子挑眉,他心里还一直算着时间呢。想着两人这么久都没个动静,是不是那边的赈灾工作有什么问题。没想到这就要回了?
“据大哥的奏折上说,他们差事办的挺顺利。当地官员也配合,现在灾情稳定,灾后的救助和重建工作也都有条不紊的在进行,已经不需要他们留在那里了。”三爷继续道。
“那是件好事呀。”太子笑了笑,“皇阿玛应该很高兴吧。”
“嗯。说等他们回来了要好好封赏。”三爷道。
太子这会心里其实很不高兴。他一点都不希望直郡王这趟差事顺利。也不想看到直郡王再次风光。
不过话题是他提起来的,也不能只说这一件事就不说了。弄得好像特意关注似的。
于是太子又闲扯起来,问了这个问那个,一时间各人都有话说,倒也热闹。
乾清宫里,康熙听说儿子们都去毓庆宫看太子了,脸上的神色并不欣慰。
暗卫从昨日查到今日,并没有什么线索。
颁金节的酒宴是内务府操办的。说起来老八的嫌疑也不小。昨日谢太医排除中毒,他第一时间就没想到老八。但后来一想,也不能这么快排除,还是应该好好查一下。
因而从酒宴上的菜肴酒水,到休息时吃喝的茶水点心,甚至敬的香等等,从御膳房到内务府,他决定都好好筛查一遍。
就康熙自己来说,他当然不希望是有人害太子。他更希望是太子身体的原因。这样只要找出病因来就能治疗。可一旦坐实是有人陷害,那又要掀起腥风血雨。
他是有意让其他儿子参与朝政来磨炼太子,但并不希望看到手足相残。
因太子这会还算在病中,八爷他们也没有待太久。不到用午膳的时辰,大家便纷纷起身告辞。
太子也没挽留,对大家的探望表示感谢后就目送他们离开了。
出了毓庆宫,大家就各走各的了。
八爷决定去储秀宫走一趟,看看良妃。九爷则和五爷一块儿,准备去宜妃那用个午膳。四爷和七爷正好结伴去永和宫。只有三爷独自出了宫,没有再去荣妃那。
八爷府里,池小河则在同张氏、韩氏和汪氏三人开工作例会。
这也是池小河慢慢形成的规矩。每月底把三人召集在一块儿,就当月管家的情况做个了解,也方便三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有点像现代的企业一样,定期开会总结经验教训,分享先进做法,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不过她更多的是听三人的汇报,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再一个便是因为这会快到年底了,很多时候都接踵而至。她也得同三人再明确一下分工,分派一下任务,给她减轻点负担。
“福晋,不给侧福晋安排点事么?”韩氏提出疑问。
虽说舒舒觉罗氏这会伤了脚需要静养,但伤势并不严重,过个十来日就好了。到时候便是最忙的时候,若不给她分点事情,她心里怕是会不舒服了。
毕竟这是个放弃回娘家也想分管家权的人呢!
汪氏和张氏同韩氏想的一样。这会听她开了口,也纷纷附和,等着池小河拿主意。
“你们觉得她合适管什么?”池小河把问题又丢了回来。其实她现在想起之前舒舒觉罗氏参与管家失败的事来都有些想笑。
她倒不是质疑舒舒觉罗氏的能力。怎么说也是侍郎府的嫡女,肯定也是学过主持中馈的。若她落了选,婚配肯定是做正妻的。主持中馈这事是每个正妻都要学的功课。
她质疑的是舒舒觉罗氏的情商。
进府才多久,无形中就把后院的人都得罪了。就这样的,便是会管家,也管不好家。
“福晋想分哪块给她就分哪块。您是嫡福晋,分哪块她都应该接着。”韩氏道:“她进了咱们府后又没管过家,也看不出来适合什么。”
“奴婢看她对账本挺有兴趣的。”张氏道:“但奴婢觉得如今不是让侧福晋看账本的时候。要不,还是从简单一点的事开始?”
“进入腊月有很多需要采买的东西,不如让侧福晋来理清单吧。”汪氏眨巴着眼出了个主意。
池小河看着三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其余人也纷纷开口询问。太子妃有些坐立不安。起身见礼后本准备离开的,却被太子一个眼神又钉在床边了。
“让你们担心了。”太子笑得轻松,“不过谢太医也没看出毛病,只说让孤静养两日看看。”
“谢太医也没诊出原因?”三爷惊讶道:“总不会无缘无故就吐血吧。”
这个结果也确实出乎大家预料,其他人也都是一脸惊讶。当然,有的人心里根本都不信,觉得太子没说实话。当然,便是不信,也不会有人当面说的。
“可不就是无缘无故么。”太子笑笑。
“那二哥觉得身子如何?有哪里不舒服么?”三爷又问。
太子摇头,“那到没有。”
“那可真是奇了。”三爷再次感叹。
他一进来就冲在最前面,又第一个开口,问来问去的,倒像是他一个人把所有的话都说了。
“都坐吧。”太子看向其他人,“既然来了,咱们一块儿说说话。孤这静养也闷的很。”
太子妃暗中给太子使眼色,一群小叔子坐在这说话,她留下实在不大好看。
太子仿佛此时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终于舍得放手让她离开了。很快这屋里就剩下一群男人们。
“今日早朝可有什么新鲜事?”太子问道。
他没去早朝,心里还是记挂着的。毕竟他这个太子从复立后还没立什么功。所以就更要第一时间掌握朝堂动态。
这会大家都在,互相看着,也没人会故意隐瞒什么。是个问话的好机会。
“二哥养病还记挂着朝堂呢!”三爷笑道:“也没什么新鲜事,就是大哥和十弟要回来了!”
“哦?”太子挑眉,他心里还一直算着时间呢。想着两人这么久都没个动静,是不是那边的赈灾工作有什么问题。没想到这就要回了?
“据大哥的奏折上说,他们差事办的挺顺利。当地官员也配合,现在灾情稳定,灾后的救助和重建工作也都有条不紊的在进行,已经不需要他们留在那里了。”三爷继续道。
“那是件好事呀。”太子笑了笑,“皇阿玛应该很高兴吧。”
“嗯。说等他们回来了要好好封赏。”三爷道。
太子这会心里其实很不高兴。他一点都不希望直郡王这趟差事顺利。也不想看到直郡王再次风光。
不过话题是他提起来的,也不能只说这一件事就不说了。弄得好像特意关注似的。
于是太子又闲扯起来,问了这个问那个,一时间各人都有话说,倒也热闹。
乾清宫里,康熙听说儿子们都去毓庆宫看太子了,脸上的神色并不欣慰。
暗卫从昨日查到今日,并没有什么线索。
颁金节的酒宴是内务府操办的。说起来老八的嫌疑也不小。昨日谢太医排除中毒,他第一时间就没想到老八。但后来一想,也不能这么快排除,还是应该好好查一下。
因而从酒宴上的菜肴酒水,到休息时吃喝的茶水点心,甚至敬的香等等,从御膳房到内务府,他决定都好好筛查一遍。
就康熙自己来说,他当然不希望是有人害太子。他更希望是太子身体的原因。这样只要找出病因来就能治疗。可一旦坐实是有人陷害,那又要掀起腥风血雨。
他是有意让其他儿子参与朝政来磨炼太子,但并不希望看到手足相残。
因太子这会还算在病中,八爷他们也没有待太久。不到用午膳的时辰,大家便纷纷起身告辞。
太子也没挽留,对大家的探望表示感谢后就目送他们离开了。
出了毓庆宫,大家就各走各的了。
八爷决定去储秀宫走一趟,看看良妃。九爷则和五爷一块儿,准备去宜妃那用个午膳。四爷和七爷正好结伴去永和宫。只有三爷独自出了宫,没有再去荣妃那。
八爷府里,池小河则在同张氏、韩氏和汪氏三人开工作例会。
这也是池小河慢慢形成的规矩。每月底把三人召集在一块儿,就当月管家的情况做个了解,也方便三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有点像现代的企业一样,定期开会总结经验教训,分享先进做法,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不过她更多的是听三人的汇报,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再一个便是因为这会快到年底了,很多时候都接踵而至。她也得同三人再明确一下分工,分派一下任务,给她减轻点负担。
“福晋,不给侧福晋安排点事么?”韩氏提出疑问。
虽说舒舒觉罗氏这会伤了脚需要静养,但伤势并不严重,过个十来日就好了。到时候便是最忙的时候,若不给她分点事情,她心里怕是会不舒服了。
毕竟这是个放弃回娘家也想分管家权的人呢!
汪氏和张氏同韩氏想的一样。这会听她开了口,也纷纷附和,等着池小河拿主意。
“你们觉得她合适管什么?”池小河把问题又丢了回来。其实她现在想起之前舒舒觉罗氏参与管家失败的事来都有些想笑。
她倒不是质疑舒舒觉罗氏的能力。怎么说也是侍郎府的嫡女,肯定也是学过主持中馈的。若她落了选,婚配肯定是做正妻的。主持中馈这事是每个正妻都要学的功课。
她质疑的是舒舒觉罗氏的情商。
进府才多久,无形中就把后院的人都得罪了。就这样的,便是会管家,也管不好家。
“福晋想分哪块给她就分哪块。您是嫡福晋,分哪块她都应该接着。”韩氏道:“她进了咱们府后又没管过家,也看不出来适合什么。”
“奴婢看她对账本挺有兴趣的。”张氏道:“但奴婢觉得如今不是让侧福晋看账本的时候。要不,还是从简单一点的事开始?”
“进入腊月有很多需要采买的东西,不如让侧福晋来理清单吧。”汪氏眨巴着眼出了个主意。
池小河看着三人,忍不住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