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离家 (一 下)
第一章 离家 (一 下)
郑月儿脾气大,心肠却不是很硬。见自家丈夫脸上始终郁郁寡欢,捧着针线笸箩,凑上前,柔声安慰道:“你先别着急,着急也没有用!凭咱家老大的本事,还愁堵不住个三娃子?!甭说是柳城这么近的地方,就是三儿跑到青岛去,也能从火轮船上把他给揪下来。我让五丫给你烫了酒,你先趁热喝几口,踏实睡个好觉。待三子明天回了家,也好有精神拾掇他!”(注1)
“唉,三儿大了!哪能再把他当个小孩子收拾!万一他真的存了心要自己飞,我还能找根绳子把他拴在门框上?!”张有财叹了口气,幽幽地回应。
“那可不一定!”郑月儿对着窗子将手中的大粗针穿上线,一边衲着鞋底子,一边将话头往高兴处扯,“你拴不住,可未必别人拴不住。给他娶个媳妇,生个娃,保准就收心了。后头汉正街老白家的管家婆子前几天过来串门儿,跟我打听咱们三儿的生曰。我估摸着,是他家主人看咱们三儿有出息,核计着把女儿送过来!”
“就老白家那俩姑娘!不行,不行,绝对不行!”张老财一听,眉毛就立刻聚成了一团,头摇得如同拨浪鼓。
白家是正黄旗,辛亥那会儿为了避祸改的汉姓。姓氏变了,族中传统可是没变。都跟他们老祖宗慈禧太后那样,女人骑在男人头上。若是自家老三没读高中,冲着对方的家业和人脉,张有财还会勉强考虑一下这门亲事。而眼下三儿国立省一高毕业,稳稳地能上大学的,做父母的怎忍心让他再受这份委屈?!
“我可把丑话说到头里,你别背着我瞎答应。否则,即便白家拿着八字找上门来,我也不认这个帐!”唯恐郑月儿拿亡妻生的孩子不当人,张有财又迅速补充。
“这不还八字没一撇呢么?”郑月儿抓起一只锥子,重重捅进鞋底里,大声回应。“再说了,这个家里,什么时候轮到过我做主来着?!要是没通过你我就敢擅自答应别人,甭说过后你会跟我没完,就你们家大少爷,也会把我这当娘直接轰出家门去!”
“又胡说,老大哪是那种人!”张有财板起脸,低声反驳。“他们三个虽然不是你亲生,可哪个敢不叫你娘。特别是老大,哪回出远门,不想着给你这个娘和他的两个妹妹买东西!”
“那是我没惹着他弟弟!”郑月儿撇了撇嘴,将针线穿进刚刚用锥子扎出来的针眼儿。
张老财不愿意继续纠缠这个话题,低下头继续喝闷茶。郑月儿却又凑了上来,低声说道:“你说老三读了一个高中,就有人恨不得把女儿倒贴过来。咱家四丫、五丫也都不小了,送她们两个去学校里认几个字成不?不用去省城,就家门口的那个教会小学就行!“
“她们两个…….?”张有财想了想,脸上明显透出了犹豫之色。他倒不是舍不得花钱送两个女儿上学,可放眼整个鲁城,肯把女娃娃往学堂里送的,也只有十几户人家。小姑娘要是肯把书本都放在学业上,认几个字倒也不算坏事。万一读了书,有了自己的主意,长大了像他三哥哥这样跟人跑了,做父母的上哪哭去?!
“我就知道你偏心眼!”郑月儿用胳膊肘子顶了丈夫一下,开始鼓着腮帮子生闷气。“前年我就想送四丫头去念书。那时候觉得老三在省城开销大,不忍心跟你说。如今老三都毕业了,马上能到洋行里挣大钱了,你还舍不得这三瓜俩枣?!她们两个虽然是丫头孩儿,可也是你们老张家的丫头啊!将来嫁个苦力汉,跟着受一辈子罪,你心里头就安生?!”
“那倒不是!”张老三身上虽然带着鲁城人特有的节俭风格,却不会克扣自家孩子,“我这不是在想,送她们去哪里读书么?家门口的那个教会学校,里头都是些男孩子不说,还天天教孩子们念洋经。一旦被洋经给迷了心窍,长大后说不定就去当洋姑子了,连亲爹亲娘都不认!”
教堂里的洋姑子是什么模样,郑月儿可没少听周围姐妹们说起过。心里登时吓了一跳,嘴巴上立刻就软了下来,“我不是没读过书,见识少么?!你说不让她们上教会小学,那咱就不上!你随便给找个学校,只要能让她们识两个字,不跟我似的做个睁眼儿瞎就成!”
“上次去省城,听老二说,那边开了专门的女校!”张有财一边想着心事,一边顺口回应。“里边从教师到扫地打杂的,都是女的。就是不知道门槛有多高,能不能住宿!”
“那你不赶紧找人问问?!”郑月儿一听能送女儿去省城,立刻眉开眼笑。“赶紧给老二写信,让他好好打听打听!”
“等老三回来,问他就行!他读书多,见识总比老二那个修车汉强!”张有财摇了摇头,有一搭没一搭地说道。
“那老三什么时候回来?!”郑月儿心里头着急,顺口就把话问了出来。问完了,偷偷看了看丈夫的脸色,又迅速把头低了下去。
夫妻两个对着窗子,眼巴巴地盼着三儿子松龄的消息。从天亮盼到了天黑,又从天黑盼到了天亮。直到第二天下午,才看到大儿子寿龄牵着匹累脱力的大马,低头耷拉脑地进了院门。
“你三弟呢,接到没有?!”张有财这一天多来连饭都没好好吃,立刻冲出屋门,迎着大儿子追问。
“没有!”张寿龄摇了摇头,满脸疲惫。
“没追上,你一个人回来干什么?!还不快去追?!”张有财急得方寸大乱,不顾大儿子满脸风尘,厉声喝问。
“我追不上,您不会再去追了!”张寿龄看了老父一眼,回答得有气无力。“我在柳城车站倒是堵着他了,可他不肯跟我回来。非但不肯跟我回来,还掉过头来劝我,不要光顾着做买卖,以免当了亡国奴还不知道什么是恨,什么是羞……”
“那你不会抓他回来?!”没等大儿子说完详细经过,张有财就咆哮着质问。
张寿龄耸了耸肩,有气无力地回答,“我倒是想抓他啊,可架不住车上他们人多。几乎半个车厢的人,都站起来一起数落我。说我自己掉钱眼儿里去了,还阻碍别人为国家出力。是愚民,是汉歼!”
为了让老父宽心,他故意把事情经过说得极为含混。事实上,火车在柳城停了好几个小时,老三和拐走老三的那群学生们,都走下了站台。给进站出站的人唱歌,讲东北沦陷后的故事,讲长城抗战,讲二十九军大刀队如何杀鬼子。说得他也热血沸腾了起来,跟着喊了很多口号。过后,再冲上前拉老三回家,当然就理不直,气不壮。而几乎半个车站的人,都站在了老三那边,数落他,拿他当了甘做亡国奴的反面典型。
“汉歼”这顶帽子太大,张有财无论如何不愿顶在自己头上。可不肯让儿子去北平跟一群不靠谱的人瞎折腾,跟“汉歼”有什么关系?这个答案他无从知晓。正准备收拾收拾,自己亲自骑马去追火车的时候,大儿子张寿龄却伸胳膊挡住了他,苦笑着劝告:“您也不用去,去了一样追不回来。我算看透了,这世道,恐怕马上又要乱起来了。咱们家里都是老实巴交的生意人,乱世中肯定吃亏!老三他去北平投军,凭着他的一肚子文化水,肯定不会从小兵蛋子做起。只要胸前挂个章,哪怕只是个蓝边,回到咱们鲁县,也能横着走!”(注3)
这年头,军官在商人面前有多威风,张有财心知肚明。可那威风都是用命换来的,自家三儿子从小到大,连只鸡都没动手杀过,怎有本事上战场?
“您放心,只要当军官,肯定比当兵的安全!况且这年头,读书人金贵着呢,谁舍得拿他们当炮灰使?!别的地方我不清楚,就拿咱们山东这边来说,前几年最危急时候,也没见韩主席把他手下的学兵队送到前线上去!”
“那,那……”张有财被大儿子说动了,已经走到大门口的脚,慢慢地收了回来。韩主席是秀才出身,最重视读书人。据说打仗的时候,从不让读书人冲前头。行军之时,也会把驮辎重的毛驴和学生们放在队伍最中间。
这个传言是否为真,张有财不知道。可大儿子口中的关于老三当军官之后给家族带来的好处,在山东,可是能看见很多活生生的例子。想到自家儿子以后到哪都前呼后拥,再想想这多年来做生意时受的那些气,他心里慢慢又开始发热。犹豫再三,终是叹了口气,低声道:“儿大不由爷!算了,送他读完了中学,我也算尽到责任了。今后是福是祸,就看他自己的造化吧!”
叹完了气,掉过头,蹒跚着往屋子里边走。一瞬间,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岁!
注1:拾掇。方言,收拾,教训。
注2:洋姑子,修女。
注3:蓝边,国民革命军中陆军的官阶标志,通常为方形胸章,蓝边是尉官。将官胸章为红边,校官为黄边。
郑月儿脾气大,心肠却不是很硬。见自家丈夫脸上始终郁郁寡欢,捧着针线笸箩,凑上前,柔声安慰道:“你先别着急,着急也没有用!凭咱家老大的本事,还愁堵不住个三娃子?!甭说是柳城这么近的地方,就是三儿跑到青岛去,也能从火轮船上把他给揪下来。我让五丫给你烫了酒,你先趁热喝几口,踏实睡个好觉。待三子明天回了家,也好有精神拾掇他!”(注1)
“唉,三儿大了!哪能再把他当个小孩子收拾!万一他真的存了心要自己飞,我还能找根绳子把他拴在门框上?!”张有财叹了口气,幽幽地回应。
“那可不一定!”郑月儿对着窗子将手中的大粗针穿上线,一边衲着鞋底子,一边将话头往高兴处扯,“你拴不住,可未必别人拴不住。给他娶个媳妇,生个娃,保准就收心了。后头汉正街老白家的管家婆子前几天过来串门儿,跟我打听咱们三儿的生曰。我估摸着,是他家主人看咱们三儿有出息,核计着把女儿送过来!”
“就老白家那俩姑娘!不行,不行,绝对不行!”张老财一听,眉毛就立刻聚成了一团,头摇得如同拨浪鼓。
白家是正黄旗,辛亥那会儿为了避祸改的汉姓。姓氏变了,族中传统可是没变。都跟他们老祖宗慈禧太后那样,女人骑在男人头上。若是自家老三没读高中,冲着对方的家业和人脉,张有财还会勉强考虑一下这门亲事。而眼下三儿国立省一高毕业,稳稳地能上大学的,做父母的怎忍心让他再受这份委屈?!
“我可把丑话说到头里,你别背着我瞎答应。否则,即便白家拿着八字找上门来,我也不认这个帐!”唯恐郑月儿拿亡妻生的孩子不当人,张有财又迅速补充。
“这不还八字没一撇呢么?”郑月儿抓起一只锥子,重重捅进鞋底里,大声回应。“再说了,这个家里,什么时候轮到过我做主来着?!要是没通过你我就敢擅自答应别人,甭说过后你会跟我没完,就你们家大少爷,也会把我这当娘直接轰出家门去!”
“又胡说,老大哪是那种人!”张有财板起脸,低声反驳。“他们三个虽然不是你亲生,可哪个敢不叫你娘。特别是老大,哪回出远门,不想着给你这个娘和他的两个妹妹买东西!”
“那是我没惹着他弟弟!”郑月儿撇了撇嘴,将针线穿进刚刚用锥子扎出来的针眼儿。
张老财不愿意继续纠缠这个话题,低下头继续喝闷茶。郑月儿却又凑了上来,低声说道:“你说老三读了一个高中,就有人恨不得把女儿倒贴过来。咱家四丫、五丫也都不小了,送她们两个去学校里认几个字成不?不用去省城,就家门口的那个教会小学就行!“
“她们两个…….?”张有财想了想,脸上明显透出了犹豫之色。他倒不是舍不得花钱送两个女儿上学,可放眼整个鲁城,肯把女娃娃往学堂里送的,也只有十几户人家。小姑娘要是肯把书本都放在学业上,认几个字倒也不算坏事。万一读了书,有了自己的主意,长大了像他三哥哥这样跟人跑了,做父母的上哪哭去?!
“我就知道你偏心眼!”郑月儿用胳膊肘子顶了丈夫一下,开始鼓着腮帮子生闷气。“前年我就想送四丫头去念书。那时候觉得老三在省城开销大,不忍心跟你说。如今老三都毕业了,马上能到洋行里挣大钱了,你还舍不得这三瓜俩枣?!她们两个虽然是丫头孩儿,可也是你们老张家的丫头啊!将来嫁个苦力汉,跟着受一辈子罪,你心里头就安生?!”
“那倒不是!”张老三身上虽然带着鲁城人特有的节俭风格,却不会克扣自家孩子,“我这不是在想,送她们去哪里读书么?家门口的那个教会学校,里头都是些男孩子不说,还天天教孩子们念洋经。一旦被洋经给迷了心窍,长大后说不定就去当洋姑子了,连亲爹亲娘都不认!”
教堂里的洋姑子是什么模样,郑月儿可没少听周围姐妹们说起过。心里登时吓了一跳,嘴巴上立刻就软了下来,“我不是没读过书,见识少么?!你说不让她们上教会小学,那咱就不上!你随便给找个学校,只要能让她们识两个字,不跟我似的做个睁眼儿瞎就成!”
“上次去省城,听老二说,那边开了专门的女校!”张有财一边想着心事,一边顺口回应。“里边从教师到扫地打杂的,都是女的。就是不知道门槛有多高,能不能住宿!”
“那你不赶紧找人问问?!”郑月儿一听能送女儿去省城,立刻眉开眼笑。“赶紧给老二写信,让他好好打听打听!”
“等老三回来,问他就行!他读书多,见识总比老二那个修车汉强!”张有财摇了摇头,有一搭没一搭地说道。
“那老三什么时候回来?!”郑月儿心里头着急,顺口就把话问了出来。问完了,偷偷看了看丈夫的脸色,又迅速把头低了下去。
夫妻两个对着窗子,眼巴巴地盼着三儿子松龄的消息。从天亮盼到了天黑,又从天黑盼到了天亮。直到第二天下午,才看到大儿子寿龄牵着匹累脱力的大马,低头耷拉脑地进了院门。
“你三弟呢,接到没有?!”张有财这一天多来连饭都没好好吃,立刻冲出屋门,迎着大儿子追问。
“没有!”张寿龄摇了摇头,满脸疲惫。
“没追上,你一个人回来干什么?!还不快去追?!”张有财急得方寸大乱,不顾大儿子满脸风尘,厉声喝问。
“我追不上,您不会再去追了!”张寿龄看了老父一眼,回答得有气无力。“我在柳城车站倒是堵着他了,可他不肯跟我回来。非但不肯跟我回来,还掉过头来劝我,不要光顾着做买卖,以免当了亡国奴还不知道什么是恨,什么是羞……”
“那你不会抓他回来?!”没等大儿子说完详细经过,张有财就咆哮着质问。
张寿龄耸了耸肩,有气无力地回答,“我倒是想抓他啊,可架不住车上他们人多。几乎半个车厢的人,都站起来一起数落我。说我自己掉钱眼儿里去了,还阻碍别人为国家出力。是愚民,是汉歼!”
为了让老父宽心,他故意把事情经过说得极为含混。事实上,火车在柳城停了好几个小时,老三和拐走老三的那群学生们,都走下了站台。给进站出站的人唱歌,讲东北沦陷后的故事,讲长城抗战,讲二十九军大刀队如何杀鬼子。说得他也热血沸腾了起来,跟着喊了很多口号。过后,再冲上前拉老三回家,当然就理不直,气不壮。而几乎半个车站的人,都站在了老三那边,数落他,拿他当了甘做亡国奴的反面典型。
“汉歼”这顶帽子太大,张有财无论如何不愿顶在自己头上。可不肯让儿子去北平跟一群不靠谱的人瞎折腾,跟“汉歼”有什么关系?这个答案他无从知晓。正准备收拾收拾,自己亲自骑马去追火车的时候,大儿子张寿龄却伸胳膊挡住了他,苦笑着劝告:“您也不用去,去了一样追不回来。我算看透了,这世道,恐怕马上又要乱起来了。咱们家里都是老实巴交的生意人,乱世中肯定吃亏!老三他去北平投军,凭着他的一肚子文化水,肯定不会从小兵蛋子做起。只要胸前挂个章,哪怕只是个蓝边,回到咱们鲁县,也能横着走!”(注3)
这年头,军官在商人面前有多威风,张有财心知肚明。可那威风都是用命换来的,自家三儿子从小到大,连只鸡都没动手杀过,怎有本事上战场?
“您放心,只要当军官,肯定比当兵的安全!况且这年头,读书人金贵着呢,谁舍得拿他们当炮灰使?!别的地方我不清楚,就拿咱们山东这边来说,前几年最危急时候,也没见韩主席把他手下的学兵队送到前线上去!”
“那,那……”张有财被大儿子说动了,已经走到大门口的脚,慢慢地收了回来。韩主席是秀才出身,最重视读书人。据说打仗的时候,从不让读书人冲前头。行军之时,也会把驮辎重的毛驴和学生们放在队伍最中间。
这个传言是否为真,张有财不知道。可大儿子口中的关于老三当军官之后给家族带来的好处,在山东,可是能看见很多活生生的例子。想到自家儿子以后到哪都前呼后拥,再想想这多年来做生意时受的那些气,他心里慢慢又开始发热。犹豫再三,终是叹了口气,低声道:“儿大不由爷!算了,送他读完了中学,我也算尽到责任了。今后是福是祸,就看他自己的造化吧!”
叹完了气,掉过头,蹒跚着往屋子里边走。一瞬间,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岁!
注1:拾掇。方言,收拾,教训。
注2:洋姑子,修女。
注3:蓝边,国民革命军中陆军的官阶标志,通常为方形胸章,蓝边是尉官。将官胸章为红边,校官为黄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