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新堡新丁(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等张守仁一回来,自是全堡轰动。
  随着孩子们的叫声,先迎出来的是跑到新修的堡北门列队的亲丁队们。
  新招募的五百多名亲丁,一百多人在方家集,剩下的四百多人就留在堡中训练。他们全部是在浮山所招募的,本乡本土知根知底,都是挑的老实又不愚笨,身体素质都一流的棒小伙子加入,稍微次一点的,体能跟不上的,只能好好吃饭锻炼,再等下一回。
  此次招兵,也是轰动全浮山所。
  连同原本的亲丁在内,张守仁在本所已经招募了五百余人,全所精壮不过两千余人,全部男丁不到四千,基本上能用的好小伙子都已经全部被张守仁纳入麾下,这一下,其余的百户们等于是光杆司令,任何人想走张守仁的老路都是没法子了……人都被选光了!
  此时这四百余人,加上留守的三个小旗近五百人全部站在张守仁的身前。
  他们先是一路纵队跑过来,到了张守仁身前时,黄二立定身体,高举右拳,于是所有人都是向右旋转,几息功夫,就是把纵队变成横队,然后彼此对直肩膀,叉开两腿,留好行距,这一切动作几乎就都是眨眼间就做完了。
  等一边看热闹的人反应过来,近五百人的亲丁已经变成了一个方方正正的横阵,大的方阵之下又分成了三个小型方阵,每三十余人一排,正好是四排。
  “不得了,不得了,这是怎么变的?”
  “太花巧了,简直不象是真的。”
  “不过训练了半个来月,就有如此齐整的阵法,怪不得副千户大人有如此基业在手了,佩服,佩服!”
  堡门附近,除了各百户过来做活计的军户们,就是一群穿着武官袍服的百户官们,其中众星拥月的,正是年近花甲的千户周炳林。
  要说这几个百户和周炳林也是懂行的,此时看着亲丁们转换阵形,一个个都是倒抽凉气,脸上也是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倒也怪不得他们,这军阵变换最为吃力。按戚继光的说法,战场上大阵向前十步,就是要重新整队一次,否则就会乱阵。
  而冷兵器交战,从战前的情报到筹备粮草,再动员士兵,除了兵员素质和将领临阵指挥的能力外,就是讲究的阵形的保持。
  哪一方阵形保持的好,那就是取胜的机会更大一些。
  人家是千百人如一人,你这边已经成各自为战,谁优谁劣,不言自明。
  所以古人讲究阵法,后人以为愚昧,也是不明白历史,最少是不懂得古代战争的学问。
  眼前这些军官,周炳林从征过好多次,那几个百户或多或少也见过战阵之事,象大明的精锐边军,比如登州营,或是东江镇的官兵,他们都是亲眼见过。
  论说起这阵法来,竟是眼前这些新兵蛋子为第一了。
  光是这一层,就够叫这些老武官们惊诧了,但还不止是这些。
  眼前的这些亲丁,基本上都是各百户治下的,原本也就是普通的青年,瞧着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可现在一眼看过去,个顶个的全是高昂着脸,眼神中是满满当当的傲气,而无论是站姿还是模样,都是和以前绝然不同。
  “这兵是怎么练的啊?”周炳林摸着下巴上的大胡子,傻了眼。
  百户赵有伦也是挠头,答道:“我那不成器的小儿子就在里头,真是叫人开了眼了。”
  他的小儿子,向来就是个刺儿头,从来不听说不听教的,此时也是老老实实的站在军阵之中,昂首挺胸,顾盼自雄。
  因为只能是长子袭职,武官们家中儿子再多,也最多是成为军余,在账簿上每个月有两斗粮可领,等正兵的名额有缺额了,这才可以补上名字。
  现在卫所崩坏,管是正兵还是军余,反正朝廷没管饭的可能,结果这些小儿子们只能是种地吃粮,或是干脆去投军当营兵,也算是条出路。
  赵百户的这个小儿子平素被宠坏了,有点游手好闲,虽然没有欺男霸女的毛病,不过偷鸡摸狗也是免不了的。
  为了这个叫赵启年的小儿子,赵百户的心都操碎了。
  听说亲丁队第二次招人后,就是把心一横,将这个不成器的家伙送了过来。
  赵启年的身体素质是没有问题的,好歹是百户的儿子,能吃上饱饭不说,还有精米白面和肉食,这个小伙子身上全是筋肉,没有丝毫的赘肉,就是在入选铺保上出了麻烦,亲丁队的铺保制度是规定不要无赖混混,混迹城镇的地痞无赖绝对不要,第一关就涮了下来。
  赵启年也就差点不能入选,还是赵百户舍了老年,求了几家交情过的去的,又因为赵启年没有明显的恶迹,所以各家还是捏着鼻子在保书上画了押。
  当初送这小子进亲丁队,也就是死马当活马医了,现在看着原本要变成无赖的儿子突然焕发了精气神,那种神采飞扬,睥睨一切的骄傲模样,赵百户已经是多年没有在这个幼子的脸上看到了。
  “吾儿重生矣!”
  当着众人的面赵百户不好说的太过份,但在心里,却是有如此的评判!
  其实不仅是他,在场的所有人都是明白,眼前这几百兵的精神面貌和训练实在惊人,有几个百户平素私下谈起来,对张守仁并不算太服气。
  不过就是仗着有一身蛮力,杀了韩六这倒霉鬼起家,然后一路顺风,到如今有这般大的势力。要说头脑城府,心胸手腕,这张守仁哪里比人强?
  现在的情形摆在眼前,这眼前的五百新丁,加上身后正在重新修筑的堡寨,在场众人,自是无不心悦臣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