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君皇(2)
这个事,把握的太好,也是把皇帝的心思摸的很准。
“算了,算了,你的功劳,令吾十分开心,太庙祝捷之后,想必祖宗也会很开心,既然如此,就恕你无罪吧!”
皇帝也不再文绉绉的说什么“卿”了,直接便是和张守仁你吾起来。
“臣只愿再立新功,为皇上讨平一切不服,还天下清平!”
“讨平一切不服……这话说的很好,吾很欢喜。”
对话到这个时候,张守仁也是终于能抬眼看一眼这个赫赫有名的君皇了。
虽说崇祯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不多,但在网络,在书本上,在很多戏曲传说之中,这个皇帝的悲壮殉国被渲染的淋漓尽致,而他的勤政,不甘心,君臣相负等等,也成为历史爱好者永恒的话题。
再夹杂着袁崇焕的悲剧和李自成张献忠皇太极这些猛人在其中,崇祯这个皇帝,形象之鲜活之深入人心,也是不在任何历史名人之下。
其悲剧光环,更是令人同情,叫人唏嘘,便是张守仁穿越之前,在提起崇祯时,也是十分的感慨,一个皇帝,落到披毛上吊,斩死一个女儿,斩伤大女儿,而几个皇子,宫门处投降敌人,后来落入异族之手,全部被斩首杀死,其皇后和后妃也是自缢而死,遭遇之惨,也是不需多说了。
这样的皇帝,自是叫人十分同情。
此时一抬头,一看,张守仁心中也是一震。
眼前的皇帝,不过是刚过三十的青年,换在后世,可能婚也没结,刚刚工作几年,也就是从小屁孩到工作骨干的转型时期,不少人还在父母家里啃老,一样的没心没肺活的潇洒自在。
眼前这个人,形象却是和青年毫无关系了。
身为帝王,当然不可能缺乏营养,而眼前崇祯面皮枯黄,眼角附近布满皱纹,额头上也是有深深的皱纹,两边的鬓角之上已经是布满了白发,整张脸,都是叫人觉得有一种十分的疲惫和悲凄之感。
看到张守仁打量自己,崇祯并没有生气,只是用布满血丝的双眼,也是扫视了张守仁几眼,然后才微笑着道:“你多看吾几眼,将来出镇,想想吾在宫中悬念,只盼你多打胜仗,保得地方平安,那东虏每常侵我,也是需要有一员战将,迎头痛击!”
“臣一定不辱使命,不会叫皇上失望。”
“你还年轻,应当不会说一套,做一套。”
崇祯这些年下来,也是叫臣下们欺哄的太多太多,而张守仁的年纪,秉性,终是在此时取信了他,他充满疲惫感的道:“朕就专望你的好消息吧。”
按理到此时就该辞出,召对结束,在祝捷前,张守仁再带自己的主要部将一起进宫朝见,皇帝一起勉慰几句,便算了结此事。
但崇祯心念一动,突然道:“你稍等一下……吴祥,却把长哥儿叫来。”
“是,奴婢去请小爷前来!”
所谓长哥儿,或是小爷,都是大明皇太子的代称,今日召见,倒真的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了。
“儿臣叩见父皇。”
皇太子就是在文华殿南边的端本殿中读书,那里在清季改成南三所,一样也是皇子的读书授业之所,曲径通幽,有林木池塘之盛,是一个能潜心学习的好地方。
崇祯自己是自幼失学,他的父亲是大明光宗朱常洛,是大明史上最悲剧的一个皇太子,在太子位上几十年,神宗一直想废他,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朱常洛事事小心谨慎,不敢行差踏错,自己用度不足就忍着,皇太子穿着十分破旧,说起来也是叫人伤心的一件过往之事,父亲自己都是自身难保,所以崇祯和他的阿哥天启皇帝都是没有老师教导,天启后来虽然当了皇帝,但也几乎就是目不识丁,反正识字很少,当皇帝都是慢慢学习的,读书识字,也是十分困难。
崇祯在学习上要比自己的兄长强过百倍,有了机会后就是认真刻苦,所以在学术上并不弱,看他给杨嗣昌和秦良玉赐过的诗,比起后来的大清乾隆皇帝是高杆不少,而且崇祯有一笔好大字,标准的馆阁体,虽然俗,但功力也很深,比起当时的翰林学士来也是丝毫不差。
就算是这样,他的学习也是吃了不小的苦头,自己吃过亏,对儿子的学业当然十分上心,当今皇太子是早早的就请了东宫师保教导,其中王铎是有名的书法大家,力压江南才子的北方人,在当时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还有吴伟业这样的江南大才子,书香世家出身,不论是词赋还是书法,又或是典籍上的学问,都是当时当之无愧的大家。
有这些师傅,太子的学问当然不差,只是皇家的规矩大,皇太子明显是十分拘束的模样,才过了十岁,人也是有点发福,而且脸上的神情比较木讷,有点呆呆的感觉。
在这一点上,东宫师傅们则是说太子生性沉稳,经常整天看书而不置一词,总体来说,当今皇太子还算是上下都满意的模样,倒是跟过来的几个师傅都不大理解,召见武将,为什么也是叫皇太子前来。
“臣张守仁拜见皇太子殿下。”
皇帝驾前,别人是无法给皇子行礼的,张守仁也只能长揖而拜,便即起身。
倒是皇太子听到他的名字,原本木讷的脸部表情立刻就是生动起来。
十岁左右的小胖子一脸惊喜,双眼紧紧盯着张守仁看,嘴唇蠕动,却是半天没有出声。
自己儿子,崇祯还是了解的,当下微笑道:“吾儿一向念叨张将军,见了面反而不出声了么?”
“真是张将军啊!”
皇太子十分惊喜,张着嘴啊了两声,才又急忙道:“孤早闻将军之名,渴欲一见,今看将军魁伟勇猛,果然是朝廷的虎将。”
这话对十岁小童来说已经是很得体了,崇祯十分高兴,微微点头,跟过来的王铎与吴伟业等东宫侍读,也是颔首微笑。
“算了,算了,你的功劳,令吾十分开心,太庙祝捷之后,想必祖宗也会很开心,既然如此,就恕你无罪吧!”
皇帝也不再文绉绉的说什么“卿”了,直接便是和张守仁你吾起来。
“臣只愿再立新功,为皇上讨平一切不服,还天下清平!”
“讨平一切不服……这话说的很好,吾很欢喜。”
对话到这个时候,张守仁也是终于能抬眼看一眼这个赫赫有名的君皇了。
虽说崇祯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不多,但在网络,在书本上,在很多戏曲传说之中,这个皇帝的悲壮殉国被渲染的淋漓尽致,而他的勤政,不甘心,君臣相负等等,也成为历史爱好者永恒的话题。
再夹杂着袁崇焕的悲剧和李自成张献忠皇太极这些猛人在其中,崇祯这个皇帝,形象之鲜活之深入人心,也是不在任何历史名人之下。
其悲剧光环,更是令人同情,叫人唏嘘,便是张守仁穿越之前,在提起崇祯时,也是十分的感慨,一个皇帝,落到披毛上吊,斩死一个女儿,斩伤大女儿,而几个皇子,宫门处投降敌人,后来落入异族之手,全部被斩首杀死,其皇后和后妃也是自缢而死,遭遇之惨,也是不需多说了。
这样的皇帝,自是叫人十分同情。
此时一抬头,一看,张守仁心中也是一震。
眼前的皇帝,不过是刚过三十的青年,换在后世,可能婚也没结,刚刚工作几年,也就是从小屁孩到工作骨干的转型时期,不少人还在父母家里啃老,一样的没心没肺活的潇洒自在。
眼前这个人,形象却是和青年毫无关系了。
身为帝王,当然不可能缺乏营养,而眼前崇祯面皮枯黄,眼角附近布满皱纹,额头上也是有深深的皱纹,两边的鬓角之上已经是布满了白发,整张脸,都是叫人觉得有一种十分的疲惫和悲凄之感。
看到张守仁打量自己,崇祯并没有生气,只是用布满血丝的双眼,也是扫视了张守仁几眼,然后才微笑着道:“你多看吾几眼,将来出镇,想想吾在宫中悬念,只盼你多打胜仗,保得地方平安,那东虏每常侵我,也是需要有一员战将,迎头痛击!”
“臣一定不辱使命,不会叫皇上失望。”
“你还年轻,应当不会说一套,做一套。”
崇祯这些年下来,也是叫臣下们欺哄的太多太多,而张守仁的年纪,秉性,终是在此时取信了他,他充满疲惫感的道:“朕就专望你的好消息吧。”
按理到此时就该辞出,召对结束,在祝捷前,张守仁再带自己的主要部将一起进宫朝见,皇帝一起勉慰几句,便算了结此事。
但崇祯心念一动,突然道:“你稍等一下……吴祥,却把长哥儿叫来。”
“是,奴婢去请小爷前来!”
所谓长哥儿,或是小爷,都是大明皇太子的代称,今日召见,倒真的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了。
“儿臣叩见父皇。”
皇太子就是在文华殿南边的端本殿中读书,那里在清季改成南三所,一样也是皇子的读书授业之所,曲径通幽,有林木池塘之盛,是一个能潜心学习的好地方。
崇祯自己是自幼失学,他的父亲是大明光宗朱常洛,是大明史上最悲剧的一个皇太子,在太子位上几十年,神宗一直想废他,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朱常洛事事小心谨慎,不敢行差踏错,自己用度不足就忍着,皇太子穿着十分破旧,说起来也是叫人伤心的一件过往之事,父亲自己都是自身难保,所以崇祯和他的阿哥天启皇帝都是没有老师教导,天启后来虽然当了皇帝,但也几乎就是目不识丁,反正识字很少,当皇帝都是慢慢学习的,读书识字,也是十分困难。
崇祯在学习上要比自己的兄长强过百倍,有了机会后就是认真刻苦,所以在学术上并不弱,看他给杨嗣昌和秦良玉赐过的诗,比起后来的大清乾隆皇帝是高杆不少,而且崇祯有一笔好大字,标准的馆阁体,虽然俗,但功力也很深,比起当时的翰林学士来也是丝毫不差。
就算是这样,他的学习也是吃了不小的苦头,自己吃过亏,对儿子的学业当然十分上心,当今皇太子是早早的就请了东宫师保教导,其中王铎是有名的书法大家,力压江南才子的北方人,在当时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还有吴伟业这样的江南大才子,书香世家出身,不论是词赋还是书法,又或是典籍上的学问,都是当时当之无愧的大家。
有这些师傅,太子的学问当然不差,只是皇家的规矩大,皇太子明显是十分拘束的模样,才过了十岁,人也是有点发福,而且脸上的神情比较木讷,有点呆呆的感觉。
在这一点上,东宫师傅们则是说太子生性沉稳,经常整天看书而不置一词,总体来说,当今皇太子还算是上下都满意的模样,倒是跟过来的几个师傅都不大理解,召见武将,为什么也是叫皇太子前来。
“臣张守仁拜见皇太子殿下。”
皇帝驾前,别人是无法给皇子行礼的,张守仁也只能长揖而拜,便即起身。
倒是皇太子听到他的名字,原本木讷的脸部表情立刻就是生动起来。
十岁左右的小胖子一脸惊喜,双眼紧紧盯着张守仁看,嘴唇蠕动,却是半天没有出声。
自己儿子,崇祯还是了解的,当下微笑道:“吾儿一向念叨张将军,见了面反而不出声了么?”
“真是张将军啊!”
皇太子十分惊喜,张着嘴啊了两声,才又急忙道:“孤早闻将军之名,渴欲一见,今看将军魁伟勇猛,果然是朝廷的虎将。”
这话对十岁小童来说已经是很得体了,崇祯十分高兴,微微点头,跟过来的王铎与吴伟业等东宫侍读,也是颔首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