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则听到纯妃死亡的时候,他有那么一瞬间惊愕和茫然,但这种惊愕茫然很快就被恨意取代了,觉得纯妃死不足惜。
  到了如今,他更是恨不得将纯妃挫骨扬灰!
  只可惜,纯妃的尸体已不知所踪,连她身边那个内侍,也绝了行迹。
  在他反应过来之前,纯妃的尸体不见了、叶家三房出逃了,很明显这是事败潜逃了,若是让朕找到这些人,必定将他们碎尸万段!
  永昭帝相信,这些人就算逃走了,也逃不到哪里去。毕竟,时间还这么短,还有这么多家眷,他们能逃到哪里去?
  永昭帝满腹的恨意无处发泄,已经签下了海捕令,在国朝之内搜索叶家三房的人!
  至于太平巷叶家……永昭帝暂时没有动,叶居谯和叶安泰首告有功,此乃国朝律法,对这些没用什么用的人,他也懒得对付。
  他之所以暂时没有动叶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郑云回还在宫中。
  只要郑云回还在宫中,那么他就不怕找不到叶家三房的人,更不怕……汪印和叶氏不回京兆!
  在这么多太医都毫无办法之后,永昭帝便知道,他的身体状况也就只有叶氏能够解决。
  解铃还须系铃人,叶氏既然能够暗害他,那么就一定有办法将他救回来!
  叶氏做了那么多事情,必定就是为了同胞姐姐纯妃和外甥,也就是为了想方设法将这个外甥推上皇位。
  换言之,郑云回这个外甥对叶氏来说,必定十分十分重要。
  纯妃已死了,这个威胁不到叶氏,但是郑云回还在,这就是叶氏的弱点!
  他要用郑云回逼叶氏回到京兆,要用郑云回迫叶氏救他。——他就不信,叶氏会没有办法。
  这个时候,永昭帝脑中所想的,就是活下去,活得更久。
  他乃一国之君,受天庇佑,定然是洪福齐天。别说是一两月了,就是一二十年,他都觉得不足够。
  他尚春秋鼎盛,怎么可能会驾崩?不会的,一定不会的!
  明亮的烛火,清楚地映照出他枯瘦的面容,他深陷的眼睛极有精神,里面仿佛有光一样。
  只是,这两者集合在一起,却有着难以形容的违和感,只觉得他的眼神亮得吓人。
  与此同时,汪印和叶绥一行人,正在用最快的速度往京兆急赶。
  自从他们接到年伯的消息后,就一刻也没有停过,汪印的马都换了好几匹,都是直接累死的。
  这样的疾驰速度,对叶绥来说实在太吃力了。刚开始的时候,她还能支撑,但没过多久,她精神便不济了。
  大多时候,她都是倚靠在汪印怀中,任由汪印拥抱着带着她前行。
  她的精神不济,一方面是因为骑马疾驰,但最主要的乃是心神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整个人都蔫了下去。
  叶绪之死,对她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巨大冲击,她根本接受不了。
  这一路上,她都是沉默不语,脸色几乎没有了什么血色,整个人迅速枯萎下去,让汪印担心不已。
  可是汪印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实在太清楚叶绥对纯妃的感情,任何安慰的话语都显得无力和苍白。
  他也说不出安慰的话语,唯一能做的,便是用最快的速度赶回京兆。
  ——哪怕他们赶回去的时候,纯妃已经死了。
  就在他们即将要抵达京兆的时候,却得知了一个消息。
  这个消息,并不是年伯或缇骑送来的,因为它根本就不隐秘,甚至说是故意张扬的,凡是要进入京兆的人,都会得知这个消息。
  叶绥神色苍白,双眼赤红,恨得连话都沙哑了:“皇上是不是疯了?这样的事怎么可能做出来?云儿……是他的骨肉血脉啊!”
  第1349章 血饵
  在汪印和叶绥回到京兆之前,京兆城门以及阳嘉大街、长隆大街这些京兆各处显要的地方都已经张贴了告示。
  这个告示人尽皆知、人口相传,很快就传遍京兆城内外。
  这个告示所说的内容,正正就与郑云回有关!
  告示上说,郑云回上手臂上有破日的胎记,据司天监大人占卜,此乃不祥的预兆,有这种破日胎记的人,都是妖孽,一定会为国朝带来大灾祸!
  司天监大人又指出,国朝所发生的种种不幸之事,近日所出现的种种传言,皆由此妖孽而生,唯有用烈火焚烧,方能除掉这个妖孽。
  为此,永昭帝下令,将在半个月后,在京兆太平门前烧死妖孽郑云回,借此平息种种传言,为国朝除去大灾难。
  当这个告示出来的时候,今朝朝堂,再次为之争为之震荡。
  得知这个告示之后,定国公齐瞻竹和护国公汤源第一时间就进了宫求见永昭帝,强烈反对此事。
  “皇上,臣以为这个告示甚是不妥,妖孽之言本是无稽之谈,如今却出现在一个皇子身上,此事与国朝将来关系甚大,请皇上三思!”齐瞻竹这样说道。
  他这么急着进宫阻止,不仅仅是为了救下郑云回这个无辜的人,更是觉得永昭帝下这个告示本身就是一件荒谬的事情。
  将一个皇子视为妖孽,这就意味着一国之君将会听信这种毫无根据的传言,从而将一个皇子杀死。自古以来,就不曾有过任何一个帝王将自己的血脉当作妖孽烧死,哪怕是在皇家权力斗争最厉害的时候,都没有!
  苟日新,又日新,历史朝代之事其实有许多因循轨迹,过去历史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就说明了此事并不可行,是会对国朝造成极大影响的。
  皇子乃皇家血脉,现在皇上却将皇家血脉当成了一个妖孽,并且要根据司天监之占卜将其烧死,这说明了什么?
  皇家血脉的生死,是可以由司天监定的吗?不,不是司天监,实际上是皇上,是皇上巧立名目是为了将二十一殿下摆放在太平门前。
  如果国朝开了这样的先例,那么接下来一定会出现类似的事情,对国朝来说后患无穷!
  这一次是二十一殿下,那么下一次呢?又会是谁?
  在这个告示出来之后,齐瞻竹立刻就想到了这个告示之所以出现,是为了引出汪印和叶绥。
  或许皇上相信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皇上相信了汪印夫人暗害了他的身体,那么就相信汪印夫人一定能够救他。
  但是齐瞻竹不相信这些,这么多年来,汪印备受皇上的忌惮,若是其真的要谋害皇上,也不会等到现在。
  他相信汪印及其夫人的为人,相信他们绝对不会用这样的手段来暗害皇上。皇上如此消瘦,或许身体是出了问题,但肯定不是汪印夫人所做的手脚。
  但是,他的判断、他的相信,却无法影响永昭帝。
  永昭帝赤红着眼睛,冷冷的说道:“朕已经深思过了,破云预兆害朕久矣,所以朕就要改正这个错误。朕仔细想想,自从二十一皇子诞生以来,国朝便遭遇了许多的危难,先是有大难天灾,譬如江南道洪水;后又有许多暴乱,譬如山东道动乱、缇骑哗变,可谓天灾人祸不断,难道不是这个妖孽带来的吗?”
  “自从这个妖孽诞生之后,宫中的妃嫔一再出事多人死亡,难道不是这个妖孽在影响吗?”
  永昭帝想出这个办法,就是为了逼出汪印和叶绥,此事势在必行,此时此刻又怎么会听得进齐瞻竹的话呢?
  汤源也跪了下来,恳求道:“皇上,臣也认为此事大为不妥,此类风气不可开,将会对国朝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请皇上收回成命!”
  汤源万万没有想到,皇上竟然不顾二十一殿下乃天家血脉,竟然会出这样的妖孽告示。皇上,难道连最基本的判断都没有了吗?
  汤源毕竟没有亲历死亡,更没有经历过被预告死亡的那种奔溃,便无法理解永昭帝此刻的心情。
  对永昭帝来说,将郑云回当做妖孽又怎么样?对国朝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又怎么样?这些他都不在乎!
  他只有一两个月可以活了,哪能顾得了这么多?对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活下去,更久的活下去。
  郑云回就是他活下去的关键,只要其成为诱饵,汪印和叶绥就一定会出现。
  反正朕的皇子还那么多,少一个郑云回也没有什么关系。朕过去偏疼了其那么多年,现在也该其回报回报朕了!
  他冷声喝道:“朕心意已决,你们且退下!若是你们再多半句废话,朕就将你们把郑云回一起办了。你们是不是在为他求情?莫不是你们与纯妃一系有什么关系?”
  永昭帝这样子一顶大帽子压下来,直令得齐瞻竹和汤源无话可说。
  他们知道此时的皇上已经听不进任何劝说了。或许,皇上只能活一两个月这个事,就像一把利剑架在了皇上脖子上,令其做出了种种疯狂的举动。
  想必,皇上心中已经被仇恨和惶恐所淹没,即将要进入崩溃的状态,不然,也不可能会有这样的告示。
  现在,他们的规劝已经没有用了,皇上一句话都听不进去。那么他们还能做些什么事情呢?
  他们绝不能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这些事情发生,一定要阻止,一定要阻止皇上这么做!
  与此同时,在京兆一处不起眼的院子里,孙长蕴神情肃穆,他朝着前面坐着的几位官员弯了弯腰,缓缓说道:“诸位大人,你们真的决定了吗?开弓没有回头箭,此事一旦做了,你们……很有可能会有杀身之祸。”
  其中一位大人抚了抚胡子,答道:“我们都已经想好了。此事,我们一定要去做,后续之事,请孙大人做好应对吧。”
  他们一定要去做这件事,不是为汪督主所托,不是为二十一殿下,也不是为皇上,而是为国朝,为他们心中所坚守的信念。
  第1350章 努力
  孙长蕴比很多三品重臣都要早知道宫中的变故,作为汪印的学生,作为汪印离开今朝之前交予重任的人,他很早就得到了缇骑的传讯。
  在得知宫中变故的那一瞬间,他感到有难以抑制的悲伤,还有一丝不知该如何办的茫然。
  老师在离开京兆之前,将教导二十一殿下和朝堂局势之事托付于他,他很清楚老师和师娘对纯妃娘娘的感情,纯妃娘娘却死了,他却无法阻止。
  现在……他有负老师的嘱托了。
  可是他同样没有茫然的时间,这些事情之发生之后,缇事厂已经迅速的反应过来了。
  纯妃娘娘的尸体被保存起来了,叶家二房、三房平安离开了……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在皇上和朝官反应过来之前,缇事厂已经极尽可能的保护好这些人,得知这一切后,他长长松了一口气。
  他不敢想象,若是老师和师娘回到京兆,得知所在意的人全部出事了,那将会怎么办?
  缇骑已经做了他们要做的事情,孙长蕴自己,也有要去做的事情。
  此刻坐在他面前的人,是御史台的几位官员,其中一位乃侍御史方正。
  自永昭十八年章华录之事后,汪印便清楚意识到御史台有多么重要。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职责和意义都太重要了,最需要的便是清正严明的官员。
  为此,在吏部铨选官员的时候,他有意将清正廉明的官员往御史台上送,不管是不是站在纯妃这一边的。
  所幸,御史台的主官魏酣中就是性情耿直的人,所谓上行下效,主官的为人和行事对属下有着极大的影响,也是直接决定一个官衙的风气。
  世人百样,御史台当然不乏别有用心的人,但因为有魏酣中在,这些年风气一直都很好。
  方正是去年才擢升为侍御史的,与御史台大多数官员不一样,他身上没有那种清正廉明的气息,反而善于官场钻营,行事也多有奇诡,在别人看来人不称名。
  他之所以能进御史台,是走了门下侍中顾名璘的路子。
  顾名璘这些年有意无意都护着二十一皇子。自然,方正与纯妃一系官员的关系也不错。
  他与孙长蕴,算得上忘年之交。
  此时,方正已经收起了平时那种嬉皮笑脸,正色说道:“孙大人,本官已经决定了。既入了御史台,便要尽到监察谏言的职责。本官倒也不仅仅是为了二十一殿下。”
  他们这些人之所以齐聚在这里,是打算去做一件事,孙长蕴并不是御史台的人,他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顾名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