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宁氏的聪明
第904章 宁氏的聪明
杜储来了后,便忍不住来到了傅氏的身边,看到傅氏瘦了不少,心头有些难受。
傅氏一看到九爷,便朝他笑了笑,问起女儿的近况,杜储知无不言,恨不能多在傅氏面前表现一下,傅氏却有些不好意思了。
旁边的媳妇宁氏却是问起京城里的情况。
宁氏不愧是京城里的贵女,虽说只是宁家三姑娘,庶出的,从小看着也不见她有什么作为,更是低调,可是她却有一颗七窍玲珑之心,她眼下担心朝中有人会对自己的丈夫不利。
杜储不太了解朝堂,他便安慰着两人,毕竟他们家还有一位侧妃呢,苏东家可有能耐了,不必担心便是。
杜储只将这一批粮食送来,必须马上回去,中间分了两批的,还有一批在半路,他担心有流寇或者山匪,于是当日又带着人马匆匆走了。
宁氏医术不错,会施针,在这儿帮助了不少百姓,先前失踪了一千人,如今在此地驻扎,居然病死的不出五十人,着实是年迈受不得折腾了,便是宁氏也无回天之力。
苏义得了杜储的帮助,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带着两位工部的官员,带上了干粮,便一同上河道上看情况去了。
苏义在河道上呆了一日,那两位工部官员都有些受不住了,苏义却似乎看出了些什么。
夜里回到寺庙,苏义点了油灯在灯下计算,他先前在寺庙的坡顶做了聚雨盆,他每日都会计量着降雨的量,以及测量着每日潮水退去的时间。
于是这么忙碌了两日后,苏义面色严肃的叫来两位工部官员,说道:“我有一个法子,能将那分流的堤坝再次做分流,若是万一成了,咱们的水灾便能早些止住,百姓们便能回家园,只是我没有十足的把握。”
苏义看着二人,想与二人好好商量一下,可是两人却是在这一次吓破了胆子,其中一人小声说道:“苏大人,咱们若无十足把握,若是再让百姓有了损失,恐怕不好交代。”
另一人一听也是附和,苏义听后却是心情不太好,这两人犹如惊弓之鸟一般,他心头也有些犹豫起来,看着百姓们守在寺庙里,亲眼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毁,还不得下山,虽说病情都有控制,粮食暂且也不缺,可是根据这降雨量来计算,时日怕是还得拖更久了,到时山坡上没有了药草,粮食也有吃完的时候,他们该当如何,又是等着朝廷来救济吗?
苏义见两人不愿意支持,他便自己做下了决定,有些时候,他该像他姐姐一样,抱着富贵险中求的精神,他必须早早做打算。
于是当日夜里,苏义带着人马上了山,随后派了差兵在山头划木,按着他的图纸,开始做船。
临时做的木船,通过三日三夜的功夫,终于将木船做好,而后苏义带着人马去拉沙石,随后将沙石系于船底,按着他核算的最大重量,将船连在了一起。
一番忙碌,转眼过去了五日的功夫,寺庙里,宁氏看着连绵的雨水发愁,傅氏也是心神不宁,而工部两位官员却是看着坡下的河水仍旧川流不息,心里又想起了苏义的提议。
却是在这时,只听到河水哗哗流动的声音,寺庙里的所有人都忍不住朝坡下看去,只见河水瞬间涨上来一丈之高,雨也越下越大了,一时间吓得寺里的百姓们惊惶失措。
工部两位官员脸色苍白如纸,心想着当初苏大人不将他们叫回来,怕是已经回京城了,如今困于此,苏大人非得要去治水,眼下却是人不见,几日下来,效果没有看到,反而涨水了,再这样下去,恐怕半夜便要淹到寺里来了。
一时间差兵已经无法维持治安,百姓们开始哭天抢地,更有甚者,有怕死的百姓将这一切怪责到新知县的身上,有人开始对知县家的女眷生出歹心。
云霞帮着一位病人喂下汤药,那病着的百姓便拉着她的手,小声说道:“姑娘,你们是好人,我病着的这段时间可是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不得不告诉你们,我听他们说了,就在今夜,他们说要将知县大人家的女眷抓起来祭天,求平安,你们还是快逃吧。”
云霞听到,脸色大变,连忙提着药缸便跑去找宁氏,将此事告诉了宁氏。
宁彩宓脸色不太好看,却还是镇定,她在原地来回踱了几步,随后看向云霞,说道:“云霞,大人没在,咱们只能自救,眼下差兵太少,青衣和白衣跟着大人前去治水了,而工部两位官员没有什么能耐,又是文臣,连自保都成问题。”
“眼下咱们只能劝说寺里的僧人,直接做一场法事。”
宁氏的话云霞根本听不懂,宁氏便在云霞耳连低语了几声,云霞脸色微变,连忙退下办事儿去了。
没多会,天还没有黑的时候,原本低调的寺里僧人忽然穿上袈裟,一群人来到寺中正殿,开始施法,向上头祈求,恳求上天不再下雨。
世人有见过求雨的,却没有见过恳求上天别降雨的,这事儿透着古怪,可是却正中眼下百姓们的心态,他们倒是没有想到,说什么捉了知县大人的女眷祭天,怎么就没有想到直接让寺里的和尚祈求呢,他们是寺里的僧人,平素供俸着菩萨,菩萨更会听他们的祈求才是。
一时间百姓们都来了大殿,也都纷纷坐下与寺里的僧人们一起向上天祈求。
宁氏一招更化解了百姓心中的恨意,百姓们心头有了寄托,似乎更是不惧外头的洪水了。
工部两位官员本是饱读诗书的文臣,自是不太相信这些,可是眼下居然也坐于人群中,与百姓们一起祈福。
也就在这日子夜时分,原本往上涨趋势的河水莫名又降了几分,有熟悉水性的过去打探了,的确降下去了一些,百姓们认为是他们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于是更加虔诚了。
而此时堤坝上,苏义带着差兵和镖师们泡在水中,就这样筑成人墙将堤坝给生生堵住,河水又分流了,看着河面一点一点的降下去,而后不再往外流,反而顺着河道往下流去,一行人已经在水中泡了两日两夜,便是吃的也只有泡开了的馒头。
杜储来了后,便忍不住来到了傅氏的身边,看到傅氏瘦了不少,心头有些难受。
傅氏一看到九爷,便朝他笑了笑,问起女儿的近况,杜储知无不言,恨不能多在傅氏面前表现一下,傅氏却有些不好意思了。
旁边的媳妇宁氏却是问起京城里的情况。
宁氏不愧是京城里的贵女,虽说只是宁家三姑娘,庶出的,从小看着也不见她有什么作为,更是低调,可是她却有一颗七窍玲珑之心,她眼下担心朝中有人会对自己的丈夫不利。
杜储不太了解朝堂,他便安慰着两人,毕竟他们家还有一位侧妃呢,苏东家可有能耐了,不必担心便是。
杜储只将这一批粮食送来,必须马上回去,中间分了两批的,还有一批在半路,他担心有流寇或者山匪,于是当日又带着人马匆匆走了。
宁氏医术不错,会施针,在这儿帮助了不少百姓,先前失踪了一千人,如今在此地驻扎,居然病死的不出五十人,着实是年迈受不得折腾了,便是宁氏也无回天之力。
苏义得了杜储的帮助,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带着两位工部的官员,带上了干粮,便一同上河道上看情况去了。
苏义在河道上呆了一日,那两位工部官员都有些受不住了,苏义却似乎看出了些什么。
夜里回到寺庙,苏义点了油灯在灯下计算,他先前在寺庙的坡顶做了聚雨盆,他每日都会计量着降雨的量,以及测量着每日潮水退去的时间。
于是这么忙碌了两日后,苏义面色严肃的叫来两位工部官员,说道:“我有一个法子,能将那分流的堤坝再次做分流,若是万一成了,咱们的水灾便能早些止住,百姓们便能回家园,只是我没有十足的把握。”
苏义看着二人,想与二人好好商量一下,可是两人却是在这一次吓破了胆子,其中一人小声说道:“苏大人,咱们若无十足把握,若是再让百姓有了损失,恐怕不好交代。”
另一人一听也是附和,苏义听后却是心情不太好,这两人犹如惊弓之鸟一般,他心头也有些犹豫起来,看着百姓们守在寺庙里,亲眼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毁,还不得下山,虽说病情都有控制,粮食暂且也不缺,可是根据这降雨量来计算,时日怕是还得拖更久了,到时山坡上没有了药草,粮食也有吃完的时候,他们该当如何,又是等着朝廷来救济吗?
苏义见两人不愿意支持,他便自己做下了决定,有些时候,他该像他姐姐一样,抱着富贵险中求的精神,他必须早早做打算。
于是当日夜里,苏义带着人马上了山,随后派了差兵在山头划木,按着他的图纸,开始做船。
临时做的木船,通过三日三夜的功夫,终于将木船做好,而后苏义带着人马去拉沙石,随后将沙石系于船底,按着他核算的最大重量,将船连在了一起。
一番忙碌,转眼过去了五日的功夫,寺庙里,宁氏看着连绵的雨水发愁,傅氏也是心神不宁,而工部两位官员却是看着坡下的河水仍旧川流不息,心里又想起了苏义的提议。
却是在这时,只听到河水哗哗流动的声音,寺庙里的所有人都忍不住朝坡下看去,只见河水瞬间涨上来一丈之高,雨也越下越大了,一时间吓得寺里的百姓们惊惶失措。
工部两位官员脸色苍白如纸,心想着当初苏大人不将他们叫回来,怕是已经回京城了,如今困于此,苏大人非得要去治水,眼下却是人不见,几日下来,效果没有看到,反而涨水了,再这样下去,恐怕半夜便要淹到寺里来了。
一时间差兵已经无法维持治安,百姓们开始哭天抢地,更有甚者,有怕死的百姓将这一切怪责到新知县的身上,有人开始对知县家的女眷生出歹心。
云霞帮着一位病人喂下汤药,那病着的百姓便拉着她的手,小声说道:“姑娘,你们是好人,我病着的这段时间可是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不得不告诉你们,我听他们说了,就在今夜,他们说要将知县大人家的女眷抓起来祭天,求平安,你们还是快逃吧。”
云霞听到,脸色大变,连忙提着药缸便跑去找宁氏,将此事告诉了宁氏。
宁彩宓脸色不太好看,却还是镇定,她在原地来回踱了几步,随后看向云霞,说道:“云霞,大人没在,咱们只能自救,眼下差兵太少,青衣和白衣跟着大人前去治水了,而工部两位官员没有什么能耐,又是文臣,连自保都成问题。”
“眼下咱们只能劝说寺里的僧人,直接做一场法事。”
宁氏的话云霞根本听不懂,宁氏便在云霞耳连低语了几声,云霞脸色微变,连忙退下办事儿去了。
没多会,天还没有黑的时候,原本低调的寺里僧人忽然穿上袈裟,一群人来到寺中正殿,开始施法,向上头祈求,恳求上天不再下雨。
世人有见过求雨的,却没有见过恳求上天别降雨的,这事儿透着古怪,可是却正中眼下百姓们的心态,他们倒是没有想到,说什么捉了知县大人的女眷祭天,怎么就没有想到直接让寺里的和尚祈求呢,他们是寺里的僧人,平素供俸着菩萨,菩萨更会听他们的祈求才是。
一时间百姓们都来了大殿,也都纷纷坐下与寺里的僧人们一起向上天祈求。
宁氏一招更化解了百姓心中的恨意,百姓们心头有了寄托,似乎更是不惧外头的洪水了。
工部两位官员本是饱读诗书的文臣,自是不太相信这些,可是眼下居然也坐于人群中,与百姓们一起祈福。
也就在这日子夜时分,原本往上涨趋势的河水莫名又降了几分,有熟悉水性的过去打探了,的确降下去了一些,百姓们认为是他们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于是更加虔诚了。
而此时堤坝上,苏义带着差兵和镖师们泡在水中,就这样筑成人墙将堤坝给生生堵住,河水又分流了,看着河面一点一点的降下去,而后不再往外流,反而顺着河道往下流去,一行人已经在水中泡了两日两夜,便是吃的也只有泡开了的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