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一石二鸟
不是说他们两人因为看到奏章上的数据触目惊心,从而被吓到了;而是他们大概猜出来了,皇帝要他们去干什么,他们俩才吓到了。
拖欠赋税和官绅优免的事情,就是大明朝的两大禁忌,除非是那种真正具有为国为民胸怀的人,才会去碰;
而张溥?就他掌控科举一事就能看出来,他真是为国为民么?真要这样,难道他不知道,截断了他人正常科考之路,对于国家的危害有多么严重?
至于吴昌时,就更不用说了。在原本的历史上,为了权力,他甚至都干出毒死张溥,试图取而代之的事情,由此可见,他能真正为国为民?
而他们两人又都是官场中人,岂能不知道,如果他们去碰这两件事情,那么他们接下来会面临什么情况?
崇祯皇帝一直看着他们两人,见他们的表情变化,便知道他们心中想什么,当即心中一声冷笑,你们不是复社首领,清流领袖么?刚刚还信誓旦旦地说要为国为民,要忠君报国,那么这事情,就是要你们去办!
其实,在温体仁当首辅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复社对大明的危害,因此,他当时就想整治复社。可是,复社的力量太大,就算温体仁是首辅,却也没有什么办法,不但抑制不了复社的壮大,甚至还连累他的兄弟温育仁,被复社背后的地方官罗列了罪名,抓进了大牢中。
此时,崇祯皇帝看到张溥和吴昌时虽然看完了,却低着头还在假装看奏章的样子,便轻叹一口气说道;“朕这一次出去,算是真正体会了什么是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卿等可能不知道,看着这种情况,朕深感痛心。每一具白骨的背后,有多少亲人的泪水思念?每一个断壁残垣的背后,又是多少家百姓的家破人亡?朕刚才听到你们同朕一般,都想着为民解忧,这样的事情,朕相信卿等二人见了,也肯定是非常痛心,对不对?”
张溥和吴昌时此时一听,终于知道皇上为什么从一开始见面就夸他们两人,原来是埋了个坑让他们跳,心中不由得非常无语。
可对他们两人来说,不要说如今是在御前,哪怕不是在御前,他们对于这种事情,至少要表现得痛心,表现得为国为民才行,因为这是他们扬名的基本。所谓清流领袖,大明朝的正人君子,就是要有这样的表现才行!
因此,不管他们心中怎么想,都一起向崇祯皇帝表态,他们也确实很痛心。
崇祯皇帝一听,便严肃了脸,指着他们手中的奏章说道:“之所以有这种种惨状,皆是因为朝廷无钱粮,天灾人祸面前,根本无力赈灾所致。而要是这些欠赋,还有那些优免之外的丁田都能上缴赋税给朝廷,朕相信,百姓就不会再有如此悲剧发生了。”
说到这里,他看到张溥似乎想说话,心中便一声冷笑,抢先一步说道:“因此,卿等两人年轻有为,自有一股锐气,朕刚才也看到了,听到了两位卿的心迹,忠君报国,为国为民,此事不交给卿等两人去做,朕都觉得埋没了人才!”
张溥和吴昌时两人听得心中连连叫苦,就知道皇上会这么说。可是,这两个事情,实在是不能去做啊!
这么想着,他们互相看了一眼,见对方眼中,压根就没有抢先答应的意思,就知道对方其实也想自己去包揽下来。不过,可能么?谁傻?
于是,他们又转头看向崇祯皇帝,急中生智之下,就想说话推辞。
不过,崇祯皇帝还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声音转冷了一点道:“朕知道此事甚难,怕是会惹来一些不良官员的报复。不过卿等放心好了,有朕在,任何人都动不了你们,这一担当,朕还是有的。当然了,你们也不能辜负朕的期望,也得有担当起来。要不然,前车之鉴可是刚在年初就有过的。”
他所说得前车之鉴,指得就是年初时候,不少官员托口生病不上朝的事情。当时,崇祯皇帝就狠狠地惩治了一批人,甚至连当时的内阁辅臣方逢年也没有逃过,连降好多级,去当了一个德州知府而已。
张溥和吴昌时自然知道这些事情,可是,相对于去做那两件事情来说,他们心中立刻就能衡量出得失来,宁可暂时不当官,都不能去得罪那么多同僚。
这么想着,他们两人又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这个意思。
然而,不等他们找借口,崇祯皇帝的语气又冷了一分,冷冷地说道:“朕相信卿等二人应该不会让朕失望。要不然,刚才就是在朕面前,谎言骗朕,什么忠君报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是谎话了。犯下欺君之罪的,正阳门城头上才刚刚取下的人头,就是下场。”
说到这里,他又和缓了一点语气道:“卿等二人,都是大明之栋梁,朕相信总不可能胆大包天到当面来哄骗朕吧?”
“完了,完了,全完了!”张溥和吴昌时听到这么明显得威胁,心中暗暗叫苦,甚至连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这样的话,当时就应该矜持一点的才好!
崇祯皇帝已经把话说得这么明显了,他们两人此时除了答应,就别无选择。要不然,就不是有没有官做得问题,而是小命能不能保得问题!
最为关键的是,如果不答应,那就是欺君之罪,搞不好会把他们的脑袋摘下来又挂到正阳门上去,同时,昭告天下,说是他们两人乃是欺世盗名之徒,嘴巴上说要为国为民,忠君报国,可真要让他们做忠君报国,为国为民的事情,他们就怕了,不敢了。这和他们之前努力营造出来的形象,就完全不同了。
这还是清流?还是正人君子?呸!那些官绅会怎么想不知道,但绝大多数百姓都会看清他们的真相。从此以后,历史留名的,就是他们的欺世盗名而已!
如此一来,死得冤不冤,甘不甘心?
张溥和吴昌时但凡有一条路可走,绝对不愿意去碰这两件事情的。可是,如今崇祯皇帝就不给他们别的选择,要么背负骂名被斩首示众,要么就只能去接这两个事情。
崇祯皇帝说完之后,就一直盯着他们俩。过了一会之后,他察觉到这两人的精气神,似乎明显萎了一点。而后,就听到他们两人先后表态:“微臣谨遵旨意,不敢有违!”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此乃臣之本份,陛下有旨,臣定然竭尽所能,赴汤蹈火,也要完成。”张溥既然答应了下来,话就说得很漂亮,“催缴欠赋是能立竿见影,为朝廷计,为百姓急,臣愿领此事!”
吴昌时一听,顿时就想大骂出声,好你个张溥,你还要不要脸了,不是说好了听皇帝吩咐的么,怎么就自己先抢上一个了?
核查官绅优免限额,补交欠赋,这个事情当然要比催收欠赋更为严重。毕竟那些欠赋的,虽然大都也是有官绅背景,可终归还是有一部分是富农而已。但核查官绅优免,这是针对大明官员的,难易程度,可想而知!
此时的吴昌时,又一次后悔万分,早知道这样的话,自己该先抢一步的。
这么想着,他自然不甘心,就连忙跟着奏道:“陛下,微臣对催收欠税略有心得,由微臣去做,该是能立竿见影!”
“……”张溥一听,无语了片刻,眼角瞅着吴昌时,真想破口大骂了,还要不要脸了,这样的话也说得出来,这明显是来抢了啊!
他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就立刻也跟着奏对,说他也有这方面的心得。
这两人,就在御前吵了起来,且越吵越凶,火药味也慢慢地出来了。
崇祯皇帝那可能不知道他们这么吵,其实都是不想去核查官绅优免。呵呵,自誉为正人君子,国之清流领袖,却是这样一幅嘴脸!
在让他们吵了一会,感觉他们的感情彻底破裂之后,崇祯皇帝便咳嗽一声,打断了他们的争吵。
就见他微笑着说道:“卿等二人,如此积极,朕心甚慰。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好了……”
终归还是要圣裁的,吴昌时和张溥听到皇帝要决定了,不由得立刻敛声屏气,等着听皇帝怎么决断。
“……卿等二人,都负责各自地区的官绅优免核查以及催缴欠赋。”
听到这话,两人不由得都是一怔,没想到争来争去的结果,就是两人谁也不比谁好,都一起接了两个事情。
这么一来,张溥不由得恨死了吴昌时,都是他要和自己抢,要不然,自己就只去办一个催缴欠赋就可以了。
而吴昌时自然也恨张溥,你要不和我抢,我会这么倒霉?
崇祯皇帝才不管他们两人心中想什么,就又继续说道:“卿等二人皆出自江南,对江南很是熟悉,且江南又是大明赋税重地。因此,张卿就巡按应天府、镇江府以及扬州府,而吴卿就巡按常州府、苏州府以及松江府,专门督办这两件事情。到明年夏粮收获之前,必须要给朕一个结果。”
说到这里,他语气又和缓了一点道:“只要做得好,朕就提卿等二人为巡抚,再扩大范围,为朕分忧!”
他们才中进士几年而已,如果正常熬资历的话,那是不可能那么快就升任巡抚的。要知道,巡抚可是大明的高级官员,封疆大吏了。
可是,要是有点选的话,不管是吴昌时还是张溥,都不想这么快当这个巡抚的。实在是这个差事,会得罪太多的人了。别的不知道,就是他们通过复社建立起来的人脉网,都会因此分崩离析。
而复社,其实是他们两人,特别是张溥能有今日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他获得的最大政治资源。这个人脉网,不但能让他当上巡抚,甚至入阁当首辅,都不是什么难题的。
想着这个,张溥心中就更是悲痛万分,皇上为什么要选自己来做这个事情?难道是因为自己和这吴贼都给太子授课的原因?想想还真可能是这样!要不然,只是复社事情的话,皇上可能早就问罪自己了,而不是等到现在。
这么一想,张溥不由得后悔万分,早知道这样的话,就不会趁着皇帝不在京师,推动舆论,让自己的贤名传到皇后那,就不会给太子授课,也就没有今天的事情了!
名声太好,有的时候,也不是好事啊!
崇祯皇帝才不管他们两人怎么想,对于他来说,这个事情,算是一举二得了。
他们两人,去他们的老巢,他们名声最好的地方核查官绅优免限额,催收欠赋,就必然会和原来支持他们的那些官绅交恶。如此一来,就算不去封复社,相信复社也不会有以前的能量了。
第二个好处,就是他们要是真能做成这个事情,能收上赋税,进行官绅优免限额的核查,对于抑制明末的土地兼并,财政危机就有非常大的好处。
他们两人,要是能破局,那么就进行全国的推广,就算不用后世的法子来赚钱,也能够大明中兴之需了。
但是,崇祯皇帝觉得,大概率是不可能成功的。他们两人此去江南,必定会困难重重。
对此,崇祯皇帝会给他们助力,最好是能成功。要是不行的话,随后就由崇祯皇帝亲自出面,或者另外再择人出面,继续杠这个事情。
看事态的发展,如果闹得凶了,崇祯皇帝不介意掀桌子,至少他这个时候已经有掀桌子的本钱。干脆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不过,这个和满清时候的也有不同,满清之所以能推出这个,是因为在官绅的头上,还有他们的主子在。他们主子可是啥事不干,就能领钱的。代替了他们这些官绅,成为了百姓身上新得最高等级的寄生虫。
此事这么定了之后,崇祯皇帝不给他们两人动歪心思的机会,就立刻明旨天下,任命张溥和吴昌时为江南巡按,专职核查官绅优免限额和催缴欠赋。顿时,大明整个官场就都轰动了。
拖欠赋税和官绅优免的事情,就是大明朝的两大禁忌,除非是那种真正具有为国为民胸怀的人,才会去碰;
而张溥?就他掌控科举一事就能看出来,他真是为国为民么?真要这样,难道他不知道,截断了他人正常科考之路,对于国家的危害有多么严重?
至于吴昌时,就更不用说了。在原本的历史上,为了权力,他甚至都干出毒死张溥,试图取而代之的事情,由此可见,他能真正为国为民?
而他们两人又都是官场中人,岂能不知道,如果他们去碰这两件事情,那么他们接下来会面临什么情况?
崇祯皇帝一直看着他们两人,见他们的表情变化,便知道他们心中想什么,当即心中一声冷笑,你们不是复社首领,清流领袖么?刚刚还信誓旦旦地说要为国为民,要忠君报国,那么这事情,就是要你们去办!
其实,在温体仁当首辅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复社对大明的危害,因此,他当时就想整治复社。可是,复社的力量太大,就算温体仁是首辅,却也没有什么办法,不但抑制不了复社的壮大,甚至还连累他的兄弟温育仁,被复社背后的地方官罗列了罪名,抓进了大牢中。
此时,崇祯皇帝看到张溥和吴昌时虽然看完了,却低着头还在假装看奏章的样子,便轻叹一口气说道;“朕这一次出去,算是真正体会了什么是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卿等可能不知道,看着这种情况,朕深感痛心。每一具白骨的背后,有多少亲人的泪水思念?每一个断壁残垣的背后,又是多少家百姓的家破人亡?朕刚才听到你们同朕一般,都想着为民解忧,这样的事情,朕相信卿等二人见了,也肯定是非常痛心,对不对?”
张溥和吴昌时此时一听,终于知道皇上为什么从一开始见面就夸他们两人,原来是埋了个坑让他们跳,心中不由得非常无语。
可对他们两人来说,不要说如今是在御前,哪怕不是在御前,他们对于这种事情,至少要表现得痛心,表现得为国为民才行,因为这是他们扬名的基本。所谓清流领袖,大明朝的正人君子,就是要有这样的表现才行!
因此,不管他们心中怎么想,都一起向崇祯皇帝表态,他们也确实很痛心。
崇祯皇帝一听,便严肃了脸,指着他们手中的奏章说道:“之所以有这种种惨状,皆是因为朝廷无钱粮,天灾人祸面前,根本无力赈灾所致。而要是这些欠赋,还有那些优免之外的丁田都能上缴赋税给朝廷,朕相信,百姓就不会再有如此悲剧发生了。”
说到这里,他看到张溥似乎想说话,心中便一声冷笑,抢先一步说道:“因此,卿等两人年轻有为,自有一股锐气,朕刚才也看到了,听到了两位卿的心迹,忠君报国,为国为民,此事不交给卿等两人去做,朕都觉得埋没了人才!”
张溥和吴昌时两人听得心中连连叫苦,就知道皇上会这么说。可是,这两个事情,实在是不能去做啊!
这么想着,他们互相看了一眼,见对方眼中,压根就没有抢先答应的意思,就知道对方其实也想自己去包揽下来。不过,可能么?谁傻?
于是,他们又转头看向崇祯皇帝,急中生智之下,就想说话推辞。
不过,崇祯皇帝还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声音转冷了一点道:“朕知道此事甚难,怕是会惹来一些不良官员的报复。不过卿等放心好了,有朕在,任何人都动不了你们,这一担当,朕还是有的。当然了,你们也不能辜负朕的期望,也得有担当起来。要不然,前车之鉴可是刚在年初就有过的。”
他所说得前车之鉴,指得就是年初时候,不少官员托口生病不上朝的事情。当时,崇祯皇帝就狠狠地惩治了一批人,甚至连当时的内阁辅臣方逢年也没有逃过,连降好多级,去当了一个德州知府而已。
张溥和吴昌时自然知道这些事情,可是,相对于去做那两件事情来说,他们心中立刻就能衡量出得失来,宁可暂时不当官,都不能去得罪那么多同僚。
这么想着,他们两人又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这个意思。
然而,不等他们找借口,崇祯皇帝的语气又冷了一分,冷冷地说道:“朕相信卿等二人应该不会让朕失望。要不然,刚才就是在朕面前,谎言骗朕,什么忠君报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是谎话了。犯下欺君之罪的,正阳门城头上才刚刚取下的人头,就是下场。”
说到这里,他又和缓了一点语气道:“卿等二人,都是大明之栋梁,朕相信总不可能胆大包天到当面来哄骗朕吧?”
“完了,完了,全完了!”张溥和吴昌时听到这么明显得威胁,心中暗暗叫苦,甚至连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这样的话,当时就应该矜持一点的才好!
崇祯皇帝已经把话说得这么明显了,他们两人此时除了答应,就别无选择。要不然,就不是有没有官做得问题,而是小命能不能保得问题!
最为关键的是,如果不答应,那就是欺君之罪,搞不好会把他们的脑袋摘下来又挂到正阳门上去,同时,昭告天下,说是他们两人乃是欺世盗名之徒,嘴巴上说要为国为民,忠君报国,可真要让他们做忠君报国,为国为民的事情,他们就怕了,不敢了。这和他们之前努力营造出来的形象,就完全不同了。
这还是清流?还是正人君子?呸!那些官绅会怎么想不知道,但绝大多数百姓都会看清他们的真相。从此以后,历史留名的,就是他们的欺世盗名而已!
如此一来,死得冤不冤,甘不甘心?
张溥和吴昌时但凡有一条路可走,绝对不愿意去碰这两件事情的。可是,如今崇祯皇帝就不给他们别的选择,要么背负骂名被斩首示众,要么就只能去接这两个事情。
崇祯皇帝说完之后,就一直盯着他们俩。过了一会之后,他察觉到这两人的精气神,似乎明显萎了一点。而后,就听到他们两人先后表态:“微臣谨遵旨意,不敢有违!”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此乃臣之本份,陛下有旨,臣定然竭尽所能,赴汤蹈火,也要完成。”张溥既然答应了下来,话就说得很漂亮,“催缴欠赋是能立竿见影,为朝廷计,为百姓急,臣愿领此事!”
吴昌时一听,顿时就想大骂出声,好你个张溥,你还要不要脸了,不是说好了听皇帝吩咐的么,怎么就自己先抢上一个了?
核查官绅优免限额,补交欠赋,这个事情当然要比催收欠赋更为严重。毕竟那些欠赋的,虽然大都也是有官绅背景,可终归还是有一部分是富农而已。但核查官绅优免,这是针对大明官员的,难易程度,可想而知!
此时的吴昌时,又一次后悔万分,早知道这样的话,自己该先抢一步的。
这么想着,他自然不甘心,就连忙跟着奏道:“陛下,微臣对催收欠税略有心得,由微臣去做,该是能立竿见影!”
“……”张溥一听,无语了片刻,眼角瞅着吴昌时,真想破口大骂了,还要不要脸了,这样的话也说得出来,这明显是来抢了啊!
他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就立刻也跟着奏对,说他也有这方面的心得。
这两人,就在御前吵了起来,且越吵越凶,火药味也慢慢地出来了。
崇祯皇帝那可能不知道他们这么吵,其实都是不想去核查官绅优免。呵呵,自誉为正人君子,国之清流领袖,却是这样一幅嘴脸!
在让他们吵了一会,感觉他们的感情彻底破裂之后,崇祯皇帝便咳嗽一声,打断了他们的争吵。
就见他微笑着说道:“卿等二人,如此积极,朕心甚慰。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好了……”
终归还是要圣裁的,吴昌时和张溥听到皇帝要决定了,不由得立刻敛声屏气,等着听皇帝怎么决断。
“……卿等二人,都负责各自地区的官绅优免核查以及催缴欠赋。”
听到这话,两人不由得都是一怔,没想到争来争去的结果,就是两人谁也不比谁好,都一起接了两个事情。
这么一来,张溥不由得恨死了吴昌时,都是他要和自己抢,要不然,自己就只去办一个催缴欠赋就可以了。
而吴昌时自然也恨张溥,你要不和我抢,我会这么倒霉?
崇祯皇帝才不管他们两人心中想什么,就又继续说道:“卿等二人皆出自江南,对江南很是熟悉,且江南又是大明赋税重地。因此,张卿就巡按应天府、镇江府以及扬州府,而吴卿就巡按常州府、苏州府以及松江府,专门督办这两件事情。到明年夏粮收获之前,必须要给朕一个结果。”
说到这里,他语气又和缓了一点道:“只要做得好,朕就提卿等二人为巡抚,再扩大范围,为朕分忧!”
他们才中进士几年而已,如果正常熬资历的话,那是不可能那么快就升任巡抚的。要知道,巡抚可是大明的高级官员,封疆大吏了。
可是,要是有点选的话,不管是吴昌时还是张溥,都不想这么快当这个巡抚的。实在是这个差事,会得罪太多的人了。别的不知道,就是他们通过复社建立起来的人脉网,都会因此分崩离析。
而复社,其实是他们两人,特别是张溥能有今日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他获得的最大政治资源。这个人脉网,不但能让他当上巡抚,甚至入阁当首辅,都不是什么难题的。
想着这个,张溥心中就更是悲痛万分,皇上为什么要选自己来做这个事情?难道是因为自己和这吴贼都给太子授课的原因?想想还真可能是这样!要不然,只是复社事情的话,皇上可能早就问罪自己了,而不是等到现在。
这么一想,张溥不由得后悔万分,早知道这样的话,就不会趁着皇帝不在京师,推动舆论,让自己的贤名传到皇后那,就不会给太子授课,也就没有今天的事情了!
名声太好,有的时候,也不是好事啊!
崇祯皇帝才不管他们两人怎么想,对于他来说,这个事情,算是一举二得了。
他们两人,去他们的老巢,他们名声最好的地方核查官绅优免限额,催收欠赋,就必然会和原来支持他们的那些官绅交恶。如此一来,就算不去封复社,相信复社也不会有以前的能量了。
第二个好处,就是他们要是真能做成这个事情,能收上赋税,进行官绅优免限额的核查,对于抑制明末的土地兼并,财政危机就有非常大的好处。
他们两人,要是能破局,那么就进行全国的推广,就算不用后世的法子来赚钱,也能够大明中兴之需了。
但是,崇祯皇帝觉得,大概率是不可能成功的。他们两人此去江南,必定会困难重重。
对此,崇祯皇帝会给他们助力,最好是能成功。要是不行的话,随后就由崇祯皇帝亲自出面,或者另外再择人出面,继续杠这个事情。
看事态的发展,如果闹得凶了,崇祯皇帝不介意掀桌子,至少他这个时候已经有掀桌子的本钱。干脆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不过,这个和满清时候的也有不同,满清之所以能推出这个,是因为在官绅的头上,还有他们的主子在。他们主子可是啥事不干,就能领钱的。代替了他们这些官绅,成为了百姓身上新得最高等级的寄生虫。
此事这么定了之后,崇祯皇帝不给他们两人动歪心思的机会,就立刻明旨天下,任命张溥和吴昌时为江南巡按,专职核查官绅优免限额和催缴欠赋。顿时,大明整个官场就都轰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