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一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日落月升, 星辉漫天。
  一阵夜风卷过石阶, 提灯宦者匆匆行过, 袖摆衣袂飒飒作响。
  未央宫内灯火通明。
  宣室内, 数盏青铜灯并排而立, 并有三盏靠矮几摆放, 将室内照得亮如白昼。
  刘彻对案独坐, 面前堆有十数卷简牍。随手展开一卷,是河东郡奏报,今岁郡内大旱, 旱后生蝗,啃食庄稼草木,今岁恐将颗粒无收。
  “县乡多饥民, 里聚尽饿殍。叟妪自绝于食, 童子骨瘦如柴,壮丁聚为盗, 妇幼相携于路。短短半月, 飞蝗漫天, 灾况愈烈。臣河东郡守, 伏请陛下……”
  奏疏看到一半, 殿前宦者通禀,四营校尉奉旨觐见。
  “宣。”
  读完全部内容, 落笔交丞相、大将军共议,刘彻放下竹简, 捏了捏额心, 年轻的面容难得现出一丝疲惫。
  为推行新币一事,他耗费大量精力,自是感到疲惫。
  这项政策非同小可,关系实在太大,哪怕有窦太后鼎力支持,也有代王、胶东王等陆续上表,要压下所有反对声音,绝非轻而易举的事。
  表面上看,政策推行得相当顺利,刘氏诸王纷纷响应天子,主动上表分出矿山盐场,接纳朝廷派遣的铁官盐官,陆续将铸币权交还中央。
  但这有个前提,天子许以足够的利益交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刘彻手握强军不假,但不意味着能随便掏人钱袋,而且是一掏到底。如果半点补偿都没有,必然会引来不满和怨恨。即便诸侯王手中的矿山、盐场和铸币权都是天子所赐,结果也是一样。
  南征大军的捷报来得相当及时。
  有天子允诺,皇太后背书,朝廷收回盐铁和铸币权,诸侯王获得等价利益补充,算不上吃亏。
  更重要的是,由糖利和商路利润换取铸币,在极大程度上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可谓是一举两得,交易各方皆大欢喜。
  事后,既没有红脸,也没有掀桌子,而是皇室宗亲一家亲,伯叔侄子叫得甚是亲热。
  刘彻在百忙之中召见几人,还是在新营抵京当日,为的是进一步了解百越情况。
  对好奇心旺盛的刘彻来说,单靠战报上的表述,完全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他需要补绘收藏在宣室的地图,细致到每一条河流小溪,每一片森林,每一块能养民的沃土。
  在赵嘉的数次进言之下,刘彻的思维逐渐产生改变。
  霸道依旧,横推草原的决心始终坚定。对不服汉朝、蹦高作死的外邦,打断腿再讲道理的趋势愈发明显。
  但有一点,在战争前后,年轻的天子开始更多考虑民生。
  涉及到军队粮秣饷银,闪过脑海的第一个念头不是增税,而是设法以钱生钱。暂时生不出来,也要从外人身上下功夫,非到万不得已,绝不为自家百姓增添负担。
  就食于敌,以战养战,古已有之。
  不是自己地盘,就算搜刮干净,刘彻也毫无压力。反之,对汉朝百姓苛重税,必然引起诸多问题,甚至导致国内不稳。
  有赵嘉列举的实例,在行事之前,刘彻必然会多加考虑,能不做尽量不做。
  不过,现在的刘彻不缺钱。
  少年天子已经了解到,铜钱堆在府库里,一直堆到串钱的绳子朽烂,并非上上之策。钱要流通方能为钱,于富国富民方能更加有利。
  马邑一战,汉军围歼近十万匈奴,连军臣单于和王庭四角都差点翻船,直接被留在汉境。
  西域番邦多方打听,获悉消息确实,立刻见风使舵,排队进长安朝贡。来人似乎在比赛脸皮厚度,你弯腰抱大腿,我跪地叫耶耶,一样给匈奴人装过孙子,谁不知道谁啊!
  来使抱大腿的过程中,丝毫不顾忌匈奴使臣就在隔壁。万一惹怒对方,让对方下不来台,在长安不敢动手,回去的路上,分分钟能将他们砍成肉泥。
  大概是感受到生命威胁,聪明的番邦使臣直接赖在长安,死活不走。不够聪明的,见到这种情况也开始有样学样。
  反正长安有吃有喝,市集繁华,留在此地完全不亏。
  国主还等着消息?
  天高皇帝远,爱哪哪去!
  丝绸之路上,百十人就能成一小国。国主和村长直接挂钩,抗命不遵压根不叫事。
  主管外交事务的大行令王恢外出公干,和太农令韩安国作伴,率军南下-砍-人。
  留下的属官脾气再好,遇上这样一群厚脸皮滚刀肉,也会额头爆青筋。从好言好语、用词委婉到一天撵三遍,就差用脚踹出城门,耗时不过短短几天。
  奈何方法用尽,对方硬是赖着不走,拖走也要抱门扇。
  这样的情形,说出去未必有人信,偏偏真实发生在长安。如果赵嘉早半日入城,必能亲眼一睹盛况。
  番邦使臣贪-恋-长安繁华,耍赖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就如之前所言,能派来长安的都不傻。和匈奴使臣住隔壁,被对方知晓自己此行意图,不用说,回程途中肯定有刀锋等着自己。
  既然如此,无妨在长安多留一些时日。
  匈奴人一天能等,十天半个月继续等,三四五个月还能等?
  他们偏不相信,草原诸部不稳的时候,这些匈奴人会一等数月。若真执着至此……大不了他们扎根长安,直接不走了!
  因为王恢不在,关于使臣的奏疏,大多会送到天子面前。
  刘彻起初看得有趣,可连续两三个月下来,真心不是一般的烦。要不是被窦婴和卫绾劝阻,难保不会派兵,将赖在长安的使臣全都扔出去。
  挨着人头数,最晚的一个也是半月前召见,根本不存在错扔的问题。
  可惜这事做不得。
  卡在西域商道的小国,对汉朝接下来的作战计划,以及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和贸易渠道起到关键作用。不用窦婴和卫绾再三劝说,刘彻也知晓其中厉害。
  委实不想给自己添堵,干脆将相关奏疏全部推给卫绾,并大方托付信任。
  “丞相,朕信你!”
  顶着“老朽”光环的卫绾耷拉下眼皮,不能公然推卸天子赋予的重任,不代表不能划水。请来掌副丞相的御史大夫,奏疏一推,开口即道:“我信你!”
  面对内容千篇一律、堆得小山一般的奏疏,直不疑再是低调收敛,再是性情淡泊,也控制不住想-爆-粗-口,问候一番工作全扔给他、自己装老怠工的卫绾。
  历经三朝?
  巧了,他也是。
  年长?
  更巧,他同样是。
  掌副丞相?
  不假。可他怎么记得,某卫姓长者还是丞相?
  两位加起来将近一百五十岁,德高望重的长者掐在一起,场面可谓相当壮观。最要命的是,万一哪个掐不过,倒地碰瓷,问题可就大了。
  见机不妙,刘彻借口开溜,留下身为大将军的窦婴,被两人抓住,一边一个,委实挣脱不得。
  看向空空如也的矮几后,素来行事沉稳的魏其侯陡生-暴-力-情绪。
  汉朝外戚和天子处不好,果真不是没有缘由!
  翌日朝会,魏其侯周身笼罩低气压,头顶黑气近乎有形。朝中百官无不敬畏,感叹大将军威武霸气。
  窦太后在宫中听闻,以为窦婴犯糊涂要生事,不顾病体,召他进宫一顿训斥。待窦婴转述完毕,方知是自己误会。可想起事件起因,老于世道的窦太后也难免哭笑不得,迟迟未再言语。
  倒是陈娇没忍住,掩口轻笑出声。
  殿外的刘彻听完大半对话,不想给自己找霉头,麻溜跑回未央宫,继续处理公文。
  “君在南地,不知我之苦。”
  好不容易见到能倾诉之人,刘彻不忙着补绘地图、询问战况,反而一边韩嫣,一边曹时,开始大吐苦水。
  赵嘉听得嘴角直抖,用尽全部自制力,才维持住正常表情,没有当场“失态”。
  眼角余光瞄向魏悦和李当户,发现前者风光霁月,后者严肃正直,貌似半点未受影响,不免开始自我怀疑,果然是修炼不到家,还需继续努力。
  事实上,魏悦且罢,如果他细看李当户,会发现对方“正直”的表情近乎僵硬,不敢做分毫动作,否则必然当场破功。
  苦水吐完,话归正题。
  刘彻命宦者展开地图,并取绢布及绘图工具,一并交给赵嘉,由他亲手绘制百越地图。特别是南越和闽越,对这两块新纳入版图的土地,刘彻极为重视。
  “陛下,太农令亲自看过,此地确有沃土。臣问过当地土人,赵佗一度推行犁耕,然除南越部分县外,多数土人仍习惯刀耕火种。未见精心照料,亩产亦能达到两三石,一年能两熟甚至三熟。”
  赵嘉起头,朝韩嫣使个眼色,即埋首专心绘图。
  接到他的眼神,韩嫣点点头,代为向刘彻讲解百越地形地貌,风土人情,以及越人是如何耕种渔猎。
  “南越、闽越俱有大船,能出海。南越有船队,船身长数丈,不亚于水师战船,更有巨者,能迎海上风浪。”
  “南越有海港,偶有番邦商人停靠,身毒人尤其多。”
  “当地多珍珠、珊瑚、玳瑁等宝,亦有黄金彩石,玉少见。”
  “民多食稻,肤色黧黑,断发文身,赤膊赤足。男子擅猎,女子耕织,亦能猎。遇战时,男女老少俱击敌,风气甚为彪悍。”
  韩嫣讲述时,赵嘉笔下的地图逐渐成形。发现缺漏处,魏悦和李当户各执笔代他补齐。
  曹时无事可做,一口接一口吃着果子。见韩嫣朝他使了个眼色,很快明白对方用意,咽下嘴里的果子,接替韩嫣,为刘彻讲述南征见闻。
  他讲述的内容,侧重点在对南越作战。特别是攻打番禺一战,从南越太子来降,四营攻破城门,到南越王赵胡最后关头的种种表现,更是半点不漏。
  有曹时帮忙,韩嫣方能停下歇口气,咕咚咚饮下半盏温水,滋润开始冒烟的喉咙。
  “到底出身中原,祖为华夏之民。”
  听完曹时的话,刘彻轻声感慨。
  “赵胡有节,蛮夷者鄙。当命人修其祖坟,许其子留长安,授爵,比同汉家子弟。”
  “陛下宽仁。”
  曹时话音刚落,赵嘉、魏悦和李当户同时停笔。
  白色的绢布上,山川河流、密林丘陵尽数呈现。赵嘉更别出心裁,在空白处圈出数块,向刘彻建言,这些地方靠近南越,土地必然肥沃,下次派兵出征,无妨全部拿下来。
  朝廷大军派不出,可以派郡兵和王国兵。
  总之,必须打下汉朝版界碑,占下四个字:自古以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