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海关(三)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送冯玉宽上船,在港口送行的宋成廉一个劲挥手。从工作角度上,上一任滚蛋是好事。除此之外,宋成廉对冯玉宽赠送的对倭行动要点颇为感谢。
  送别冯玉宽,宋成廉带着些感慨回到办公地,北条派来的人已经等在办事处。本以为北条会来办事处说事,没想到北条再次约宋成廉去吉原。
  宋成廉不得不去,没想到北条这次先到了,旁边还有几人都不认识。互相介绍之后,其中一位看着并非官身的竟然是二条家的人。
  聊了一阵有的没的,二条家的这位就请求宋成廉,“宋阁下,可否看看您的佩剑。”
  宋成廉虽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倒也没有拒绝。二条家的人拔出剑来,就见屋内寒光闪动。华夏朝的佩剑并非铁剑,而是钢剑。宋成廉也知道要保养,剑身明亮,在灯火下闪动着光芒。
  在中国,佩戴刀剑并不违法。但是刀剑并非作为一种半饰品存在。随身携带的人肯定得有些被接受的原因。譬如军人。
  倭国其实也差不多,佩戴着武士刀的就是武士。普通人带着这些东西可是会出事。从整体比例上,倭国带刀的比中国多得多。
  二条家的人看完之后将剑送还,随即问道:“请教阁下,铸剑的钢是大明生产的么?”
  宋成廉想都没想,立刻答道:“当然。”
  二条家的人欣喜的答道:“请问阁下,这些铁可否卖给我们?”
  如此问题让宋成廉没有立刻回答。把二条家的人放到一边,宋成廉先看向北条桂一郎。就见北条仿佛没事人一样,低头饮酒。这让宋成廉想起冯玉宽对倭国人的描述,真的是人人不粘锅啊。
  如果是在中国,某个部门的头头坐在当场,有人说出了关于该领域的事情。不用说,这就是要让参与的人明白,这件事有人罩着,可以大胆的谈。
  根据冯玉宽对倭国人的描述,在倭国这么干,当然能够理解成上头有人罩着。可倭国这边就更不能相信是真的。因为倭国管事的人为了自保,那是什么都能干出来。
  想到这里,冯玉宽觉得不能让二条给骗了,“北条桑,对于钢铁进口,幕府有决定么?”
  江户明国贸易奉行北条桂一郎听宋成廉如此问,眉头微微皱了皱,“宋桑,大明没有南蛮铁卖么?”
  作为业务范围,宋成廉倒是很熟,“我们只有钢,不卖铁。”
  “宋桑就与北条桑商议呗。”北条就开始踢皮球了。
  眼瞅这帮鸟人果然是这样,宋成廉倒是起了看热闹的心思。既然倭国人准备这么搞,不如陪他们玩玩。转过头,宋成廉就与二条谈起了关于南蛮铁与钢铁出口的事情。
  谈了一阵,宋成廉才意外的发现二条家的人竟然是个铸刀的行家。对于南蛮铁与日本的毛利家‘中国’地区的铁矿有非常深刻的了解。
  根据二条家的人所说。最初倭国铸造武士刀,用的是倭国本土的中国地区高纯磁铁矿用于冶铁。过去两百年间,同时来自于欧洲的船队带来了‘南蛮铁’。
  宋成廉很是不解,就询问为何不从中国进口铁矿。这个问题让倭国人都沉默片刻,倭国人说话很含蓄,宋成廉也是仔细品味了一阵,突然听明白了二条家对于中国铁矿出口商人的嘲讽。
  在二条家看来,据说一百年前的中国出口商还懂什么是优质铁矿,到了满清时代,近百年来的禁海令时断时续,而满清负责对倭国出口的贸易商,对铁矿石的认知水平一落千丈。和那些人已经说不明白什么是优质铁矿。
  虽然被嘲讽的乃是满清朝廷,宋成廉照样听的一肚子火。
  可生气归生气,宋成廉不得不继续听下去。好在二条家的人并没有太过份,抨击也适可而止。听到最后,宋成廉有点搞明白了,便问道:“既然铸造倭国的武士刀需要用那么好的南蛮铁,为何要询问我们?”
  这话其实是有点怄气的,不成想二条家的人爽快的答道:“阁下的剑乃是非常好的钢铸造。想问问大明的钢材出口是什么价钱。”
  原来还是想用更便宜的钢铁么,宋成廉总算是搞明白怎么回事。搞明白倭国人并非无理取闹,可不忿的心情却是没办法消除,宋成廉不禁嘲讽道:“贵国的武士刀十分锋利,想来是贵国工匠手艺精巧。什么铁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请不要开玩笑!”二条家的人严肃的打断了宋成廉的瞎扯淡,“宋桑,如果您真的尊重武器,就请不要这么讲。”
  宋成廉被二条家人的严肃打动,也收起了嘲讽的心情。又谈了几句,双方虽然没能达成共识,却约定第二天见面。好好见识一下武士刀与钢剑的不同。
  第二天,二条家的人如约而至。他们带来了好几把刀,又运来了十几个草席卷成的卷。
  也没废话,就与宋成廉开始试刀。就见武士刀横着猛砍,草卷被横着砍断。这威势把宋成廉惊到了。不成想武士刀还挺锋利。
  办事处的年轻人却不忿起来,抽出阔剑要与武士刀比较。不过华夏军队的白刃战早就是刺刀,长剑作战从一开始就并非主流。太过于锋利的长剑又容易日常伤到自己,便只能临阵磨剑。
  不成想倭国人竟然没有丝毫嘲讽,反倒一副本就该如此的神色在旁边看。倒是让年轻的华夏军人们感觉好了点。
  磨了剑,一剑横砍,草卷也被斩断。
  之后二条家增加了草卷数量,最锋利的武士刀能一刀斩断八个草卷。华夏军的阔剑经过磨制之后,也就是四卷半。
  这一比较,高下立判。华夏军的年轻人们翻着白眼,虽然生气,却不知道该怎么反应。堂堂华夏的剑竟然不如倭国武士刀,着实令年轻人大大不快。
  “请让我们帮贵国磨制剑刃。”二条家竟然在此时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
  年轻锦衣卫们被气的够呛,倒是宋成廉没有拒绝。虽然也是生气,宋成廉还是决定看看倭国这边到底是想弄什么玄虚。
  等二条家拿出磨刀的工具,宋成廉不生气了,原本气鼓鼓的年轻锦衣卫们也很快不生气了。双方的磨刀石光是看就有区别。
  倒不是说年轻人们不要面子,当双方的差距超过某种程度之后,正常的人们真的不再生气,而是开始佩服。
  倭国的磨刀石制作的十分精良,更是夹具模式。就是有一个小工具将剑固定好,然后对剑刃进行磨制。
  与倭国这种磨刀方式相比,锦衣卫们的磨刀就呈现出村里磨刀那种方式。大伙就是简单的按着剑,以磨剪子戗菜刀的那种简单往复模式进行磨制。两相比较,真的连生气都不合适了。
  经过倭国的磨制,锦衣卫使用的阔剑勉强一剑斩断了八个草卷。
  宋成廉此时完全收起了小看的心思,更不觉得二条家是没事找事。既然对方也是个行家,就得给人家尊重。
  有了谈判的基础,二条家的要求也被正确理解。原来二条家有人铸刀,而且南蛮铁的确太贵,既然大明这边的刀剑如此锋利,想来是有优质铁矿。
  大明与倭国的贸易再次真正续上,二条家前来的目的并非是要搞什么幺蛾子,而是简单的希望大明能够如两百年前一样,继续提供优质铁矿。让二条家的铸刀事情继续发展。
  搞定了此时,北条才再次登场。不过宋成廉这次没有去吉原,而是请北条到办事处开办的食堂吃饭。1732年的初春不是特别冷,大家围坐在铜锅边吃着火锅,鸳鸯锅里面的肉片成熟了,北条一通大吃之后才心满意足的提出了要求。希望‘大明’能够恢复铁矿出口。尤其是优质铁矿出口。
  消息传到了临淄,已经是1732年春末。户部贸易司员听到这个要求,有些左右为难。霍崇倒是很赞成。
  倭国资源贫乏,便是有本国的铁矿与煤矿,依旧是优质铁矿进口国。所以这个要求不仅不过份,反倒顺理成章。
  贸易司的家伙们却抱怨道:“都督,咱们自己都不够,哪里有那么多铁矿给倭国。”
  “不不不。我觉得不用考虑大量给倭国出口铁矿,我们直接出售生铁与熟铁就好了。毕竟倭国不是要搞冶铁行业,而是要搞金属加工。”霍崇建议道。
  毕竟是接受过培训的,贸易司对于冶铁与金属加工还能分得清楚。听闻这两个名词,他们就恍然大悟。于是有人询问起让倭国人心心念念的‘南蛮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霍崇这边先解释了一下‘倭寇’到底是怎么回事,大明的确自己都缺乏优质铁矿,而倭寇入侵的事情也导致了大明更不愿意向倭国出口铁矿等冶金材料。
  想想就知道,倭国得到优质铁矿,岂不是能够生产更多厉害的倭刀么?
  而且众人还会有一个普遍误解,都认为倭国的倭刀之所以好,是因为倭国本国就有极为优质的铁矿。其实根本不是这样。
  贸易司的家伙们听到这里,各个迟疑。霍崇知道这帮人并不容易解除误解,稍等一阵才继续讲了下去。
  在制作工艺上,武士刀确实是以一种类似十年磨一剑的态度去打造的,不过耗时没有那么长而已,但对空气中的湿度、灰尘、矿石及炉火温度的要求极高。真正的日本古刀是三层夹钢所制,而且不是完全的熟铁。火候也很关键,早了生铁,晚了太软,并非是很多人以为的百炼成钢,而是要锻造到介于两者之间的硬度。
  武士刀的打造有许多阶段,真正的工艺是用三种不同的钢材合成一把刀,刀背、刀刃和刀身用的是不同材质的金属,然后用嵌土契合,其复杂程度难以想象。
  然而工艺再精湛,技艺再不得了,材料才是决定倭刀好坏的根本。
  16世纪中叶,也就是倭国战国时代,倭国的冶金业开始使用进口矿石,这些矿石多为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所贩,通称为南蛮铁。
  实际上,这票红毛子也在赚倭国人的钱,倭国人总以为这些铁锭都是从西方来的,但实际上却是印度的乌兹钢和马来铁。这些钢材,曾是世界第一快刃大马士革刀的原料。
  但在这之前呢,倭国采用的是本土出产的纯净磁铁矿。到16世纪的时候改用熔炉,追求产量上的提高。直到南蛮铁进入之后,倭国立刻就选择了更优质的铁,而轻松放弃了本国的传统。
  在最后,霍崇按照自己所知的做了个总结,“倭国人传承的是铸刀技术,至于材料什么的,反倒是什么好就用什么。并不会格外的坚持非得用某种材料不可。当然了,有一部分比好要更好,你们觉得是什么?”
  面对这么一个提问,贸易司的同志们想了片刻,已经有人答道:“就是又便宜又好,性价比高么?”
  霍崇欢喜的连连点头,性价比这个概念能够开始深入人心,的确是非常重要的进步呢。
  可没过几天,商务司这边很快就跑来找霍崇告状,说工部的冶金厅这边拒绝出口。
  商务司刚告完状,冶金厅就跑来反告商务司瞎搞。厅长见到霍崇,“老师,商务司那帮人都说的是什么!咱们这边没有矿石出口,难道要咱们出口钢材和熟铁么?”
  “不行么?”霍崇觉得自己的学生有着反应过度。
  如果说商务司这票人是培训,工部这票人可就是真学生。霍崇是花费了极大心思在现代科学教育上,至少工部冶金厅都是真正有现代化学、物理、数学认知的家伙们。
  看得出,工部这票人也完全认同这样的师承,“老师,你上次要我们把基地搬到兰陵去,现在生产任务又这么重,哪里有那么多钢铁卖给倭国。”
  “不用太多,十几吨总有吧?哈哈!”霍崇说到后来,瞅着这帮理工男的神色,不禁笑出声来。
  理工男气鼓鼓的答道:“没有!真没有!当下这么多部件需要更换,钱大姐又骂过我们好几次了。”
  霍崇听到这里,觉得钱清有些过份了。之前工部与钱清因为抽水机的事情闹过一次,那时候钱清要配件,工部那边则因为各种曲轴、齿轮的事情没能解决,就玩了个小把戏,说会影响整体抽水机的产量,硬是给钱清怼回去了。
  虽然工部这帮家伙们是理工男,然而在他们进入学校之前,钱清就跟着霍崇学习数理化了。钱清从事军事指挥可不是因为她不懂技术,而是军事指挥更需要人。
  后来钱清弄清楚事情是怎么回事,可就是把理工男们的小把戏记住了,遇到事情之后难免会提及往事,用以敲打理工男们。
  理工男们知道理亏,也不敢太反驳。不过理工男们对这件事也很是不快。
  听霍崇这么说,理工男们当即表示,“老师,你之前说的煤铁复合体,俺们觉得去兰陵就很好。可到那边之后用钢铁格外多,真的没有。一吨都没有。”
  霍崇没办法,只能顺道询问起公布冶金厅迁移到兰陵的事情。
  说起兰陵,除了戴面具的兰陵王之外,还有就是兰陵美酒。李白就写过诗称赞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不过兰陵这边有个地方更出名,就是枣庄。霍崇并不喜欢这个名字,就如他不喜欢驻马店与石家庄这名字一样。
  枣庄这边可以叫兰陵,石家庄可以叫常山么。搞出‘石家庄赵云’,这又算是啥事啊!
  而且枣庄这个地方非常适合搞早期的煤铁复合体。枣庄市河川年径流量为10.7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滕州市最大,径流量为3.253亿立方米,最小为台儿庄区,径流量为1.02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中等丰富,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其次是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和河川径流。已探明水源地有十里泉、丁庄、东王庄、羊庄、荆泉、清凉泉、渴口、峄城等8处,均以岩溶水和孔隙水为主。全市地下水资源量年均6.6亿立方米。
  枣庄市境内煤炭保有量171771万吨,铁矿石保有量4178万吨。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清朝光绪五年(1878年)创办的山东中兴矿局“官窑”—“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当时与开滦、抚顺并称为中国三大煤矿。1956年成立枣庄矿务局,1998年改制为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之所以枣庄能够名声大显赫,是因为当地经济对中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煤炭紧缺的年代,为保证华东地区的煤炭供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在1732年,盛产煤矿的山西还在满清手里。霍崇更不可能从澳洲或者东南亚进口煤矿。一个煤铁复合体,还是有足够水源的枣庄更合适。
  说起冶金厅迁移到枣庄的事情,理工男们都来了劲头。最后一时没收住,理工男问了个问题,“老师,怎么听说有人说要迁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