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不中!
林中和将家里这些子弟都交给了二儿子林毓堂,让林毓锋和林毓隽还是专心温书等待明年秋天赴考。
林毓堂领着诸人直接去县衙礼房报名,因为是家族出动,且提前打点过,报名的时候顺利又省事,一点麻烦都没。
过了十五,林毓堂就带着赴考子弟们去密水县城别院住着,一边复习一边等待考试。
之所以要带出来,也是大老爷的意思,免得有人在家里思恋温柔乡,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林大秀那样守得住。
原本老太太想让林重阳留在家里,和林承润等人一起读书,可林重阳哪里放得下他爹,自然要跟着的,最后也跟着过来。
林家别院是栋三进宅子,有老仆在这里专门打扫。平时林毓锋等子弟在县里的时候也会来这里住着,所以直接就能入住。
林毓堂分了一处小院给林大秀父子俩,林毓轩和林毓贞加上林中平的儿子林毓熙以及一个本家的林毓覃一处,另外来投奔林家的其他子弟又一处。
林大秀来之前就给戴敏辉和李增仁去了信,也和堂兄说明,到时候让两人来和他一起。
林毓堂自然不拒绝让他看着办,若是专心学习的,一起更有好处,不专心的,那就不可以。
戴敏辉和李增仁原本是想邀请林大秀父子去密水小院的,就是他和林大秀换的那处。
不过既然林大秀邀请,他们也就直接投奔林大秀来。
戴敏辉家条件不错,和林家目前相当,李增仁家也略逊一些,但是也算富家子弟。
三人见了面自然高兴得很,尤其是戴敏辉,虽然一直都有通信,对互相的情况非常了解,可见着林重阳他还是很高兴。
“哎呀,我儿子都这么大了,真俊,长高了不少。”一见面他就给大大的过年红包,“我把你李干爹那份也包了。”
他是怕李增仁抠门不舍的给孩子。
李增仁生得皮肤白皙眉眼清秀,跟戴敏辉的阳刚很不同,心思也更细腻一些。
他哼了一声,“我就那么小气吗?这也是我儿子。”说着也给了一个大红包。
林重阳自然乐不得都收入囊中。
今年在林家他收了一圈红包,族长太爷爷都给了,林毓芬那个未出嫁的姑姑都给了呢。
虽然好久未见,但是也不会花太多时间腻歪,大家还是要学业为重。
他们一人一个房间学习。
林重阳看了看戴干爹很听话,现在集中背诵林大秀给的程文。
但是李增仁没那么乖,背了两篇还在背别的,有别人给的,或者他买的,或者小道消息打探来的。
他也没有藏私,也给了林大秀和戴敏辉的,其中有本《徐乐山选文集》,据说是非常抢手的模拟题。
不过戴敏辉觉得还是大秀给的好,毕竟是人家林家大老爷挑的呢。
他们背多了以后,就根据题目自己想破题承题这样做下来。
毕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嘛,时文制艺也如此的。
这个之前他让林重阳一直都在坚持的,写了文章让林中和等人帮他批改,所以林大秀进步很大。
林大秀和戴敏辉两人还互相学习,破题之后商量一下,甚至还会给林毓堂看看,让他给指点指点。
林毓堂倒是也尽心尽力,不过他的学问中规中矩,比起林毓锋和林毓隽差了很多。
林大秀甚至觉得还是问自己儿子似乎更好?
林重阳就建议他爹和戴敏辉,考试之前,不管看什么就看扎实了,否则不如不看,哪怕觉得不会考,可是既然看了,那就看得透彻一点。这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也是很多考生们的切身体会。
林重阳不下场,所以有的是时间,他平日里还会给林毓堂帮帮忙。
他也存了小心思,去别的院子转转,看看别人学的如何。
听说这一次考试,林家、宋家、左家、张等人家都有好几个子弟赴考,互相既是亲朋,也是竞争对手的,当然这是比较隐晦的心理。
亲兄弟都如此,更何况别人呢。
林重阳去别的院子的时候,看到林毓贞和林毓熙在一起,林毓轩和林毓覃一起。
林毓贞是二爷爷的儿子,平时比较安静,一门心思读书,存在感不是很强。
不过他并不是那种特别聪明的,读书纯粹是靠苦读的,反而和林毓堂有些像。
林毓轩是真聪明,至少读书这块还是有点天赋的,以林重阳的老师眼光来看,算是如此。不过这孩子有个毛病,那就是心思重,心眼小,前世她当学生当老师,也见过不少孩子,自己没有主见,同桌学什么他学什么,别人干嘛他干嘛,整天盯着别人,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其实自己明明不错,非要和别人较劲,一来二去,很容易心理失衡。
林毓覃很佩服林毓轩,觉得他是这一次最有希望一口气考中秀才的,林毓轩自己也认为如此。
“小九,你爹背书背得如何了?”林毓轩笑眯眯地看着林重阳。
林重阳道:“挺好的。”
看他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林毓轩心里有点犯嘀咕,在家里的时候就听大伯说林大秀不错,下人们也都说五少爷越来越出息,一定能高中的。
难不成他真有那个本事?
林重阳看他那副样子,“好心”提醒他,“六叔,你还是好好学自己吧,不要担心别人了。”
虽然这个担心有可能是担心别人考上。
林毓轩被他这么一说,反而更犯嘀咕,甚至忍不住让林毓覃去探探林大秀的底,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十足把握。
林毓覃是林家堡子弟,是联宗以后搬过来的旁支,对林家嫡系子弟一直都心存敬畏的。
林毓隽那些人他结交不上,但是林毓轩却比较随和,也喜欢他们围着他转,而且他们也能得着好处,沾光。所以那些旁支子弟都喜欢围着林毓轩兄弟俩,既然如此自然也要听他差遣的。
林毓覃是家里的宝贝疙瘩,比林家少爷还要两耳不闻窗外事呢,可以不客气地说他是读书读迂呆了的,让他去试探林大秀,他哪里是林重阳那个小人精的对手。
他连林大秀的面都没见到,就被林重阳给挡了,得了一个林大秀有秘密武器的念头,他回去跟林毓轩一说。
林毓轩就寻思是不是大爷爷私下里给他的,居然给他不给自己,然后又想给了林大秀肯定也给林毓贞,单单没给自己。
实际他真是小人之心,林中和当家向来是不偏不倚,尤其培养子弟读书,那是为家族争光,不说是他,就算林毓覃待遇也是一样的。家族里弄来的那些程文,林大秀有的他们都有,甚至他们只有更多的不会少。只不过林中和也觉得有些用处不大,或者针对每个孩子学习状况有所增减而已,这个在林大秀和林毓贞林毓熙那些人看来,就是长辈苦心孤诣,而在林毓轩这样的聪明人看来,就是区别对待,是不是对别人好对自己不好,胡思乱想,自己刹都刹不住。
林毓堂发现了端倪,觉得他们是不是压力太大,读书太累,让他们适当放松,还说可以出去逛逛街。
林毓轩自然不肯!
林重阳心动,他想去看看有没有卖弓箭的,一直对这个念念不忘呢,舞刀弄棒他不可能的,骑马射箭还是要会的,这也是君子六艺之一,不可不学。
林毓堂还是要坐镇家里,免得弟弟们有什么事儿,然后让小厮陪着林重阳出门逛。最后林重阳逛了一天,买了一堆东西,就是没买到的想要的弓箭。毕竟卖小孩子弓箭的很少,就算有也不合用,看来只能找机会去即密定做了。
之后他就在家里专心陪他爹们背书,自己也跟着长进。
他还亲自给他爹和两个干爹制定了食谱,每天早上一个煮鸡蛋,一碗小米粥,一些面食,一小盘菜蔬;十点左右一杯牛奶,一些点心,一小把坚果补脑;中午就正常吃,蔬菜肉鱼,下午加一餐点心豆浆,晚饭正常。当然,上午下午还有吃水果的时间,就等他们背书累了,出来走两步,休息眼睛的时候,顺便就把水果吃了。
他闲着无事,爹们读书,他还去厨房和厨娘一起捣鼓好吃的。
之前他们吃鱼有个习惯,基本都是蒸煮煎炸,天天吃也腻歪,他就教着厨娘片鱼,然后溜炒或者做水煮鱼片,可惜没有辣椒,不过这也非常好吃,酸菜让人胃口大开,鱼片纤嫩美味。
十五这天大家还一起聚餐,林毓堂是兄长,挨个鼓励他们一通,让他们不必有压力,只管像平日上课那样对着题目破题作文就是。
可不知道为什么,林重阳感觉他说完,大家似乎更紧张了呢。
饭后林毓贞和林毓熙就到林大秀的屋里来请教,他们感觉林大秀一点都不紧张,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其实他们不知道林大秀是中不中都无所谓,所以才没有如他们那么紧张。
可他总不能这样说吧,这样岂不是给大家泄气么。
他就把儿子教的那套说辞拿出来,让他们这几天不要想太多,就背背大伯给的那些程文就好,尤其是黄知县的程文以及去年县试的题目。
两人一听的确是个好办法,大伯也这样说过的,只是他们有时候太紧张,没有认真执行。
就还有三两天了,少不得要再拼一拼。
各人回去怎么拼搏用功不表,转眼就到了二月十八入场的日子。
林家别院离着县衙县学并不很远,所以也不用别人那样半夜披星戴月出发,只需要寅正卯初到县学门前大院即可。
林大秀没什么一样,虽然心里也激动,面上却还是那样淡淡的,他儿子比太激动,一早就爬起来,说要跟着他去。
林大秀不肯,“这一早的,到时候人山人海,万一踩着你怎么办?万一丢了呢?你还是在家里等,左右一天就回来的。”
戴敏辉和林毓堂也劝他。
林重阳觉得自己也不能不懂事,便闷闷地答应了。
等他爹走了以后,他又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东西也不爱吃,水也不想喝。
尤其是到了晌午的时候,他直接就望眼欲穿了,脑补了很多画面,知县点名,然后是保结认人,这个没问题,林家都安排好的。然后他爹进场,挑个什么位子?听伯伯们说密水的县学挺破的,没有专门考棚,都是在教室和院子里考的。
今年人数不少,听说有五六百人呢,到时候院子里肯定也挤满考生,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连桌椅都混不上。
不过密水也不是那种穷乡僻壤,就算不够也能凑足了数的,提前报名,知晓人数,提前安排。
但是桌椅破烂,位置参差不齐,那是一定的。
也不知道他爹能找个什么位子。
二伯应该会打点一下让他们早点进场,挑个好位子吧,听说县试不用对号入座,到时候林家人坐一起,也好互相照应。
若是进场晚的,在院子里露天考,那可不怎么好受。
北方不用担心下雨,可春天风沙大,白天阳光烈,那也够受,一天下来眼睛受不了。
这么担心着,晌饭就吃了两口便没心思。
厨娘见也不是个事儿,就对老仆道:“反正现在也没那么多人挤,抱着小少爷去瞅瞅呗。”她又哄着林重阳,“小少爷吃得饱饱的,去那县学外面瞧瞧。”
林重阳一下子来了精神,呼呼啦啦地吃了一碗打卤面,然后招呼老仆出发,带了一些点心,还装一口袋南瓜子。
点心给他们出来的人吃,南瓜子是他等人的时候消磨时间的。
他们去了县学外面,发现竟然还有那么多人等在那里,有考生的家人、家仆、亲朋的,看来古今送考都是一个状态。
林毓堂见到他来,也没忍心苛责,还给他拿了把小木椅让他坐着晒太阳。
林重阳等在外面比在家里舒服了一点,还跟林毓堂有说有笑,和他一起嗑瓜子,就等在外面那么一个多时辰的功夫里,他又认识了不少人,和人家聊得不亦乐乎,有几个人已经找了林毓堂发展到大人之间的友谊,约定此后来往。
林毓堂被这个侄子弄得有点愣怔,这里面有两家平日里比较清高的,自诩“新贵”并不是很喜欢和他们这些老牌家族打交道,没想到林重阳和人家吃了把瓜子,居然就建交了。
看来不但夫人路线好使,娃娃路线也不错。
等到了申时,等候的人都紧张起来,这时候一声炮响,第一次开门放牌,就有十来个学生结伴而出。
众人呼啦一下子就围过去,林重阳站在椅子上也看不见,急得哎哎哎地,林毓堂就将他扛起来,这一下子视线比别人都高了一大块。
他看着当先一人十四五岁的样子,后面是林毓轩,还有几个人,哎呀,林大秀!
别看林毓轩生得也俊俏,当先那人也算是个清秀后生,可只要他爹在的地方,别人都是陪衬。
林大秀走在人群后面,面色淡漠,没有什么表情,不似前面那些人一个个不是咧嘴直笑就是表情糟糕。
“二伯,二伯,我爹,我爹出来了。”
林毓堂心道:别是不会做题,坐着没意思就出来了吧。
很快栅栏被推开,几个交了卷子的学生就被放出来,立刻被其家人亲朋围住,叽叽喳喳跟花鸟市场一样。
林毓堂也领着林重阳,几个人围上去。
林毓轩当先给林毓堂行礼,眉开眼笑地说自己考得不错。
那边林重阳已经去找他爹,拉着林大秀的手,喜滋滋地道:“爹你真厉害,竟然是第一批交卷的。”
看起来答的应该不错。
林大秀朝着他笑了笑,也没怪他怎么出来了,心里还挺高兴,表示一边说。
因为林毓轩在那里兴奋地演说,林重阳就和二伯打了招呼父子俩先去找个茶寮坐坐。
他们就近找了一个茶寮,那里聚了不少人,林大秀父子一到门口,就惹得众人看个不停,“哎呀,这爷俩真俊,是去考试的嘞。”
“这么俊,估摸着是一定会被取中的。”
就有人上来恭喜。
林重阳还怕他爹不高兴,哪里知道林大秀居然拱拱手,“同喜。”
妈呀,这是中了?
林重阳眼珠子都瞪圆了,拉着他爹赶紧找个角落坐下,“爹,你快说说里面的情形,是不是很破,你坐教室里还是院子里?黄知县和不和气?光线刺不刺眼,学生们是不是交头接耳互相做题,对了题目是什么?”
他一口气问了那么多,林大秀只是看着他笑。
林重阳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哎呀,你快给我讲讲吧,我在外面老煎熬了。”
林大秀就道:“题目是:文武之政,修身以道。”
“啊?”林重阳握着小拳头一挥,“哈哈,这个黄……咳咳,还真是循规蹈矩,截搭题也这么中规中矩。”
听他爹说这个,他就知道没问题了。
这个题目,就在自己给林大秀列的那些题目里,当时林大秀做过一篇,破了好几个题,后来写了几篇给林毓锋和林毓隽看。
那俩人觉得太过衰气,不符合年轻人观点,不过大爷爷看了反而挑了一篇最稳当的,这也是林重阳的观点。
八股取士,就是要你摒弃自己的观点,代圣人言,当然揣摩主考官心思这个捷径其实很管用。
尤其是对于林大秀这样的。
原本县试也要两个八股文题目,或者有一个经义文题目,黄知县却只出了一个,另外让做一首试帖试,这个更简单。
林重阳寻思是不是黄知县阅卷嫌烦,索性简化一下,这也是知县们的权利。
毕竟据说有五六百人来考试呢,就知县一个人阅卷哪怕他偷偷地让师爷或者教官帮忙,那也不轻松。
少考一篇就能少一半的工作量呢。
林大秀念了一遍,林重阳就觉得没问题,按照他的经验来说,这首试帖试反而有点灵气,比那篇制艺朝气一些。
那个黄知县反而会更喜欢,因为他流传出来的一些诗作,并非那样暮气沉沉的。
果然,林大秀说他交卷的时候,黄知县看了他一会儿问了几句,还又出了个题目让他破题,他也答了,自己也不知道答的到底好不好,反正黄知县在卷子上写了个中字。
他没好意思跟儿子说,黄知县一边打量他一边不断地点头,说“真是一个俊书生”,又看了看他的卷子,再抬头打量他,频频说是个俊后生,还连连说难得这样俊秀又不焦躁,写得文章四平八稳,品性好之类的。
简直把坐在前排的那几个学生说得脸都绿了,直嘟囔黄知县这是取脸来是取文章的?黄知县那架势,分明就是有本事你长这样,文章没有人家好我也取你。
林大秀自然意识不到这些。
他只怕儿子笑话自己就是个刷脸的。
本朝县试试卷也是弥封的,报名的时候把名字籍贯等信息写上,然后就被糊起来,上面贴一块浮签,标记各人名字,按照浮签发卷子。等交卷子的时候,这个要扯下来。
先交卷子的知县会看心情当场点评,所以有些要作弊的,都是提前拜会过知县,然后早交卷,方便操作。
当然黄知县是不会的,他如今循规蹈矩的,生怕人家说他不好呢,哪里会干这种事。
再者说他三年一换位置,着实没有这个必要。
监考的时候他有时间,第一批交卷的他全都看了,以后阅卷也可以轻松点。
第一批有取的有不取的,另外还有原本想碰运气靠剿袭但是没碰上题目告了病出来的。
见林大秀中了,林重阳松一口气,虽然他爹说得轻松,可实际之前下了多少苦功呢。
他小小孩子废寝忘食一个多月,以他那一目十行的本领给他爹选时文、程文,真的是呕心沥血,累得他都感觉有些心力衰竭,自己考试只怕都不会这样的,只是他没告诉他爹而已。
林毓堂领着诸人直接去县衙礼房报名,因为是家族出动,且提前打点过,报名的时候顺利又省事,一点麻烦都没。
过了十五,林毓堂就带着赴考子弟们去密水县城别院住着,一边复习一边等待考试。
之所以要带出来,也是大老爷的意思,免得有人在家里思恋温柔乡,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林大秀那样守得住。
原本老太太想让林重阳留在家里,和林承润等人一起读书,可林重阳哪里放得下他爹,自然要跟着的,最后也跟着过来。
林家别院是栋三进宅子,有老仆在这里专门打扫。平时林毓锋等子弟在县里的时候也会来这里住着,所以直接就能入住。
林毓堂分了一处小院给林大秀父子俩,林毓轩和林毓贞加上林中平的儿子林毓熙以及一个本家的林毓覃一处,另外来投奔林家的其他子弟又一处。
林大秀来之前就给戴敏辉和李增仁去了信,也和堂兄说明,到时候让两人来和他一起。
林毓堂自然不拒绝让他看着办,若是专心学习的,一起更有好处,不专心的,那就不可以。
戴敏辉和李增仁原本是想邀请林大秀父子去密水小院的,就是他和林大秀换的那处。
不过既然林大秀邀请,他们也就直接投奔林大秀来。
戴敏辉家条件不错,和林家目前相当,李增仁家也略逊一些,但是也算富家子弟。
三人见了面自然高兴得很,尤其是戴敏辉,虽然一直都有通信,对互相的情况非常了解,可见着林重阳他还是很高兴。
“哎呀,我儿子都这么大了,真俊,长高了不少。”一见面他就给大大的过年红包,“我把你李干爹那份也包了。”
他是怕李增仁抠门不舍的给孩子。
李增仁生得皮肤白皙眉眼清秀,跟戴敏辉的阳刚很不同,心思也更细腻一些。
他哼了一声,“我就那么小气吗?这也是我儿子。”说着也给了一个大红包。
林重阳自然乐不得都收入囊中。
今年在林家他收了一圈红包,族长太爷爷都给了,林毓芬那个未出嫁的姑姑都给了呢。
虽然好久未见,但是也不会花太多时间腻歪,大家还是要学业为重。
他们一人一个房间学习。
林重阳看了看戴干爹很听话,现在集中背诵林大秀给的程文。
但是李增仁没那么乖,背了两篇还在背别的,有别人给的,或者他买的,或者小道消息打探来的。
他也没有藏私,也给了林大秀和戴敏辉的,其中有本《徐乐山选文集》,据说是非常抢手的模拟题。
不过戴敏辉觉得还是大秀给的好,毕竟是人家林家大老爷挑的呢。
他们背多了以后,就根据题目自己想破题承题这样做下来。
毕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嘛,时文制艺也如此的。
这个之前他让林重阳一直都在坚持的,写了文章让林中和等人帮他批改,所以林大秀进步很大。
林大秀和戴敏辉两人还互相学习,破题之后商量一下,甚至还会给林毓堂看看,让他给指点指点。
林毓堂倒是也尽心尽力,不过他的学问中规中矩,比起林毓锋和林毓隽差了很多。
林大秀甚至觉得还是问自己儿子似乎更好?
林重阳就建议他爹和戴敏辉,考试之前,不管看什么就看扎实了,否则不如不看,哪怕觉得不会考,可是既然看了,那就看得透彻一点。这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也是很多考生们的切身体会。
林重阳不下场,所以有的是时间,他平日里还会给林毓堂帮帮忙。
他也存了小心思,去别的院子转转,看看别人学的如何。
听说这一次考试,林家、宋家、左家、张等人家都有好几个子弟赴考,互相既是亲朋,也是竞争对手的,当然这是比较隐晦的心理。
亲兄弟都如此,更何况别人呢。
林重阳去别的院子的时候,看到林毓贞和林毓熙在一起,林毓轩和林毓覃一起。
林毓贞是二爷爷的儿子,平时比较安静,一门心思读书,存在感不是很强。
不过他并不是那种特别聪明的,读书纯粹是靠苦读的,反而和林毓堂有些像。
林毓轩是真聪明,至少读书这块还是有点天赋的,以林重阳的老师眼光来看,算是如此。不过这孩子有个毛病,那就是心思重,心眼小,前世她当学生当老师,也见过不少孩子,自己没有主见,同桌学什么他学什么,别人干嘛他干嘛,整天盯着别人,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其实自己明明不错,非要和别人较劲,一来二去,很容易心理失衡。
林毓覃很佩服林毓轩,觉得他是这一次最有希望一口气考中秀才的,林毓轩自己也认为如此。
“小九,你爹背书背得如何了?”林毓轩笑眯眯地看着林重阳。
林重阳道:“挺好的。”
看他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林毓轩心里有点犯嘀咕,在家里的时候就听大伯说林大秀不错,下人们也都说五少爷越来越出息,一定能高中的。
难不成他真有那个本事?
林重阳看他那副样子,“好心”提醒他,“六叔,你还是好好学自己吧,不要担心别人了。”
虽然这个担心有可能是担心别人考上。
林毓轩被他这么一说,反而更犯嘀咕,甚至忍不住让林毓覃去探探林大秀的底,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十足把握。
林毓覃是林家堡子弟,是联宗以后搬过来的旁支,对林家嫡系子弟一直都心存敬畏的。
林毓隽那些人他结交不上,但是林毓轩却比较随和,也喜欢他们围着他转,而且他们也能得着好处,沾光。所以那些旁支子弟都喜欢围着林毓轩兄弟俩,既然如此自然也要听他差遣的。
林毓覃是家里的宝贝疙瘩,比林家少爷还要两耳不闻窗外事呢,可以不客气地说他是读书读迂呆了的,让他去试探林大秀,他哪里是林重阳那个小人精的对手。
他连林大秀的面都没见到,就被林重阳给挡了,得了一个林大秀有秘密武器的念头,他回去跟林毓轩一说。
林毓轩就寻思是不是大爷爷私下里给他的,居然给他不给自己,然后又想给了林大秀肯定也给林毓贞,单单没给自己。
实际他真是小人之心,林中和当家向来是不偏不倚,尤其培养子弟读书,那是为家族争光,不说是他,就算林毓覃待遇也是一样的。家族里弄来的那些程文,林大秀有的他们都有,甚至他们只有更多的不会少。只不过林中和也觉得有些用处不大,或者针对每个孩子学习状况有所增减而已,这个在林大秀和林毓贞林毓熙那些人看来,就是长辈苦心孤诣,而在林毓轩这样的聪明人看来,就是区别对待,是不是对别人好对自己不好,胡思乱想,自己刹都刹不住。
林毓堂发现了端倪,觉得他们是不是压力太大,读书太累,让他们适当放松,还说可以出去逛逛街。
林毓轩自然不肯!
林重阳心动,他想去看看有没有卖弓箭的,一直对这个念念不忘呢,舞刀弄棒他不可能的,骑马射箭还是要会的,这也是君子六艺之一,不可不学。
林毓堂还是要坐镇家里,免得弟弟们有什么事儿,然后让小厮陪着林重阳出门逛。最后林重阳逛了一天,买了一堆东西,就是没买到的想要的弓箭。毕竟卖小孩子弓箭的很少,就算有也不合用,看来只能找机会去即密定做了。
之后他就在家里专心陪他爹们背书,自己也跟着长进。
他还亲自给他爹和两个干爹制定了食谱,每天早上一个煮鸡蛋,一碗小米粥,一些面食,一小盘菜蔬;十点左右一杯牛奶,一些点心,一小把坚果补脑;中午就正常吃,蔬菜肉鱼,下午加一餐点心豆浆,晚饭正常。当然,上午下午还有吃水果的时间,就等他们背书累了,出来走两步,休息眼睛的时候,顺便就把水果吃了。
他闲着无事,爹们读书,他还去厨房和厨娘一起捣鼓好吃的。
之前他们吃鱼有个习惯,基本都是蒸煮煎炸,天天吃也腻歪,他就教着厨娘片鱼,然后溜炒或者做水煮鱼片,可惜没有辣椒,不过这也非常好吃,酸菜让人胃口大开,鱼片纤嫩美味。
十五这天大家还一起聚餐,林毓堂是兄长,挨个鼓励他们一通,让他们不必有压力,只管像平日上课那样对着题目破题作文就是。
可不知道为什么,林重阳感觉他说完,大家似乎更紧张了呢。
饭后林毓贞和林毓熙就到林大秀的屋里来请教,他们感觉林大秀一点都不紧张,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其实他们不知道林大秀是中不中都无所谓,所以才没有如他们那么紧张。
可他总不能这样说吧,这样岂不是给大家泄气么。
他就把儿子教的那套说辞拿出来,让他们这几天不要想太多,就背背大伯给的那些程文就好,尤其是黄知县的程文以及去年县试的题目。
两人一听的确是个好办法,大伯也这样说过的,只是他们有时候太紧张,没有认真执行。
就还有三两天了,少不得要再拼一拼。
各人回去怎么拼搏用功不表,转眼就到了二月十八入场的日子。
林家别院离着县衙县学并不很远,所以也不用别人那样半夜披星戴月出发,只需要寅正卯初到县学门前大院即可。
林大秀没什么一样,虽然心里也激动,面上却还是那样淡淡的,他儿子比太激动,一早就爬起来,说要跟着他去。
林大秀不肯,“这一早的,到时候人山人海,万一踩着你怎么办?万一丢了呢?你还是在家里等,左右一天就回来的。”
戴敏辉和林毓堂也劝他。
林重阳觉得自己也不能不懂事,便闷闷地答应了。
等他爹走了以后,他又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东西也不爱吃,水也不想喝。
尤其是到了晌午的时候,他直接就望眼欲穿了,脑补了很多画面,知县点名,然后是保结认人,这个没问题,林家都安排好的。然后他爹进场,挑个什么位子?听伯伯们说密水的县学挺破的,没有专门考棚,都是在教室和院子里考的。
今年人数不少,听说有五六百人呢,到时候院子里肯定也挤满考生,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连桌椅都混不上。
不过密水也不是那种穷乡僻壤,就算不够也能凑足了数的,提前报名,知晓人数,提前安排。
但是桌椅破烂,位置参差不齐,那是一定的。
也不知道他爹能找个什么位子。
二伯应该会打点一下让他们早点进场,挑个好位子吧,听说县试不用对号入座,到时候林家人坐一起,也好互相照应。
若是进场晚的,在院子里露天考,那可不怎么好受。
北方不用担心下雨,可春天风沙大,白天阳光烈,那也够受,一天下来眼睛受不了。
这么担心着,晌饭就吃了两口便没心思。
厨娘见也不是个事儿,就对老仆道:“反正现在也没那么多人挤,抱着小少爷去瞅瞅呗。”她又哄着林重阳,“小少爷吃得饱饱的,去那县学外面瞧瞧。”
林重阳一下子来了精神,呼呼啦啦地吃了一碗打卤面,然后招呼老仆出发,带了一些点心,还装一口袋南瓜子。
点心给他们出来的人吃,南瓜子是他等人的时候消磨时间的。
他们去了县学外面,发现竟然还有那么多人等在那里,有考生的家人、家仆、亲朋的,看来古今送考都是一个状态。
林毓堂见到他来,也没忍心苛责,还给他拿了把小木椅让他坐着晒太阳。
林重阳等在外面比在家里舒服了一点,还跟林毓堂有说有笑,和他一起嗑瓜子,就等在外面那么一个多时辰的功夫里,他又认识了不少人,和人家聊得不亦乐乎,有几个人已经找了林毓堂发展到大人之间的友谊,约定此后来往。
林毓堂被这个侄子弄得有点愣怔,这里面有两家平日里比较清高的,自诩“新贵”并不是很喜欢和他们这些老牌家族打交道,没想到林重阳和人家吃了把瓜子,居然就建交了。
看来不但夫人路线好使,娃娃路线也不错。
等到了申时,等候的人都紧张起来,这时候一声炮响,第一次开门放牌,就有十来个学生结伴而出。
众人呼啦一下子就围过去,林重阳站在椅子上也看不见,急得哎哎哎地,林毓堂就将他扛起来,这一下子视线比别人都高了一大块。
他看着当先一人十四五岁的样子,后面是林毓轩,还有几个人,哎呀,林大秀!
别看林毓轩生得也俊俏,当先那人也算是个清秀后生,可只要他爹在的地方,别人都是陪衬。
林大秀走在人群后面,面色淡漠,没有什么表情,不似前面那些人一个个不是咧嘴直笑就是表情糟糕。
“二伯,二伯,我爹,我爹出来了。”
林毓堂心道:别是不会做题,坐着没意思就出来了吧。
很快栅栏被推开,几个交了卷子的学生就被放出来,立刻被其家人亲朋围住,叽叽喳喳跟花鸟市场一样。
林毓堂也领着林重阳,几个人围上去。
林毓轩当先给林毓堂行礼,眉开眼笑地说自己考得不错。
那边林重阳已经去找他爹,拉着林大秀的手,喜滋滋地道:“爹你真厉害,竟然是第一批交卷的。”
看起来答的应该不错。
林大秀朝着他笑了笑,也没怪他怎么出来了,心里还挺高兴,表示一边说。
因为林毓轩在那里兴奋地演说,林重阳就和二伯打了招呼父子俩先去找个茶寮坐坐。
他们就近找了一个茶寮,那里聚了不少人,林大秀父子一到门口,就惹得众人看个不停,“哎呀,这爷俩真俊,是去考试的嘞。”
“这么俊,估摸着是一定会被取中的。”
就有人上来恭喜。
林重阳还怕他爹不高兴,哪里知道林大秀居然拱拱手,“同喜。”
妈呀,这是中了?
林重阳眼珠子都瞪圆了,拉着他爹赶紧找个角落坐下,“爹,你快说说里面的情形,是不是很破,你坐教室里还是院子里?黄知县和不和气?光线刺不刺眼,学生们是不是交头接耳互相做题,对了题目是什么?”
他一口气问了那么多,林大秀只是看着他笑。
林重阳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哎呀,你快给我讲讲吧,我在外面老煎熬了。”
林大秀就道:“题目是:文武之政,修身以道。”
“啊?”林重阳握着小拳头一挥,“哈哈,这个黄……咳咳,还真是循规蹈矩,截搭题也这么中规中矩。”
听他爹说这个,他就知道没问题了。
这个题目,就在自己给林大秀列的那些题目里,当时林大秀做过一篇,破了好几个题,后来写了几篇给林毓锋和林毓隽看。
那俩人觉得太过衰气,不符合年轻人观点,不过大爷爷看了反而挑了一篇最稳当的,这也是林重阳的观点。
八股取士,就是要你摒弃自己的观点,代圣人言,当然揣摩主考官心思这个捷径其实很管用。
尤其是对于林大秀这样的。
原本县试也要两个八股文题目,或者有一个经义文题目,黄知县却只出了一个,另外让做一首试帖试,这个更简单。
林重阳寻思是不是黄知县阅卷嫌烦,索性简化一下,这也是知县们的权利。
毕竟据说有五六百人来考试呢,就知县一个人阅卷哪怕他偷偷地让师爷或者教官帮忙,那也不轻松。
少考一篇就能少一半的工作量呢。
林大秀念了一遍,林重阳就觉得没问题,按照他的经验来说,这首试帖试反而有点灵气,比那篇制艺朝气一些。
那个黄知县反而会更喜欢,因为他流传出来的一些诗作,并非那样暮气沉沉的。
果然,林大秀说他交卷的时候,黄知县看了他一会儿问了几句,还又出了个题目让他破题,他也答了,自己也不知道答的到底好不好,反正黄知县在卷子上写了个中字。
他没好意思跟儿子说,黄知县一边打量他一边不断地点头,说“真是一个俊书生”,又看了看他的卷子,再抬头打量他,频频说是个俊后生,还连连说难得这样俊秀又不焦躁,写得文章四平八稳,品性好之类的。
简直把坐在前排的那几个学生说得脸都绿了,直嘟囔黄知县这是取脸来是取文章的?黄知县那架势,分明就是有本事你长这样,文章没有人家好我也取你。
林大秀自然意识不到这些。
他只怕儿子笑话自己就是个刷脸的。
本朝县试试卷也是弥封的,报名的时候把名字籍贯等信息写上,然后就被糊起来,上面贴一块浮签,标记各人名字,按照浮签发卷子。等交卷子的时候,这个要扯下来。
先交卷子的知县会看心情当场点评,所以有些要作弊的,都是提前拜会过知县,然后早交卷,方便操作。
当然黄知县是不会的,他如今循规蹈矩的,生怕人家说他不好呢,哪里会干这种事。
再者说他三年一换位置,着实没有这个必要。
监考的时候他有时间,第一批交卷的他全都看了,以后阅卷也可以轻松点。
第一批有取的有不取的,另外还有原本想碰运气靠剿袭但是没碰上题目告了病出来的。
见林大秀中了,林重阳松一口气,虽然他爹说得轻松,可实际之前下了多少苦功呢。
他小小孩子废寝忘食一个多月,以他那一目十行的本领给他爹选时文、程文,真的是呕心沥血,累得他都感觉有些心力衰竭,自己考试只怕都不会这样的,只是他没告诉他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