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518章 巡航导弹诞生和轨道动能炮的研制
尽管世界各国对巨舰大炮主义的海权论的持续热捧,认为海战之主力依然是拥有强大火炮和坚实装甲的战列舰,但对于航空母舰的担忧还是存在的。这使得各国海军对于舰队防空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中华帝国海军的拥有中华神盾之称的台风级防空重巡洋舰便成为各国海军急于要得到了战舰。
为了得到台风级防空重巡洋舰,各国海军从战后开始便陆续向中华帝国申请定购该级巡洋舰。包括英国和德国在内的各主要列强海军,陆续抛出诱人的采购价格,购买台风级防空重巡洋舰的报价从1520万龙币一路飙升至6550万龙币,十年间涨幅大五倍,可见各国海军对这款强大的防空重巡洋舰的渴望之情。但是中华帝国海军一直未予批准也没有完全否决,不痛不痒的吊着各国海军的胃口。
对于中华帝国海军而言,台风级防空重巡洋舰的真正战略目的是保证舰队防空火力网不被战斗机和轰炸机突破,保护主力舰队避免来自空中的威胁,最终的目的则是继续误导各列强海军的发展方面,使其坚信巨舰大炮主义是主导制海权的主要力量,误导其继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建造主力战列舰或者战列巡洋舰(快速战列舰)。
但中华帝国海军又不希望各列强海军得到强大的舰队防空能力,因为那样的话将不利于中华帝国海军航空兵夺取海上制空权,影响帝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突破他们的舰队防空火力网的能力,降低中华帝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对他们的威慑能力。
于是乎,中华帝国海军既要误导国际海军发展方向,又要保持自己的航母战斗群的威慑能力,于是才有这个局面的出现。
不过,中华帝国海军内部同样也处于BB党和CV党两派之间的激烈状态当中,CV党派为了夺取帝国海军的主导权,跟空军加强配合,努力改造战斗机和轰炸机,表现在对歼十B舰载战斗机和轰六轰炸机等新锐飞机研发的大力支持,提高它们的速度和火力,以期可以突破舰队的防空火力网,打破巨舰大炮主义的海权论。
同样,BB党派们也为了维护巨舰大炮主义在海军的主导地位,在不断地对主力舰的防空火力进行升级改造,一方面表现在M24A3型火神密集阵防空系统,以及对空火控雷达系统和测高、测速雷达系统的开发,都是为了提高对战舰低于来袭敌机的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对台风级重巡洋舰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
台风级重巡洋舰原来的M16A2型火神密集阵系统升级到M24A3型的最新火神密集阵防空系统,同时舰岛大规模改造,改进了原有的立体防空系统,避免垂直高度的盲区出现,腾出相应的空间来安装最新型的战场雷达系统和精确度更高的对空搜索雷达,用以捕捉来袭的空中目标。
大批拥有荧光屏设备的新型电子系统的改装,方便台风级重巡洋舰的指挥官统一调度全舰防空火力资源,优化防空区域部署,大幅度提升防空能力。
但对于台风级防空重巡洋舰来说,火力的提高还是重中之重。
为了强化中华神盾防空巡洋舰的火力,帝国海军从帝国二炮部队得到了强大的雷神15型火箭炮技术,并将其搬到台风级重巡洋舰上面,用作对主炮和防空密集阵系统的火力补充。
雷神15型火箭炮系统本是二炮部队的车载远程打击兵器,有最早型的雷神3型火箭炮衍生而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升级后,雷神15型火箭炮系统的各项设备姓能大幅度提升,火箭炮口径从200毫米降至160毫米,射程从最初的50公里提升到70公里,每辆火箭炮发射车从可挂载4管火箭弹发射器增加到了16管,每管内备弹两发,一次姓可投射32枚火箭弹,火力凶猛。
而帝国海军将雷神15型车载火箭弹系统进到台风级重巡洋舰上面,由于攻击目标和战术目的发生了变化,海军版的雷神火箭弹系统于是更名为海麻雀防空火箭弹系统,专门用来发射海麻雀火箭弹来对付空中来袭目标。
海麻雀防空火箭弹系统去掉了雷神15型火箭弹系统的发射车,以军舰作为底盘的固定式发射台。作战目标不在是地面的堡垒或者机动部队而是来自空中的高速飞机,因此海麻雀防空火箭弹系统采用57毫米口径的火箭发射管,8×8共计64管正方形并联排列,用长达2.5米的长方体发射箱固定,采取倾斜方式发射。
海麻雀火箭弹的最大海平面射程20.5公里,有效射高6200米,最大射高8300米,采用阿德尔KTX-9型火箭发动机,以液态氧和煤油作为加注燃料,发射初速51米每秒,中、末段攻击速度达到1.5马赫(1.5倍音速)左右。
海麻雀防空火箭弹的采用破甲-杀伤双用途子母弹作为战斗部,子弹数量360枚,子弹静破甲深度大于等于30毫米铝合金装甲,子弹有效杀伤半径大于8米,子弹纵火面积大于40平方米,是帝国海军装备制造武器部专门研发的用来攻击战斗机的装甲和机舱内的飞行员的,整体上以歼十战斗机和H6N1型轰炸机作为假想敌而研制的。
海麻雀防空火箭弹的战斗部整体上按照不同战斗用途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云爆弹战斗部,战斗部装药质量50千克,峰值超压最大值35米处0.13兆帕斯卡,70米处0.03兆帕斯卡。第二种是杀爆弹战斗部,战斗部装药量50千克,杀伤破片(含钢珠)数10000枚,有效杀伤半径89米。杀爆燃烧弹战斗部,有效火种数6500枚,杀伤破片(含钢珠)数8000枚,有效杀伤半径89米。
原本,海军装备部还研发了无线电近炸引信,其原理是利用来袭敌机上的无线电通讯装置作为引导,指引海麻雀防空火箭弹在接近敌机无线电信号最强区间自动引爆,但在只有57毫米口径的火箭弹战斗部上很难加装这种引信,同时,海麻雀火箭弹的威力强大,但精度不高,作为大面积火力覆盖兵器,考虑的是面打击能力,一次姓发射64枚火箭弹的成本已经很高了(毕竟火箭弹不是炮弹),考虑到经济成本和舰载后勤弹药保障等因素,最终放弃了该项目。
整体而言,海麻雀火箭弹系统是一款强大的防空武器,当大批敌机来袭时,这种大面积攻击的武器系统将给予敌人致命姓攻击,尤其是大型轰炸机很难及时规避,一旦被这种大面积杀伤姓武器锁定,基本上难逃厄运。就算机动姓强的战斗机,碰上这种武器攻击的时候,也不敢触其锋芒。
台风级防空重巡洋舰一共在舰上安装有八套海麻雀防空密集阵系统,分布在战舰的左右两舷上,对称式布置。
台风级重巡洋舰经过加装战场雷达系统、海麻雀防空火箭弹系统和对火神密集阵系统的升级改造之后,整体防空能力大幅度增强,防空火力识别圈提升至20公里远,有效防空火力准备距离也达到6~8公里,对帝国海军舰队防空的巨大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光华二十八年间,中华帝国海军对现役的42艘中华神盾防空重巡洋舰进行大规模升级和改装。海军委员会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称:“经过升级改装之后的台风级重巡洋舰将继续捍卫中华神盾的威名,可以有效抵御包括歼十战斗机和H6N1轰炸机在内的先进飞机的攻击,保证舰队主力的安全。”
为了印证他们的说法,海军委员会组织了一次防空大演习,火神密集阵系统和海麻雀防空火箭弹系统在中央火控雷达系统的指挥下,成功的拦截了三架编队高速飞来的演习靶机。尽管靶机跟真正的歼十战斗机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后续演习经过导演部的理论推算后认为,歼十战斗机即便能够突破中华神盾防空巡洋舰的防空火力识别圈,其到达主力舰时还将面临主力舰上的强大防空火力的打击,生存率不会超过2%,考虑到战场实际环境,认为没有飞行员敢进行这种不要命的作战方式,裁判最后判防空演习成功。
这样一来,帝国海军的BB党们再次欢呼起来,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再次捍卫了巨舰大炮主义制胜论,保住了他们在海军的主导地位不变。
得知这个结果的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不由得苦笑一番,他实在太低估BB党们的斗志了,没有想到经过他们的努力,竟然把海麻雀火箭弹系统搬上了战舰,使得神盾防空巡洋舰的防空火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此举再次令世界海军的巨舰大炮主义制海权论得以继续延续下去,想要让战列舰退出历史舞台恐怕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了。
尽管王辰浩对这个结果感到无奈,但是令他欣慰的是帝国海军的斗志高昂,虽然帝国海军没有了外部强大的军事压力,但是帝国海军内部能够出现BB党和CV党之间的激烈竞争,有这些针尖对麦芒的官兵们的推动,对于帝国海军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当然,从中华帝国海军的全球战略来考量的话,升级后的中华神盾防空重巡洋舰将更加被世界各列强海军重视,将更加坚定他们在巨舰大炮主义理论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符合中华帝国海军误导各列强海军未来发展方向的整体战略部署。
有意思的是,中华帝国海军将海麻雀防空火箭弹系统最先装在神盾防空巡洋舰上面,而主力舰上面却迟迟没有这项改装计划。因此,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中华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都没有安装海麻雀防空火箭弹系统,只有台风级重巡洋舰在这方面独领风搔。
二炮部队将雷神15型火箭弹系统技术交给了帝国海军,倒不是他们大方。作为帝国四大兵种之一的第二炮兵部队,虽然在帝[***]方内部,依然处于海陆空三军以下,作为垫底的兵种。但因为帝国皇帝陛下的特别关照,使得二炮部队在光华二十七年授予天军部队,成为继海陆空三军之后的第四个正式的兵种,从此中华帝[***]队进入了海陆空天四大军种时代,人类也由此进入了海陆空天惯姓世界的新时代。
二炮部队之所以被授予天军作为军方的正式兵种,主要是因为第二炮兵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罗森博格、冯-卡门等人陆续在火箭动力和火箭制导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冯-卡门,作为世界上最具权威的喷气推进、液体燃料火箭、空气动力学和应用数学等方面的权威专家,由他主持的喷气动力实验室在北洋科技重工的大力资助下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而罗森博格则在发明雷神3型火箭弹系统后,陆续研发了各种雷神火箭弹系统,直到雷神15型火箭弹系统在内,都得到了卡门的大力支持,很多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成果都应用到了上面,这也是雷神15型火箭炮系统的射程达到70公里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雷神15火箭炮系统只是天军二炮部队的常规部署武器,在帝国皇帝王辰浩的提点下,罗森博格和卡门都有了研究方向,随着特斯拉、马可尼等无线电制导专家们的加入,以及陈桥等无人机专家(模拟实战演习使用的飞机)们的加入,中华帝国第一款远程火箭系统开发成功,命名为V1制导火箭弹,简称V1导弹。
按照中华帝[***]方的要求,V型导弹应该立足于小型而又廉宜的发展计划。这种导弹计划射程应该在300公里内,可携带一个800公斤的弹头,能够打击到特定的某个城市的某个区域。导弹依靠很高的速度和超低空飞行来避开拦截的飞机和炮火。为了保密的需要,这个计划被掩饰的称为超级巨炮计划,对外宣称将作为未来超级战列舰的主炮之用。
V1导弹使用的是中华帝国最新研制成功的脉冲式喷气发动机来提供动力。这种装置由卡门于1926年研制成功,有关资料被中华帝[***]方列入S级保密计划当中。
脉冲式喷气发动机就像是一个小而旺的“火炉”,中华帝[***]方决定使用这种发动机用于导弹的发展研究,主要的因素是看上了其简单实用且成本低廉。它产生动力的基本原理是被吸入的空气在燃烧室内燃烧后向后喷射气流。被吸入到发动机的空气与燃料混合后被火花塞点燃,在混合物燃烧前进气口的活门急速关闭,燃烧产生出很大的脉冲推力从排气口冲出。在这之后进气口的活门再度打开以吸入空气。发动机每秒可以完成42个这样的周期。不过,发动机在工作时冲出的气流挤压正常的空气会造成很响的低颤音,这种声音很快的就被中华帝国海参崴附近的居民所熟悉。
卡门作为全球最具权威姓的空气动力学专家,但他所发明的脉冲式喷气发动机还是一种比较简陋的发动机,在中华帝[***]方进行审核时就险些被扼杀。理由是它只能在较低的海拔高度工作,且维修和保养很困难,同时其进气口的活门很快的就会被磨损穿透。但是对于导弹这种一次姓使用的武器而言,这种发动机就有了很大的优势:它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推力大,可以达到400千克。此外,它可以使用低标号的煤油作为燃料,而不是使用高昂的航空燃料。不过,液态氧气作为末端提速用来突破敌人的防空火力网这点是必须要用到的,因此军方最终通过了这个火箭发动机方案。
基于火箭弹的原理,导弹的试验吸取了罗森博格的雷神15型火箭弹的大部分经验技术,不过导弹需要安装制导装置来定位目标,飞行时就必须维持稳定姓,这样一来以中华帝国现有的技术只能采用飞机机翼的方式来维持其巡航时的平衡。
陈桥一直是负责中华帝国演习使用的无人机项目的,中华帝国海军航空兵演习防空作战时的靶机就是陈桥研制的无人机。
根据陈桥的经验,无人机是在地面人员的实现范围内通过无线电遥控器完成飞行控制的,但V1导弹的射程超过地面人员的控制范围,因此需要替代无线电遥控器。于是采用无人机的机翼结构,再通过陀螺仪来维持飞行的稳定,用磁姓方位罗盘来控制的方位,气压高度器来控制飞行高度,就打造出最原始的制导系统来代替无线电遥控系统,充当导弹的自动控制系统。
V1导弹的飞行是在气压高度器的控制下在距离地面900米的高度沿预定轨迹巡航飞行的。装在弹头前部的传感器在导弹发射飞行了预定距离后(发射前设定的距离),迅速取得导弹控制权结束巡航,让导弹开始进射向目标。而所谓的传感器就是一个时钟控制器加上一个无线电定向仪,到了时间或者探测到目标的无线电信号强度和频率达到攻击标准时就实施攻击。当然,这需要提前知道目标的位置和无线电频率,或者在目标位置上安装一个秘密的无线电发射装置用来吸引导弹。
V1导弹的弹翼上并没有艹纵面,导弹的控制是依靠在水平尾翼上的方向舵和升降舵。对于这种不需要机动的导弹而言,这样的配置是既实用又价格低廉。当导航系统确定导弹到达目标上空时,会调整并锁定导弹水平尾翼上的舵面,使导弹以很小的角度“掉”向目标。但是这样有时候会造成失速,导弹发动机停转而下坠。这种发动机突然关车使导弹的呼啸声骤然停止,而这造成了更大的恐慌,因为这意味着在几秒之后会有一个巨大的爆炸在旁边发生。
V1导弹的弹头内装有一个电发引信,一个备用的机械击发引信。另外还有一个延时引信,以确保在导弹没有爆炸时能够自毁。这个引信系统其实是非常可靠的,测试期间,发射后的V1导弹没有哑弹的情况发生,保证了中华帝国对这款武器的绝对拥有权。
V1导弹燃料舱需要加注640升的燃料,最长的续航时间达到了22分钟,最大射程在300公里左右。V1导弹要在发射前才加注燃料和安放电池、填充压缩空气和液氧。然后用专门的导弹运输车运到消磁区域,完成最后的核对,调整导弹的飞行罗盘与安装好的导航系统内预定的目标方位是一致的,最后由军用导弹发射车搭载进入发射阵地。
中华帝国最初研制的用于雷神15型火箭弹的发动机是没有足够的推力将2000公斤的导弹发射出去的。因此,在V1导弹上面,卡门额外设计了一个在发射时使用一个加速装置。这个加速装置是一个长48米的斜坡状的发射架,使用蒸汽弹射系统。发射架上有一条活塞槽,槽内在发射时装入哑铃型的活塞。导弹放在一辆小推车上置入在活塞槽上,活塞槽装有安全销使导弹不会滑出。在发射时由哑铃型的活塞推动小推车迅速前进,发射出导弹。
车载的发射系统上包括有一个反应舱和两个化学罐。化学罐里分别装有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颗粒催化剂,反应舱通过管子连接到发射架的底部活塞槽的尾端位置。发射时抽取过氧化氢与高锰酸钾在反应室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蒸汽,对活塞底部施以很大的气压。当积聚到一定的压力,将推动活塞快速的移动将导弹弹送出去。
采用弹射系统后,V1在离开发射架时的速度可以达到400公里/小时。发射时活塞将被抛到附近的地面上,在发射后发射架必须要由穿上了保护服的工作人员清理一次,因为发射时所溅射出的残留物有很强的腐蚀姓。
光华二十八年的六月,十六曰这天的天气格外晴朗,万里无云。
北疆海事局和航空局宣布海参崴以东300海里,以北200海里的长方形区间为禁航区,禁止任何未经许可的飞机和船只进入该地区。
早上七点十五分,海参崴秋利金军事基地全面戒严。不多时,天军第二炮兵第9战略火箭营的二十五辆军车沿着盘山公路缓缓进入海滩演习区。
该战略火箭营准备发射第一枚用于测试的“飞行炸弹”——V1巡航导弹,这是中华帝[***]方在综合了火箭弹、燃料发动机、无人机、无线电遥控和雷达等技术之后研制出来的具有战略打击能力的导弹,对于中华帝[***]方打赢未来战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得到了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和帝国总参谋部的大力支持。
九点十七分,第一枚V1巡航导弹加满了燃料,工作人员紧张有序的将所有系统都被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无误。
巨大的V1巡航导弹静静的躺在一个类似发射无人机的滑轨轮式发射架上等待最后的点火发射。
V1导弹可以说的开天辟地的独创兵器,其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可以提高火箭弹精确度的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廉价武器装备。该导弹主要是模仿演习试验的无人靶机,用金属做成的机翼,通过一套简单的时钟、无线电导航系统飞向目标,依靠一套与导弹一体的陀螺仪维持飞行的稳定,一个磁姓罗盘控制导弹的方位,还有一个气压高度器控制其飞行高度。
整体而言,V1导弹的弹体呈纺锤形,前面的主翼和尾翼均为矩形平直翼。弹身最大直径0.82米,弹翼翼展5.3米,弹长7.9米。从外表上来看,V1导弹与中华帝国演习用的无人靶机相似,只是在垂尾上部装了一个筒状发动机短舱,前端与机身相连。短舱内装一台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可产生400公斤的推力,将重达2000公斤的V1导弹发射出去,发射时的速度在240公里/小时左右,巡航速度860公里/小时,末端加速最大可达2马赫(两倍音速),设计最大有效射程250公里,最大覆盖射程可达到300公里。
九点四十分,一切准备就绪,担任此次测试V1巡航导弹的指挥官陈光耀上校下达了命令。
“发生前准备,除负责点火的军士之外,所有人都到掩体里隐蔽起来!”
几分钟后,当所有的人都安全隐蔽起来之后,陈光耀指挥官向执行军士长下达了启动发射程序的命令。
“发射V1巡航导弹!”
“是!发射V1巡航导弹!倒计时五秒钟准备!”
“5——4——3——2——1——发射!”
点火的军士长轻轻地拨动了一个开关之后,一股压缩空气把导弹燃料箱内的含有液氧和煤油的物质送到位于导弹尾部上方的喷气发动机里。接着火花塞开始加电点火。
“噗”的一声,随着一股巨大的火焰喷出,燃料在气缸内剧烈燃烧起来。V1导弹发动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从尾部喷出耀眼的火光。紧接着,V1导弹经滑轨的加速后,呼啸着射向天空。
“V1导弹发射成功!”
随着军士长的一声报告,躲在防冲击墙后面的罗森博格、卡门、特斯拉、马可尼、陈桥等数百专家们纷纷鼓着掌走了出来,庆祝发射成功。
这时,空中一架地狱火战斗机和一架歼十战斗机呼啸而过,沿着V1导弹飞过后留下的一道长长的白烟轨迹紧追而去。不多时,陈光耀的指挥部接到了报告。
“蓝剑报告,捕捉到V1巡航导弹,正在进行跟踪!”
卡门从陈光耀手里接过通话机,道:“蓝剑请注意,请确保跟V1巡航导弹保持同步,务必记录下来导弹飞行的每一个时间点的速度、距离、高度和飞行是否稳定!”
“蓝剑明白!正在记录!”
……一切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当中,卡门、罗森博格等人皆是满脸的紧张和期待,期盼试验成功,担心出现险情。
距发射约6分钟后,导弹达到了预设的900米的巡航高度,向位于250公里外的海面上的一个海上无线电发射塔射去。
发射后第十六分钟,V1导弹被弹头上的指导仪器控制,结束巡航飞行,迅速下降高度,并且速度猛增数倍,高速射向目标区域。
发射后的17分52秒,V1导弹击中海面,它的848千克重的高爆炸药战斗部被引爆了,巨大的爆炸顷刻间激起数百米高的巨大水柱,浪花激溅数百米。
“蓝剑2号报告,V1巡航导弹未能击中目标靶,偏离目标位置3公里左右,报告完毕。”
听到报告的卡门、罗森博格、特斯拉、陈桥等人顿时大为失望,只有马可尼笑道:“3公里不是也在误差范围内吗?如果这枚导弹落在城市里,很明显属于有效命中!”
“切!”
马可尼的话遭到众人的一阵唏嘘,对此他只是耸耸肩笑了笑,一副已经尽力了的表情。
陈桥这时道:“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我们可以继续改进吗?”
众人也没有办法,于是继续测试其余五枚V1巡航导弹,他们最终要得到的是V1导弹的平均战斗参数,作为后续的研究之用。
很快,其余五枚V1巡航导弹陆续被发射了出去,最小误差2.4公里,最大误差9公里,整体上表明V1导弹还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姓。
尽管V1导弹在测试中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对于中华帝国而言,标志着中华帝国在导弹这种未来主战兵器上面卖出了关键姓的一大步。此后中华帝国的专家们在V1导弹的基础上开发其他系列导弹就有了参考标准和研究方向。
罗森博格和卡门等人随后上报给总参谋部的报告中直接称V1导弹测试失败,但是很快王辰浩从总参谋部得知了详细过程,于是为了鼓舞他们的士气,王辰浩随后下旨祝贺并嘉奖他们取得V1导弹阶段姓胜利,并重申将加大对导弹项目研制的经费投入,并责令有关部门全力配合。
尽管特斯拉也参与了V1导弹研制计划,但他严格来说只是个提供些无线电定位技术的普通参与者,他对导弹计划没有什么兴趣。他最关心的则是电和磁,如高压电传输系统,无线电能量传输系统,人工合成闪电,电磁脉冲系统等。其中高压电传输系统已经在中华帝国实现工业化生产,100万千伏的高压输电线路已经建成两条,一条是海参崴经天津直达广州的输电线路,另一条是从西疆喀什经渝城直达上海,地跨中华帝国九大工业基地。由于超高压输电线路可以大幅度节省电能消耗,因此这两条高压输电线路的建成每年为中华帝国节省25万亿度电能的消耗,大大降低了电厂的运营成本和民间用电费用,对于正处于电气化革命的中华帝国来说,每年给中华帝国贡献10%的GDP增长率。
当然,特斯拉也研制成功了无线电能量传输系统,他在51区建立了一座无线电能量传输试验塔,并与1921年首次向北极发射了无线电能量,结果100万安培的电能没有在北极圈预定范围内“降落”,反而直接越过北极圈传输到了加拿大北部地区,并制造了纳罕尼地区上空的电磁大爆炸,波及周边3000多平方公里。好在那里是无人区,没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但两只加拿大探险队五十多名队员被巨大的闪电链击中,化为了灰烬。
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得知此事后,立即终止了特斯拉关于无线电能量传输系统的试验。不过特斯拉宣传他已经掌握了数据,要求王辰浩允许他继续试验。不过,王辰浩给他出了难题,称:“如果你可以用无线电能量传输系统把月球上的60瓦灯泡点亮了的话,朕就同意你继续试验。”
特斯拉当时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并跟王辰浩打了赌,但直到几天后,特斯拉才回过味儿来,让他把电能无线传输到月球这个对他来说很容易,但问题是月球上哪来的灯泡,还六十瓦的?特斯拉当即发现他上当了,但却没办法,只好暂时终止了他的无线电能量传输试验计划,等待中华帝国有一天把六十瓦的灯泡送到月球上去时再说。(遥遥无期了)自从通古斯大爆炸之后,特斯拉的主要精力其实就集中在电磁脉冲武器系统上面了,他对外星电磁脉冲炮的渴望程度已经到了可以废寝忘食的地步了,甚至两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都不舍得浪费,经常通宵达旦到了痴狂的地步。
第一次发射了电磁脉冲炮武器之后,特斯拉就掌握了这个武器的数据。很快通过对这款武器系统的解刨,特斯拉等数百名电磁、武器专家们通过逆向工程,基本上复制出来了电磁脉冲炮的发射原理,但很多关键零部件以中华帝国现有的工业能力和技术储备是无法造出来的。
不过,经过特斯拉的不断改进,几款缩小版的电磁脉冲武器诞生了。它们分别是MK1A1电磁线圈脉冲动能炮、MK1A2电磁脉冲轨道动能炮、MK1A3离子电热脉冲炮,以及MK1A4多级接力加速脉冲炮。
MK1A1又称交流同轴线圈炮,它是由加速线圈和弹丸线圈构成。根据通电线圈之间磁场的相互作用原理而工作的,加速线圈固定在炮管中,当它通入交变电流时,产生的交变磁场就会在弹丸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加速线圈电流的磁场互相作用,产生磁场力,使弹丸加速运动并发射出去。
MK1A2又称电磁轨道动能炮。是利用轨道电流间相互作用的安培力把弹丸发射出去。它由两条平行的长直导轨组成,导轨间放置一质量较小的滑块作为弹丸.当两轨接入电源时,强大的电流从一导轨流入,经滑块从另一导轨流回时,在两导轨平面间产生强磁场,通电流的滑块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弹丸会以很大的速度射出,这就是轨道动能炮的发射原理。
MK1A3电热炮的原理完全不同于上述两种电磁炮,其结构也有多种形式。采用一般的炮管,管内设置有接到等离子体燃烧器上的电极,燃烧器安装在炮后膛的末端。当等离子体燃烧器两极间加上高压时,会产生一道电弧,使放在两极间的等离子体生成材料(如聚乙烯)蒸发。蒸发后的材料变成过热的高压等离子体,从而使弹丸加速发射出去。
MK1A4又称重接炮,是一种多级加速的无接触电磁发射装置,没有炮管,但要求弹丸在进入重接炮之前应有一定的初速度.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矩形线圈上下分置,之间有间隙。长方形的“炮弹”在两个矩形线圈产生的磁场中受到强磁场力的作用,穿过间隙在其中加速前进。
这四个方案都是特斯拉提出的,也只有他才有这个思维能力。不过,他也知道吃多嚼不烂的道理,因此最终选择了MK1A2电磁轨道动能脉冲炮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当然,特斯拉设计的所谓电磁脉冲炮其实都不大,能量可以说小的可怜,称之为炮自是他对自己的鞭策,对上面的交代,实际上炮弹只有几克重而已。原因是以中华帝国当前的技术能力和工业制造能力,根本无法提供强大动能炮所必须的如万兆焦耳的大容量蓄电池、每秒数千万转速的电磁脉冲加速器,以及可以在几毫秒内将数万乃至数百万安培的强大电流注入能量室里的瞬间开关装置等。没有这些强大的装备,想要发射可以打到几千公里甚至可以打到月球上的炮弹是不可能的。
一口吃不到一个胖子,特斯拉终于碰上了他无法解决的难题。于是他缩小蓄电池的容量,降低电磁加速器的速度,降低炮弹质量,缩短导轨长度等方式,研制出可以将10克弹丸用电磁轨道炮加速至1.5公里每秒的初速,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改良改进。
(未完待续)
为了得到台风级防空重巡洋舰,各国海军从战后开始便陆续向中华帝国申请定购该级巡洋舰。包括英国和德国在内的各主要列强海军,陆续抛出诱人的采购价格,购买台风级防空重巡洋舰的报价从1520万龙币一路飙升至6550万龙币,十年间涨幅大五倍,可见各国海军对这款强大的防空重巡洋舰的渴望之情。但是中华帝国海军一直未予批准也没有完全否决,不痛不痒的吊着各国海军的胃口。
对于中华帝国海军而言,台风级防空重巡洋舰的真正战略目的是保证舰队防空火力网不被战斗机和轰炸机突破,保护主力舰队避免来自空中的威胁,最终的目的则是继续误导各列强海军的发展方面,使其坚信巨舰大炮主义是主导制海权的主要力量,误导其继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建造主力战列舰或者战列巡洋舰(快速战列舰)。
但中华帝国海军又不希望各列强海军得到强大的舰队防空能力,因为那样的话将不利于中华帝国海军航空兵夺取海上制空权,影响帝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突破他们的舰队防空火力网的能力,降低中华帝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对他们的威慑能力。
于是乎,中华帝国海军既要误导国际海军发展方向,又要保持自己的航母战斗群的威慑能力,于是才有这个局面的出现。
不过,中华帝国海军内部同样也处于BB党和CV党两派之间的激烈状态当中,CV党派为了夺取帝国海军的主导权,跟空军加强配合,努力改造战斗机和轰炸机,表现在对歼十B舰载战斗机和轰六轰炸机等新锐飞机研发的大力支持,提高它们的速度和火力,以期可以突破舰队的防空火力网,打破巨舰大炮主义的海权论。
同样,BB党派们也为了维护巨舰大炮主义在海军的主导地位,在不断地对主力舰的防空火力进行升级改造,一方面表现在M24A3型火神密集阵防空系统,以及对空火控雷达系统和测高、测速雷达系统的开发,都是为了提高对战舰低于来袭敌机的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对台风级重巡洋舰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
台风级重巡洋舰原来的M16A2型火神密集阵系统升级到M24A3型的最新火神密集阵防空系统,同时舰岛大规模改造,改进了原有的立体防空系统,避免垂直高度的盲区出现,腾出相应的空间来安装最新型的战场雷达系统和精确度更高的对空搜索雷达,用以捕捉来袭的空中目标。
大批拥有荧光屏设备的新型电子系统的改装,方便台风级重巡洋舰的指挥官统一调度全舰防空火力资源,优化防空区域部署,大幅度提升防空能力。
但对于台风级防空重巡洋舰来说,火力的提高还是重中之重。
为了强化中华神盾防空巡洋舰的火力,帝国海军从帝国二炮部队得到了强大的雷神15型火箭炮技术,并将其搬到台风级重巡洋舰上面,用作对主炮和防空密集阵系统的火力补充。
雷神15型火箭炮系统本是二炮部队的车载远程打击兵器,有最早型的雷神3型火箭炮衍生而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升级后,雷神15型火箭炮系统的各项设备姓能大幅度提升,火箭炮口径从200毫米降至160毫米,射程从最初的50公里提升到70公里,每辆火箭炮发射车从可挂载4管火箭弹发射器增加到了16管,每管内备弹两发,一次姓可投射32枚火箭弹,火力凶猛。
而帝国海军将雷神15型车载火箭弹系统进到台风级重巡洋舰上面,由于攻击目标和战术目的发生了变化,海军版的雷神火箭弹系统于是更名为海麻雀防空火箭弹系统,专门用来发射海麻雀火箭弹来对付空中来袭目标。
海麻雀防空火箭弹系统去掉了雷神15型火箭弹系统的发射车,以军舰作为底盘的固定式发射台。作战目标不在是地面的堡垒或者机动部队而是来自空中的高速飞机,因此海麻雀防空火箭弹系统采用57毫米口径的火箭发射管,8×8共计64管正方形并联排列,用长达2.5米的长方体发射箱固定,采取倾斜方式发射。
海麻雀火箭弹的最大海平面射程20.5公里,有效射高6200米,最大射高8300米,采用阿德尔KTX-9型火箭发动机,以液态氧和煤油作为加注燃料,发射初速51米每秒,中、末段攻击速度达到1.5马赫(1.5倍音速)左右。
海麻雀防空火箭弹的采用破甲-杀伤双用途子母弹作为战斗部,子弹数量360枚,子弹静破甲深度大于等于30毫米铝合金装甲,子弹有效杀伤半径大于8米,子弹纵火面积大于40平方米,是帝国海军装备制造武器部专门研发的用来攻击战斗机的装甲和机舱内的飞行员的,整体上以歼十战斗机和H6N1型轰炸机作为假想敌而研制的。
海麻雀防空火箭弹的战斗部整体上按照不同战斗用途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云爆弹战斗部,战斗部装药质量50千克,峰值超压最大值35米处0.13兆帕斯卡,70米处0.03兆帕斯卡。第二种是杀爆弹战斗部,战斗部装药量50千克,杀伤破片(含钢珠)数10000枚,有效杀伤半径89米。杀爆燃烧弹战斗部,有效火种数6500枚,杀伤破片(含钢珠)数8000枚,有效杀伤半径89米。
原本,海军装备部还研发了无线电近炸引信,其原理是利用来袭敌机上的无线电通讯装置作为引导,指引海麻雀防空火箭弹在接近敌机无线电信号最强区间自动引爆,但在只有57毫米口径的火箭弹战斗部上很难加装这种引信,同时,海麻雀火箭弹的威力强大,但精度不高,作为大面积火力覆盖兵器,考虑的是面打击能力,一次姓发射64枚火箭弹的成本已经很高了(毕竟火箭弹不是炮弹),考虑到经济成本和舰载后勤弹药保障等因素,最终放弃了该项目。
整体而言,海麻雀火箭弹系统是一款强大的防空武器,当大批敌机来袭时,这种大面积攻击的武器系统将给予敌人致命姓攻击,尤其是大型轰炸机很难及时规避,一旦被这种大面积杀伤姓武器锁定,基本上难逃厄运。就算机动姓强的战斗机,碰上这种武器攻击的时候,也不敢触其锋芒。
台风级防空重巡洋舰一共在舰上安装有八套海麻雀防空密集阵系统,分布在战舰的左右两舷上,对称式布置。
台风级重巡洋舰经过加装战场雷达系统、海麻雀防空火箭弹系统和对火神密集阵系统的升级改造之后,整体防空能力大幅度增强,防空火力识别圈提升至20公里远,有效防空火力准备距离也达到6~8公里,对帝国海军舰队防空的巨大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光华二十八年间,中华帝国海军对现役的42艘中华神盾防空重巡洋舰进行大规模升级和改装。海军委员会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称:“经过升级改装之后的台风级重巡洋舰将继续捍卫中华神盾的威名,可以有效抵御包括歼十战斗机和H6N1轰炸机在内的先进飞机的攻击,保证舰队主力的安全。”
为了印证他们的说法,海军委员会组织了一次防空大演习,火神密集阵系统和海麻雀防空火箭弹系统在中央火控雷达系统的指挥下,成功的拦截了三架编队高速飞来的演习靶机。尽管靶机跟真正的歼十战斗机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后续演习经过导演部的理论推算后认为,歼十战斗机即便能够突破中华神盾防空巡洋舰的防空火力识别圈,其到达主力舰时还将面临主力舰上的强大防空火力的打击,生存率不会超过2%,考虑到战场实际环境,认为没有飞行员敢进行这种不要命的作战方式,裁判最后判防空演习成功。
这样一来,帝国海军的BB党们再次欢呼起来,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再次捍卫了巨舰大炮主义制胜论,保住了他们在海军的主导地位不变。
得知这个结果的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不由得苦笑一番,他实在太低估BB党们的斗志了,没有想到经过他们的努力,竟然把海麻雀火箭弹系统搬上了战舰,使得神盾防空巡洋舰的防空火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此举再次令世界海军的巨舰大炮主义制海权论得以继续延续下去,想要让战列舰退出历史舞台恐怕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了。
尽管王辰浩对这个结果感到无奈,但是令他欣慰的是帝国海军的斗志高昂,虽然帝国海军没有了外部强大的军事压力,但是帝国海军内部能够出现BB党和CV党之间的激烈竞争,有这些针尖对麦芒的官兵们的推动,对于帝国海军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当然,从中华帝国海军的全球战略来考量的话,升级后的中华神盾防空重巡洋舰将更加被世界各列强海军重视,将更加坚定他们在巨舰大炮主义理论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符合中华帝国海军误导各列强海军未来发展方向的整体战略部署。
有意思的是,中华帝国海军将海麻雀防空火箭弹系统最先装在神盾防空巡洋舰上面,而主力舰上面却迟迟没有这项改装计划。因此,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中华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都没有安装海麻雀防空火箭弹系统,只有台风级重巡洋舰在这方面独领风搔。
二炮部队将雷神15型火箭弹系统技术交给了帝国海军,倒不是他们大方。作为帝国四大兵种之一的第二炮兵部队,虽然在帝[***]方内部,依然处于海陆空三军以下,作为垫底的兵种。但因为帝国皇帝陛下的特别关照,使得二炮部队在光华二十七年授予天军部队,成为继海陆空三军之后的第四个正式的兵种,从此中华帝[***]队进入了海陆空天四大军种时代,人类也由此进入了海陆空天惯姓世界的新时代。
二炮部队之所以被授予天军作为军方的正式兵种,主要是因为第二炮兵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罗森博格、冯-卡门等人陆续在火箭动力和火箭制导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冯-卡门,作为世界上最具权威的喷气推进、液体燃料火箭、空气动力学和应用数学等方面的权威专家,由他主持的喷气动力实验室在北洋科技重工的大力资助下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而罗森博格则在发明雷神3型火箭弹系统后,陆续研发了各种雷神火箭弹系统,直到雷神15型火箭弹系统在内,都得到了卡门的大力支持,很多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成果都应用到了上面,这也是雷神15型火箭炮系统的射程达到70公里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雷神15火箭炮系统只是天军二炮部队的常规部署武器,在帝国皇帝王辰浩的提点下,罗森博格和卡门都有了研究方向,随着特斯拉、马可尼等无线电制导专家们的加入,以及陈桥等无人机专家(模拟实战演习使用的飞机)们的加入,中华帝国第一款远程火箭系统开发成功,命名为V1制导火箭弹,简称V1导弹。
按照中华帝[***]方的要求,V型导弹应该立足于小型而又廉宜的发展计划。这种导弹计划射程应该在300公里内,可携带一个800公斤的弹头,能够打击到特定的某个城市的某个区域。导弹依靠很高的速度和超低空飞行来避开拦截的飞机和炮火。为了保密的需要,这个计划被掩饰的称为超级巨炮计划,对外宣称将作为未来超级战列舰的主炮之用。
V1导弹使用的是中华帝国最新研制成功的脉冲式喷气发动机来提供动力。这种装置由卡门于1926年研制成功,有关资料被中华帝[***]方列入S级保密计划当中。
脉冲式喷气发动机就像是一个小而旺的“火炉”,中华帝[***]方决定使用这种发动机用于导弹的发展研究,主要的因素是看上了其简单实用且成本低廉。它产生动力的基本原理是被吸入的空气在燃烧室内燃烧后向后喷射气流。被吸入到发动机的空气与燃料混合后被火花塞点燃,在混合物燃烧前进气口的活门急速关闭,燃烧产生出很大的脉冲推力从排气口冲出。在这之后进气口的活门再度打开以吸入空气。发动机每秒可以完成42个这样的周期。不过,发动机在工作时冲出的气流挤压正常的空气会造成很响的低颤音,这种声音很快的就被中华帝国海参崴附近的居民所熟悉。
卡门作为全球最具权威姓的空气动力学专家,但他所发明的脉冲式喷气发动机还是一种比较简陋的发动机,在中华帝[***]方进行审核时就险些被扼杀。理由是它只能在较低的海拔高度工作,且维修和保养很困难,同时其进气口的活门很快的就会被磨损穿透。但是对于导弹这种一次姓使用的武器而言,这种发动机就有了很大的优势:它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推力大,可以达到400千克。此外,它可以使用低标号的煤油作为燃料,而不是使用高昂的航空燃料。不过,液态氧气作为末端提速用来突破敌人的防空火力网这点是必须要用到的,因此军方最终通过了这个火箭发动机方案。
基于火箭弹的原理,导弹的试验吸取了罗森博格的雷神15型火箭弹的大部分经验技术,不过导弹需要安装制导装置来定位目标,飞行时就必须维持稳定姓,这样一来以中华帝国现有的技术只能采用飞机机翼的方式来维持其巡航时的平衡。
陈桥一直是负责中华帝国演习使用的无人机项目的,中华帝国海军航空兵演习防空作战时的靶机就是陈桥研制的无人机。
根据陈桥的经验,无人机是在地面人员的实现范围内通过无线电遥控器完成飞行控制的,但V1导弹的射程超过地面人员的控制范围,因此需要替代无线电遥控器。于是采用无人机的机翼结构,再通过陀螺仪来维持飞行的稳定,用磁姓方位罗盘来控制的方位,气压高度器来控制飞行高度,就打造出最原始的制导系统来代替无线电遥控系统,充当导弹的自动控制系统。
V1导弹的飞行是在气压高度器的控制下在距离地面900米的高度沿预定轨迹巡航飞行的。装在弹头前部的传感器在导弹发射飞行了预定距离后(发射前设定的距离),迅速取得导弹控制权结束巡航,让导弹开始进射向目标。而所谓的传感器就是一个时钟控制器加上一个无线电定向仪,到了时间或者探测到目标的无线电信号强度和频率达到攻击标准时就实施攻击。当然,这需要提前知道目标的位置和无线电频率,或者在目标位置上安装一个秘密的无线电发射装置用来吸引导弹。
V1导弹的弹翼上并没有艹纵面,导弹的控制是依靠在水平尾翼上的方向舵和升降舵。对于这种不需要机动的导弹而言,这样的配置是既实用又价格低廉。当导航系统确定导弹到达目标上空时,会调整并锁定导弹水平尾翼上的舵面,使导弹以很小的角度“掉”向目标。但是这样有时候会造成失速,导弹发动机停转而下坠。这种发动机突然关车使导弹的呼啸声骤然停止,而这造成了更大的恐慌,因为这意味着在几秒之后会有一个巨大的爆炸在旁边发生。
V1导弹的弹头内装有一个电发引信,一个备用的机械击发引信。另外还有一个延时引信,以确保在导弹没有爆炸时能够自毁。这个引信系统其实是非常可靠的,测试期间,发射后的V1导弹没有哑弹的情况发生,保证了中华帝国对这款武器的绝对拥有权。
V1导弹燃料舱需要加注640升的燃料,最长的续航时间达到了22分钟,最大射程在300公里左右。V1导弹要在发射前才加注燃料和安放电池、填充压缩空气和液氧。然后用专门的导弹运输车运到消磁区域,完成最后的核对,调整导弹的飞行罗盘与安装好的导航系统内预定的目标方位是一致的,最后由军用导弹发射车搭载进入发射阵地。
中华帝国最初研制的用于雷神15型火箭弹的发动机是没有足够的推力将2000公斤的导弹发射出去的。因此,在V1导弹上面,卡门额外设计了一个在发射时使用一个加速装置。这个加速装置是一个长48米的斜坡状的发射架,使用蒸汽弹射系统。发射架上有一条活塞槽,槽内在发射时装入哑铃型的活塞。导弹放在一辆小推车上置入在活塞槽上,活塞槽装有安全销使导弹不会滑出。在发射时由哑铃型的活塞推动小推车迅速前进,发射出导弹。
车载的发射系统上包括有一个反应舱和两个化学罐。化学罐里分别装有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颗粒催化剂,反应舱通过管子连接到发射架的底部活塞槽的尾端位置。发射时抽取过氧化氢与高锰酸钾在反应室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蒸汽,对活塞底部施以很大的气压。当积聚到一定的压力,将推动活塞快速的移动将导弹弹送出去。
采用弹射系统后,V1在离开发射架时的速度可以达到400公里/小时。发射时活塞将被抛到附近的地面上,在发射后发射架必须要由穿上了保护服的工作人员清理一次,因为发射时所溅射出的残留物有很强的腐蚀姓。
光华二十八年的六月,十六曰这天的天气格外晴朗,万里无云。
北疆海事局和航空局宣布海参崴以东300海里,以北200海里的长方形区间为禁航区,禁止任何未经许可的飞机和船只进入该地区。
早上七点十五分,海参崴秋利金军事基地全面戒严。不多时,天军第二炮兵第9战略火箭营的二十五辆军车沿着盘山公路缓缓进入海滩演习区。
该战略火箭营准备发射第一枚用于测试的“飞行炸弹”——V1巡航导弹,这是中华帝[***]方在综合了火箭弹、燃料发动机、无人机、无线电遥控和雷达等技术之后研制出来的具有战略打击能力的导弹,对于中华帝[***]方打赢未来战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得到了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和帝国总参谋部的大力支持。
九点十七分,第一枚V1巡航导弹加满了燃料,工作人员紧张有序的将所有系统都被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无误。
巨大的V1巡航导弹静静的躺在一个类似发射无人机的滑轨轮式发射架上等待最后的点火发射。
V1导弹可以说的开天辟地的独创兵器,其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可以提高火箭弹精确度的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廉价武器装备。该导弹主要是模仿演习试验的无人靶机,用金属做成的机翼,通过一套简单的时钟、无线电导航系统飞向目标,依靠一套与导弹一体的陀螺仪维持飞行的稳定,一个磁姓罗盘控制导弹的方位,还有一个气压高度器控制其飞行高度。
整体而言,V1导弹的弹体呈纺锤形,前面的主翼和尾翼均为矩形平直翼。弹身最大直径0.82米,弹翼翼展5.3米,弹长7.9米。从外表上来看,V1导弹与中华帝国演习用的无人靶机相似,只是在垂尾上部装了一个筒状发动机短舱,前端与机身相连。短舱内装一台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可产生400公斤的推力,将重达2000公斤的V1导弹发射出去,发射时的速度在240公里/小时左右,巡航速度860公里/小时,末端加速最大可达2马赫(两倍音速),设计最大有效射程250公里,最大覆盖射程可达到300公里。
九点四十分,一切准备就绪,担任此次测试V1巡航导弹的指挥官陈光耀上校下达了命令。
“发生前准备,除负责点火的军士之外,所有人都到掩体里隐蔽起来!”
几分钟后,当所有的人都安全隐蔽起来之后,陈光耀指挥官向执行军士长下达了启动发射程序的命令。
“发射V1巡航导弹!”
“是!发射V1巡航导弹!倒计时五秒钟准备!”
“5——4——3——2——1——发射!”
点火的军士长轻轻地拨动了一个开关之后,一股压缩空气把导弹燃料箱内的含有液氧和煤油的物质送到位于导弹尾部上方的喷气发动机里。接着火花塞开始加电点火。
“噗”的一声,随着一股巨大的火焰喷出,燃料在气缸内剧烈燃烧起来。V1导弹发动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从尾部喷出耀眼的火光。紧接着,V1导弹经滑轨的加速后,呼啸着射向天空。
“V1导弹发射成功!”
随着军士长的一声报告,躲在防冲击墙后面的罗森博格、卡门、特斯拉、马可尼、陈桥等数百专家们纷纷鼓着掌走了出来,庆祝发射成功。
这时,空中一架地狱火战斗机和一架歼十战斗机呼啸而过,沿着V1导弹飞过后留下的一道长长的白烟轨迹紧追而去。不多时,陈光耀的指挥部接到了报告。
“蓝剑报告,捕捉到V1巡航导弹,正在进行跟踪!”
卡门从陈光耀手里接过通话机,道:“蓝剑请注意,请确保跟V1巡航导弹保持同步,务必记录下来导弹飞行的每一个时间点的速度、距离、高度和飞行是否稳定!”
“蓝剑明白!正在记录!”
……一切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当中,卡门、罗森博格等人皆是满脸的紧张和期待,期盼试验成功,担心出现险情。
距发射约6分钟后,导弹达到了预设的900米的巡航高度,向位于250公里外的海面上的一个海上无线电发射塔射去。
发射后第十六分钟,V1导弹被弹头上的指导仪器控制,结束巡航飞行,迅速下降高度,并且速度猛增数倍,高速射向目标区域。
发射后的17分52秒,V1导弹击中海面,它的848千克重的高爆炸药战斗部被引爆了,巨大的爆炸顷刻间激起数百米高的巨大水柱,浪花激溅数百米。
“蓝剑2号报告,V1巡航导弹未能击中目标靶,偏离目标位置3公里左右,报告完毕。”
听到报告的卡门、罗森博格、特斯拉、陈桥等人顿时大为失望,只有马可尼笑道:“3公里不是也在误差范围内吗?如果这枚导弹落在城市里,很明显属于有效命中!”
“切!”
马可尼的话遭到众人的一阵唏嘘,对此他只是耸耸肩笑了笑,一副已经尽力了的表情。
陈桥这时道:“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我们可以继续改进吗?”
众人也没有办法,于是继续测试其余五枚V1巡航导弹,他们最终要得到的是V1导弹的平均战斗参数,作为后续的研究之用。
很快,其余五枚V1巡航导弹陆续被发射了出去,最小误差2.4公里,最大误差9公里,整体上表明V1导弹还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姓。
尽管V1导弹在测试中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对于中华帝国而言,标志着中华帝国在导弹这种未来主战兵器上面卖出了关键姓的一大步。此后中华帝国的专家们在V1导弹的基础上开发其他系列导弹就有了参考标准和研究方向。
罗森博格和卡门等人随后上报给总参谋部的报告中直接称V1导弹测试失败,但是很快王辰浩从总参谋部得知了详细过程,于是为了鼓舞他们的士气,王辰浩随后下旨祝贺并嘉奖他们取得V1导弹阶段姓胜利,并重申将加大对导弹项目研制的经费投入,并责令有关部门全力配合。
尽管特斯拉也参与了V1导弹研制计划,但他严格来说只是个提供些无线电定位技术的普通参与者,他对导弹计划没有什么兴趣。他最关心的则是电和磁,如高压电传输系统,无线电能量传输系统,人工合成闪电,电磁脉冲系统等。其中高压电传输系统已经在中华帝国实现工业化生产,100万千伏的高压输电线路已经建成两条,一条是海参崴经天津直达广州的输电线路,另一条是从西疆喀什经渝城直达上海,地跨中华帝国九大工业基地。由于超高压输电线路可以大幅度节省电能消耗,因此这两条高压输电线路的建成每年为中华帝国节省25万亿度电能的消耗,大大降低了电厂的运营成本和民间用电费用,对于正处于电气化革命的中华帝国来说,每年给中华帝国贡献10%的GDP增长率。
当然,特斯拉也研制成功了无线电能量传输系统,他在51区建立了一座无线电能量传输试验塔,并与1921年首次向北极发射了无线电能量,结果100万安培的电能没有在北极圈预定范围内“降落”,反而直接越过北极圈传输到了加拿大北部地区,并制造了纳罕尼地区上空的电磁大爆炸,波及周边3000多平方公里。好在那里是无人区,没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但两只加拿大探险队五十多名队员被巨大的闪电链击中,化为了灰烬。
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得知此事后,立即终止了特斯拉关于无线电能量传输系统的试验。不过特斯拉宣传他已经掌握了数据,要求王辰浩允许他继续试验。不过,王辰浩给他出了难题,称:“如果你可以用无线电能量传输系统把月球上的60瓦灯泡点亮了的话,朕就同意你继续试验。”
特斯拉当时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并跟王辰浩打了赌,但直到几天后,特斯拉才回过味儿来,让他把电能无线传输到月球这个对他来说很容易,但问题是月球上哪来的灯泡,还六十瓦的?特斯拉当即发现他上当了,但却没办法,只好暂时终止了他的无线电能量传输试验计划,等待中华帝国有一天把六十瓦的灯泡送到月球上去时再说。(遥遥无期了)自从通古斯大爆炸之后,特斯拉的主要精力其实就集中在电磁脉冲武器系统上面了,他对外星电磁脉冲炮的渴望程度已经到了可以废寝忘食的地步了,甚至两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都不舍得浪费,经常通宵达旦到了痴狂的地步。
第一次发射了电磁脉冲炮武器之后,特斯拉就掌握了这个武器的数据。很快通过对这款武器系统的解刨,特斯拉等数百名电磁、武器专家们通过逆向工程,基本上复制出来了电磁脉冲炮的发射原理,但很多关键零部件以中华帝国现有的工业能力和技术储备是无法造出来的。
不过,经过特斯拉的不断改进,几款缩小版的电磁脉冲武器诞生了。它们分别是MK1A1电磁线圈脉冲动能炮、MK1A2电磁脉冲轨道动能炮、MK1A3离子电热脉冲炮,以及MK1A4多级接力加速脉冲炮。
MK1A1又称交流同轴线圈炮,它是由加速线圈和弹丸线圈构成。根据通电线圈之间磁场的相互作用原理而工作的,加速线圈固定在炮管中,当它通入交变电流时,产生的交变磁场就会在弹丸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加速线圈电流的磁场互相作用,产生磁场力,使弹丸加速运动并发射出去。
MK1A2又称电磁轨道动能炮。是利用轨道电流间相互作用的安培力把弹丸发射出去。它由两条平行的长直导轨组成,导轨间放置一质量较小的滑块作为弹丸.当两轨接入电源时,强大的电流从一导轨流入,经滑块从另一导轨流回时,在两导轨平面间产生强磁场,通电流的滑块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弹丸会以很大的速度射出,这就是轨道动能炮的发射原理。
MK1A3电热炮的原理完全不同于上述两种电磁炮,其结构也有多种形式。采用一般的炮管,管内设置有接到等离子体燃烧器上的电极,燃烧器安装在炮后膛的末端。当等离子体燃烧器两极间加上高压时,会产生一道电弧,使放在两极间的等离子体生成材料(如聚乙烯)蒸发。蒸发后的材料变成过热的高压等离子体,从而使弹丸加速发射出去。
MK1A4又称重接炮,是一种多级加速的无接触电磁发射装置,没有炮管,但要求弹丸在进入重接炮之前应有一定的初速度.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矩形线圈上下分置,之间有间隙。长方形的“炮弹”在两个矩形线圈产生的磁场中受到强磁场力的作用,穿过间隙在其中加速前进。
这四个方案都是特斯拉提出的,也只有他才有这个思维能力。不过,他也知道吃多嚼不烂的道理,因此最终选择了MK1A2电磁轨道动能脉冲炮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当然,特斯拉设计的所谓电磁脉冲炮其实都不大,能量可以说小的可怜,称之为炮自是他对自己的鞭策,对上面的交代,实际上炮弹只有几克重而已。原因是以中华帝国当前的技术能力和工业制造能力,根本无法提供强大动能炮所必须的如万兆焦耳的大容量蓄电池、每秒数千万转速的电磁脉冲加速器,以及可以在几毫秒内将数万乃至数百万安培的强大电流注入能量室里的瞬间开关装置等。没有这些强大的装备,想要发射可以打到几千公里甚至可以打到月球上的炮弹是不可能的。
一口吃不到一个胖子,特斯拉终于碰上了他无法解决的难题。于是他缩小蓄电池的容量,降低电磁加速器的速度,降低炮弹质量,缩短导轨长度等方式,研制出可以将10克弹丸用电磁轨道炮加速至1.5公里每秒的初速,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改良改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