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章 启程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单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的话,‘药王’无疑比‘药师’高出许多个等级。
  可事实上,李言庆根本没听说过李端这个人。
  即便是在大业年间,李言庆也没有听过李端这个名字。按道理说,左武卫大将军,应该赫赫有名。可偏偏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这个人却默默无闻,不免让人奇怪。
  长孙无忌轻声道:“李叔父是隐太子的人。”
  李言庆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李端是追随杨勇一系,怪不得大业年间,默默无闻。
  其实呢,并非仅止这样。
  当众人坐下后,李言庆从长孙无忌的介绍中,听出了端倪。开皇二十年,隋文帝罢黜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李端虽是杨勇的人,却并未受到太大冲击。
  因为李端的背后,还站着一个杨素。
  故而杨勇虽然倒了,李端并没有被波及。甚至在仁寿年间,李端还配合过汉王杨谅,征讨突厥,并立下过赫赫功勋。然则此后,李端重病缠身,不得不回家休养。而隋文帝在这个时候过世,汉王杨谅占居太原,试图邀请李端出面协助。
  杨谅兵败,李端受到了连累。
  但又是杨素出面保举,使得李端免受牢狱之灾。
  可即便如此,杨广也没有再启用他。李端也很聪明,继续养病家中,绝不谈及复出之事。至杨素病故,杨广更不会起用李端。于是李端干脆告老致仕,杨广也顺势应承。
  所以说,李端兄弟受杨素牵累颇大。
  李端在四十出头,就被迫致仕,而李靖宦海沉浮二十余载,也仅仅是个马邑郡丞。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之后,时局动荡。
  李端带着家人,躲入山中避难。
  直到李渊太原起兵,李端才返回家园。
  而后,李言庆发动河北之战,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解决了窦建德。
  徐世绩驻守河间,正逢王頍经过,于是热情接待。王頍卸去了麒麟台的职务以后,专心撰写《大业缺失录》。年初时,他总算结束了这本著作,准备返乡回家。
  在河间,徐世绩偶然间提起了李靖。
  因为言庆曾在书信中告诉他:若论朝廷善战者,非亲王,非李言庆,更非他徐世绩。
  真正称得上善战,且为兵法第一人者,非李药师莫属。
  徐世绩自然不太服气,于是和王頍提起了李靖。王頍倒是知道李靖,同时对李端也极为熟悉。
  他对徐世绩说:“言兵法第一人,王上并非虚言。
  李药师之谋,绝不输于当世任何一个兵法大家。然则李药师这个人,生平最怕一人,即他的兄长,李端李药王。若以才干,十个李端,比不得一个李靖。然则李靖所谋,从未出李端之预料。如果河南王欲谋李靖,无药王之助,绝无可能……”
  这就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道理。
  王頍和李端认识,并且颇有交情。
  于是他返回太原之后,就说服李端,先在徐世绩麾下效力。待合适机会,再行推荐。
  李靖选择了李世民,却不代表着李端也会选择李世民。
  根据‘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世族生存法则,李端毫不犹豫选择了李言庆。不是他不想去归附李建成,而是以他现在的情况,李建成绝不会重视。
  而李言庆,声名在外,倒也不会委屈了李端。
  听闻李言庆将前往岭南,徐世绩和李端一商议,认为时机已到,于是李端就来到了长安。
  “李公,小王此去岭南,吉凶未卜。
  且岭南多瘴,环境非常恶劣,您其实……可以留在长安,王府之中同样需要有人坐镇。”
  李言庆不清楚李端到底有什么本事。
  不过,能在仁寿年间做到大将军的人,想来也差不到哪儿去。
  要知道,开皇、仁寿年间的时候,即便是郑大士那等人物,也不过是军府中的车骑将军,用大业年间的官职来解释,就是鹰击郎将。由此可见,这李端也非彼等闲。
  而且,李言庆也不是嫌弃。
  李端看上去五十出头,小六十的年纪。
  留在长安还好,若是到了岭南那等条件恶劣的蛮荒之地,万一出了意外,李言庆又如何能够心安。
  李端笑道:“王上好意,老夫心领。
  不过未立寸功,实无颜留居长安……若河南王以为老朽老迈,不堪重用的话,老朽索姓回家就是。”
  “李公言重,言重了!”
  李言庆没想到,李端是个如此决绝的人。
  不由得愣了一下,而后笑道:“既然李公愿随行,小王求之不得!”
  ————————————————————————李端是个好强的人!
  这也是李言庆最初的感受。
  如果说李靖是一个儒帅,智帅的话,那李端则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军人,并有着极其强烈的荣誉感。
  “李靖求学时,也正是韩擒虎韩老柱国最为荣耀的时期。
  所以,李靖从未在军旅中生活过,并且在韩老柱国的支持下,拜名师,游历天下,眼界极为宽广。后来又被杨素看重,少年时可算得上是一帆风顺。只是长大以后,因杨素之事而被牵连,一直得不到重用,也算是在宦海中历练了一番。”
  当晚,李言庆和长孙无忌在竹楼中闲聊。
  别看言庆的声望比长孙无忌高,却毕竟比不得长孙无忌这种生长在官宦家庭的人。对朝中秘辛了如指掌,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以至于李言庆觉得,无忌在谈论八卦的时候,格外兴奋。
  “李端叔父的情况,和李靖不同。
  他比李靖大了将近十岁,故而少年时不似李靖那般的优越。十四岁从军,由一个队长做起,而后一步步升迁。李端真正起家,是在韩擒虎故去以后,得史万岁推荐,成为一军统帅,先后随杨素、史万岁、高颖、贺若弼等人,最后做到了大将军的位子。
  也正是这个原因,李药王不似李靖那般眼界宽广,谋略也不甚出众。
  然则此人胜在细微处,当年勿论他主帅更迭,却从未出过岔子。但凡是安排下来的事情,绝对会完成的非常出色。王先生言他能制住李靖,想来也就出于此吧。”
  细节决定胜负!
  李言庆得出了最终的结论。
  同时,他此次前往岭南,有这么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跟随,也能避免许多麻烦。
  最重要的是,这李端和冯家也颇有交情。
  冯盎最早至中原为官的时候,就是在李端帐下效力。
  换句话说,这李端是冯盎的老上司。冯盎究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目前谁也说不清楚。
  不过有李端在,李言庆又平添了几分把握。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今得药王,此行必当旗开得胜!”
  长孙无忌知道,李言庆并非单指李端。特别是早先的几句话,更多是赞叹王頍。
  若非王頍,恐怕李端也不会轻易来投。
  李渊在委任了李言庆之后,很快又发出一道敕令,命李世民节制天下兵马,总督平南之战。
  九月末,李世民率部启程,前往夔州。
  一时间,天下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李世民的身上。
  而就在李世民离开长安的第三天,一队人马,簇拥着一行马车,踏踩着黎明时的晨光,自延兴门,悄然南下……
  (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