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
“几位太医配制的药方能拖延病症,却不能药到病除,染上疫疾之后快的三两日就会病发而亡,慢的也不过拖个十天半个月,到如今已殁了有一万五千余人,还请陛下尽快加派人手,前去处置善后!”曾淮急红了眼睛,如此骇人的瘟疫,他活了一辈子都还是头一次遇上,只恨自己一身老骨头,什么都做不了。
祝云瑄跌坐进椅子里,神色惶然,连太医都没有法子救人,他们还能怎么办?
“……朕再派太医去,除了留宫值守的,其余人全部去豫州,这么多人总能想出法子来……让户部再多拨些银子过去,还有钦差,朕会另择合适的人即日启程过去,再传令豫州巡抚从今日起将疫情每日一报,还有……”
“陛下!”梁祯忽然扬声打断了他,“陛下不用派别的人过去了,臣去便是。”
祝云瑄怔住,瞳孔微微一缩,愕然望着他:“你要去豫州?”
“是,臣愿以钦差身份前往豫州,还望陛下准许。”
曾淮陡然拔高了声音,警惕道:“昭王要去豫州做什么?!”
梁祯冷冷瞥他一眼:“既然要派人去,谁去不是去,本王为何不能去?有些事情陛下做不得,本王去做就是了,本王一贯胆大妄为目无君上,所有事情都是本王自作主张,与陛下无关,本王会一力承担。”
“你到底想做什么?!”
“不做什么,去帮陛下分忧罢了,”梁祯无波无澜的漆黑双目望着曾淮,“还是曾阁老提得出更好的建议,帮陛下解这燃眉之急?”
曾淮张了张嘴,到底没有再说下去,他有无数的圣人之道可以拿来骂梁祯,但他也知道无论怎么骂,豫州的事情都解决不了。
如果一定要有人去做,那个人是昭王,远好过是皇帝。
祝云瑄不动声色地看了梁祯许久,并未当场表态,叫旁的人都先退了下去。
大殿里只剩下他们,祝云瑄沉声开口:“你打算去做什么?”
“去了再说,见机行事,”梁祯淡定道,“那边到底是个什么状况,也总得等臣亲眼去瞧过了再说。”
“……你不怕死吗?”
梁祯一声轻笑:“陛下这是在担心臣?臣若是就此染上疫症,一去不回,不是正合了陛下的心意?”
祝云瑄的眸色沉了沉:“你当真要去?”
“去,”梁祯敛了笑意,正色道,“不过还望陛下允臣先斩后奏,并准许臣调动豫州的兵马。”
“豫州的兵马?”
“陛下信得过臣吗?”梁祯忽然反问他。
祝云瑄自是信不过的,只是眼下除了梁祯,他是真的不知还能派谁过去,事到临头,环视左右,能用的竟只有一个梁祯。
冗长的沉默后,祝云瑄点了头:“好,朕给你一道密旨。”
梁祯将密旨收进袖子里,神色愈加轻松,往前走了一步,笑着欺近祝云瑄,拖长了声音:“陛下,若是臣当真死在了豫州,您会伤心吗?”
祝云瑄冷冷看着面前近在咫尺的笑脸:“……都是你自个的命,与朕何尤?”
“或许臣当真就有去无回了,陛下都不肯与臣说句好听的吗?”
祝云瑄转开了目光:“你退下吧,回去收拾一下,即日启程。”
梁祯笑着应下:“臣遵旨。”
第三十二章 不会心软
梁祯的奏疏呈到御前时已是一个月之后,这一个月他在豫州轰轰烈烈地干了一番事情,不需要他自个说,也早就一一传回了朝廷。
到豫州的第一日,他就亲自去了受到疫情波及最严重的几个府县查看,回头又去驻防的大营里调了兵,围了豫州布政使在当地的祖宅,强行将布政使的八旬老娘从宅子里抬了出来。门口看热闹的众人瞧见那老夫人咳嗽不停面色青灰的样子,当即一哄而散,哪里不知这是个染了疫疾却并未送去隔离区的,只怕跑慢了一步,就会被传染了。
那之后梁祯又带着兵连着围了数座深宅大院,拖了好些个病恹恹的疫患出来,尽数送走。若遇抵抗不从的,他拔剑便砍,哪管对方是什么身份,背后又有什么势力牵扯。
当日,那豫州布政使闻讯从任上匆匆赶回,尚未来得及辩驳半句,就被梁祯叫人拿下,夺了乌纱帽直接押送上京。
一夜之间,那些原本还心存侥幸仗着身后权势,试图将染了疫疾的家人藏在家中的权贵富户纷纷吓破了胆,不待梁祯上门立刻安排车马将人送去了隔离区。
隔离区分散在各府疫情最严重的几个县里,梁祯雷厉风行地派兵将附近的百姓尽数迁走,方圆三十里内都不许人靠近。被隔离起来的几个县紧闭了城门,不再让任何人进出,城外有官兵驻守,一旦有疫民想要出逃,直接炮火伺候。
短短几日时间,各种流言在豫州各府县间疯传,梁祯被传成了煞神转世,彻底斩断疫民与外界的联系,便是想要将他们全部坑杀。
在有心之人的煽动下,很快就生出了民乱,有流民揭竿而起,以讨要说法为名,试图冲进城中,被早有准备的梁祯迅速派兵给强行镇压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将这些人全杀了的时候,他却只处置了带头的几个,又将城中挑唆生事的有心人推了出来,斩首后将头颅高挂到了城墙之上示众。
又两日后,江南忽然送来了三十万石赈灾米粮,梁祯立即组织人以皇帝和朝廷的名义下发到流民手中,刚刚生起的事端又迅速平息了下去。
疫情还在继续,却已比之前好了太多,太医配制的汤药虽救不回那些已染上疫疾之人的性命,旁的人喝了却有预防之效,大大降低了染病的可能,不过几日便已没了新增的病患。
只隔离区里无一人生还,短短三日,一万多疫民便成了一万多具尸首,被一把火付之一炬。
有质疑之人都悉数被梁祯给料理了,又半月过去,天气转凉,在确定疫情已彻底消亡后,梁祯才下令撤了警戒,并贴出布告,有家人染疫疾而亡的,每一人赔银五两,另每户流民发银十两就地安家,这才将乱局彻底平定了下去。
梁祯在奏疏里只将事情的始末说了一遍,另外写给祝云瑄的私信里,才详细述说了当中的隐情。
那一万多疫民确实是他杀的,他与太医再三确定过,此次疫疾靠蚊虫叮咬就能传播,且染上后无药可医,才决定将每日分发给病患的汤药换成了毒药,提前帮他们了结。若非如此,新增病患人数绝不可能在短短几日之内减为无。
曾淮进来禀报事情时,祝云瑄刚刚看完梁祯的来信,曾淮将手中的奏本递过去,是有御史上奏弹劾梁祯。梁祯尚未回京,他在豫州的种种霸道行径便已被人参到了御前,尤其是那一万多人在三日内一齐死去,有再多的迫不得已都堵不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陛下,昭王行事莽撞不计后果,这次虽然是他将疫情遏制了住,方式却委实激进……”
祝云瑄轻吁了一口气,打断了他的话:“老师,你知他是替朕去办事的,他做的事情……朕是默许了的。”
“可是陛下……”
“更何况,朕现在也处置不了他,便是御史弹劾的这个事情,没有半点证据,朕要拿什么处置他?他在豫州,以朕和朝廷的名义发银发粮,只把骂名尽数揽到自己身上,朕又要怎么处置他?”
曾淮?一时?语塞:“……陛下您即便今日做不得什么,这样狼子野心之人留着终究都会是祸害,君不君臣不臣,终有一日,您还是得将之处置了以肃清朝纲。”
不怪曾淮会忧心忡忡地提醒祝云瑄这些,皇帝和昭王之间那些影影绰绰的传言他也听说过,虽不可尽信,却不得不让人担心祝云瑄会因此犹豫不决,下不定决心。
祝云瑄闭了闭眼睛,缓声道:“老师,你以为朕会心软吗?你放心……朕不会的。”
“陛下心中有数自是最好不过,还有便是,昭王分发下去的那些银钱和米粮,并未通过户部,陛下可知都是从哪里筹得的?”
祝云瑄微微摇头:“他与朕说过了,都是他自己的私财。”
曾淮闻言惊愕不已:“昭王的私财?”
这折合下来上百万两的银钱竟是昭王自己掏的腰包,?一时?间连曾淮都不知该震惊于他家财之巨,还是惊讶于他出手之阔绰。
就连祝云瑄也是第一次知晓,梁祯他竟有这样的家底,上百万两银子就这样拿了出来以自己这个皇帝的名义放出去,?一时?间祝云瑄心头五味杂陈,恍恍然中又生出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忐忑难安。
梁祯回到京中已是八月中,对所弹劾事情,他自然是不认的,原本就没有证据,豫州也并未因此生出乱子来,到最后便不了了之了。
在甘霖宫里见到祝云瑄,梁祯目光落在他消瘦的面颊上,又下移至已快四个月依旧平坦的腹部,微一蹙眉:“臣不过是出去了一个月,陛下怎又见瘦了,您没有按时用膳吗?”
一旁的高安不由地缩了缩脖子,生怕过后梁祯会找自个麻烦。
祝云瑄淡道:“你在豫州做的那些事情,已经在朝中传开了,尤其御史上奏弹劾后,即便没有证据但现在人人都在说,是你将那一万多人给杀了。”
“随他们。”梁祯浑不在意,本来就是他杀的,他也并不介意背上这个骂名。
人心就是这样,明明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在最短时间内遏制住疫情的唯一法子,他们自己不敢说更不敢做,别的人做了又要愤愤然跳出来从大义之道上予以抨击,说到底不过都是想要沽名钓誉罢了。
祝云瑄早知他会是这般态度,心绪更是复杂:“……那上百万的银子,你打哪里来的?那么多粮米从江南运到豫州,必然是提早了许久就开始准备的,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安排这些事情的?”
梁祯笑了一笑:“陛下第一次派太医去豫州时,臣便安排了人去江南采买粮米,至于银钱……其实并不是臣的。”
祝云瑄皱眉:“不是你的?”
梁祯坦然道:“是先帝的私库,里头有几千万两银子,还有一些田产庄园,先帝病重之时交到了臣手中,臣之前并未动用过。”
祝云瑄愕然,他确实从来不知他的父皇竟还有这样一个私库,昭阳帝给他留下的国库并不丰盈,每笔钱都得紧着花,便是这次赈灾,户部也拨不出这么大笔的银两去收买人心,若非有梁祯拿出的那些银钱和米粮,事情绝不可能这般轻易善了,想来也实在是荒谬。
可惜他父皇钻营了一辈子,到最后亦是一败涂地,所有能给的,都给了面前这个他自以为的亲生儿子,其实却是对他恨之入骨的仇人。
“原来如此。”
祝云瑄点了点头,未再多问,梁祯笑看着他,见他一直郁结着的眉头不自觉地舒展开来,似是松了一口气,立时便猜到他心中所想。
祝云瑄大概是不想因为这事觉得欠了自己,如今知道了钱其实是出自先帝的私库,自然就落下了心中大石。
他还是这般与自己计较,梁祯心下一叹,干脆做了顺水人情:“既是先帝的私库,臣拿着始终不合适,过两日臣叫人将之清算一遍,便都交还给陛下。”
祝云瑄有些许诧异:“你要将之还给朕?”
梁祯沉声笑道:“陛下想要的臣都可以给您,只要陛下肯相信臣。”
祝云瑄一时无言,明知他意有所指,却不知该如何回应,信任二字,于他们之间,实在太难太难了,他做不到,梁祯亦做不到,否则他便不会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试探自己。
“臣这回在豫州,有一日染了风寒,臣以为是染上了疫疾,当时只想着若死前能再见陛下一回就好了,可臣又不敢见您,怕会害了您,最后臣到底是平安活着回来了,陛下会不会很失望?”
祝云瑄冷下了神色,对上梁祯幽沉的双目,声音冷硬道:“朕没有。”
梁祯眼中的笑意加深,走上了前去,祝云瑄心中一紧,退无可退,被梁祯抵在御案前,抱了住。
温热的气息欺近,在祝云瑄的耳畔低声呢喃:“臣知道。”
第三十三章 治河之争
八月下旬时,祝云璟的家书和请封世子的奏疏一块送到了祝云瑄的手中,祝云璟的第二个儿子已经满月了,小侄子一出生祝云瑄便下了大批的赏赐,这一次又着人开了自己的私库,尽捡好的东西送过去。
祝云瑄兴冲冲地提笔就要拟旨,一旁的梁祯忽然低笑了一声,问他:“陛下,国公爷的儿子才出生您就要给他封世子,那您自己肚子里的这个呢?”
祝云瑄握着笔的手顿了顿,嘴角的笑意渐渐淡去,一直到圣旨拟完,始终未有回答梁祯。
看着他郑重地将玉玺盖到拟好的圣旨上,梁祯又道:“定远侯如今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侯世子,二儿子是国公世子,这么算起来倒是做哥哥的吃亏了,日后岂不是要生出嫌隙来?毕竟这个世上也并非人人都能像陛下与国公爷这样手足情深。”
祝云瑄微拧起了眉,明知梁祯这阴阳怪气的语调是故意挤兑他,这话却又并非毫无道理,他认真想了想,淡道:“你说的对,定远侯这么多年为我大衍征战四方、建功立业,朕早就该褒奖他了,朕这就另下一道圣旨,晋封定远侯为一等定国公。”
“……”梁祯一时语塞,没曾想自己随意一句话竟帮那贺怀翎讨了个国公的爵位来,如此一来贺家日后便是一门两国公,荣耀非凡。祝云瑄对他信任的人当真是十足大方和放心,可惜这样毫不设防的信任,怕是这辈子都难放到自己身上了。
祝云瑄将两份圣旨拟好盖了玉玺,便着人送了出去。传旨的太监刚走,曾淮就带着几位内阁辅臣并户部、工部尚书来求见,要商议重修河堤一事。
祝云瑄沉下声音:“传他们进来。”
如今洪水退去,瘟疫已除,流民也尽数安顿了下来,这后续的河道整治、河堤修缮一应事宜却不得不提上议程。
黄河决堤本就是历朝历代都十分头疼的一件大事,昭阳帝时也曾花大力气下血本将最易出事的秦州、豫州段的堤坝全部整修过,结果大把的银子花了下去,却未起到预想中的效果,因为河道官员的中饱私囊偷工减料,新修的堤坝当年就被突发的洪水给冲毁了。而那时,在河道总督任上的,正是祝云瑄的舅舅,从前的谢国公谢崇明,祸根在那时便已埋下,之后这么多年朝廷断续拨了多少银子到河道上,却都挡不住连年的天灾洪涝,河道的治理如今已成了大衍朝廷最迫在眉睫之事。
每每想起这一茬,祝云瑄就深憾他父皇当年对谢崇明的处置过轻了,只让他死在了流放的途中,他这位舅舅不但祸国殃民,还害惨了他的兄长,便是到了今日祝云瑄都恨不能将之从地底下挖出来鞭尸。
也正因为做下这事的是谢家人,如今他做了皇帝,才更想弥补从前的过错,将隐患彻底平息。
曾淮他们过来是来请求祝云瑄下旨拨银的,前些日子祝云瑄把梁祯归还的昭阳帝私库的六千万两白银全部并入了国库,如今国库尚算充盈,要整治河道重修堤坝都拿的出银子来,至少在这件事情上,梁祯此举确实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兼任河道总督的工部尚书侃侃而谈,与祝云瑄说起了重修河堤的一应安排,祝云瑄听得认真,梁祯却没那么好的耐心,听他说了不到一刻钟,便出言打断了他:“本王只想知道,这一次陛下将银子拨下去,重修河堤之后能确保日后发洪水时不再出现决口吗?”
工部尚书一愣,或许是没想到梁祯会问的这么直白,嚅嗫了一阵,道:“这天灾之事下官怎敢一口断言,我等自当竭尽所能,若能得上天庇佑……”
祝云瑄跌坐进椅子里,神色惶然,连太医都没有法子救人,他们还能怎么办?
“……朕再派太医去,除了留宫值守的,其余人全部去豫州,这么多人总能想出法子来……让户部再多拨些银子过去,还有钦差,朕会另择合适的人即日启程过去,再传令豫州巡抚从今日起将疫情每日一报,还有……”
“陛下!”梁祯忽然扬声打断了他,“陛下不用派别的人过去了,臣去便是。”
祝云瑄怔住,瞳孔微微一缩,愕然望着他:“你要去豫州?”
“是,臣愿以钦差身份前往豫州,还望陛下准许。”
曾淮陡然拔高了声音,警惕道:“昭王要去豫州做什么?!”
梁祯冷冷瞥他一眼:“既然要派人去,谁去不是去,本王为何不能去?有些事情陛下做不得,本王去做就是了,本王一贯胆大妄为目无君上,所有事情都是本王自作主张,与陛下无关,本王会一力承担。”
“你到底想做什么?!”
“不做什么,去帮陛下分忧罢了,”梁祯无波无澜的漆黑双目望着曾淮,“还是曾阁老提得出更好的建议,帮陛下解这燃眉之急?”
曾淮张了张嘴,到底没有再说下去,他有无数的圣人之道可以拿来骂梁祯,但他也知道无论怎么骂,豫州的事情都解决不了。
如果一定要有人去做,那个人是昭王,远好过是皇帝。
祝云瑄不动声色地看了梁祯许久,并未当场表态,叫旁的人都先退了下去。
大殿里只剩下他们,祝云瑄沉声开口:“你打算去做什么?”
“去了再说,见机行事,”梁祯淡定道,“那边到底是个什么状况,也总得等臣亲眼去瞧过了再说。”
“……你不怕死吗?”
梁祯一声轻笑:“陛下这是在担心臣?臣若是就此染上疫症,一去不回,不是正合了陛下的心意?”
祝云瑄的眸色沉了沉:“你当真要去?”
“去,”梁祯敛了笑意,正色道,“不过还望陛下允臣先斩后奏,并准许臣调动豫州的兵马。”
“豫州的兵马?”
“陛下信得过臣吗?”梁祯忽然反问他。
祝云瑄自是信不过的,只是眼下除了梁祯,他是真的不知还能派谁过去,事到临头,环视左右,能用的竟只有一个梁祯。
冗长的沉默后,祝云瑄点了头:“好,朕给你一道密旨。”
梁祯将密旨收进袖子里,神色愈加轻松,往前走了一步,笑着欺近祝云瑄,拖长了声音:“陛下,若是臣当真死在了豫州,您会伤心吗?”
祝云瑄冷冷看着面前近在咫尺的笑脸:“……都是你自个的命,与朕何尤?”
“或许臣当真就有去无回了,陛下都不肯与臣说句好听的吗?”
祝云瑄转开了目光:“你退下吧,回去收拾一下,即日启程。”
梁祯笑着应下:“臣遵旨。”
第三十二章 不会心软
梁祯的奏疏呈到御前时已是一个月之后,这一个月他在豫州轰轰烈烈地干了一番事情,不需要他自个说,也早就一一传回了朝廷。
到豫州的第一日,他就亲自去了受到疫情波及最严重的几个府县查看,回头又去驻防的大营里调了兵,围了豫州布政使在当地的祖宅,强行将布政使的八旬老娘从宅子里抬了出来。门口看热闹的众人瞧见那老夫人咳嗽不停面色青灰的样子,当即一哄而散,哪里不知这是个染了疫疾却并未送去隔离区的,只怕跑慢了一步,就会被传染了。
那之后梁祯又带着兵连着围了数座深宅大院,拖了好些个病恹恹的疫患出来,尽数送走。若遇抵抗不从的,他拔剑便砍,哪管对方是什么身份,背后又有什么势力牵扯。
当日,那豫州布政使闻讯从任上匆匆赶回,尚未来得及辩驳半句,就被梁祯叫人拿下,夺了乌纱帽直接押送上京。
一夜之间,那些原本还心存侥幸仗着身后权势,试图将染了疫疾的家人藏在家中的权贵富户纷纷吓破了胆,不待梁祯上门立刻安排车马将人送去了隔离区。
隔离区分散在各府疫情最严重的几个县里,梁祯雷厉风行地派兵将附近的百姓尽数迁走,方圆三十里内都不许人靠近。被隔离起来的几个县紧闭了城门,不再让任何人进出,城外有官兵驻守,一旦有疫民想要出逃,直接炮火伺候。
短短几日时间,各种流言在豫州各府县间疯传,梁祯被传成了煞神转世,彻底斩断疫民与外界的联系,便是想要将他们全部坑杀。
在有心之人的煽动下,很快就生出了民乱,有流民揭竿而起,以讨要说法为名,试图冲进城中,被早有准备的梁祯迅速派兵给强行镇压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将这些人全杀了的时候,他却只处置了带头的几个,又将城中挑唆生事的有心人推了出来,斩首后将头颅高挂到了城墙之上示众。
又两日后,江南忽然送来了三十万石赈灾米粮,梁祯立即组织人以皇帝和朝廷的名义下发到流民手中,刚刚生起的事端又迅速平息了下去。
疫情还在继续,却已比之前好了太多,太医配制的汤药虽救不回那些已染上疫疾之人的性命,旁的人喝了却有预防之效,大大降低了染病的可能,不过几日便已没了新增的病患。
只隔离区里无一人生还,短短三日,一万多疫民便成了一万多具尸首,被一把火付之一炬。
有质疑之人都悉数被梁祯给料理了,又半月过去,天气转凉,在确定疫情已彻底消亡后,梁祯才下令撤了警戒,并贴出布告,有家人染疫疾而亡的,每一人赔银五两,另每户流民发银十两就地安家,这才将乱局彻底平定了下去。
梁祯在奏疏里只将事情的始末说了一遍,另外写给祝云瑄的私信里,才详细述说了当中的隐情。
那一万多疫民确实是他杀的,他与太医再三确定过,此次疫疾靠蚊虫叮咬就能传播,且染上后无药可医,才决定将每日分发给病患的汤药换成了毒药,提前帮他们了结。若非如此,新增病患人数绝不可能在短短几日之内减为无。
曾淮进来禀报事情时,祝云瑄刚刚看完梁祯的来信,曾淮将手中的奏本递过去,是有御史上奏弹劾梁祯。梁祯尚未回京,他在豫州的种种霸道行径便已被人参到了御前,尤其是那一万多人在三日内一齐死去,有再多的迫不得已都堵不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陛下,昭王行事莽撞不计后果,这次虽然是他将疫情遏制了住,方式却委实激进……”
祝云瑄轻吁了一口气,打断了他的话:“老师,你知他是替朕去办事的,他做的事情……朕是默许了的。”
“可是陛下……”
“更何况,朕现在也处置不了他,便是御史弹劾的这个事情,没有半点证据,朕要拿什么处置他?他在豫州,以朕和朝廷的名义发银发粮,只把骂名尽数揽到自己身上,朕又要怎么处置他?”
曾淮?一时?语塞:“……陛下您即便今日做不得什么,这样狼子野心之人留着终究都会是祸害,君不君臣不臣,终有一日,您还是得将之处置了以肃清朝纲。”
不怪曾淮会忧心忡忡地提醒祝云瑄这些,皇帝和昭王之间那些影影绰绰的传言他也听说过,虽不可尽信,却不得不让人担心祝云瑄会因此犹豫不决,下不定决心。
祝云瑄闭了闭眼睛,缓声道:“老师,你以为朕会心软吗?你放心……朕不会的。”
“陛下心中有数自是最好不过,还有便是,昭王分发下去的那些银钱和米粮,并未通过户部,陛下可知都是从哪里筹得的?”
祝云瑄微微摇头:“他与朕说过了,都是他自己的私财。”
曾淮闻言惊愕不已:“昭王的私财?”
这折合下来上百万两的银钱竟是昭王自己掏的腰包,?一时?间连曾淮都不知该震惊于他家财之巨,还是惊讶于他出手之阔绰。
就连祝云瑄也是第一次知晓,梁祯他竟有这样的家底,上百万两银子就这样拿了出来以自己这个皇帝的名义放出去,?一时?间祝云瑄心头五味杂陈,恍恍然中又生出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忐忑难安。
梁祯回到京中已是八月中,对所弹劾事情,他自然是不认的,原本就没有证据,豫州也并未因此生出乱子来,到最后便不了了之了。
在甘霖宫里见到祝云瑄,梁祯目光落在他消瘦的面颊上,又下移至已快四个月依旧平坦的腹部,微一蹙眉:“臣不过是出去了一个月,陛下怎又见瘦了,您没有按时用膳吗?”
一旁的高安不由地缩了缩脖子,生怕过后梁祯会找自个麻烦。
祝云瑄淡道:“你在豫州做的那些事情,已经在朝中传开了,尤其御史上奏弹劾后,即便没有证据但现在人人都在说,是你将那一万多人给杀了。”
“随他们。”梁祯浑不在意,本来就是他杀的,他也并不介意背上这个骂名。
人心就是这样,明明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在最短时间内遏制住疫情的唯一法子,他们自己不敢说更不敢做,别的人做了又要愤愤然跳出来从大义之道上予以抨击,说到底不过都是想要沽名钓誉罢了。
祝云瑄早知他会是这般态度,心绪更是复杂:“……那上百万的银子,你打哪里来的?那么多粮米从江南运到豫州,必然是提早了许久就开始准备的,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安排这些事情的?”
梁祯笑了一笑:“陛下第一次派太医去豫州时,臣便安排了人去江南采买粮米,至于银钱……其实并不是臣的。”
祝云瑄皱眉:“不是你的?”
梁祯坦然道:“是先帝的私库,里头有几千万两银子,还有一些田产庄园,先帝病重之时交到了臣手中,臣之前并未动用过。”
祝云瑄愕然,他确实从来不知他的父皇竟还有这样一个私库,昭阳帝给他留下的国库并不丰盈,每笔钱都得紧着花,便是这次赈灾,户部也拨不出这么大笔的银两去收买人心,若非有梁祯拿出的那些银钱和米粮,事情绝不可能这般轻易善了,想来也实在是荒谬。
可惜他父皇钻营了一辈子,到最后亦是一败涂地,所有能给的,都给了面前这个他自以为的亲生儿子,其实却是对他恨之入骨的仇人。
“原来如此。”
祝云瑄点了点头,未再多问,梁祯笑看着他,见他一直郁结着的眉头不自觉地舒展开来,似是松了一口气,立时便猜到他心中所想。
祝云瑄大概是不想因为这事觉得欠了自己,如今知道了钱其实是出自先帝的私库,自然就落下了心中大石。
他还是这般与自己计较,梁祯心下一叹,干脆做了顺水人情:“既是先帝的私库,臣拿着始终不合适,过两日臣叫人将之清算一遍,便都交还给陛下。”
祝云瑄有些许诧异:“你要将之还给朕?”
梁祯沉声笑道:“陛下想要的臣都可以给您,只要陛下肯相信臣。”
祝云瑄一时无言,明知他意有所指,却不知该如何回应,信任二字,于他们之间,实在太难太难了,他做不到,梁祯亦做不到,否则他便不会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试探自己。
“臣这回在豫州,有一日染了风寒,臣以为是染上了疫疾,当时只想着若死前能再见陛下一回就好了,可臣又不敢见您,怕会害了您,最后臣到底是平安活着回来了,陛下会不会很失望?”
祝云瑄冷下了神色,对上梁祯幽沉的双目,声音冷硬道:“朕没有。”
梁祯眼中的笑意加深,走上了前去,祝云瑄心中一紧,退无可退,被梁祯抵在御案前,抱了住。
温热的气息欺近,在祝云瑄的耳畔低声呢喃:“臣知道。”
第三十三章 治河之争
八月下旬时,祝云璟的家书和请封世子的奏疏一块送到了祝云瑄的手中,祝云璟的第二个儿子已经满月了,小侄子一出生祝云瑄便下了大批的赏赐,这一次又着人开了自己的私库,尽捡好的东西送过去。
祝云瑄兴冲冲地提笔就要拟旨,一旁的梁祯忽然低笑了一声,问他:“陛下,国公爷的儿子才出生您就要给他封世子,那您自己肚子里的这个呢?”
祝云瑄握着笔的手顿了顿,嘴角的笑意渐渐淡去,一直到圣旨拟完,始终未有回答梁祯。
看着他郑重地将玉玺盖到拟好的圣旨上,梁祯又道:“定远侯如今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侯世子,二儿子是国公世子,这么算起来倒是做哥哥的吃亏了,日后岂不是要生出嫌隙来?毕竟这个世上也并非人人都能像陛下与国公爷这样手足情深。”
祝云瑄微拧起了眉,明知梁祯这阴阳怪气的语调是故意挤兑他,这话却又并非毫无道理,他认真想了想,淡道:“你说的对,定远侯这么多年为我大衍征战四方、建功立业,朕早就该褒奖他了,朕这就另下一道圣旨,晋封定远侯为一等定国公。”
“……”梁祯一时语塞,没曾想自己随意一句话竟帮那贺怀翎讨了个国公的爵位来,如此一来贺家日后便是一门两国公,荣耀非凡。祝云瑄对他信任的人当真是十足大方和放心,可惜这样毫不设防的信任,怕是这辈子都难放到自己身上了。
祝云瑄将两份圣旨拟好盖了玉玺,便着人送了出去。传旨的太监刚走,曾淮就带着几位内阁辅臣并户部、工部尚书来求见,要商议重修河堤一事。
祝云瑄沉下声音:“传他们进来。”
如今洪水退去,瘟疫已除,流民也尽数安顿了下来,这后续的河道整治、河堤修缮一应事宜却不得不提上议程。
黄河决堤本就是历朝历代都十分头疼的一件大事,昭阳帝时也曾花大力气下血本将最易出事的秦州、豫州段的堤坝全部整修过,结果大把的银子花了下去,却未起到预想中的效果,因为河道官员的中饱私囊偷工减料,新修的堤坝当年就被突发的洪水给冲毁了。而那时,在河道总督任上的,正是祝云瑄的舅舅,从前的谢国公谢崇明,祸根在那时便已埋下,之后这么多年朝廷断续拨了多少银子到河道上,却都挡不住连年的天灾洪涝,河道的治理如今已成了大衍朝廷最迫在眉睫之事。
每每想起这一茬,祝云瑄就深憾他父皇当年对谢崇明的处置过轻了,只让他死在了流放的途中,他这位舅舅不但祸国殃民,还害惨了他的兄长,便是到了今日祝云瑄都恨不能将之从地底下挖出来鞭尸。
也正因为做下这事的是谢家人,如今他做了皇帝,才更想弥补从前的过错,将隐患彻底平息。
曾淮他们过来是来请求祝云瑄下旨拨银的,前些日子祝云瑄把梁祯归还的昭阳帝私库的六千万两白银全部并入了国库,如今国库尚算充盈,要整治河道重修堤坝都拿的出银子来,至少在这件事情上,梁祯此举确实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兼任河道总督的工部尚书侃侃而谈,与祝云瑄说起了重修河堤的一应安排,祝云瑄听得认真,梁祯却没那么好的耐心,听他说了不到一刻钟,便出言打断了他:“本王只想知道,这一次陛下将银子拨下去,重修河堤之后能确保日后发洪水时不再出现决口吗?”
工部尚书一愣,或许是没想到梁祯会问的这么直白,嚅嗫了一阵,道:“这天灾之事下官怎敢一口断言,我等自当竭尽所能,若能得上天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