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无情(二)
俞皇后也不似平日那般守礼,并未起身行礼,依旧将小郡主抱在怀中,抬头笑道:“瑾儿,快些让皇祖父抱一抱。”
小郡主脆生生地喊了一声皇祖父。精致白皙的小脸高高仰起,伸手要抱。
实在讨人喜欢。
建文帝挑眉一笑,大步上前,俯身从俞皇后怀中抱起小郡主。
建文帝年少习武,身子颇为健朗。如今人至中年,常年操劳政务,于女色上又无节制,身体大不如前。
不过,抱一个四岁孩童的力气总是有的。
建文帝将小郡主高高举起转了一圈。小郡主咯咯笑了起来,开心欢快的孩童笑声,在椒房殿里外回荡不休。
“瑾儿已经好多日没进宫了。”建文帝笑着逗弄怀中的小郡主:“皇祖父皇祖母每日都惦记你。你就不想皇祖父皇祖母吗?”
小郡主小大人似地叹了口气:“我已经四岁,正式开蒙读书了。哪有时间每日进宫。便是再想皇祖父皇祖母,也只得忍着。”
又苦着脸小声央求:“皇祖父,你替我和母亲说说情可好?每日背书太头痛了,隔一日背一次行不行?”
建文帝被逗得开怀一笑。
昌平公主哭笑不得地瞪了小郡主一眼:“再敢胡闹,以后不带你进宫。”
小郡主扁扁嘴,不敢再吭声。
建文帝心中不忍:“瑾儿还小,你对她怎么这般严苛?以后隔五日就让她休息一日,进宫来陪一陪朕和你母后。”
便连俞皇后,也张口附和:“你父皇说的是。瑾儿才四岁,便是读书开蒙,也无需这般严厉。让她五日休沐一回。”
昌平公主挑了挑眉,淡淡道:“我幼时读书的时候,母后可不是这么说的。”
俞皇后:“……”
俞皇后被噎了一回,倒也不恼,不无自嘲地笑道:“母后现在老了,心肠也软了。哪里舍得瑾儿受这等苦。”
“玉不琢不成器!”昌平公主不以为意地应道:“这是我幼时母后常说的话。女儿一直牢记于心。”
“我是瑾儿的亲娘,岂有不疼她之理。只是,越是心疼,越要对她严格教导。这才是真正的疼爱她!”
……
昌平公主侃侃而谈,俞皇后无奈地笑了一笑:“罢了罢了!你说的有理,我不多嘴便是了。”
建文帝却道:“儿子需严格教导,女儿宽松骄纵些也无妨。日后长大了,想挑什么样的夫婿都可以。又不需才名做嫁妆,学得这般辛苦又是何必。”
对小郡主的疼爱溢于言表。
俞皇后笑容却淡了一淡。
世人皆重子嗣,皇家更是如此。
建文帝的随口之言,如利箭一般,深深地刺中了她心底的隐痛。
生昌平公主时,她遭遇难产,用了猛药才平安生下孩子。却也因此彻底伤了身子,之后再无所出。
没有子嗣的皇后,便是再聪慧贤良,也抵挡不住李太后的猛烈攻势。
天子不能无子,她这个皇后生不出来,就得让能生的女子进宫。
先是李太后言语相逼,之后,朝臣们也联合上了奏折。
她被逼无奈地退让妥协,任由李太后为天子选妃。
“莲娘,对不起。”
年轻的建文帝一脸愧疚,紧紧地握着她的手:“我曾对你允诺,此生和你携手到老,恩爱白头。除了你之外,我的心里再容不下别的女子。”
“如今,是我有负于你。”
“对不起,你要怪,便怪我。不要怪母后。她也是为了天家子嗣着想,才会三番五次地提起广开后宫之事。”
她所有的泪水已在夜晚流尽,逼着自己挤出一丝笑容:“皇上待臣妾情深义重。成亲数年,从未碰过别的女子。臣妾心中感念之极。如今昌平已有七岁,皇上膝下只有一女,便是臣妾,心中也颇为焦虑。”
“母后的提议,臣妾也赞成。臣妾是皇上发妻,也是中宫皇后。宫中不管谁生了子嗣,都得称呼臣妾一声母后。”
“皇上的儿子,就是臣妾的儿子。”
……
时隔十余年,她依然清晰地记得说出这番话时,心中是何等的痛苦。
似有一双手,生生地探进她的胸膛,将她的心扯得支离破碎。
建文帝似未察觉她的言不由衷,又或许看出了也无可奈何,沉默地用力地搂紧了她。
之后,便是后宫大选。
李太后一口气选了十余个名门闺秀进宫。李家的女儿,也在其中。建文帝最是孝顺,不忍拂逆李太后心意,先临幸的正是李氏女,也就是二皇子的生母李贤妃。
李贤妃肚皮也争气,短短几个月便有了身孕。隔年生下二皇子。
可惜,二皇子生来便有口疾,到了两岁学话之时,便已露端倪。
建文帝和李太后俱心中不满。
她主动挑了同族的堂妹进宫,刚传出喜讯,便册封为淑妃。丽妃也紧跟着有了身孕,一前一后生下了两个皇子。
三皇子四皇子年龄相若,俱都天资聪颖。
建文帝对这两个皇子,颇是喜爱。
再之后,五皇子六公主七皇子出世。还有八皇子九皇子……
天家子嗣愈发兴盛。建文帝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往日曾对她许过的“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诺言早已被抛之一旁。
曾因亲近妃嫔而生的歉疚,也不见了踪影。
……
俞皇后一刹那的痛楚,建文帝并未留意。
昌平公主却看得清清楚楚,心中替母后觉得悲凉。
她记得自己七岁之前,母后和父皇是何等的恩爱。那时的母后,犹如盛放的牡丹,国色天香,光彩耀目,风华夺人。
自二皇弟出生后,母后的笑容便渐渐少了。
别人都以为帝后情深,数年未变。只有她知道,母后和父皇渐渐离心,再不复当年的恩爱两不疑。
昌平公主深深呼出一口气,定定神道:“晚膳已经备好,父皇,我们一起去用膳。”
建文帝欣然应下,抱起小郡主向饭厅走去。
昌平公主走上前,扶着俞皇后的胳膊,轻声说道:“母后,我扶着你。”
俞皇后笑着嗯了一声,目中闪过一丝唏嘘。
……
小郡主脆生生地喊了一声皇祖父。精致白皙的小脸高高仰起,伸手要抱。
实在讨人喜欢。
建文帝挑眉一笑,大步上前,俯身从俞皇后怀中抱起小郡主。
建文帝年少习武,身子颇为健朗。如今人至中年,常年操劳政务,于女色上又无节制,身体大不如前。
不过,抱一个四岁孩童的力气总是有的。
建文帝将小郡主高高举起转了一圈。小郡主咯咯笑了起来,开心欢快的孩童笑声,在椒房殿里外回荡不休。
“瑾儿已经好多日没进宫了。”建文帝笑着逗弄怀中的小郡主:“皇祖父皇祖母每日都惦记你。你就不想皇祖父皇祖母吗?”
小郡主小大人似地叹了口气:“我已经四岁,正式开蒙读书了。哪有时间每日进宫。便是再想皇祖父皇祖母,也只得忍着。”
又苦着脸小声央求:“皇祖父,你替我和母亲说说情可好?每日背书太头痛了,隔一日背一次行不行?”
建文帝被逗得开怀一笑。
昌平公主哭笑不得地瞪了小郡主一眼:“再敢胡闹,以后不带你进宫。”
小郡主扁扁嘴,不敢再吭声。
建文帝心中不忍:“瑾儿还小,你对她怎么这般严苛?以后隔五日就让她休息一日,进宫来陪一陪朕和你母后。”
便连俞皇后,也张口附和:“你父皇说的是。瑾儿才四岁,便是读书开蒙,也无需这般严厉。让她五日休沐一回。”
昌平公主挑了挑眉,淡淡道:“我幼时读书的时候,母后可不是这么说的。”
俞皇后:“……”
俞皇后被噎了一回,倒也不恼,不无自嘲地笑道:“母后现在老了,心肠也软了。哪里舍得瑾儿受这等苦。”
“玉不琢不成器!”昌平公主不以为意地应道:“这是我幼时母后常说的话。女儿一直牢记于心。”
“我是瑾儿的亲娘,岂有不疼她之理。只是,越是心疼,越要对她严格教导。这才是真正的疼爱她!”
……
昌平公主侃侃而谈,俞皇后无奈地笑了一笑:“罢了罢了!你说的有理,我不多嘴便是了。”
建文帝却道:“儿子需严格教导,女儿宽松骄纵些也无妨。日后长大了,想挑什么样的夫婿都可以。又不需才名做嫁妆,学得这般辛苦又是何必。”
对小郡主的疼爱溢于言表。
俞皇后笑容却淡了一淡。
世人皆重子嗣,皇家更是如此。
建文帝的随口之言,如利箭一般,深深地刺中了她心底的隐痛。
生昌平公主时,她遭遇难产,用了猛药才平安生下孩子。却也因此彻底伤了身子,之后再无所出。
没有子嗣的皇后,便是再聪慧贤良,也抵挡不住李太后的猛烈攻势。
天子不能无子,她这个皇后生不出来,就得让能生的女子进宫。
先是李太后言语相逼,之后,朝臣们也联合上了奏折。
她被逼无奈地退让妥协,任由李太后为天子选妃。
“莲娘,对不起。”
年轻的建文帝一脸愧疚,紧紧地握着她的手:“我曾对你允诺,此生和你携手到老,恩爱白头。除了你之外,我的心里再容不下别的女子。”
“如今,是我有负于你。”
“对不起,你要怪,便怪我。不要怪母后。她也是为了天家子嗣着想,才会三番五次地提起广开后宫之事。”
她所有的泪水已在夜晚流尽,逼着自己挤出一丝笑容:“皇上待臣妾情深义重。成亲数年,从未碰过别的女子。臣妾心中感念之极。如今昌平已有七岁,皇上膝下只有一女,便是臣妾,心中也颇为焦虑。”
“母后的提议,臣妾也赞成。臣妾是皇上发妻,也是中宫皇后。宫中不管谁生了子嗣,都得称呼臣妾一声母后。”
“皇上的儿子,就是臣妾的儿子。”
……
时隔十余年,她依然清晰地记得说出这番话时,心中是何等的痛苦。
似有一双手,生生地探进她的胸膛,将她的心扯得支离破碎。
建文帝似未察觉她的言不由衷,又或许看出了也无可奈何,沉默地用力地搂紧了她。
之后,便是后宫大选。
李太后一口气选了十余个名门闺秀进宫。李家的女儿,也在其中。建文帝最是孝顺,不忍拂逆李太后心意,先临幸的正是李氏女,也就是二皇子的生母李贤妃。
李贤妃肚皮也争气,短短几个月便有了身孕。隔年生下二皇子。
可惜,二皇子生来便有口疾,到了两岁学话之时,便已露端倪。
建文帝和李太后俱心中不满。
她主动挑了同族的堂妹进宫,刚传出喜讯,便册封为淑妃。丽妃也紧跟着有了身孕,一前一后生下了两个皇子。
三皇子四皇子年龄相若,俱都天资聪颖。
建文帝对这两个皇子,颇是喜爱。
再之后,五皇子六公主七皇子出世。还有八皇子九皇子……
天家子嗣愈发兴盛。建文帝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往日曾对她许过的“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诺言早已被抛之一旁。
曾因亲近妃嫔而生的歉疚,也不见了踪影。
……
俞皇后一刹那的痛楚,建文帝并未留意。
昌平公主却看得清清楚楚,心中替母后觉得悲凉。
她记得自己七岁之前,母后和父皇是何等的恩爱。那时的母后,犹如盛放的牡丹,国色天香,光彩耀目,风华夺人。
自二皇弟出生后,母后的笑容便渐渐少了。
别人都以为帝后情深,数年未变。只有她知道,母后和父皇渐渐离心,再不复当年的恩爱两不疑。
昌平公主深深呼出一口气,定定神道:“晚膳已经备好,父皇,我们一起去用膳。”
建文帝欣然应下,抱起小郡主向饭厅走去。
昌平公主走上前,扶着俞皇后的胳膊,轻声说道:“母后,我扶着你。”
俞皇后笑着嗯了一声,目中闪过一丝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