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冲突
李隆基是个天才,文武全才,有着杰出的政治才干,把唐朝治得得花团锦族,如同梦幻一般,著名的“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少有能企及者。
而且,李隆基还有着天才的音乐才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最具音乐才华的人了。数千年中国历史,要找一个能与李隆基媲美的精通音律的帝王,还真找不到。
他登基以后,设立了“梨园”,相当于后来的“皇家音乐学院”,培养音乐人才。在他的努力下,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音乐人才,李龟年就是其中最为著名者。
对于李龟年的大名,李昌国不知道听过多少回,可以说耳朵已经磨出茧了,乍闻他要献艺,李昌国非常期盼。
在李昌国的期盼中,梨园弟子把乐器摆好。在李龟年的指挥下,梨园弟子摆弄各种乐器,奏出一曲动听的旋律。
李龟年信步而出,一展歌喉,唱起了他创作的《渭川曲》(歌词已佚,无从查考,就不列出歌词了)。
他一开口唱,如同天籁般的动听,李昌国只觉浑身毛细孔都在透着爽劲。艺术是灵魂的食粮,在李龟年这样的音乐天才手里,音乐具有洗涤一切杂质的奇特功效,尽管李昌国听了很多现代电子合成乐,此时听李龟年献唱,仍是浑身舒爽,如同沐浴在仙境。
“好!”叫好声响成一片,惊天动地。
李龟年在当时太有名了,等闲难得遇到他献唱,就是群臣也是以听他的歌声而自豪,此时的群臣个个击掌赞好,连喝酒吃肉都忘了。
不要说群臣忘了喝酒吃肉,就是正在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将士们也忘了,个个停箸不食,竖起耳朵听李龟年献唱。
对于将士们来说,要他们冲锋献阵,不会有任何问题,个个神勇无比。要他们欣赏音乐,却有些为难他们,还真有些牛嚼牧丹的意思。然而,李龟年的献唱实在是太美妙了,让人从灵魂上得到洗涤,即使粗豪如同将士们,也是浑身舒爽。
一曲唱罢,李龟年刚要下去,却听惊天的吼声响起:“再来一曲!再来一曲。”
李龟年有些犹豫,看着李隆基,李隆基挥挥手,李龟年再度献唱。
就这样,李龟年每一曲唱罢,必然赢得惊天的叫好声,要求他再来一曲的吼声响彻天地,充满殷殷热情,比起迎接李昌国他们归来一点也不逊色。
李隆基是照准,李龟年就这般一曲接一曲的献唱,一连唱了近十曲,有些乏了,额头上渗出汗珠了,李隆基这才叫李龟年下去歇息。
李龟年一走,一队宫女前来献舞佐酒。宫女身材婀娜,舞姿优美,旋律动听,整个气氛一片喜庆。
李隆基的兴致好,拉着李昌国、郭子仪、李光弼他们饮酒,酒到杯干,一杯接一杯,不知道喝了多少杯。
莫看李隆基的年岁不小了,其酒量却是惊人,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有些穷于应付了。李昌国是被现代高度酒熏陶出来的海量,还没多大反应,与李隆基对饮,瞧二人这意思,仿佛不把对手灌倒不罢休似的。
群臣看在眼里,大是惊讶。李隆基是海量,群臣能与之相比者太少,谁也没有想到李昌国的酒量不输于李隆基,个个睁大眼睛,看着二人拼酒。
“天啊,这个李昌国竟然是海量,敢与陛下拼酒。”
“陛下可是海量呀,一旦兴起,少有人能及,这个李昌国能与陛下拼成这样,难得难得。”
“好久未见陛下如此痛饮了,真是难得呀。这也难怪,吐蕃已灭,大唐的一个心腹大患已除,陛下肯定欢喜。”
“陛下一欢喜,这酒量更加惊人,我们何尝不如是呢?”
群臣交头接耳,悄声议论,评论两人拼酒。
“痛快,痛快,真痛快!”李隆基美滋滋的把杯中酒喝干,指点着李昌国,笑得眼睛直眯:“朕没想到,李昌国你竟然是如此海量,酒国圣手矣!酒逢知己千杯少,李昌国,来,我们喝他一千杯。”
“陛下,臣不敢当,臣万万不敢与陛下成为知己。”与李隆基成为知己那是犯忌的事,会被人利用,李昌国当然要封住某些人的嘴。
杨国忠就等着李昌国承认,好参李昌国一本,李昌国滴水不漏,这让他大是失望。
“放心,这事谁也不能说,谁敢用这事参你,朕治他的罪。”李隆基当然明白李昌国的担忧,很是爽气的一挥手,端起酒杯,道:“来,李昌国,朕好久没有遇到酒国对手了,今晚一定要尽兴。”
对手难得呀,李昌国自打来到唐朝,喝了这么多回酒,只有两个人勘称对手,一个是哥舒翰,一个是李白,眼下的李隆基也不错,不由得酒兴大发,两人推杯换盏,一杯接一杯的喝,看得群臣眼睛瞪得滚圆。
“看见没?李昌国是我们龙武军的双星之一,与郭无敌齐名,这饮酒么,郭无敌就比不了他。这才叫好男儿,好男儿就是要能饮酒。”陈玄礼看着李昌国和李隆基拼酒,大是欢喜,冲身边的大臣高声叫嚷。
李昌国是龙武军的一面旗帜,李昌国的荣耀,就是陈玄礼的荣耀,这位白须白发的龙武大将军屁股都是欢喜的。
“拿碗来!拿碗来!”突然间,一阵喧哗声响起,吼得山响。
“谁在大声喧哗?”杨国忠眉头一挑,大声喝问。
“陛下,将士们嚷嚷要大碗,说什么用杯喝得不痛快。”太监快步进来,冲李隆基禀报。
“休要胡说!”杨国忠好不容易抓到拍马屁的机会,冲李隆基道:“如此粗鲁,丢人!把皇宫当成了什么地方?还要大碗,要不要酒坛?陛下,请治李昌国治军无方之罪。”
这时节中伤李昌国,杨国忠真是利令智昏,要知道,眼下的李昌国正是李隆基的红人。可是,错过了这机会,很难再有机会,杨国忠必须抓住。
“陛下,请治李昌国的罪。”有不少大臣附和杨国忠,他们当然是杨国忠的爪牙。
陈玄礼眉头一挑,就要为李昌国分辩,只听李昌国笑道:“杨大人,你可听清陛下的旨意?陛下说了,要把皇宫当战场,在战场上,将士们饮酒用碗而不是用杯。”
转过头,冲李隆基道:“陛下,吐蕃一战,大唐心腹之患已除,正是痛饮之时。臣请陛下换大碗,一醉方休。”
“李昌国,休要胡说。”李林甫、陈玄礼、太子李亨、高力士他们齐声喝斥。
不为别的,只因为李隆基的年岁不小了,若用大碗的话,恐怕吃不消。
“陛下,您是知道的,在战场上用大碗饮酒才有猛士之风,豪爽过人。”李昌国接着道:“大唐多猛士,岂能堕酒风?”
“大唐多猛士。”李隆基品评一句,道:“来啊,给将士们换大酒。给朕来大碗。是用碗,还是用酒杯,你们看着办。”
李隆基主意一定,大声下旨,高力士不敢违抗,只得命人送来大碗。
李昌国抱起酒坛,为李隆基斟满酒,再给自己斟上,端起酒碗,道:“陛下,朕贺陛下三碗。这第一碗祝陛下万寿无疆。”
“好!”李隆基这样长寿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这话说到他心坎上了,端起酒碗和李昌国喝光,还俏皮的亮了亮酒碗。
“第二碗,祝陛下功迈三代,业过秦皇汉武。”李昌国斟好第二碗,与李隆基一饮而尽。
“第三碗,祝陛下击破大食,建立千秋伟业!”李昌国端起第三碗酒。
“哈哈!好好好!”击破大食,一直是李隆基的夙愿,以前只能想想,眼下是即将付诸行动,这句话让李隆基屁股都是欢喜的,端起酒碗,与李昌国碰了一下,还冲李昌国俏皮的闪闪眼,一饮而尽。
“痛快!痛快!真痛快!这才是猛士之风!”李隆基哈哈大笑,欢喜得紧。
酒桌上好办事,只要在酒桌上喝痛快了,对李昌国的好处不下于一场大胜仗。杨国忠看在眼里,直皱眉头,大是不爽,暗想花那么大力气拍李隆基的马屁,还不如李昌国三碗酒,这真是气死人。
李隆基红光满面,横过皇袍抹嘴,呼呼喘气,额头上渗出细汗,欢喜劲头尽显无疑,群臣看在眼里,艳慕不已,怎么就没有李昌国那样的海量呢?
“打死他!打死他!”
就在这时,惊天的叫嚷声响成一片。
这变故来得突然,李昌国扭头望去,只见将士们怒气上腾,个个红着眼睛,挥着拳头,围在一起,正在痛殴一个人。
“啊!啊!啊!”杀猪似的惨叫声响起,惊天动地。
这声音很耳熟,在哪里听过?李昌国一时想不起来。
不少大臣正在劝架,却是没有用,将士个跟见了杀父仇人似的,对着那个人打得更猛了。
当着李隆基的面打群架,这是把天捅漏了,群臣个个眼珠突出,下巴掉了一地,跟见鬼似的,一脸的难以置信。
自从唐朝创建以来,就没有当着皇帝的面打群架的,真是开了一代先河。
“晰儿。”杨国忠跟火烧了屁股似的,一蹦老高,风一般冲了出去。
“是杨晰。”李昌国恍然,怪不得这声音如此耳熟。
“你们这些粗鲁的武人,竟敢打我儿,我要你们不得好死,不得好死。”杨国忠怒气冲冲的冲出来,只见动手打他儿子杨晰的全是征战归来的将士们,他一个也放在眼里,大声叫嚷,恨不得把将士们杀了。
(未完待续)
而且,李隆基还有着天才的音乐才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最具音乐才华的人了。数千年中国历史,要找一个能与李隆基媲美的精通音律的帝王,还真找不到。
他登基以后,设立了“梨园”,相当于后来的“皇家音乐学院”,培养音乐人才。在他的努力下,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音乐人才,李龟年就是其中最为著名者。
对于李龟年的大名,李昌国不知道听过多少回,可以说耳朵已经磨出茧了,乍闻他要献艺,李昌国非常期盼。
在李昌国的期盼中,梨园弟子把乐器摆好。在李龟年的指挥下,梨园弟子摆弄各种乐器,奏出一曲动听的旋律。
李龟年信步而出,一展歌喉,唱起了他创作的《渭川曲》(歌词已佚,无从查考,就不列出歌词了)。
他一开口唱,如同天籁般的动听,李昌国只觉浑身毛细孔都在透着爽劲。艺术是灵魂的食粮,在李龟年这样的音乐天才手里,音乐具有洗涤一切杂质的奇特功效,尽管李昌国听了很多现代电子合成乐,此时听李龟年献唱,仍是浑身舒爽,如同沐浴在仙境。
“好!”叫好声响成一片,惊天动地。
李龟年在当时太有名了,等闲难得遇到他献唱,就是群臣也是以听他的歌声而自豪,此时的群臣个个击掌赞好,连喝酒吃肉都忘了。
不要说群臣忘了喝酒吃肉,就是正在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将士们也忘了,个个停箸不食,竖起耳朵听李龟年献唱。
对于将士们来说,要他们冲锋献阵,不会有任何问题,个个神勇无比。要他们欣赏音乐,却有些为难他们,还真有些牛嚼牧丹的意思。然而,李龟年的献唱实在是太美妙了,让人从灵魂上得到洗涤,即使粗豪如同将士们,也是浑身舒爽。
一曲唱罢,李龟年刚要下去,却听惊天的吼声响起:“再来一曲!再来一曲。”
李龟年有些犹豫,看着李隆基,李隆基挥挥手,李龟年再度献唱。
就这样,李龟年每一曲唱罢,必然赢得惊天的叫好声,要求他再来一曲的吼声响彻天地,充满殷殷热情,比起迎接李昌国他们归来一点也不逊色。
李隆基是照准,李龟年就这般一曲接一曲的献唱,一连唱了近十曲,有些乏了,额头上渗出汗珠了,李隆基这才叫李龟年下去歇息。
李龟年一走,一队宫女前来献舞佐酒。宫女身材婀娜,舞姿优美,旋律动听,整个气氛一片喜庆。
李隆基的兴致好,拉着李昌国、郭子仪、李光弼他们饮酒,酒到杯干,一杯接一杯,不知道喝了多少杯。
莫看李隆基的年岁不小了,其酒量却是惊人,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有些穷于应付了。李昌国是被现代高度酒熏陶出来的海量,还没多大反应,与李隆基对饮,瞧二人这意思,仿佛不把对手灌倒不罢休似的。
群臣看在眼里,大是惊讶。李隆基是海量,群臣能与之相比者太少,谁也没有想到李昌国的酒量不输于李隆基,个个睁大眼睛,看着二人拼酒。
“天啊,这个李昌国竟然是海量,敢与陛下拼酒。”
“陛下可是海量呀,一旦兴起,少有人能及,这个李昌国能与陛下拼成这样,难得难得。”
“好久未见陛下如此痛饮了,真是难得呀。这也难怪,吐蕃已灭,大唐的一个心腹大患已除,陛下肯定欢喜。”
“陛下一欢喜,这酒量更加惊人,我们何尝不如是呢?”
群臣交头接耳,悄声议论,评论两人拼酒。
“痛快,痛快,真痛快!”李隆基美滋滋的把杯中酒喝干,指点着李昌国,笑得眼睛直眯:“朕没想到,李昌国你竟然是如此海量,酒国圣手矣!酒逢知己千杯少,李昌国,来,我们喝他一千杯。”
“陛下,臣不敢当,臣万万不敢与陛下成为知己。”与李隆基成为知己那是犯忌的事,会被人利用,李昌国当然要封住某些人的嘴。
杨国忠就等着李昌国承认,好参李昌国一本,李昌国滴水不漏,这让他大是失望。
“放心,这事谁也不能说,谁敢用这事参你,朕治他的罪。”李隆基当然明白李昌国的担忧,很是爽气的一挥手,端起酒杯,道:“来,李昌国,朕好久没有遇到酒国对手了,今晚一定要尽兴。”
对手难得呀,李昌国自打来到唐朝,喝了这么多回酒,只有两个人勘称对手,一个是哥舒翰,一个是李白,眼下的李隆基也不错,不由得酒兴大发,两人推杯换盏,一杯接一杯的喝,看得群臣眼睛瞪得滚圆。
“看见没?李昌国是我们龙武军的双星之一,与郭无敌齐名,这饮酒么,郭无敌就比不了他。这才叫好男儿,好男儿就是要能饮酒。”陈玄礼看着李昌国和李隆基拼酒,大是欢喜,冲身边的大臣高声叫嚷。
李昌国是龙武军的一面旗帜,李昌国的荣耀,就是陈玄礼的荣耀,这位白须白发的龙武大将军屁股都是欢喜的。
“拿碗来!拿碗来!”突然间,一阵喧哗声响起,吼得山响。
“谁在大声喧哗?”杨国忠眉头一挑,大声喝问。
“陛下,将士们嚷嚷要大碗,说什么用杯喝得不痛快。”太监快步进来,冲李隆基禀报。
“休要胡说!”杨国忠好不容易抓到拍马屁的机会,冲李隆基道:“如此粗鲁,丢人!把皇宫当成了什么地方?还要大碗,要不要酒坛?陛下,请治李昌国治军无方之罪。”
这时节中伤李昌国,杨国忠真是利令智昏,要知道,眼下的李昌国正是李隆基的红人。可是,错过了这机会,很难再有机会,杨国忠必须抓住。
“陛下,请治李昌国的罪。”有不少大臣附和杨国忠,他们当然是杨国忠的爪牙。
陈玄礼眉头一挑,就要为李昌国分辩,只听李昌国笑道:“杨大人,你可听清陛下的旨意?陛下说了,要把皇宫当战场,在战场上,将士们饮酒用碗而不是用杯。”
转过头,冲李隆基道:“陛下,吐蕃一战,大唐心腹之患已除,正是痛饮之时。臣请陛下换大碗,一醉方休。”
“李昌国,休要胡说。”李林甫、陈玄礼、太子李亨、高力士他们齐声喝斥。
不为别的,只因为李隆基的年岁不小了,若用大碗的话,恐怕吃不消。
“陛下,您是知道的,在战场上用大碗饮酒才有猛士之风,豪爽过人。”李昌国接着道:“大唐多猛士,岂能堕酒风?”
“大唐多猛士。”李隆基品评一句,道:“来啊,给将士们换大酒。给朕来大碗。是用碗,还是用酒杯,你们看着办。”
李隆基主意一定,大声下旨,高力士不敢违抗,只得命人送来大碗。
李昌国抱起酒坛,为李隆基斟满酒,再给自己斟上,端起酒碗,道:“陛下,朕贺陛下三碗。这第一碗祝陛下万寿无疆。”
“好!”李隆基这样长寿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这话说到他心坎上了,端起酒碗和李昌国喝光,还俏皮的亮了亮酒碗。
“第二碗,祝陛下功迈三代,业过秦皇汉武。”李昌国斟好第二碗,与李隆基一饮而尽。
“第三碗,祝陛下击破大食,建立千秋伟业!”李昌国端起第三碗酒。
“哈哈!好好好!”击破大食,一直是李隆基的夙愿,以前只能想想,眼下是即将付诸行动,这句话让李隆基屁股都是欢喜的,端起酒碗,与李昌国碰了一下,还冲李昌国俏皮的闪闪眼,一饮而尽。
“痛快!痛快!真痛快!这才是猛士之风!”李隆基哈哈大笑,欢喜得紧。
酒桌上好办事,只要在酒桌上喝痛快了,对李昌国的好处不下于一场大胜仗。杨国忠看在眼里,直皱眉头,大是不爽,暗想花那么大力气拍李隆基的马屁,还不如李昌国三碗酒,这真是气死人。
李隆基红光满面,横过皇袍抹嘴,呼呼喘气,额头上渗出细汗,欢喜劲头尽显无疑,群臣看在眼里,艳慕不已,怎么就没有李昌国那样的海量呢?
“打死他!打死他!”
就在这时,惊天的叫嚷声响成一片。
这变故来得突然,李昌国扭头望去,只见将士们怒气上腾,个个红着眼睛,挥着拳头,围在一起,正在痛殴一个人。
“啊!啊!啊!”杀猪似的惨叫声响起,惊天动地。
这声音很耳熟,在哪里听过?李昌国一时想不起来。
不少大臣正在劝架,却是没有用,将士个跟见了杀父仇人似的,对着那个人打得更猛了。
当着李隆基的面打群架,这是把天捅漏了,群臣个个眼珠突出,下巴掉了一地,跟见鬼似的,一脸的难以置信。
自从唐朝创建以来,就没有当着皇帝的面打群架的,真是开了一代先河。
“晰儿。”杨国忠跟火烧了屁股似的,一蹦老高,风一般冲了出去。
“是杨晰。”李昌国恍然,怪不得这声音如此耳熟。
“你们这些粗鲁的武人,竟敢打我儿,我要你们不得好死,不得好死。”杨国忠怒气冲冲的冲出来,只见动手打他儿子杨晰的全是征战归来的将士们,他一个也放在眼里,大声叫嚷,恨不得把将士们杀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