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
对于这种说法,平安嗤之以鼻。
北狄人的确是停在外面,但外面也是大楚的土地!就这么让北狄人大张旗鼓的将军队停驻在大楚的土地上而不采取任何措施,本身就是一件降低士气的事。北狄人说不准还会觉得是大楚人怕了呢!
再说,平安基本上能够猜出,北狄人之所以肯老老实实的,无非就是害怕炸弹的威力罢了。但是现在他们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炸弹来,偷袭也就罢了,正面对战用处基本上没有。若是让北狄知道了这一点,会是什么结果?
也不知道这些主和派的人,究竟安的是什么心思。
平安一直盯着这些人研究。他本来就觉得这一次的事情会变成这样,是因为大楚内部有内奸,将这边的安排和部署都透露了出去。而那个人,或许就隐藏在这些人之中呢。
当然,这也不绝对。也许他暗地里做了坏事,明面上却伪装成激烈的主战派,混淆视听呢?
不过这样的会议基本上没有平安发言的余地,他可以慢慢观察,说不定就能够看出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结果最后吵吵了一通,还是没有得出个具体的结论,这一次会议不了了之,北狄人也继续留在了信州城外。
因为没有人围城,所以平安也收到了从外头送来的消息。有个让他十分发愁的消息是,北狄人似乎有离开这里的打算。
所谓离开,当然不是就这么走掉,而是北狄人见信州不可为,所以打算去别的地方搜刮一番。比如——在平安的安排下,目前还没有被人突破过的抚宁县。只要打下这座城,后面广袤的秦州,就都是他们可以劫掠的地方。
虽然目前还没确定这件事,但平安也是十分悬心。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便去求见西北巡抚,希望他能够派出一队人去骚扰一下北狄人,“就算不跟北狄人开战,也要将他们留在这里,不能放到别的地方去。”
西北巡抚不同于别人,整个西北都是他的管辖范围,若是让北狄人四处肆虐,劫掠百姓,那么即便最后打胜了仗,他也讨不了好。因为到时候他会面临治下根本没有百姓的尴尬境地。
所以听了平安的说法之后,巡抚大人立刻召集了几位自己的亲信将领,让他们轮流出城去骚扰北狄人,务必要让他们腾不出手来。
大概是对平安的印象不错,所以他说话时也没有避着平安。这几个人,想必应该不会是泄密的人。毕竟他们的恩主是巡抚大人,而这一次的战争若是失利,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巡抚,他们自然也不会有好处。
结果这边巡抚才派了人出去,那边竟然有部分溃败的齐州军被后面的西戎和北狄联军追赶着,一路往信州城而来!
西戎和北狄联合,自然不是各自为政。西戎人将齐州军给拦在半路后,北狄人便出现了,前后夹击,齐州军吃了个打败仗。草原上又没有城池作为倚靠,一开始就出于下风,后面自然只能狼狈的被西戎和北狄人追着打。再加上援军信州军一直没有出现,齐州军最后溃败,绝大部分人不是被杀就是被俘虏,能够逃出来的,只有一千多人!
西戎北狄的军队,就追在这一千人身后,一路朝信州城过来。
收到消息之后,信州城一片沉默。
要说对方收拾不掉这一千人,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的目的,恐怕是希望在信州城开城门接纳这一千多人的时候,骑兵冲锋,也跟着冲进城门里来,轻易的打破信州城的城防吧!
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所以绝大部分人主张不开城门,免得为敌人所趁。
可是这一千多人毕竟也是大楚的士兵,而且一路逃到这里并不容易,如果就这么将他们关在门外,似乎也不太合适。
“其实,”平安忍不住开口,“只要咱们开城门的时候,派出骑兵跟对方对冲,自然就没有这样的担忧了。他们疲师远来,不管是人还是马状态都不会好,根本不可能胜过我们。或许见到我们的骑兵,就主动退却了。”
他相信这个道理,别人不可能想不到。只不过这些将领,一样谁也不希望自己带兵出城,所以索性沉默不言。这会儿听见平安的提议,甚至没有人转头看他一眼,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巡抚的表情也很尴尬。大楚的骑兵并不多,训练少,跟西戎和北狄的骑兵就更没办法比了。平时这些人都是放在后面压阵的,这会儿要他们出去迎接溃逃的士兵,自然不会愿意。
万一跟敌人对冲有了损失,还不是自己倒霉?谁也不愿意损失宝贵的骑兵。
毕竟外头的都是齐州军,又不是自己人。齐州属于西南路,虽然这一次的战争由西北巡抚主持,齐州军也在他的指挥范围之内,可毕竟不是还是亲疏有别,让他命令手下的将领去救齐州军,西北巡抚也有些左右为难。
这时候,忽然有人站出来支持平安,“是啊,既然这些人直奔信州城下,说不准还是打着破城的打算。如今能消耗他们一分实力,到时候攻城就会少一分压力。若是无人愿意去,末将愿往。”
平安转头看去,有些意外。这位张将军是少数出身信州张家,却没有在涿州那边领军,而是留在了信州的人。平日里低调极了,开了几次会,平安没听过他发言。这会儿竟然会主动站出来,实在是令人意外。
不过他说出来的话,还是让平安很有好感的。
巡抚自然大喜,有人主动愿意去,总比他点名要好,当下答应,并且让他调派兵马。还特意将之前俘虏来的西戎马让他挑了几百匹,看得其他人羡慕嫉妒恨。
张将军继续道,“之前大人曾经派人出城骚扰北狄军队,如今那一队人马还在城外。若是能够联系上他们,里应外合,说不定能够给新来的西戎北狄联军一个教训。”
“妙啊!”巡抚立刻眼睛一亮,“只是这件事却有些麻烦。要如何通知城外的军队,让他们配合你的行动呢?”
张将军转向平安,“听闻齐太监身边有位高人,武艺了得。曾经夤夜入城联络大人,想必让他出城联系,必定能够完成。”
之前的好感都喂狗了。平安心头一凛,往张将军的方向看去。对方正好也在看他,两人的目光相碰,张将军微微一笑,平安心中反而生出了几分不安。开阳跟在自己身边,被人注意到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平安总觉得里面似乎有什么问题。
毕竟开阳平日里实在是低调,除了当初进城联络之外,并没有在别人面前显露过自己的能力。就算是跟平安一起从抚宁县出来的那些人,恐怕也只觉得他还算厉害,不会认为他是什么高人。
这位张将军……
“将军谬赞了,他只是有些武艺,可若是要奔袭数十里,却也不会比骑兵更占优势。我看将军还是让麾下斥候去通知的好,免得耽误了功夫。”平安强压着心头的不安,回答道。
张将军笑着说,“这就是齐太监谦虚了。再说,本将看重的也正是他的武艺,这样方不至于被西戎人或者北狄人挑下马来。若是我麾下的骑兵,骑术固然不错,但却难保证能突围出去。”
这就是要强人所难的意思了。平安的脸色不大好。虽说开阳听自己吩咐,但那是因为赵璨的命令,实际上他根本不归平安管。让他去做这种危险的事情,就更加不方便了。毕竟又不是平安有了危险。
可是张将军开了口,不答应就更加不妥。最后平安还是沉着脸道,“如此,就让他去试试吧。”
转头就去叮嘱开阳,冲出去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勉力而为”的样子,不要让人觉得他真的武艺高强,万人军中来去自如。又不是赵云,不需要这样的名声。
开阳表示理解。然后便跟着张将军的人出了城门。平安被巡抚叫到城头上,跟他一起看城外对阵的情况。
事情果然没有出乎张将军的预料,那边见城里有人出来接应,而且全都是骑兵,一时有些踌躇,便错过了最好的冲阵时间,最后只能尴尬的跟张将军的军队在城外僵持。
于是这时候还在冲锋的开阳就显得十分惹眼了。有北狄人弯弓搭箭,朝他的方向射出箭支。平安心头一紧,注意到开阳似乎是要躲,但最后未能躲开,中了一箭。
他狠狠的咬了咬牙,要不是张将军多此一举,开阳根本不需要受这个伤。这份仇是结下了,等战争一结束,立刻派人去调查,就不信抓不到他的把柄!
这是平安头一次生出来以公徇私的念头。但究其根本,让他做出这种决定的原因,其实还是开阳是赵璨给自己的人,原本是为了保护他的平安,结果反倒让开阳出了事,平安会有一种没脸去见赵璨的感觉。
……
虽然远在几百里之外,但在信州城下的爆炸发生时,冯玉堂似乎也若有所感,转头朝那个方向看去。
经过那么长时间的跋涉,其中躲过了不少西戎人和北狄人的踪迹,这一行人才艰难的追上了涿州军的脚步。——这么说也不恰当,因为涿州军实际上已经停了下来。
他们的遭遇可比冯玉堂的小股人马要糟糕太多。毕竟冯玉堂人少,还能提前躲避,但涿州军本来就是来打仗的,大军总不可能避开其他人。所以一路上遇到的虽然都是小股部队骚扰,但是损失却也不算小。
在三路大军之中,他们是唯一一支还在按照战前计划进行的军队。虽然损失了不少人马,道毕竟到达了预定的地点,结果也还算是不错。但让涿州军不安的是,他们在进入草原之后,便一次来自后方的补给都没有收到了。
虽说赶路的时候也带了不少粮草,可是这么长时间,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而要在这里修筑防御工事,甚至抵挡西戎人的进宫,那就需要更多的补给,不光是粮草,还有弓箭和其他的东西。
在冯玉堂他们赶来的时候,涿州军已经几乎要断粮了。说“几乎”,是因为在意识到没有补给之后,他们已经有意识的减少了每天的口粮,这么能省则省,现在大家一天还能喝上两顿野菜稀粥。——冬天的草原上其实也根本挖不到多少野菜,粮食也少,所以这稀粥里,也就只有水最实在,喝完了都觉得肚子一晃就会响。
冯玉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带着自己的人来到涿州军面前。知道他们带来了弓箭和粮草补给,涿州军立刻欢欣鼓舞,先开了一顿大餐,然后才有人将冯玉堂请去说话。
等到冯玉堂将外头风云变幻的情形说清楚之后,涿州军全都傻眼了。
他们只不过是立功心切,走得快了那么点儿,怎么外头居然就发生了那么多事?西戎人居然跟北狄勾结了起来?大楚的方向没准已经被攻破,敌人绕到了他们的背后?难怪一路走来,竟然没有遇上过西戎人的大部队,总是几十几百人的小股部队进行骚扰,还以为是他们运气好,原来只不过是对方的障眼法?
“那现在怎么办?”有人问。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退回去。毕竟现在他们已经等于是被孤立在了草原上。等到西戎和北狄腾出手来,肯定第一个要处理的就是他们。说不准会全军覆没。
可是……没有朝廷那边的命令,他们也不敢就这么退回去。万一到时候被参个不听军令,就倒霉了。
不过犹豫了一番,大家还是决定走。毕竟被参一本,也总比死掉要好。
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因为这一次是策略失误造成的意外,所以就算死了,估计也得不到什么表彰,说不准还会承担骂名。比如活着的人把错误都推到他们头上之类的。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反正死人不会说话,不会抗议。
涿州军里头的将领,十有八九都是张家人,不是张家人也是亲戚。所以做出了决定,就没有人出言反对,很快就沿着来路返回。
如同预料中的那样,这一路上根本没遇上什么人。估计西戎和北狄人都已经进入大楚境内了。
出了草原,听说涿州境内也都被西戎人劫掠了一番,憋了一股劲儿的将士们便一扫荡的姿势,所过之处将西戎人尽数消灭。然后接到消息,说西戎和北狄联军还在信州城下,这才分出部分人马,赶往救援。
第104章 千里驰援最终战
“殿下,咱们抓到的那个呼延明终于开口了。”天枢神色凝重的站在赵璨面前,将供词递给他,“据说这一次是长河部落和北狄,西戎联合起来,要共同对付大楚。恐怕西北的局势不容乐观!”
“砰”的一声,赵璨捏在手里的杯子落在了地上。
赵璨将供词接过去,一目十行的看完,然后狠狠攥了攥拳,眉头皱起来,“岂有此理!”
天枢没说话,沉默了一会儿,赵璨心中那股气散了,重新将供词展开来,一字一句的看。等到看完了,他的情绪已经彻底平静,“天枢,查一下他们的联合是哪一家主导的,还有……大楚有没有人牵涉其中。”
他们抓到的这个呼延明,是长河部落的一位小王子。
说是“小王子”,但实际上长河部落的首领呼延旭到底有几个老婆,可能他自己都说不清楚,大大小小一共给他生了三十几个儿子,呼延明放在其中,真是丝毫不起眼,水花都扑不起一个来。
要不然也不会被塞进军队里,而且还是作为先锋官来跟大楚打仗。
结果一个照面,就被赵璨给捉住了。赵璨想起这个人,还觉得颇为有趣,以前……上辈子时他曾经为自己的身世自怜自伤过,总觉得皇帝十分对不起他,因为没有给出足够的关爱。现在想想呼延明,想想长河部落那混乱的王族关系,其实皇帝待他这些儿子,已经算得上是相当好了。
也是因为呼延明不算什么重要人物,甚至在长河部落,连那些手里有兵的归附部落首领都比不上,所以他知道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能问出来跟西戎和北狄都有联合,已经是他机敏,偷听了别人的对话的缘故。更多的却是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所以这些事情要弄清楚,只能自己派人去查。
不过,现在最关键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去召集诸位将军,有要事商议。”
赵璨打算亲自带人前往西北驰援。
这个主意一说出来,所有的将军都被他的大胆给吓住了。当然,从河北派兵去西北增援,也不是不可能,但一来赵璨的身份是皇子,二来说是监军,但实际上,到如今河北军事,已经全部都掌握在他手中,由他说了算了。他若是走了,这边的事情怎么办?
“还请殿下三思!”立刻就有人跳出来反对。
这时代十分讲究子承父业,所以也容易出将门。河北四州的军权,也大半集中在楚家手中。当然,名义上军权是属于朝廷的,有了虎符他们才能够调动军队。但楚家根基就在河北,家大业大,四州之中的中层将领,几乎有七成都是楚家的人。
甚至因为军中士兵多半是在河北本地招收,对于他们来说,楚家就是河北的保护神,朝廷距离他们太遥远了,所以他们所谓的忠心,倒多半都是给楚家,而不是朝廷。
长河部落是大楚心腹之患,所以朝廷虽然明知道楚家这样占据地方,时间长了或许会出问题,但却也不能够轻举妄动。因为还需要他们继续镇守边疆。
这一点,朝廷和楚家人都心知肚明。所以他们虽然拿着朝廷的粮饷,但其实是非常傲气的。虽然承认自己是大楚子民,保家卫国,但对于朝廷却并不是绝对的服从,很有些桀骜不驯的意思。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给了赵璨收服他们的机会。否则大家都对皇帝和朝廷忠心耿耿,也就没有他什么事了。
因为有过一次经验,所以赵璨很容易就让楚家的人对自己归心。虽然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但战争却让彼此之间的接触和了解加深了许多。赵璨是个英明睿智的人,楚家也需要考虑将来的处境,所以两边基本上是一拍即合。
既然已经隐隐效忠于他,楚家自然也会替赵璨考虑。这会儿赵璨这样不管不顾,就说要去西北的做法,在他们看来,是十分不妥当的。
有人站出来分析,“西北那边局势虽然艰难,但西军也同样都是战火之中历练出来的,想来足以应对。况且……”况且河北之前已经有两支军队抢着去增援西北了,人手本来就有些不足,要是赵璨再走,被长河部落发现,情况就不妙了。
说不定长河部落就在等着他走呢?毕竟刚才赵璨跟大家通报过,长河部落跟西戎北狄联合在一起的事。
“我意已决,大家不必再劝。”赵璨皱了皱眉,道,“之前咱们派出的两支部队,恐怕已经遭遇了北狄和西戎人了。他们既然联手,弄出那么大的动静,自然是势在必得。若不出乎他们预料之外,又如何能够取胜?”
他十分明白的指出,“若是这一次西北战事不利,大楚接下来就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了。到时候会是什么情形,我想诸君都能够猜到。”
只要让敌人尝到了甜头,他们可不会满足,而是得寸进尺,想方设法要捞更多的好处。若是让三方形成同盟,一起对付大楚,即便是泱泱大国,也总有应付不周的时候。一点点蚕食鲸吞,或许就能将大楚国力渐渐消耗。
“这不是一州一地的得失,而是涉及到国运,我非去不可。”最后,他做出总结。他可不愿意接手一个风雨飘摇的国家。
再说,赵璨心中总有些疑虑。因为这是跟上辈子截然不同的发展,虽然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但赵璨明白,真正的变数其实是他和平安。所以这一切的变化,很有可能都是因为自己而起,既然如此,他就要负起责任来。
最后,还有个不好直说的理由,平安还在西北呢。
虽说平安应该是在秦州,但赵璨太了解他了,即便没事他也能折腾出事情来,何况是这么大的战争?平安说不得就要抓住机会,去掺一脚。会不会有危险,谁也说不清楚。
见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几位将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知道劝不住,便索性话锋一转,替他打算起来,“那咱们合计一下,看看能匀出多少人马给殿下带走。”
“我只带五千兵马,长河部落接连吃了那么多次败仗,想来不敢大举进攻,剩下的人留在这里,拦住他们是没有问题的。”赵璨道。
北狄人的确是停在外面,但外面也是大楚的土地!就这么让北狄人大张旗鼓的将军队停驻在大楚的土地上而不采取任何措施,本身就是一件降低士气的事。北狄人说不准还会觉得是大楚人怕了呢!
再说,平安基本上能够猜出,北狄人之所以肯老老实实的,无非就是害怕炸弹的威力罢了。但是现在他们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炸弹来,偷袭也就罢了,正面对战用处基本上没有。若是让北狄知道了这一点,会是什么结果?
也不知道这些主和派的人,究竟安的是什么心思。
平安一直盯着这些人研究。他本来就觉得这一次的事情会变成这样,是因为大楚内部有内奸,将这边的安排和部署都透露了出去。而那个人,或许就隐藏在这些人之中呢。
当然,这也不绝对。也许他暗地里做了坏事,明面上却伪装成激烈的主战派,混淆视听呢?
不过这样的会议基本上没有平安发言的余地,他可以慢慢观察,说不定就能够看出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结果最后吵吵了一通,还是没有得出个具体的结论,这一次会议不了了之,北狄人也继续留在了信州城外。
因为没有人围城,所以平安也收到了从外头送来的消息。有个让他十分发愁的消息是,北狄人似乎有离开这里的打算。
所谓离开,当然不是就这么走掉,而是北狄人见信州不可为,所以打算去别的地方搜刮一番。比如——在平安的安排下,目前还没有被人突破过的抚宁县。只要打下这座城,后面广袤的秦州,就都是他们可以劫掠的地方。
虽然目前还没确定这件事,但平安也是十分悬心。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便去求见西北巡抚,希望他能够派出一队人去骚扰一下北狄人,“就算不跟北狄人开战,也要将他们留在这里,不能放到别的地方去。”
西北巡抚不同于别人,整个西北都是他的管辖范围,若是让北狄人四处肆虐,劫掠百姓,那么即便最后打胜了仗,他也讨不了好。因为到时候他会面临治下根本没有百姓的尴尬境地。
所以听了平安的说法之后,巡抚大人立刻召集了几位自己的亲信将领,让他们轮流出城去骚扰北狄人,务必要让他们腾不出手来。
大概是对平安的印象不错,所以他说话时也没有避着平安。这几个人,想必应该不会是泄密的人。毕竟他们的恩主是巡抚大人,而这一次的战争若是失利,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巡抚,他们自然也不会有好处。
结果这边巡抚才派了人出去,那边竟然有部分溃败的齐州军被后面的西戎和北狄联军追赶着,一路往信州城而来!
西戎和北狄联合,自然不是各自为政。西戎人将齐州军给拦在半路后,北狄人便出现了,前后夹击,齐州军吃了个打败仗。草原上又没有城池作为倚靠,一开始就出于下风,后面自然只能狼狈的被西戎和北狄人追着打。再加上援军信州军一直没有出现,齐州军最后溃败,绝大部分人不是被杀就是被俘虏,能够逃出来的,只有一千多人!
西戎北狄的军队,就追在这一千人身后,一路朝信州城过来。
收到消息之后,信州城一片沉默。
要说对方收拾不掉这一千人,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的目的,恐怕是希望在信州城开城门接纳这一千多人的时候,骑兵冲锋,也跟着冲进城门里来,轻易的打破信州城的城防吧!
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所以绝大部分人主张不开城门,免得为敌人所趁。
可是这一千多人毕竟也是大楚的士兵,而且一路逃到这里并不容易,如果就这么将他们关在门外,似乎也不太合适。
“其实,”平安忍不住开口,“只要咱们开城门的时候,派出骑兵跟对方对冲,自然就没有这样的担忧了。他们疲师远来,不管是人还是马状态都不会好,根本不可能胜过我们。或许见到我们的骑兵,就主动退却了。”
他相信这个道理,别人不可能想不到。只不过这些将领,一样谁也不希望自己带兵出城,所以索性沉默不言。这会儿听见平安的提议,甚至没有人转头看他一眼,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巡抚的表情也很尴尬。大楚的骑兵并不多,训练少,跟西戎和北狄的骑兵就更没办法比了。平时这些人都是放在后面压阵的,这会儿要他们出去迎接溃逃的士兵,自然不会愿意。
万一跟敌人对冲有了损失,还不是自己倒霉?谁也不愿意损失宝贵的骑兵。
毕竟外头的都是齐州军,又不是自己人。齐州属于西南路,虽然这一次的战争由西北巡抚主持,齐州军也在他的指挥范围之内,可毕竟不是还是亲疏有别,让他命令手下的将领去救齐州军,西北巡抚也有些左右为难。
这时候,忽然有人站出来支持平安,“是啊,既然这些人直奔信州城下,说不准还是打着破城的打算。如今能消耗他们一分实力,到时候攻城就会少一分压力。若是无人愿意去,末将愿往。”
平安转头看去,有些意外。这位张将军是少数出身信州张家,却没有在涿州那边领军,而是留在了信州的人。平日里低调极了,开了几次会,平安没听过他发言。这会儿竟然会主动站出来,实在是令人意外。
不过他说出来的话,还是让平安很有好感的。
巡抚自然大喜,有人主动愿意去,总比他点名要好,当下答应,并且让他调派兵马。还特意将之前俘虏来的西戎马让他挑了几百匹,看得其他人羡慕嫉妒恨。
张将军继续道,“之前大人曾经派人出城骚扰北狄军队,如今那一队人马还在城外。若是能够联系上他们,里应外合,说不定能够给新来的西戎北狄联军一个教训。”
“妙啊!”巡抚立刻眼睛一亮,“只是这件事却有些麻烦。要如何通知城外的军队,让他们配合你的行动呢?”
张将军转向平安,“听闻齐太监身边有位高人,武艺了得。曾经夤夜入城联络大人,想必让他出城联系,必定能够完成。”
之前的好感都喂狗了。平安心头一凛,往张将军的方向看去。对方正好也在看他,两人的目光相碰,张将军微微一笑,平安心中反而生出了几分不安。开阳跟在自己身边,被人注意到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平安总觉得里面似乎有什么问题。
毕竟开阳平日里实在是低调,除了当初进城联络之外,并没有在别人面前显露过自己的能力。就算是跟平安一起从抚宁县出来的那些人,恐怕也只觉得他还算厉害,不会认为他是什么高人。
这位张将军……
“将军谬赞了,他只是有些武艺,可若是要奔袭数十里,却也不会比骑兵更占优势。我看将军还是让麾下斥候去通知的好,免得耽误了功夫。”平安强压着心头的不安,回答道。
张将军笑着说,“这就是齐太监谦虚了。再说,本将看重的也正是他的武艺,这样方不至于被西戎人或者北狄人挑下马来。若是我麾下的骑兵,骑术固然不错,但却难保证能突围出去。”
这就是要强人所难的意思了。平安的脸色不大好。虽说开阳听自己吩咐,但那是因为赵璨的命令,实际上他根本不归平安管。让他去做这种危险的事情,就更加不方便了。毕竟又不是平安有了危险。
可是张将军开了口,不答应就更加不妥。最后平安还是沉着脸道,“如此,就让他去试试吧。”
转头就去叮嘱开阳,冲出去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勉力而为”的样子,不要让人觉得他真的武艺高强,万人军中来去自如。又不是赵云,不需要这样的名声。
开阳表示理解。然后便跟着张将军的人出了城门。平安被巡抚叫到城头上,跟他一起看城外对阵的情况。
事情果然没有出乎张将军的预料,那边见城里有人出来接应,而且全都是骑兵,一时有些踌躇,便错过了最好的冲阵时间,最后只能尴尬的跟张将军的军队在城外僵持。
于是这时候还在冲锋的开阳就显得十分惹眼了。有北狄人弯弓搭箭,朝他的方向射出箭支。平安心头一紧,注意到开阳似乎是要躲,但最后未能躲开,中了一箭。
他狠狠的咬了咬牙,要不是张将军多此一举,开阳根本不需要受这个伤。这份仇是结下了,等战争一结束,立刻派人去调查,就不信抓不到他的把柄!
这是平安头一次生出来以公徇私的念头。但究其根本,让他做出这种决定的原因,其实还是开阳是赵璨给自己的人,原本是为了保护他的平安,结果反倒让开阳出了事,平安会有一种没脸去见赵璨的感觉。
……
虽然远在几百里之外,但在信州城下的爆炸发生时,冯玉堂似乎也若有所感,转头朝那个方向看去。
经过那么长时间的跋涉,其中躲过了不少西戎人和北狄人的踪迹,这一行人才艰难的追上了涿州军的脚步。——这么说也不恰当,因为涿州军实际上已经停了下来。
他们的遭遇可比冯玉堂的小股人马要糟糕太多。毕竟冯玉堂人少,还能提前躲避,但涿州军本来就是来打仗的,大军总不可能避开其他人。所以一路上遇到的虽然都是小股部队骚扰,但是损失却也不算小。
在三路大军之中,他们是唯一一支还在按照战前计划进行的军队。虽然损失了不少人马,道毕竟到达了预定的地点,结果也还算是不错。但让涿州军不安的是,他们在进入草原之后,便一次来自后方的补给都没有收到了。
虽说赶路的时候也带了不少粮草,可是这么长时间,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而要在这里修筑防御工事,甚至抵挡西戎人的进宫,那就需要更多的补给,不光是粮草,还有弓箭和其他的东西。
在冯玉堂他们赶来的时候,涿州军已经几乎要断粮了。说“几乎”,是因为在意识到没有补给之后,他们已经有意识的减少了每天的口粮,这么能省则省,现在大家一天还能喝上两顿野菜稀粥。——冬天的草原上其实也根本挖不到多少野菜,粮食也少,所以这稀粥里,也就只有水最实在,喝完了都觉得肚子一晃就会响。
冯玉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带着自己的人来到涿州军面前。知道他们带来了弓箭和粮草补给,涿州军立刻欢欣鼓舞,先开了一顿大餐,然后才有人将冯玉堂请去说话。
等到冯玉堂将外头风云变幻的情形说清楚之后,涿州军全都傻眼了。
他们只不过是立功心切,走得快了那么点儿,怎么外头居然就发生了那么多事?西戎人居然跟北狄勾结了起来?大楚的方向没准已经被攻破,敌人绕到了他们的背后?难怪一路走来,竟然没有遇上过西戎人的大部队,总是几十几百人的小股部队进行骚扰,还以为是他们运气好,原来只不过是对方的障眼法?
“那现在怎么办?”有人问。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退回去。毕竟现在他们已经等于是被孤立在了草原上。等到西戎和北狄腾出手来,肯定第一个要处理的就是他们。说不准会全军覆没。
可是……没有朝廷那边的命令,他们也不敢就这么退回去。万一到时候被参个不听军令,就倒霉了。
不过犹豫了一番,大家还是决定走。毕竟被参一本,也总比死掉要好。
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因为这一次是策略失误造成的意外,所以就算死了,估计也得不到什么表彰,说不准还会承担骂名。比如活着的人把错误都推到他们头上之类的。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反正死人不会说话,不会抗议。
涿州军里头的将领,十有八九都是张家人,不是张家人也是亲戚。所以做出了决定,就没有人出言反对,很快就沿着来路返回。
如同预料中的那样,这一路上根本没遇上什么人。估计西戎和北狄人都已经进入大楚境内了。
出了草原,听说涿州境内也都被西戎人劫掠了一番,憋了一股劲儿的将士们便一扫荡的姿势,所过之处将西戎人尽数消灭。然后接到消息,说西戎和北狄联军还在信州城下,这才分出部分人马,赶往救援。
第104章 千里驰援最终战
“殿下,咱们抓到的那个呼延明终于开口了。”天枢神色凝重的站在赵璨面前,将供词递给他,“据说这一次是长河部落和北狄,西戎联合起来,要共同对付大楚。恐怕西北的局势不容乐观!”
“砰”的一声,赵璨捏在手里的杯子落在了地上。
赵璨将供词接过去,一目十行的看完,然后狠狠攥了攥拳,眉头皱起来,“岂有此理!”
天枢没说话,沉默了一会儿,赵璨心中那股气散了,重新将供词展开来,一字一句的看。等到看完了,他的情绪已经彻底平静,“天枢,查一下他们的联合是哪一家主导的,还有……大楚有没有人牵涉其中。”
他们抓到的这个呼延明,是长河部落的一位小王子。
说是“小王子”,但实际上长河部落的首领呼延旭到底有几个老婆,可能他自己都说不清楚,大大小小一共给他生了三十几个儿子,呼延明放在其中,真是丝毫不起眼,水花都扑不起一个来。
要不然也不会被塞进军队里,而且还是作为先锋官来跟大楚打仗。
结果一个照面,就被赵璨给捉住了。赵璨想起这个人,还觉得颇为有趣,以前……上辈子时他曾经为自己的身世自怜自伤过,总觉得皇帝十分对不起他,因为没有给出足够的关爱。现在想想呼延明,想想长河部落那混乱的王族关系,其实皇帝待他这些儿子,已经算得上是相当好了。
也是因为呼延明不算什么重要人物,甚至在长河部落,连那些手里有兵的归附部落首领都比不上,所以他知道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能问出来跟西戎和北狄都有联合,已经是他机敏,偷听了别人的对话的缘故。更多的却是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所以这些事情要弄清楚,只能自己派人去查。
不过,现在最关键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去召集诸位将军,有要事商议。”
赵璨打算亲自带人前往西北驰援。
这个主意一说出来,所有的将军都被他的大胆给吓住了。当然,从河北派兵去西北增援,也不是不可能,但一来赵璨的身份是皇子,二来说是监军,但实际上,到如今河北军事,已经全部都掌握在他手中,由他说了算了。他若是走了,这边的事情怎么办?
“还请殿下三思!”立刻就有人跳出来反对。
这时代十分讲究子承父业,所以也容易出将门。河北四州的军权,也大半集中在楚家手中。当然,名义上军权是属于朝廷的,有了虎符他们才能够调动军队。但楚家根基就在河北,家大业大,四州之中的中层将领,几乎有七成都是楚家的人。
甚至因为军中士兵多半是在河北本地招收,对于他们来说,楚家就是河北的保护神,朝廷距离他们太遥远了,所以他们所谓的忠心,倒多半都是给楚家,而不是朝廷。
长河部落是大楚心腹之患,所以朝廷虽然明知道楚家这样占据地方,时间长了或许会出问题,但却也不能够轻举妄动。因为还需要他们继续镇守边疆。
这一点,朝廷和楚家人都心知肚明。所以他们虽然拿着朝廷的粮饷,但其实是非常傲气的。虽然承认自己是大楚子民,保家卫国,但对于朝廷却并不是绝对的服从,很有些桀骜不驯的意思。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给了赵璨收服他们的机会。否则大家都对皇帝和朝廷忠心耿耿,也就没有他什么事了。
因为有过一次经验,所以赵璨很容易就让楚家的人对自己归心。虽然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但战争却让彼此之间的接触和了解加深了许多。赵璨是个英明睿智的人,楚家也需要考虑将来的处境,所以两边基本上是一拍即合。
既然已经隐隐效忠于他,楚家自然也会替赵璨考虑。这会儿赵璨这样不管不顾,就说要去西北的做法,在他们看来,是十分不妥当的。
有人站出来分析,“西北那边局势虽然艰难,但西军也同样都是战火之中历练出来的,想来足以应对。况且……”况且河北之前已经有两支军队抢着去增援西北了,人手本来就有些不足,要是赵璨再走,被长河部落发现,情况就不妙了。
说不定长河部落就在等着他走呢?毕竟刚才赵璨跟大家通报过,长河部落跟西戎北狄联合在一起的事。
“我意已决,大家不必再劝。”赵璨皱了皱眉,道,“之前咱们派出的两支部队,恐怕已经遭遇了北狄和西戎人了。他们既然联手,弄出那么大的动静,自然是势在必得。若不出乎他们预料之外,又如何能够取胜?”
他十分明白的指出,“若是这一次西北战事不利,大楚接下来就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了。到时候会是什么情形,我想诸君都能够猜到。”
只要让敌人尝到了甜头,他们可不会满足,而是得寸进尺,想方设法要捞更多的好处。若是让三方形成同盟,一起对付大楚,即便是泱泱大国,也总有应付不周的时候。一点点蚕食鲸吞,或许就能将大楚国力渐渐消耗。
“这不是一州一地的得失,而是涉及到国运,我非去不可。”最后,他做出总结。他可不愿意接手一个风雨飘摇的国家。
再说,赵璨心中总有些疑虑。因为这是跟上辈子截然不同的发展,虽然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但赵璨明白,真正的变数其实是他和平安。所以这一切的变化,很有可能都是因为自己而起,既然如此,他就要负起责任来。
最后,还有个不好直说的理由,平安还在西北呢。
虽说平安应该是在秦州,但赵璨太了解他了,即便没事他也能折腾出事情来,何况是这么大的战争?平安说不得就要抓住机会,去掺一脚。会不会有危险,谁也说不清楚。
见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几位将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知道劝不住,便索性话锋一转,替他打算起来,“那咱们合计一下,看看能匀出多少人马给殿下带走。”
“我只带五千兵马,长河部落接连吃了那么多次败仗,想来不敢大举进攻,剩下的人留在这里,拦住他们是没有问题的。”赵璨道。